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我的抗战——安徽英雄儿女的抗战故事
2019-07-28 15:51:43  来源:和讯网  点击:  复制链接

  16岁小新四军潜入敌营智取军火

  巢湖老兵班梦阳讲述他的故事

  老兵档案

  姓名:班梦阳

  籍贯:安徽巢县

  出生:1927年

  事迹:1942年参加新四军,曾经潜入敌营,智取情报军火

  15岁“虚报年龄”参加新四军,入伍一年就成功地混入敌营智取军火。提起那些年抗战的事,1927年出生在安徽巢县的老新四军班梦阳至今仍热血沸腾。近日,记者在省立医院的干部病房中见到了这位智勇双全的老英雄,听他讲述打日本鬼子的峥嵘岁月。

  虚报年龄参加新四军

  我的老家在安徽巢县(后改名为巢湖市)银屏山。 1942年的一天,有个新四军的游击队员悄悄来到村子里号召老百姓(603883,股吧)参军抗日。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新四军的行踪也是很隐秘的,我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后来,我发现村里有个叔叔辈的人在新四军做了宣传后,经常不在家,对外则称外出做生意,便觉得他可能参加了新四军,于是悄悄跑到他家,请求他带上我。最终被婉拒,拒绝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年纪太小,另一个是家中唯一男丁。虽然被拒,但我还是很不甘心,便悄悄地藏在他家附近,等他出门时远远地尾随。直到他进入无为县一个隐秘场所(新四军司令部附近),才发现我跟来了。新四军的指导员依然以我年纪太小婉拒,于是,我就谎称自己已经17岁了,只是因为吃不饱饭,才看起来又瘦又小。在得知我识字后,指导员终于同意我留下。

  混进碉堡群偷瞄布防

  1943年,小鬼子和伪军在巢县通往无为的途中设立了一处检查所,敌人在望城岗这个地方,建了一处“梅花形”碉堡群,中间设一处三层的瞭望塔,四周是四个带机枪的地堡,外围不但有很深的壕沟,还有铁丝网团,进出只靠一座吊桥。

  由于不了解敌军碉堡群内部的情况,我们也不敢贸然攻击。直到有一天,这个基地里的头头想找个当地的小娃娃去伺候他太太,最终借给太太送衣服之名,我混进碉堡群偷瞄了布防。

  由于碉堡群的设防实在坚固,如果强攻,肯定伤亡很大,我们便暂时放弃了攻打。直到后来调来大炮,才打平了这个碉堡群。在潜伏的日子里,还有一件事让我挺自豪的。当时新四军武器弹药奇缺,有钱都买不到军火,于是我就琢摸着如何从敌军这边搞点军火出去。因为跟太太混熟了,得知她经常陪他老公上级的太太们打麻将,且经常输(主要对方的老公官衔高,赢钱不敢要,光输),就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怂恿那些想巴结她老公的小官偷偷搞点军火出来卖,赚点小钱。随后,敌军的子弹就辗转到了新四军的手中。(记者姜志远、李冠玉)
 

  孙立人内侄:站岗放哨捉汉奸

  合肥龚家一门全“红”,多人参加抗日

  老兵档案

  姓名:龚炜

  籍贯:安徽肥东

  出生:1927年

  事迹:先后参加儿童团和新四军,一家都为抗战做贡献

  龚炜出生于1927年,10岁时起就跟着父母逃难,参加儿童团和新四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龚家多人参军,他的父亲龚意农更是做出了巨大贡献。近日,龚炜向记者讲述当年新四军到肥东青龙厂褚老圩的故事。

  新四军来肥东遇误会

  我认识新四军,是在我的童年全家逃难的时候,那是1937年12月,日本飞机轰炸合肥,我们先是到了陈圩子外祖母家。日本人占领淮南铁路之后,陈圩子离铁路太近,全家再次逃难到青龙厂褚老圩子。

  1938年冬,新四军开展敌后抗日,四支队来到青龙厂褚老圩(就是现在褚老圩新四军纪念园所在地),部队在圩子外面露宿。当时的圩子有两道壕沟,大门前面有碉堡,有自卫战士守卫。情况是很紧张的,圩子的主人是两位地主:一位是褚俊斋,一位是褚逮云。我的父亲龚意农见过世面,又有抗日救国的思想。当时,褚家的人对共产党不了解,认为兵匪一家,对新四军十分害怕。经过我父亲的说服,两位褚家的人同意部队进驻了。我第一次见到的新四军,就是这种秋毫无犯、露宿在圩子外面的军队,印象深刻。

  一家人参与抗日活动

  4月,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在团长钱行(后改名林恒)带领下来到褚老圩。战地服务团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他们的领导下,很快组建了青抗、农抗、妇抗、商抗、儿童团。 12岁的我就成了儿童团团长。儿童团的任务是站岗放哨、盘查行人、贴标语、捉汉奸。

