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98岁新四军老战士陈克秋的传奇故事——为党守护“钱袋子” “穿”着“金库”反“扫荡”
2020-02-11 10:30:07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点击:  复制链接


  陈克秋 1938 年中学读书时的照片。陈克秋家人供图

  大户人家姐妹花,翻过墙头去参军

  1921年,陈克秋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大户人家。陈家共有9个子女,其中6个是女孩。陈克秋在女孩中排行老四。她和三姐陈洛涟关系最好。 陈克秋的父亲很开明,在当时很多女孩 还不能上学时,她和三姐陈洛涟被送到温州少有的新式学校念书。在温州中学,她接触到了进步思想。

  1938年,日寇的飞机狂轰滥炸。“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的歌声震动了整个校园,进步学生们巴不得立即奔赴战场。

  一天晚上,三姐陈洛涟告诉陈克秋, 打算和几个同学去皖南参加新四军。“我 也要去!”就这样,1938年临冬的一天,陈家姐妹和另外三名女孩,一行五人悄悄翻出学校的围墙,走上抗日报国的新征程。

  沿途惊险不断,最终经过新四军岩寺兵站同志热情接送,行程数百里,她们 在当年12月28日抵达安徽泾县中村——新四军教导总队第八队(女子队)驻地。

  陈克秋老人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回忆说,就是在第八队,她们开始了七八个月的军训生活,接受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当时她的班长楚青,就是粟裕将军的夫人。

  陈克秋还记得,当时授课的都是很 有政治理论素养的老同志,如薛暮桥上 过政治经济学,夏征农上统一战线课,罗 琼上科学社会主义,陶白上国际问题,陈 铁军上军事课,李素文上卫生课......此外,她们还上山搞军事演习,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全军运动会。半年多的学习结束后,她和 8 名学员到云岭军部军需处学习财会。又学习了6个月后,她被派到新四军教导总队队务处担任会计工作。

  经过学习和专业培训,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从一个不明事理的小姑 娘,成长为新四军的一名干部,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陈老回忆。

  从爱国主义者,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陈克秋老人的女儿董俊新介绍: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前夕,新四军军部要北撤,决定非战斗人员分批先行撤出, 妈妈是最后一批撤出来的。经过几个月的艰难辗转,1941 年 3 月,妈妈终于到达盐城新四军新军部。战友们看到她幸免于难,都激动地把她举起来。领导问她, 愿不愿意做新四军财经部的金库主任和 即将成立的江淮银行金库主任?妈妈毫不犹豫接受了任务,开始为党守护‘钱袋子’。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在新四军经济困难时,妈妈拿出家里的金戒指等所有家底捐献给组织。”

  1941 年 5 月,陈克秋由指导员吴志 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爱国主义者,经党的培养教育和严酷战争考验, 成长为一名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革命战士。

  而1941年,对新四军抗日救国的金 融战线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在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史馆里,扬子晚报记者看到这样的记载——“1941 年 4 月,江淮银行成立”。江淮银行位于江苏盐城,是新四军军部的直属金融机构,也是当时重要的抗日根据地银行之一。这些银行有效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为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强的经济支撑。

  1941年1月25日, 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和代军长陈毅等领导商量,决定成立江淮银行,发行新四军钞票。江淮银行1941年4月1日宣告成立。江淮银行归新四军财经部领导。对外,财经部和江淮银行是两块牌子;对内,是一套人马。财经部部长朱毅兼任江淮银行行长。银行设营业部、会计科、秘书科和金库,共有30多名工作人员。

  陈克秋时年只有20岁,但已算是老财务工作者了。她被委任为新四军财经部金库主任和江淮银行金库主任。

  据中国军网《揭开新四军江淮银行的神秘面纱》报道,4 月 12 日,江淮银行正式挂牌对外营业,当日就投入 6 万元 江淮银行纸币的贷款资金。6 月 9 日,又投入 3 万元,用于调剂农机融资之需,作用巨大。

  陈克秋老人记得,当时江淮银行主要职能有三:一是办理农业贷款,用于购买种子、耕牛、小型农具和凿井灌溉;二是向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三是商业贷款,鼓励商人到敌占区城市采购生产、生活资料,活跃根据地市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必需。这些做法有效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为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强的经济支撑。

