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老兵的故事:董永都
2018-03-20 09:24:23  来源:鄂东都市网(鄂东晚报)  点击:  复制链接

  董永都:一腔热血保家国

  人物档案:

  董永都,1923年10月出生,河南省信阳县人,1942年2月参加革命,194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2月任江汉军区独立营排长、副指导员,1949年9月任湖北军区大冶军分区指导员、干事,1952年1月任湖北军政干校三大队指导员,1954年11月任湖北省荆门县兵役局科长、副局长,1961年10月任湖北省松滋县人武部部长,1967年12月任湖北省英山县人武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62年晋升为少校军衔,荣立大功一次,1955年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70年离休享受副师级待遇。

1.jpg

  “鬼子大部队来了,我们不硬拼,一边掩护群众,一边与鬼子周旋。鬼子撤退,我们就趁胜追击,狠狠地打他们。”老兵董永都说。老人如今已是92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

  7月27日,记者来到老人家中,一边翻看老人入伍时的照片和熠熠生辉的荣誉奖章,一边听他讲述抗战时期的英勇故事。

  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当年,目睹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年仅19岁的董永都义愤填膺。为了将日寇驱逐出去,为了还家乡安宁,董永都参加了新四军。

  董永都参加的是新四军第五师三九团一营一连,当时主要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活动,中心任务就是保护群众。不仅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还要在日寇来袭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董永都说,他和战友们平时住在群众家里,与群众一起生活,帮老百姓种庄稼,收庄稼,打扫庭院。老百姓对新四军十分信任,把他们当亲人一样对待。有的老百姓甚至把自己平常舍不得吃的鸡蛋、白面馍都拿出来给新四军吃。谈到这里,老人的眼眶湿润了。

  董永都表示,正是由于部队注重群众工作,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得到人民群众不遗余力的支持,经受住日寇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在艰难困苦的抗战中获得最终胜利。新四军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热血洒战场 奋勇杀日寇

  指着自己伤痕累累的双腿和双臂,董永都回忆起那次难忘的战斗:当时,他们正在村子里休整,突然接到上级命令:日寇大举来袭,敌众我寡,要尽快转移群众。为了帮群众转移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他们向鬼子发动攻击。鬼子装备精良,火力强,一阵又一阵炮火袭来,董永都与战友们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猛烈的炮火让他们无法进行有效反击。

  为了保存实力,他们边打边走,向群众转移的反方向撤退,诱导鬼子远离群众。在撤退过程中,一个战友中弹倒地,董永都顾不上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扑了过去,想把战友搀扶起来。就在这时,一颗炮弹落在他们身旁爆炸了,几枚弹片无情地穿进了董永都的头部、腹部和腿部。他眼前一黑,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后在战友的帮助下挣扎着站起来,忍着剧痛继续撤退。凭着对地形地势的熟悉,他们终于摆脱了鬼子的追击。

  由于救治及时,董永都捡回了一条命,但是身上的伤痕却永远留了下来。那伤痕正是董老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军功章。

  老人还提到了另一场战斗: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一小股日军携带药品、马匹和其他物资从信阳向汉口转移,不巧中途与董永都所在的部队狭路相逢。新四军要求鬼子立即缴械投降,但这伙鬼子拒不投降。这20多个鬼子当即遭到新四军的猛烈攻击,鬼子们困兽犹斗,甚至挖了战壕作掩护。有的鬼子跳入池塘,企图逃脱。董永都和战友们见状,也纷纷纵身跃入池塘,活捉鬼子。这次战斗以我方胜利而告终,共击毙俘虏了20多个鬼子,缴获大量马匹、药品和物资。

  虽时隔多年,昔日风华正茂的战士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但很多抗战细节故事,老人仍讲述得声情并茂,眉宇之间神采飞扬。讲到动情之处,老人还唱起了当年在新四军里广泛传唱的歌曲:“新四军里真快乐,吃穿平等津贴一样多,不打也不骂呀,生活真快乐……”

  得知日本投降时,老人曾激动得热泪盈眶。念及牺牲的战友,董老有无尽的遗憾,感叹他们没能等到这一天,没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盼望祖国更富强

  新中国成立后,董永都历任湖北军区大冶军分区指导员、干事,湖北军政干校三大队指导员,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干部。他回忆起自己和同事曾赴北京学习,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向战士们挥手示意,感谢老战士英勇杀敌,为新中国作出了贡献。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笑意,眼中泪光闪烁。

  1970年,董永都老人光荣离休。如今,老人定居在黄州,安享晚年。现在他儿孙满堂,孩子都很孝顺且有出息,生活幸福。老人常常缅怀昔日同战壕的战友,50多名战友,如今只有几个还活在世上。亲身经历烽火岁月,董永都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谈到未来,老人激动地说道:“感谢党和国家,让我们拥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中国的未来在年轻人的身上,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责任编辑:谢妙 最后更新:2018-03-20 09:29: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善待抗战老兵最需及时

下一篇:不忘抗战老兵,传承时代精神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