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林士瀛:世纪老人的金色年华
2017-12-21 11:30:33  来源:《黄埔》  点击:  复制链接

  在杭州度过青少年时代

  我1918年农历七月十九日生于杭州,祖藉在福建永定。父亲林烈扬(在日本时叫林金光)是老家福建永定县高陂乡西坡村唯一通过科举考试的举人,至今祠堂里还挂着他当年中举的匾额。父亲早年到日本留学,那时蔡锷下野,也在日本,恰巧与父亲相遇,成为挚友。回国后,父亲追随云南督军蔡锷,担任过云南省马龙州的知事。后来调回浙江,在慈溪、孝丰、永康三个县当过几任县长。

  1917年,父亲在杭州买了房子定居下来,开了家肥田粉厂,后来又办过袜厂。张静江成为浙江省主席后,父亲担任禁烟局局长。

  我在杭州出生,在大塔儿巷(皮市巷旁边)的正则小学上学。小学毕业后,到惠兰中学上初中。高中时,在六和塔附近(二龙头)的之江大学附中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我高中毕业。

  那时,爷爷在桂林开着一家厂,叫作林福裕五金厂,父亲与一个哥哥已先期到了桂林,管理那家工厂。

  1937年8月31日,淞沪战役打响后,杭州受到影响,日本飞机经常飞临上空轰炸。开始时,城里没有什么防空设施,全家人只好在堂前的八仙桌上放几床棉被,方便藏在桌下躲避空袭。后来,飞机轰炸越来越频繁,百般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到余杭乡下避难。

  在余杭待了一个多月,似乎日本飞机来得少了。我们又回到杭州,谁知淞沪战役越打越激烈,日本轰炸机不时飞来,全家人只好再次去诸暨乡下躲避。随着日军的大举进攻,学校张贴出布告,要师生们向内地撤退。于是,母亲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到桂林去投奔父亲。

  我们一家人从金华坐火车到鹰潭,在鹰潭下车后,步行到桂林去。一路上,遇到能搭便车的,我们就搭车,如没有车子,只得走路。那时,我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年龄还小。逃难路上,全家疲于奔命,颠沛流离,母亲操劳过度,不堪负担,途中得了重病。到桂林的时候,只能依靠我们兄妹几个人将她携扶进大门。用了两个多月,历尽千辛万苦,总算与父亲团圆了。可是母亲却一病不起,不久就过世了(1938年3月)。

  投考黄埔军校

  在桂林,我先在一家青年会办的补习班里念书。在那个补习班里遇到一位同学,叫鲁雅良,他的父亲鲁忠修中将担任着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他父亲来信动员儿子报考军校,为国效力。鲁同学与我是好朋友,就来劝说我一起去投考陆军军官学校。

  对于我个人来说,一家人原在杭州过着和睦平静的日子,日本人打过来,被迫逃亡,流离失所。逃难时的艰难困苦,母亲的过早离世,令我悲痛万分。听了他的一番话,国恨家仇一齐涌上心头,心想,没有国哪能有家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报考军校正可以保家卫国。

  其实,我爱好文学,那时(1938年8月),已经考取了广西大学文科。但听了鲁同学的一番话,我与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决定投笔从戎,报考军校。由此,我与鲁雅良及另外一位补习学校的同学一起赶到桂林城外30余里的鹿寨军校招生办事处,那里正在招收黄埔16期炮科学生。

  在炮校学习

  录取后只过了一个多月,我们从桂林的鹿寨出发,步行到贵州都匀的炮校所在地。一路上,行军十分艰苦。教官为了照顾我们这些刚从老百姓转为军人的年轻人,第一天只走了30多里,让大家有个适应过程,然后,每天增加行军的里程。经过一个多月的步行,到达贵州省都匀的炮兵学校。

  在炮校,我所在的部队隶属炮兵总队3大队8中队,初时我们先做了几个月的入伍生,进行步兵的基本训练。基本训练结束后,才正式进入炮科学习。

  一门炮需要有一班人合作,分别是炮手、填充手、射击手、瞄准手等。对于炮科学员来说,每一个位置都要训练。那是战争时期,炮弹稀缺昂贵,每个学员只能有一次实弹演习机会。一个中队也只有四五个人有机会实弹操作练习。

  炮校的学习期限应当是3年,可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学制缩短为2年。

  参加抗日前线的战斗

  1940年,我从炮校毕业,奉命到浙江的第10集团军报到,分派在宁波防守司令部重迫击炮连担任少尉见习官。

  记得有一天夜晚,我所在的部队被调到奉化布防,我军星夜赶到甬江岸边的阵地。上级下令晚上不能点火,以免暴露目标。未料,友军有个战士忍不住点了一支烟,对岸的敌军炮手见到火光,就打了一炮过来。我军暴露了目标,敌军也暴露了自己的阵地。当时,两军隔江对峙,战斗一触即发,形势非常紧张。

