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1938年:救亡高潮与文夕大火(三十七)
2018-05-26 11:02:56  来源:《长沙烽火岁月》,辑录整理:陈先枢、杨里昂、彭国梁  点击:  复制链接

  长沙劫火的前前后后

  国民日报特派记者

  紧急时期的长沙城

  自从我军放弃武汉核心以后,长沙更进入紧急时期的状态中。集注在这一个控制粤汉、绾毂赣黔的巨大城市的人力物力,加速地向乡村和外县转移。湘省府主席张治中氏提出了“守住家乡保卫大湖南”的口号,号召民众“不做顺民、不做难民”。从那时候起,长沙市的街头,成天到晚是各种车轮的转动,各色人等的奔流。经过半个月的转移,长沙市的繁华完全褪了色,到了十一月初旬之末,街市上面整个儿冷清清的。在湘河之畔,伴着岳麓山静静地躺着的是这样一座静静的“空城”。政府机关从这个时候起开始转移,但是还计划着一个大规模的运动来庆祝总理诞辰一一然而就在这一天的夜里。一把空前的劫火毁灭了大部分的长沙!

  十一月十二日

  “十一月十二日”,这是长沙市几十万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日子! 就是这一天的夜里,多少人、多少代筚路蓝缕惨淡经营的产业大半毁灭无余;旧长沙城的范围内几乎成了一座废墟。

  因为城陵矶和岳州的失陷,在这一天早上,街市上已经显着一点异样的慌张,附印“湖南各界庆祝总理诞辰纪念特刊”的《中央日报》和《国民日报》也突然减少了销路。人们读报的情绪都没有了。

  下午四时,在中山堂内,举行了总理诞辰的纪念会,检阅那些留在省会的公务人员和长沙市民众抗日自卫团。在教育会坪的空地上堆积了许多火把,准备当晚的火炬游行。

  下午七时,肩着火炬的队伍,从黯淡而冷清的街市中通过。这些街市中连续不断地飞过载重的汽车。

  夜里,稀罕的现象是:街市的警察岗位不见了,一队一队的警察肩起了枪支押稽板牢不知走向那里去。同时,街头巷尾,出现了许多警备队的士兵,那些行动仿佛非常奇突。黑暗中,人们望着汽车的巨眼发怔。

  在十时一刻,我们还听见省政府张主席在长沙广播电台纪念总理诞辰的广播,在那里热烈地号召全省人民发动的广大游击战,准备以敌军为对象來“大发洋财”。同时还明白地告诉长沙市民并且顺便告诉外侨:虽然政府机关都已迁移,但是他在长沙还有较长时日的勾留,决计和我们的野战部队同进退。

  教会方面传出消息:那天晚上,在张氏官邸内曾经有一个简单的晚宴,座中是英、美、德各国教会领袖牧师和医生,张氏对他们说出一年中他们对伤兵、难民许多帮助的感谢之情。也在这天晚上的10时3刻,他和英国沙鸥号舰长兼代领事伊麦斯君曾有一度会晤,请他对外侨安全作准备。

  十二时前后,冷清的街市上泛起不少的流言。

  火灾的来临

  这一把空前的大火究竟是谁放起的?是如何放起的?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谜”。许多从火里面冲出来的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一回事,就是许多机关也是在深夜仓皇转移。据确息:那夜起火的时候,湘省府张主席在寓所刚入睡不久,他的副官叩门报告说:“城内四处大火!”张氏马上披衣起床,一看果然大火漫天,大惊不置。一刻,电话完全打不通,电灯也完全熄灭,简直不知道是怎么一个离奇的事变。现在经过确实的调查,当时流言纷起,一部分人民激于民族义愤,以为与其资敌,毋宁自毁,所以自焚居屋。同时从事破坏准备的军啓也误听流言,慌张失措,一见火起,以致大火燎原,造成浩劫。

  中宣部和政治部对于此次大火经过真相有如下的说明:

  “十二日夜长沙大火实为地方军替误信流言。自卫民众激于义愤之所造成。盖战略转移,我军对于预定撤退之战略支点及重要城市之建筑物, 施以破坏,免资敌用,原为作战上之必要,在各国战史上不乏先例。故长沙既临战区,政府于事前有所准备,当为必然之事实。惟十二夜长沙大火时,岳州虽失,而平江、汨罗以北阵线甚稳固,长沙距前线尚有300余里,军事当局不仅无命令破坏,且正调兵增加前线;而地方政府亦未下令破坏。然大火何以骤起?其原因:(一)由于地方军替负责者误信流言,事前准备不周,临时躁急慌张之所致。(二)由于曾从事破坏准备之人员及人民(自卫团员丁森等)鉴于敌机之连日轰炸及最近平江、岳州、通城、通山等县被炸之惨,激于民族义愤,以为敌寇将至, 乃即自焚其屋,遂致将准备工作变为行动,于是一处起火,到处发动,以致一发而不可收拾。”

  根据这一个说明,同时研究事实,我们知道:

  (一)为应付战略转移,曾有从事军事上的破坏准备,但是即时并没有到破坏的时机,而因流言纷起,从事破坏准备的军啓误听流言,遂将准备工作变为行动。

  (二) 十二夜的大火是突发的。突发的原因固然由于军警的误听汨罗失守流言,而发动的开始,实由于一部分人民和自卫团员丁森等激于民族义愤,自焚其屋。所以一处火起,到处火烧。前一原因的征象,我们可以在警察的过早撤退和警备队的过早慌张上看出;后一原因也发现许多确切的事实。

  (三) 这些过早的行动完全没有什么“命令”,根本也没有依据什么计划,可以说是一地乱火,是一个道地的火变这个火变毁灭了长沙城!

