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四位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铮铮铁骨保家国昔日风华伴余生
2017-08-22 16:24:28  来源:国魂老兵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对战争的记忆,不是为了仇恨,恰恰是大国意识的体现,是爱国情怀的培育。抗战胜利,是爱国主义的胜利,是中国力量的凝聚!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发展需要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它!

  胡丛生

  李子俊

  杨俊明于甘玉枝

  满头的银发,淡淡的微笑,布满皱纹的面颊,颤颤巍巍的身影……凝视着眼前一位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很难将其与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的铁血硬汉联想到一起——庄重的军礼,笔挺的腰板,嘹亮的军歌……然而,纵使岁月百般无情地打磨着这些抗战老兵,也无法摧毁他们的铮铮铁骨。

  记者跟随山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看望了胡丛生、李子俊、杨俊明、甘玉枝这四名居住在太原的抗战老兵。如今,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豁达乐观。

  打日本侵略者,哪有时间睡觉!

  胡丛生,生于1920年,陕西韩城人,17岁那年,他开始在黄埔军校第七分校16期骑兵科学习深造,毕业之际,抱着“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决心,刚满20岁的胡丛生遂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35军31师1团2营6连当排长。

  胡丛生在抗日战场上所亲历的首场战役便是著名的五原战役。五原为绥西重镇,因而,日伪军妄图在此长期固守。1940年3月,在军长傅作义的率领下,经过三天三夜殊死血战,胡丛生所属军队取得胜利,成功收复失地,这让第一次奔赴抗日前线的胡丛生难抑激动之情。五原战役结束后,胡丛生在随部队路过家乡时,特意回家报了平安。他未曾料到,这一别便是数年,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后,才和母亲重聚。“我骑马最厉害了,只要一踩马镫,就能立刻翻上马背。我能骑马跃过1.5米的壕沟。枪法也准,当时配有两把盒子炮!”回想起当年驰骋战场的飒爽英姿,胡老像孩童般开心地笑了起来,“战役打响之初,我会把马拴到安全的地方,然后进行徒步战,只有追击或撤退时,才会骑马。在和日军正面较量时,只能打,不能后退,不能怕死!”抗日战争期间,胡丛生所属部队主要在内蒙古地区作战,在严峻的形势下,士兵们时刻准备着战斗,实在困了,只能就地打个盹儿,“打日本侵略者,哪有时间睡觉!”

  由于表现优异,年仅24岁的胡丛生即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35军11师1团2营1连连长,两年过后,升任为该营营长。胡丛生难以数清自己到底有多少次骑着马,穿过日军的枪林弹雨,“在抗日战场上,我随时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一心只盼着早日取得抗日胜利,以此告慰战友们的亡灵。”1949年9月,胡丛生所属部队在绥远(现属内蒙古自治区)举行起义,绥远得以和平解放。1950年,胡丛生被分配到太原军政干部学校当起了军事教官,自此扎根于太原。

  虽然常年患有冠心病,但胡老的身体还算硬朗,每当志愿者来看望他时,胡老总是热情地留他们吃饭,“我没啥愿望,有人来看看我就知足了,平时没有人听我讲这段往事,所以我很愿意把自己的抗日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到处都是敌人的血迹,我们打了个漂亮仗!

  1920年9月,李子俊出生在山西临县成家庄的一户普通家庭。1937年,17岁的李子俊最大的心愿,就是赶赴抗日前线保家卫国。

  彼时,国民革命军120师政委张平化将成家庄的溃兵组织起来,由此成立了晋西北游击队,同时,他还抽调部分农村青年组成学兵队。李子俊踊跃参军,成为学兵队中的一名小组长。同年11月,李子俊跟随晋西北游击队离开家乡走上了抗日前线。后因晋西北游击队解散,李子俊回到家乡,但这并没有削弱他的抗日热情。1938年冬季,由于表现突出,李子俊被上级任命为山西省保安第四区司令部2团1营2连政治指导员。

  1939年8月,李子俊在国民革命军60团2营6连担任政治指导员,驻扎在赵城西庄村。8月14日,该连与日军战斗了整整一个下午后,终于将其击退。夜间,李子俊带领士兵将刚刚阵亡的4名战友埋葬。不曾料到,日军又增加了4辆汽车的兵力大举进行反攻。听到外面传来的枪声,李子俊立刻让排长通知连长集合队伍,紧接着,他独自一人折回哨所打探敌情。这时危险突如其来,4连阵地已被日军占领,日军居高临下发现了李子俊,瞬间,密集的机枪子弹向其扫来。