  那些日子,我军不断地转移阵地,不断地撤退,不是因为我们打了败仗,而是为了争取时间,更有效地牵制日军部队。

  1941年,重迫击炮连调到35师,我升任中尉排长,参加在临安、嵊县、新昌及浙西一线的作战。我所在的连队拥有的炮是口径82mm的迫击炮,炮身不足1米,最远射程可达800米。实际上,迫击炮的射程在二三百米内威力最大。相对于我们炮兵连来说,步兵在作战的第一线,损失比我们炮兵部队要多。因为迫击炮连在战斗中的位置在步兵的后面,伤亡损失不如步兵那么惨烈。

  我军的武器装备比起日军来说,要落后许多,以步兵而言,一个班10个人往往只有七八支枪。不少士兵是抽壮丁来的,有的士兵连草鞋都没得穿,甚至经常饿肚子。那时我在想,像这样打仗,什么时候才能胜利呀?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是到了印度后才建立起来的。

  1942年的一天,我随部队驻防江西樟树。那时,我刚从福建接领新兵回来,忽然接到父亲的来信,父亲说,他的一位朋友是军委会桂林行营的少将高参,可以介绍我去在桂林的陆军大学参谋班受训。在那非常时期,离职很困难。我拿着父亲的信,向上级请假去军校学习,长官才特例批准。

  好不容易从江西到了桂林,刚走到家门外,就感到不对劲了,只见大门上挂着白布条。进去才知道,父亲不久前去世了(享年60岁)。父亲的不幸辞世,让我到陆军大学就读参谋班的希望也破灭了,因为几个兄弟都不知道那位高参的姓名。

  在印度兰姆伽军事基地

  有一位在贵阳防空学校(下称“防校”)的同学告诉我,防校正在组织两个营的兵力编入中国远征军准备到印度去,问我愿不愿意到防校,就这样,我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

  防校组织了高射炮两个营,到印度后改为高射炮营与工兵营。工兵营的任务是修理汽车与武器等机械装备。我所在的高射炮营(按美国编制)设5个连:营部连,第1、2、3连,补给连。我在营部连任上尉连长。

  1942年,我们从贵阳坐汽车到昆明。然后,在昆明的巫家坝机场乘军用运输机直抵印度的兰姆伽军事基地。我所在的高射炮营有官兵400多人,分坐十几架飞机直飞印度。

  在国内,我们被称为中国远征军,到了印度,就成为“中国驻印部队”。

  1942年11月底,我们飞抵印度时,中国是冬天,可到了印度,气温高达二十几度。下了飞机,一位英国军官指挥大家到一个操场上集合,官兵分别列队,按个子高矮顺序排好队伍。

  接着,我们队伍向前行进100米左右,只见那里已放好大、中、小三种型号的军装。再往前不远的地方,有条小河,官兵们纷纷下河洗澡。洗完澡,每个人换上一套崭新的浅黄色英式军服。这时我已是炮兵营的上尉营副,有一双崭新的马靴,穿上后,人显得特有精神。

  兰姆伽训练基地的后勤保障不错,生活条件比国内好许多,每个人每天有二两油、四两肉,还有巧克力。军官甚至配给香烟。除了军事训练,官兵还能打篮球、踢足球。部队训练了3个月左右,官兵们养壮实了,脸色也变得红润。

  在印度、缅甸与日军作战

  在兰姆伽训练结束后,我们又到离前线更近的印度东北角的雷多。到了雷多,部队一律换上美式装备。

  在雷多又训练了一两个月时间。无论是在兰姆伽还是在雷多,不分兵种,先训练军官,再训练士兵。每个连队都配有一名中尉美军联络员和中国翻译,营部则配有美方的中校联络官。

  当时,国内时常有剧团来慰问演出,电影则是清一色的美国片,全部是英语原声影片,我们不太看得懂。当然,他们也看不懂我们的京剧。有时还有美国歌舞团来表演。

  雷多训练完后,部队开赴前线作战。我所在的是高射炮营,一个美国军官告诉我们,在印缅作战,制空权基本上已经操控在我方手里了,敌机被我方空中力量压制,不敢轻易过来骚扰。

  实际上,日本飞机只来过两次,第一次敌机飞来时,我方的炮火将日机赶跑了。还有一次,我军将几架敌机打伤了,高射炮使用的次数不多。不过,我所在营的2连曾用高射炮打下过一架日本战斗机。2连的连长周肇颐是我在军校16期炮科的同学,当时受到了司令部传令嘉奖。

  战斗推进得很快,几乎每天换地方,白天行军打仗,晚上睡帐篷。部队到过缅甸的八莫、密支那等地。在八莫待的时间较长,步兵几乎天天打仗,不时有日军俘虏送来。这些日军俘虏虽说打了败仗,看起来还是很强悍,一副不服输的样子。

  每次战斗结束后,美国工兵就会马上跟进,只要3天时间,就可以用推土机将战场变成平地。

  有一天,我们正在出操,一位美国联络官跑过来,大声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日本人投降了!”大家听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许多人当场开心得哭了!

  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为止,我们在境外整整待了3年。我所在的高射炮营坐汽车经过仰光、密支那、野人山回到国内。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21 11:32: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 慎:世代书香第 抗战好儿郎

下一篇:卢良鉴:上前线抗击日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