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侠骨柔情白求恩
2022-10-17 10:49:40  来源:《 文摘报 》( 2017年11月18日 05 版)  点击:  复制链接

白求恩与妻子彭尼

  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今年是他赴华支援中国抗战80周年。白求恩生命的最后两年广为人知,但他的生平一般读者所知却不多。

  一个偶然的际遇,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珍本手稿库发现了白求恩的一批亲笔信,包括他寄给毛泽东、延安中共中央以及美国国际组织的信件,因之我对他的生平进行了进一步的考索。接触到他所写的情诗,借此走近他的情感世界。

  一生所恋

  白求恩出生于一个中等家庭,祖父行医,父亲经商,而他又学医,家中笃信宗教。白求恩少年时家里生活清简,他送过报纸,大学时勤工俭学,寒冬到伐木营做穷工人的教员。这些,都让他知道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报名参加远征军去欧洲战场救护伤病员并负伤。

  1923年白求恩到苏格兰参加外科医生会员考试,结识了出身富家、时年22岁的弗兰西丝·彭尼,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他们于次年结婚,婚后定居美国底特律。

  很不幸,白求恩1926年罹患了当时的绝症肺结核。他不愿把病传染给年仅25岁的妻子,就独自前往纽约州的特鲁多疗养院治病,让妻子回到了爱丁堡并坚决要求离婚。一年后法院判决离婚生效。那时,白求恩本人已是有成就的胸外科医生,他在自身做了当时很前卫的“人工气胸疗法”死里逃生;白求恩因祸得福成了治绝症的名医,并由此发明了一系列的胸外科手术器械,如“白求恩肋骨剪”等,至今临床仍在使用。

  康复后,白求恩给弗兰西丝去信,二人1928年在蒙特利尔复婚。其后,白求恩事业蒸蒸日上并当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理事。由于白求恩过于专注工作和介入政治,加上性格原因,白求恩跟他挚爱的妻子于1933年再次离婚。但二人仍然保持通信联系。

  弗兰西丝是他的初恋,也是他刻骨铭心的爱,离了婚,白求恩仍然不依不舍。他时常邀请她见面。直到弗兰西丝再婚后他仍然如此。结果弗兰西丝丈夫闻之多疑且不悦,弗兰西丝不得不求白求恩专门为这件事写信解释。

  艺术家玛丽安

  其后,白求恩于1935年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生理学大会。在这次旅欧赴苏联的船上,白求恩遭到了爱神致命的一击:他爱恋上一个艺术家。她是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她也是加拿大人,门第显赫而且气质优雅。可惜让他陷入迷狂之爱的玛丽安·司各特是个有夫之妇。她丈夫是法学院名教授、小有名气的诗人和社会活动家,她的日子过得温馨、舒展。虽然她也无望地爱上了白求恩,但却没下决心奋不顾身投入到这爱河。

  到了伦敦玛丽安就投奔了亲友,跟热情似火的白求恩像断线风筝般失联了。被爱情之火灼烧着的白求恩却像个孟浪少年到处寻找,以至于发表寻人启事……回到加拿大,白求恩仍然穷追不舍。

  白求恩是个艺术家型的、充满激情的人。他自小热爱美术,无师自通画油画、速写和水彩画。当年患肺结核隔离期间看到病友的死亡和折磨,他想到自己也随时会死,于是画了一幅大型连环壁画,画的内容很像弥尔顿的诗剧《失乐园》或但丁《神曲》般的巨制。所幸,这壁画被保存下来了,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它的恢弘和震撼;它简直就像是大师的杰作,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位没受正规训练全靠自学而成的医生的作品。

  白求恩还喜欢照相、拍电影、写诗和广播剧。跟玛丽安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兴趣、聊不完的话题。这些当然也让玛丽安夫君不爽。而更令其不悦的是,他是当地一个社会组织的头目,白求恩跟他所属党派观点不同且抢占了他的风头。但白求恩却不是个知难而退的人,他居然主动画了自己的肖像送给玛丽安并声称,“如果你的丈夫不高兴,你可以不挂。”——可以想见,玛丽安的丈夫当然不会高兴。于是,这幅白求恩的自画像就一直躺在她家的储藏室。直到几十年后它才找到了最好的归宿,玛丽安的儿子把它捐给了中国的博物馆。

  除了绘画,白求恩当然也写诗。他为玛丽安写了不少情诗。

  献身于中国战场

  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率加美医疗队携带药品和手术器材乘船赴中国。登船前白求恩给前妻弗兰西丝写了告别信。

  一年后的11月12日,白求恩因败血症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去世。去世前一天,他在遗书中“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款子,分期给也可以”“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也告诉她,我曾经是很愉快的”。

  离别人世前,他最关心的人还是前妻。白求恩获知她的经济情况不好,这位刚强的人一生从没要求过什么,但他弥留间念念不忘的还是弗兰西丝。

  读着白求恩的遗书,不由人眼睛为之一湿。白求恩放弃了在美加的荣华富贵,甚至辞别了他抵死难忘的两次至爱,最终来到了水深火热的晋察冀战场,九死一生。在这期间,他多次给毛主席、党中央写信,拒绝高额薪水,并无偿地为八路军服务,甚至把他带来的微薄的财物都捐给了伤病员和医院。

  白求恩只活了49岁8个月零8天。他的一生短暂却又永恒。(《北京晚报》11.9 海龙)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10-17 10:51:2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白求恩在河间开创的战地医疗奇迹

下一篇:它们像匕首和投枪直刺敌人心脏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