  那个时候,我们全家都参加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活动中。我父亲担任军政民联合办事处主任,负责为新四军筹粮筹款,我姑母龚夕涛,是妇救会主任,组织妇女老军、做军鞋。我姑母是抗日将领孙立人的夫人,因为孙将军在抗日前线,她长期住在娘家,和我们一起逃到褚老圩。姑母工作积极,她有文化,上台讲话,文静又有鼓动性,在当地很有影响。我的两个妹妹,龚维曼和龚维丽都是儿童团的成员。

  使我最不会忘的是我参加战地服务团演话剧。这是1939年12月的事。新四军在张云逸、徐海东的领导下,粉碎了日伪军对新四军驻地的大规模扫荡。四支队战地服务队为粉碎这次日军的大扫荡,编了一个军民团结打鬼子的话剧,我就演了剧中的小孩。我还曾经化妆成女孩演过话剧。(记者汪日贵、喻学超)
 

  冲出鬼子重围去送“鸡毛信”

  老新四军讲述他的抗战

  老兵档案

  姓名:潘培咸

  籍贯:江苏泰兴

  出生:1927年

  事迹:1942年参加新四军当通讯员,多次冲出鬼子重围送信

  在莫言小说《红高粱》里,高密人民为了躲避鬼子,常常躲在大片高粱地里。 1927年出生的潘培咸是一位老军人,15岁就参加了革命,曾在安徽任职。他的老家江苏泰兴就是一个满是“青纱帐”的地方。夜行军咳嗽要挨骂、假装成掏粪工去送信……潘老对那段烽火岁月记忆犹新。

  夜行军咳嗽要挨骂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我参加了革命,被安排在区委当通讯员。 1942年实行精兵简政,县独立团缩编为一个营,县委三个负责同志领导南线反清乡斗争,县委商定、选拔了几十人的短枪队随其行动。县、区都是昼伏夜行,有次行军我感冒咳嗽,队伍马上传话过来,谁咳嗽?不准咳嗽!区级机关有时一夜几挪,吃饭每人定量三个面疙瘩,再就是水一样的面汤,根本吃不饱。泰兴三面环江,离上海、常州、南京等地都很近,战略地位很重要。当时,日本鬼子在泰兴的措施还是很严厉的。从泰兴到黄桥是一条靠江的公路,旁边是村子,日军曾在这里进行梳篦式的清乡。他们先找好据点,将村子分成一块块的,并且打泥巴桩,封锁得死死的,让各村之间不能互相往来。然后,日军和伪军就拿着花名册,一户户清理人数,就跟查户口一样,家里多出来的人肯定就是地下党了。

  这里的伪军(二鬼子)比鬼子多,都是当地地痞流氓一类的人。不过,也有地下党混入伪军队伍,有的时候清乡、扫荡,会有人先放风出来,让人有所准备。我们那产酒,有很多高粱。遇到大的战斗了,老百姓就躲在高粱地里,几天几夜都不出来。高粱地也是部队常常躲的地方。

  装傻充愣骗过伪军

  那时候鬼子管得严,到哪都有人把关。有一回,我一个战友被二鬼子拦下了。二鬼子问他:“你有驳壳枪吗?”战友很机智,问:“老总啊,你讲什么? ”二鬼子掏出了一把枪。“哦,你说盒子炮啊!”战友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二鬼子看他这样,觉得他是个乡下人,一脚踢过去:“土包子,滚!”“精兵简政”政策实行之后,我被安排在了交通站,先后担任收发、交通员和站长。交通站的主要任务有传递信件、传递情报和传送报刊。

  当时在交通站有这样一句话:“脑子想、手脚动、上下级、靠交通。”《鸡毛信》看过吧?当时送信确实是这样的,要冲过鬼子的重重包围。

  老百姓掩护才过关

  有一回,我经过一个村子,突然发现后面有两个二鬼子在巡村。我一边走一边想,这可怎么办?正走着,看着一户人家正坐在院子里吃饭,桌上还有一副碗筷,赶紧躲进去,坐在桌边拿起碗筷就吃起来。二鬼子以为我是他家里人,转身就走了。还有一次,四个二鬼子又来“查户口”。我正好在一户相熟的老人家里,真是急得冒汗。还好老汉机灵,对我说:“乖乖,你先回去,外婆明天去。”又对二鬼子说,我是他外孙,妈妈病了,过来喊外婆去的。所以说,我们能一次次地逃命,都是因为老百姓拥护我们。我们的纪律很严,跟老百姓就像亲人一样,自然得到他们的拥护。(记者汪日贵、喻学超)
 

