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投笔从戒记
2016-08-05 15:29:58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04-03-19 作者不详  点击:  复制链接

  今年6月间,我回久别的家乡——浙江温州乐清一带,追寻逝去的足迹。60多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初中生,巳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动荡的岁月里,经历了生死搏斗。许多战友牺牲了,革命的成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往事历历,怎能忘记。  

  一、奔向新四军  

  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全中国,“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的歌声,此起彼伏,震动了整个校园;个个意气奋发,斗志昂扬,巴不得立即奔赴战场。日寇的飞机狂轰滥炸,不时把我们从教室驱向防空壕。在这样的形势下,“读书就是救国,救国就是读书”的读书救国论,再也压抑不住热血青年的坑日愿望。学校对满腔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备加监控,我的姐姐陈洛涟和同斑几个要好的同学,一有空隙就溜出校门,去参加读书会等活动。进步学生的抗日活动普遍展开,节假日还下乡演出文明戏(话剧)。有时,我也去参与。  

  1938年临冬的一个晚上,姐姐对我说:“我与几个同学要去皖南参加新四军。”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我一惊,继而热泪夺眶而出,我毫不犹豫地说:“我也要去。”姐妹情深,我们从没有分离过,同校同宿,家人说我们两人一粒米也要分两半吃。姐姐与她的几位同学商量,同意了我的要求。此后便向在联中的二姐要了20块银元作路费,收拾了行装。12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我们悄悄地从校后门邻幼稚园的围墙偷越出去,踏上了抗日的征途。那时,我仅14岁。

  当晚,借宿在一个同学家。家庭和学校都不知道我们的去向。据说事后学校向家庭要人,家庭向学校要人,闹得不可开交。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五人:姚瑾春(瑞安人)、宋素蝶(平阳人)、王以映(瑞安人)以及姐姐和我,紧张地来到瓯江边,乘上一只去青田的小船。微波逐浪,一路行船,一路歌唱,多么高兴,多么自在。当时,我们那么天真烂漫,毫无顾忌,更没有考虑到学校和家庭都那么担忧地寻找我们。经过一天的水路,黄昏时分才抵达一个集镇的码头。找到了一个旅社住下后,大家便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姚瑾春首先说:“这旅社可不像学校,究兵和警察随时可能来查夜。”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互相凝视着,内心都沉甸甸地,说不出话来。考虑其他没有什么问题,只有一张新四军驻温州办事处的介绍信有危险。因为我年纪最小,不易引起检查者的注意,最后决定将介绍信藏在我的内衣口袋里。大家还商量好,如果检查的来了,一定要装作睡着的样子,千万不能惊慌,由姚瑾春来应答。因她曾在南京读过书,见过世面,比较老练,且会普通话。果然,夜深时,来检查了。我在被窝里吓得不敢钻出来。后来,虽然一路都顺利通过了,但被搜查时的恐惧心理,一直到了新四军兵站还没有消失。

  经过新四军兵站同志的热情接送,行程数百里,我们终于在12月28日抵达安徽泾县新四军军教导总队第八中队驻地——中村。接待我们的是于晶队长(扬州人)和指导员乐群(上海人)。她看了介绍信后,帮我们将行李放好,安排我们住下。 至此,结束了这段危险艰难的行程。

  二、接受启蒙教育  

  我们到教导总队后,一切都感到新鲜。中村依山而座,一排排较长而深的瓦房,大的可住两个排的上下通铺。村前有一小溪,像是个天然的浴池,我们常在这里玩耍、洗涤、捕捉小鱼。在这里,开始了七、八个月的军事生活和接受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当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学成后一定要上前线去打日本鬼子,要打到上海去,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

  当时授课的教员是很有政治理论素养的。如薛暮桥给我们上政治经济学,夏征农上统一战线,罗琼上科学社会主义,陶白上国际问题,陈铁军上军事课,李素文上卫生课,等等。我们还上山搞军事演习,进行体育锻练,开运动会。平时,除了听课、讨论外,每人还要站岗放哨。早餐后,大家便拎着书包和草垫来到西边的山坡,盘腿坐在草垫上,大腿当课桌,草垫就是板凳。前方竖一个黑板,这就是我们的教室。大家认真听讲,记笔记,课毕便抄录 讨论题。天黑后,各班学员在通铺上围坐在一盏煤油灯周围,由学习班长主持开讨论会。发言的要求是:普遍发言,抓住中心;原则问题,展开争论。队排干部巡回听取和指导。经常组织班、排竞赛,队队都有俱乐部,在班报上发动挑战。

  我们这个队陆续从上海、温州以及其他地方来的学员愈来愈多,仅温州的三所中学的学生就有二、三十。队伍庞大了,教学、生活都感到困难。后来,便将八中队分编为甲、乙、丙三个中队。我们温州的同学都编在八乙中队。有趣的是,一下课,温州人便自动聚到一起,别地的同学说我们是温州小团体。温州话难懂,自然成了那里的“禁区”。我们同来的五人中,属姚瑾春聪颖活泼,意志坚定,但因她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姚糜森的女儿,南京当局几次要她离队,她都不愿意。第三次,于晶队长在队前宣布:奉项副军长命令,姚瑾春必须赴南京就学。翌日南京国民党总部来人将她带走了。我们只得挥泪告别。她走后不久,继而又有温中同学林勉、林敏、王以映以及其他地方来的几位学员相继离开。那时我的心都凉了,后经过集体生活、学习,渐渐又恢复过来。