  火灾后的处置

  虽然这一个大火延烧极广,但是毕竟还有许多军政负责人在长沙目击着无情的而又无法赶救的大火在延烧。省府主席张治中氏首先釆取下列紧急处置:(一)手令严拿放火者,准许就地处决;(二)派员并亲 自召集有关人员查询起火真相及主动者;(三)派保安团上街维持秩序;

  (四)派员调查外侨有无损害并慰问;(五)令主管机关加紧伤兵难民之救济,并维持恢复交通。一而电呈中央及蒋委员长报告一切。蒋委员长接电后立刻亲临镇抚,并采取下列处置:(一)逮捕首事有关人员,依法严惩;(二)拨付巨款,救济被难民众;(三)调集重兵,加紧长沙防卫;(四)改组地方军替机构,办理一切善后。同时第九战区陈司令长官驻在长沙,立即调三十二军团长俞济时氏率部警备长株,极力维持 秩序,恢复交通。政治部亦派大批工作人员来长沙办理抚辑灾民工作,第九战区政工大队亦开入长沙办理灾区善后。现己设立收容所多处,临时市场及施饭场多处,连日人民回城者不少,在废墟之上又架起临时的住房来。

  负责人员之惩治与处罚

  火灾负责人员省会啓备司令酆悌、省会警备旅第二团团长徐毘及省会警察局长文重孚,经湘省府遵令逮送军事委员会,组织高等军法会审,审理终结,判处死刑,发交长株警备司令部执行,于二十日布告周知:

  “案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十一月皓代电开:案查湖南省会警备司令酆悌、替备第二团团长徐昆辱职殃民,湖南省会啓察局长陆军宪兵上校文重孚,未奉命令,放弃职守,均经本会高等军法会审审判各处死刑、剥夺公权终身在案。兹将该犯等三名发交该部随即布告罪状,一面验明正身,依法执行。具报,计:515悌,男,三十七岁,湖南湘阴人,前湖南省会警备司令;徐昆,男,三十二岁,湖南新宁人,前警备第二团团 长;文重孚,男,三十五岁,湖南益阳人,前湖南省会替察局长、陆军宪兵上校。等因奉此。遵将该犯酆悌、徐昆、文重孚等三名提解到部, 验明正身,于本月二十日上午十时押赴侯家塘下山刑场,依法执行枪决。除呈报外,合亟布告军民人等一体知悉。此布。”

  同时,中央以保安处长徐权惊惶失措、摇动人心,亦予以撤职查办处分;湘省府则以长沙市长席楚霖对于此次火灾疏于防范,予以免职留任处分,办理善后。

  加紧办理善后

  省府主席张治中氏以此次巨变怆痛至深,自感用人失察,深自引咎,电请中央严予处分,奉令革职留任责成善后。张氏发出布告,内云:

  “此次长沙市火灾,其原因,一则由于地方军警误信流言,一则自卫民众激于民族义愤之所造成,事起仓促,火势燎原,波及民居,赶救不及。本主席自火起以迄今兹,未离省会一步。目击被灾民众荡析流离,深痛用人失察,遭此巨灾,神明内疚,罪戾实深!除向中央自请严予处分外,所有省会军替负责人员已遵令逮送军事委员会依法严惩。至于善后诸端,一方面扩大临时救济,一方面筹划永久建设,均经省府会议分别决定,筹拨的款,指定人员,全力以赴。我最高当局关切民瘼,躬临镇抚,并拨巨款,以充救恤。所望我全市民众共体时事之艰虞,忍受一时之痛苦,本抗战必胜之信心,不折不挠,沉毅迈进,则一切牺牲皆为争取最后胜利之代价。本主席待罪任中,必竭其智力,誓以忠贞,筚路蓝缕,启辟新基,俾市民早获安居,市区重臻繁盛!掏诚布达,愿与我全市全省同胞共勉之!”

  又发布《告民众书》,引罪自谴,并对长沙市临时救济与永久建设为负责之表示,劝谕人民晓以大义。

  成立临时救济委员会及善后建设委员会

  长沙市火灾临时救济委员会于二十二日成立。该会系以实施临时救济诸事宜为任务,遴聘各界人士及外侨领袖劳勃生等为委员,并以湘省府财政厅长尹任先为主任委员,政治部第三厅处长田汉及长沙市长席楚霖为副主任委员。分总务、救济、工程、市场、交通、治安、宣传、经理等8组推行工作,确定以五十万为救济经费(内蒋委员长发二十万元,湘省府筹拨三十万元),不足再筹。

  关于永久建设,也成立了一个长沙市善后建设委员会,以省府主席兼主任委员,分总务、设计、工程、财务、地政五组,力谋重整市区善后。建设经费由27年湖南省建设公债项下指拨一千万元,如将来不敷,再行筹拨。一切复兴计划均在积极进行中。

  展望

  整个长沙市毁灭了,长沙市几十万人民的财产通同付之一炬了!真正的祸首是谁?我们要认定到底,还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地方政府事先疏于防范,事后无法赶救,亦属咎无可辞。但是浩劫已经造成,一切痛苦惟有忍受!善哉《中央日报》之言,“长沙公私损失俱己记入抗战总账中。换言之,将来总清算时,全国必能在中央领导计划之下,首先完成长沙之复兴。创巨痛深后之湖南民众目光,意志须迅速转移至远处大处, 由抗战胜利中追偿代价,由抗战总清算中复兴长沙!”这是湘人伟大的深信和应有的认识。我们在抗战胜利以后,新长沙一定会迅速地建设起来。劫后长沙,将是历史上永不磨灭的一个伟大而沉痛的纪念。

  《国民日报》特派记者11月23日于长沙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5-26 11:16: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38年:救亡高潮与文夕大火(三十六)

下一篇:1938年:救亡高潮与文夕大火(三十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