  脱下上衣撕成团堵住鬼子枪眼

  94岁老兵赵畴海曾参加百团大战 砍断铁丝网、跳进战壕杀敌军

  老兵档案

  姓名:赵畴海

  籍贯:山西昔阳

  出生:1922年

  事迹:参加百团大战,砍断铁丝网,跳进战壕杀敌军。

  1922年,赵畴海出生在山西昔阳县。 1939年,17岁的他成了太行山上的一名革命战士,第二年就参加了百团大战,浴血前线,战斗中,他总是冲在最前,甚至能潜入敌后。在一次炸炮台中,他带头脱下了上衣,撕成团,堵住了敌人枪眼。几十年征战,今年94岁的赵畴海老人,额头上还有块弹片,老人目前在合肥安享晚年。

  百团大战中刀砍铁丝网

  我们家很穷,出生的时候都没名字,为了好养活,家里就叫我丑孩。日军侵华后,到处烧杀抢夺,1939年我17岁,跑去太行山找部队了。在三八五旅769团当了一名通讯员。后来部队领导知道我的名字后,给我改成了赵畴海。

  我至今还记得落磨寺歼灭战,落磨寺是一个战略要地。 8月21日,我们包围了村子,碉堡里60多名日军还在抵抗。村民配合八路军,破坏了正太铁路,并搬来了铁轨,沿山搭成了一条路。傍晚进攻开始,战斗持续了一个晚上,我军伤亡也不小,敌军负隅顽抗,却不知道我们从后面砍断了铁丝网,跳进了他们的战壕,一阵手榴弹响,碉堡里残存的敌军被我们消灭了。我胳膊上的这个伤疤就是这次留下来的。我当时一直跟在连长王恒忠身边,连长非常勇敢,就是他带着我们冲进敌人的战壕。

  勇敢可敬的连长牺牲了

  1940年10月30日,部队开始攻打关家垴,八路军把一队日军包围在这里,但是日军炮火很猛烈,我们所在的八连是一个老红军连,战斗力强,作为突击连,从北边进攻。

  下午5点左右,连长王恒忠带着我们,在战友火力掩护下,开始进攻,一连攻下了三个土坎,攻第四个土坎的时候,敌人火力太猛,我们被机枪压得抬不起头来,连续攻了两次都没有上去。

  我们连长拎了手榴弹,带着一个组,从侧面摸上去,一排子弹扫过来,王恒忠连长牺牲了。我们难过又愤怒,大家决定挖地道上去,一直挖到了敌人的机枪附近,猛地冲上去,敌人的机枪手来不及调转枪口,被我们用刺刀戳死了。前进的障碍扫除了,部队从北面攻上了关家垴。

  脱下上衣堵住敌人枪眼

  在山西辽县通武乡的公路上,有一座红山,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日军在这里驻扎了兵力。

  1943年,部队决定攻打洪犊炮台,敌人火力很猛,我们的手榴弹打完了,就用石头,负伤的人越来越多,敌人知道我们没有弹药了,狂妄地爬出地道口,站在外面向我们瞄准,我们只能用剩下的几颗子弹百发百中地射击敌人,不让他们出来。

  就在这时,我发现敌人碉堡的第二层枪眼离炮台顶上不远,于是我就喊了几个战士,爬上去,脱下上衣,撕成长条,让他们把衣服裹成团,用布条系着,放下来,吊在枪眼前,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大家一看这办法不错,都照样做,一下堵住了好多枪眼。不过毕竟是布团,经不住敌人子弹的连续射击,渐渐被打烂了。战斗就这样僵持,我们拖延了时间,最终等到了增援部队,攻下了洪犊炮台。(许建军、汪漪)
 

  抗战老兵王吉生:打赢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老兵档案

  姓名:王吉生

  籍贯:淄博

  出生:1923年

  事迹:参加过百团大战等战斗,经历了120多次大战,出生入死负伤11次。

  王吉生老人今年92岁,是山东淄博人,如今住在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铁路二村。 1938年,15岁的王吉生就参加了革命,在抗日战争中,他曾参加过百团大战等战斗。他驰骋疆场,经历了120多次大战,出生入死负伤11次。1949年在解放战争中致残。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转到铁路合肥工务段,大半辈子献给了铁路事业。回忆起峥嵘岁月,老人回忆说,1945年滕县一战,是他最难忘的战斗。

  1945年8月初,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我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指令,去攻打当时徐州的滕县,这里是抗日战争最后的战场。那里还有成千上万的伪军,日军倒是不多,但也有500多。我们团是主攻团,当年我才24岁,是八师二十二团一营一连的连长。一连被确定为突击连,攻城的硬骨头,都要我们来“啃”。