  半年多的学习结束了。原八乙中队的同学有三分之一到泾县小河口后方医院学习医务,我和七个同学到云岭军部军需处学习财会。学习了六个月后,被派到军教导总队队务处担任会计工作。八乙中队其他学员被分配到几个支队和江北指挥部,多数担任民运工作。姐姐和三、四个人被留在教导总队总教室,不久她又调军参谋处工作。1943年春,奉调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不料,途经连云港时,与日寇遭遇。战斗中,和姐夫田守尧(三师八旅旅长)同时英勇牺牲。经过在八乙中队的学习和军需处的专业培训,使我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从一个不明事理的小姑娘,成长为新四军的一名干部。这段经历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在教导总队部的工作,是负责整个总队的财务,包括学员队的财务、军饷、杂支、伙食等费用的计算管理。当时经费大部份源于国民政府和我们根据地的税收。在我的印象中,国民党既克扣又拖欠。那时的预算很紧,包括军务、武器弹药、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办公杂支等,每学员每月军饷一元五角,干部三元。我每月要翻山去云岭军部军需处领一次钱,工作、生活都很艰苦。

  三、艰难行进

  皖南事变前夕,军部一部份同志化装通过敌占区,绕道北上。姐姐与军参谋处的机要人员就是走这一路线的。一个傍晚,我们赶到云岭,集结于陈家祠堂。天还未亮,哨声把我们惊醒,大家迅速整好行装,紧急结合。我们由宋裕和和薛暮桥率领,离开了云岭。

  一路上,不停地绕过敌伪顽的据点封锁线。行进中,不时传来紧急信号,走走停停,越走麻烦越多。为应付这样的情况,队伍在渐渐缩编、划小及分开隐蔽,最后分为二、三人甚至单人行走。我穿着 棉旗袍,不携任何日用品,由地下党派向导带路‘迂回行进。就这样,也还有不少同志遭杀害。走了一个多月,来到了江苏茅山地区的四县(溧阳、溧水、丹阳、句容)总会所在地,见到了总会主任樊玉林。我们在路上听到皖变的消息,心情万分沉痛;悲愤中,恨不得立即去和顽敌拼杀。这时,新四军军部已在盐城重建。我离开了茅山 来到军部,见到一些熟悉的同志,第一句 话都是:“你辛苦了,你幸存着……。”

  从皖南军部到盐城新四军军部这一段征程,完全是依靠各地抗日民主政权和广大群众,一路吃、穿、住、行都是依靠他们。遇有敌情时,是当地群众自动掩护;没有衣服、袜子或鞋子,我们给补充。是人民群众的献身精神,鼓舞着我们的斗志,更坚定了革命到底的决心。 

  四、在盐城新四军军部  

  在重建的新四军军部报到后,我校安排在军供给部工作。不久,军部的财经部部长朱毅(原军教导队的队务处长)要我去他那里工作。不久,被任命为财经部总金库主任。今年4月,在纪念新四军军部重建60周年活动时,我同时参加了江淮银行建立60周年研讨会。当年,我曾兼任该行的金库主任。研讨会上,我发言说:“江淮银行的金库在那里?”我指着我的胸口说: “就在这里……。”与会者哈哈大笑。我说的是两层意思:一是在当时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四军的金库管理工作;另一层意思是金库的金条金器全缝在我的一件多兜的背心里。钱钞是大家分背,捆成像背包,行军起来要沉重得多。

  1941年5月,由指导员吴志坚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从一个幼稚的爱国主义者,经党的培养教育和严酷的战争考验,终于成为一名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革命战士。

  在财经部工作期间,大概是1941年秋天,我们还参加了刘少奇、朱毅还有军直政治部主任的婚礼。那是在财经部办公的客堂里举行的。吴志坚组织我们十几个女干部(都是小姑娘)在场唱歌跳舞,以示祝贺,并为新娘新郎戴上大红花。我和另一同志为刘少奇夫妇戴上。

  革命是要付出代价的,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我仅是一个幸存者。1987年,我的三个姐妹从洛杉矶来到我家,见面的第一句话: “你真命大!”还告诉我:“当年你们走了,可害了我们的父亲,他长叹:‘哪有女孩去出征!’后来,他怕我们效法,便先后让我们出洋留学,说这是保我们的命呀! 现在,你的命还不是保着吗?可惜,洛涟姐牺牲了。”我说,只有无数先烈,才有今天。我们幸存者要珍惜晚节,永葆革命的青春。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8-05 15:34: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记抗战老兵吴德林

下一篇:我见证了日寇的两次投降仪式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