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访抗战老兵杨良平:伤疤就是军人的勋章
2016-06-14 10:39:12  来源:国际在线 2015年07月30日 记者薛媛、高宇、廖亮   点击:  复制链接


依然坚毅的抗战老兵—杨良平 摄影:高宇

杨良平后脑的枪伤 摄影:高宇
  1919年出生的杨良平,个子不高,衣着朴素,不论怎么看,都和普普通通的中国南方老人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却有着70多年的传奇经历。

  杨良平16岁参军,18岁第一次参加战斗,就是著名的淞沪会战。从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开始,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8年间,杨良平转战各地战场,与日军展开正面战斗,经历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我家兄弟姐妹有七个,我是浙江新昌人,从抗战开始1937年,我就参加了陆军36师106团317连,就(参加了)淞沪抗战。当时在淞沪抗战时,我们撤到了南京。抗战的时候我就在317连,那个时候,我们就是最前线。”

  对于70多年前的往事,杨良平记得每一个细节,每每讲到激动时刻,都情不自禁地加上各种肢体动作。那个时候,杨良平任副班长,他所在的部队驻守在最前线。有一次夜里值岗放哨,晚上十二点左右正当瞌睡来袭的时候,阵地前的沟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有个阴影大口喘着气爬着过来,“我知道是敌人来了,我把(枪的)保险打开,噹的一枪打过去,他就啊啊的叫了。哦,我打着了,我又啪啪啪打了三枪,三枪都打在他的身上。” 

  枪响之后,班长马上就跑过来,和他一起检查阵地,俩人一看,果然打死了个日本兵。杨良平把那个日本兵的枪和装备都缴获了。班长把缴获的枪支、钢盔等装备交到连部,对连长说,这个小伙子是个神枪手啊,晚上敌人上来他都看得见,三枪都打在敌人的头上、胸上,没有打空一枪。从此后,杨良平调至连部任职。

  调到连部之后,杨良平所在的连队一直在上海江湾一带坚持抗击日本军队。在江湾的一场防御战中,担任机枪手的几个班长、排长都阵亡了。心急如焚的连长派杨良平到阵前查勘并顶替机枪手,“连长心里急了,小杨,你上去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我就爬着上去,那时候战场上炮弹横飞,连走路都不能走,只能爬着,日本人的子弹都封死了(阵地),还有飞机在飞着。我爬到战壕一跳下去,就看到排长在班长身上趴着,脸上头上都是血。这是日本人子弹打在了(他们)头上。” 

  在机枪手的位置上,杨良平发现,机枪是由两片掩体遮盖起来的,只有枪口位置有一道缝能看到敌人。而日军狙击手凭借精准的武器,向机枪掩体的缝中射击,子弹打在班长、排长的头上,“我不能就这样上去送死啊,我就叫两个兵给我拿着弹药,我拿着枪,我自己打机枪,绕到敌人后面,趴在一个小土包上,正好把机枪架好,两个兵帮我装弹药。要明打打不赢的,我要偷袭。我从敌人后面连续打了一梭子二十发子弹。装上子弹之后又打出去,右边的敌人就上来了,我又打了一梭子子弹,一共六十发子弹,打死了二三十个日本兵。他们(日本兵)就不敢动了。”

  成功阻击了日军进攻后,部队从阵地上撤回来。连长把杨良平的战斗过程上报了营部,营部又上报至团部,凭借此战的英勇表现,1937年,年仅18岁的杨良平被晋升为排长了。

  淞沪会战后期,杨良平所在的36师退到苏州。几次抵抗失利之后,大部队边打边撤,杨良平和大部队走散了。在寻找大部队的途中,一天夜里,“藏到树林里面,就听见‘嘎嘣’一声,这是日本三八式步枪的开枪的声音。一个子弹打到我头上,这里还有个伤疤。这个时候,我带着德国式的钢盔,钢盔也被打烂了,我赶紧趴在地下,自己的急救包拿出来,自己包扎起来,打烂的钢盔也不要了。那个时候部队找不到了,部队去哪里了也不知道,一个人真正算得上是可怜啊。”