  她还记得,因为江淮银行的钞票,保 证了抗日战争中根据地经济繁荣和人民利益,老百姓高兴地称之为“抗币”。

  当年条件艰苦,精美的“抗币”曾用桑树皮印制。那时,敌人的封锁越来越 紧,外界物品很难运进根据地。印钞厂时常纸张短缺,大家就用土法造纸。先是用稻草做纸浆,但做出来的纸太软。又改用桑树皮做原料,由于在蒸煮过程中配比不当,纸张也无法成型。后来,从上海请 来了技术人员进行改造,终于成功。

  部队转移 1 年半, 她穿着“金库”寸步不离

  自1941年起至1943年前后,日伪 军不断发动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 根据地的银行也不得不跟随部队到处 转移。作为新四军金库主任,为了守护党的“钱袋子”,陈克秋开动脑筋想办法。她缝制了一件有不少口袋的背心,将金库的金条全都缝在背心里。钱钞则是大家分捆在身上。陈克秋把“金库”穿上身,人不离金、金不离人,在跟随部队秘密转移时,吃了不少苦。

  陈克秋老人向扬子晚报记者回忆,当时她把这件背心穿在军装里,白天、晚上都穿着。冬天穿“金条”浑身冰凉,夏天穿“金条”大汗淋漓。“部队那时常常打地铺,不是睡稻草就是睡麦秆或门板,我最渴望的就是能睡稻 草,这样浑身能轻松一点。”

  有一次,遇到敌人突袭,情况十分紧急。陈克秋和大家藏身在新四军的海防团船上,才有惊无险地躲过一劫。行李丢了,但装着“金库”的背心, 她牢牢穿在身上,金条一根都没少。

  这件背心,她一直穿了一年半,直至 1943 年春,部队稳定下来后,才取出金条上交。当初金条让她背着的时候,没有任何手续;等她上交的时候,也没有办任何手续。“完全凭着党性。” 陈克秋老人回忆。

  那么多年过去了,后来有人问她,金条藏在你身上,又没别人知道,就没想过“顺手牵羊”?陈克秋回答:“那时一心要抗日救国,怎么会有别的心思?”

  “靠得住”,正是一个财会工作者必备的素质。陈克秋老人向扬子晚报记者回忆,她曾从事多年财会工作,组织上看中的就是她“靠得住”。1955年以准团级别转业到地方后,陈克秋曾在镇江地委机关党委会任副书记,后在淮阴专区民政局、人事局、财贸办任领导工作,1985 年从江苏省文化厅离休。

  陈克秋和丈夫董铁山摄于 1964 年。陈克秋家人供图

  董铁山1917年出生,江苏江都人。1938 年 10 月参加新四军,1939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 年,他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 年晋升为大校。1998 年去世,现长眠于雨花台功德园。

  缅怀过往 不忘初心

  在采访中,提到《毕业歌》,98岁的陈老忍不住唱了起来。多年之后,歌词她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采访结束,我们跟陈老合影时,晚霞映照在她身上,这一幕是多么的安详、温馨、美丽。而她跟我们回忆的那段历史,又是多么惊心动魄、可歌可泣。时空轮转之间,不变的,是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变化的,是从战争年代的波折动荡,到和平年代的幸福宁静。

  这是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与汗水铸成的。

  我们缅怀过往,不忘初心。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由田汉和聂耳创作于1934年的《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再现了 1931 年 “九一八”事变后,进步青年们勇担爱国责任、追求民族自救的热血情怀。今年 98 岁的新四军老战士陈克秋,81年前就是唱着这首歌, 翻过墙头去参加革命。后来在抗日报国的金融战线上,她作为新四军金库主任,为了守护党的“钱袋子”,谱写了“银行金库穿在身、寸步不离一年半”的传奇故事。

  (时间:2019年10月20日 来源:扬子晚报 专题统筹:沈春宁 记者:马燕、李冲、沈春宁)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2-11 10:32: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英雄张鹏涯:远征缅甸 活着走出“十万军魂”野人

下一篇:抗战老兵朱光:把抗战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