  万幸的是,李子俊及时隐蔽,尽管地塄上的土几乎将整个头部掩埋,他却安然无恙,赶回村子与所属连队汇合。当6连撤到西庄村北部高地时,竟接到营里让其继续撤退的命令,这令李子俊非常愤慨,“利用村北高地的有利地形,完全可以组织一次有效的阻击。”

  不顾营长贾世良的一再劝说,李子俊决意从连队中挑选出20名身强体壮、作战能力强的士兵,临时组成奋勇队,每人配备1支冲锋枪,6颗手榴弹,欲与日军决一死战。当天深夜,李子俊率领奋勇队在西庄村房顶上对日军展开突袭,日军死伤惨重,“第二天清理战场时发现,村里整条街的墙壁上到处都是敌人的血迹,我们打了个漂亮仗!”“我始终要求自己做个正直的人,泰山压顶不弯腰!”2007年,李子俊历时半年,动笔写下了《我的回忆》一书,其中翔实记录下投身抗日战争的难忘经历。自序结尾处,他动情地写道,“这是我为自己准备的九十岁的生日礼物,也是我为孩子们留下的自认为最珍贵的礼物。”

  如果四防山失守了,也就没有我了!

  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很难想象,眼前这位浑身散发着浓浓墨香的九旬老者杨俊明,曾是一名与日本侵略者正面交锋的爱国战士。

  杨俊明生于1921年,河南息县人。1939年,杨俊明的家乡被日军侵占,正在读初二的杨俊明怀揣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之志,和同窗好友相约一同前往陕北“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简称)。当两人身上仅有的两块半银元在途中意外丢失后,他们一边乞讨,一边继续行进。当他们忍受着饥饿,徒步数百公里到达洛阳时,发现一支部队正驻守在黄河沿岸,无法从此通过,他们赶赴陕北“抗大”的梦想搁浅了。

  残酷的现实并不能将心中熊熊燃烧着的爱国热情扑灭,杨俊明和同伴在洛阳四处打听当兵的讯息。得知国民党第二集团军干部训练所正在招生,杨俊明报名参加并被录取。经过一年学习,1940年12月,杨俊明顺利毕业,继而成为第30军军部一名见习官。1942年,杨俊明如愿考入黄埔军校第八分校,由于当时大批国民党军官在抗日前线阵亡,急需军事人才,原本三年的军校学习被缩减至一年半。1943年10月,杨俊明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30军30师90团,负责团部工作。

  1945年2月,杨俊明成为国民革命军第30军30师90团8连副连长,率领50名士兵防守位于湖北宜昌的四防山。距离此山150米处的莫鸡山上则驻扎着日军部队,“我们驻守在长江南面,日军在长江北面,中间隔着战壕和铁丝网,形势相当严峻,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守山期间,杨俊明和士兵们住在用茅草搭建的简易棚子里,“每当下雨时,都是上面下大雨,棚里下小雨。”粮食匮乏,他们不得不常常用树叶、绿豆叶、南瓜叶来填肚子。条件如此艰苦,杨俊明率领士兵们仍然日夜严守四防山,没有丝毫懈怠,“如果四防山失守了,也就没有我了!”

  1945年8月15日,像往常一样,杨俊明和士兵们在四防山上守卫着,突然对面莫鸡山上传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广播。为了证实广播是否属实,杨俊明一路小跑着赶往总部,在长达七八公里的路程中,他时而嘤嘤哭泣,时而傻傻发笑,“哭,是因为八年全面抗战终于盼到了胜利;笑,是因为我和我的同胞们终于不用再受苦了,可以和亲人团聚了!”

  1949年1月,无心恋战的杨俊明和同乡甘玉枝喜结连理,“打日本人是应该的,但内战打自己人是不应该的!”甘玉枝1943年9月成为国民革命军第30军30师的一名护士,1945年11月,她转而成为该军的一名文工队员,“要说我们的抗日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当杨老获悉“民政部重申针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消息后,潜藏在他心中多年的愿望愈发强烈,“我认为我们的军龄应该从正式加入抗日部队的时间算起,如果这一想法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我此生再无遗憾之事了。”

  时隔半个多世纪,那段在抗日战场上保家卫国洒热血的峥嵘岁月,依旧令这些老兵们念念不忘。对于他们而言,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8-22 16:27: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致敬老兵!23名山西籍抗战老兵照片

下一篇:百岁老兵:改名致敬战友 戎马岁月不惧牺牲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