  杨良平头上缠着纱布,纱布上披着稻草,头顶不断盘旋的日军飞机,冒着飞机机枪扫射,靠着顽强的毅力,沿着公路向南寻找大部队。杨良平从上海一路走到了南京,沿着南京郊区的墙上写着的“36师200团到206团走到某某地”的提示,他终于找到团部归队。

  此时已是1937年年底,来到南京的杨良平,经历了抗日战争历史上最黑暗的6周时间——南京大屠杀,“什么叫大屠杀?我们也不晓得。那时候老百姓啊,缴了枪的国民党军人,全部被赶到玄武门外长江边上,江边也没有船也没有桥,被赶到长江边上再也走投无路只有死,日本人架了无数架机枪在城楼上,什么叫大屠杀啊,机枪迫击炮,炸的炸烧的烧,我一听到枪炮声我就晓得了,我就赶紧向下关这面跑。”

  跑到下关一个灯塔附近,一个没上过战场的士兵,把身上的武器弹药交给了带着排长军衔的杨良平。杨良平手上有了枪,顿时有了信心,心想,日本人要是来了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杨良平一路走到江边,看到尸体铺满了整个扬子江,江水都被染成红色了,心里充满了愤恨,这是真真正正的大屠杀啊,日本人把人不当人啊。

  从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一直到被迫和部队一起撤退到南京,杨良平身上共受伤7处,有的是枪伤、有的是烧伤、有的是刀伤。可是杨良平用坚定的语气说,“不流血、不流汗的,算不得真正的军人。我浑身是伤,头上,两条腿上,这里、这里……”

  离开南京后,杨良平跟随部队一路辗转撤往武汉。直到1942年春天,杨良平所在的36师106团,因伤亡惨重,被整编进71军88师2026团,更新装备后开赴云南。

  1944年4月下旬,蒋介石签署了《中国远征军怒江作战命令》,拉开滇西大反攻的序幕。杨良平所在的部队从保山前线开往松山战场,投入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中,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战事推进以米为单位,战斗进入胶着状态。说到战况的惨烈,杨良平沉默不语,强忍住泪水,良久才继续说道:“战士们都是踩着战友的尸体往上冲的,一场战斗下来,有两个团人员所剩无几,几乎全部打完了。” 

  1944年5月中旬开始,杨良平和100多名战士,守护在怒江一个桥头,阻击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从天黑打到天亮,再从天亮打到天黑,杨良平已记不得过了几个昼夜。阻击战中,3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双腿,一发子弹打在后脑勺的钢盔上。说到头上的伤疤,他摘下帽子,展示那颗子弹留下的记号。也就是在那场战斗中,他的眼睛也被炮弹炸得近乎失明,至今,杨良平的双目视力近乎为零,仅有光感。

  8月1日深夜,杨良平加入由104人组成的中国“敢死队”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敢死队任务是摸清和消灭松山主峰的日军,夺取阵地,为大规模的炮击确定方位。在当地向导带领下,104名敢死队员攀爬过绝壁、以蔓藤代路,只携带自身轻武器,开始艰苦的敌后迂回。敢死队成功绕过天险,突袭日军两处据点,并消灭据守的日军兵力。在美国轰炸机的强劲火力支援下,日军守备部队大部被消灭,日军指挥官自杀。杨良平说,“那是抗战八年最高兴的日子”。

  如今96岁的杨良平,胸前挂满了金光熠熠的勋章,每说到激动之处,这些勋章叮当作响,仿佛把时光拉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而杨良平对这些勋章并不是特别在意,他总是说,上过战场,受过伤流过血的,才是真正的战士,身上的伤疤,才是军人真正的勋章。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14 10:42: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英勇金山卫

下一篇:“蛙人”张洪波传奇: 深水下的铁血忠魂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