  滕县的城墙有四五丈高,上面修建了坚固的工事,还有地堡,敌人火力也很强大。在滕县城外开阔的地方,敌人设置了三道障碍,有鹿寨,也有铁丝网,最后一道城门楼,敌人用麻袋填满了土,将城门堵了个严实。到了晚上,敌人在城墙挂上点燃的火把,照得通明。这样的防御工事,简直可以说是“铜墙铁壁”。

  第二天凌晨战斗打响了。在炮火掩护下,我突击连飞奔向第一道障碍,用炸药包将三道障碍逐一炸开。但是,由于火光冲天,加上敌人的发光弹等,冲锋的战士们都暴露了,一、二、三组负责爆破的战士,被碉堡给拦住了,碉堡里射出的子弹,让战士们一个个倒下,进攻也受阻了。

  紧要关头,第四爆破组爆破手在火力掩护下,左突右突,摸爬滚打,终于靠近敌人阵地。随着排长曹文选投出两颗手榴弹,两声巨响之后,地堡顿时哑了,城门随后被炸开。这时候,我带领战士们冲进了城,占领了制高点。大部队随后赶来,敌人四散逃去,日军也打出白旗投降了。 (通讯员 黄静茹 记者 武鹏) (根据王吉生女儿代为口述其回忆录记录整理)
 

  抗战老兵刘保罗:南京沦陷前夜乘船逃出报考黄埔军校抗击日军

  老兵档案

  姓名:刘保罗

  籍贯:南京

  出生:1917年

  事迹:报考黄埔军校,作为机枪连连长英勇抗日,曾几度负伤。

  70年前,在南京沦陷前夜,他和家人乘坐难民船从南京逃出,为了抗击日寇,他报考了黄埔军校,对日作战后,他作为机枪连连长英勇抗日,曾几度负伤。他叫刘保罗,今年98岁,目前住在安徽宣城。近日,记者通过安徽老兵家园志愿者与刘老取得了联系,听他讲述抗日往事。对于70多年前的抗日往事他依然铭记于心,难以忘却。

  教会学校上学被改名保罗

  我叫刘保罗,今年98岁,住在宣城市宣州区。很多人刚听到我的名字,都很奇怪我的名字为何这般“洋气”?这还得从我的童年说起。

  我是南京人,父亲是南京下关码头上的搬运工人,母亲帮人缝缝补补。因为小时候家境贫困,只能到不用交学费的教会学校上学,平时还要当勤杂工半工半读。我原来叫刘小羊,到上海一所教会学校上学后,被改名叫刘保罗。

  初中毕业后,我从上海来到芜湖一所教会学校读高中,但学业没读完就被迫中止,因为日本侵华改变了我的命运,就在我在读芜湖读高三的时候,战火烧向了芜湖,我从芜湖逃回南京。

  南京沦陷前死里逃生

  1937年12月12日晚上11时,南京沦陷前夜,父母带着我们兄妹6人从南京下关码头悄悄登上了一艘难民船,死里逃生。难民船后来来到汉口,我们一家人从这里下船,幸亏江苏同乡会的资助,一家人才活了下来。

  这时候,我听说黄埔军校在武汉招生,就决定报考军校,最后被录取,成为黄埔军校十四期十总队步科特训班的一员,随后我们被集中到江西庐山脚下训练,后来又转到四川丰都进行学习。

  带兵抗日巧除日军碉堡

  原本黄埔军校学制是三年,但是因为前线伤亡过重,经过两年零两个月的训练,我就被编入部队走上前线,与日军展开正面作战。

  因为是黄埔军校毕业,我一到部队就是少尉排长,第一场战役就是南昌会战,敌我两军为了争夺南昌曾反复拉锯。“(1939年)5月6日,我团攻打南昌城外的大塘李村,上级要我排拿下敌人一个碉堡”。但是碉堡防御工事严密,部队迟迟没法前进,我的排副脑子比较灵,想到一个点子,用七八床旧棉被包在独轮车外面,再用水打湿,然后在棉被上穿个孔作为瞭望孔,战士推车接近碉堡,敌人的子弹根本打不穿这个简陋的防弹车,战士接近碉堡后,把手榴弹绑在竹竿上,然后塞进碉堡直接炸了它。

  残暴的日军还在战争中使用各种毒气弹,导致我所在的排伤亡很大,我自己在一次战斗中被落在身后的炮弹炸伤,弹片打进臀部,开了两次刀才取出来,至今臀部还留有疤痕。在南昌会战后,我先后参加了诸绍战役、金兰战役、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龙衢会战等大小战役。我的军职也从排长被提升到机枪连上尉连长。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7-28 16:24: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安徽抗战老兵丁铁牛 对日寇抡过大刀的老战士

下一篇:宣城抗战老兵自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