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四章第三节
2017-11-27 09:54:02  来源:爱书坊  点击:  复制链接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四章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

  第三节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及其胜利的影响

  一、日军在缅甸的作战方针和部署

  日军占领缅甸,标志着它在东南亚的战略进攻达到了顶峰,随后即开始转入防御态势。

  1943年2月,日军大本营为应付盟军在西南方面的反攻,制定《昭和18(1943)年度帝国陆军西南方面作战指导计划》,该计划由以往实行军事管制和维持占领地区治安为重点,转为主要着眼于击退盟军反攻的作战准备方面,并决定将作战和防御的重点放在缅甸方面和重要资源要地。该计划的“作战指导要领”中规定:“缅甸方面需要确保的要地,定为怒江以西、密支那、甘马因、加里瓦、甘高、实兑一线的地区和丹那沙林地方。”“预定在缅甸方面进行的主要作战及作战要领,大致确定如下:

  (甲)实兑附近的反击作战:

  (一)令以第55师为基干的部队尽速击败进攻实兑正面之敌,大致进到布迪当、孟都一线。

  (二)为便于确保实兑,迅速修建陆上补给道路;加强海上补给与掩护,增强城堡工事,整修航空基地。

  (乙)对敌人主要攻势的反击作战:以一部分精锐兵力确保国境方面要线,主力大体集结于曼德勒——东吁公路周围,随时迅速时所需方面采取攻势,各个击破英印军和重庆军,尤其主要力求与英印军决战,将其歼灭在阿拉干山隘路口附近。为此,要注意整修和确保交通、城堡设施。此次作战的时间预计在本年雨季结束(10月)以后,可用于缅甸的总兵力预定为6至7个师。”[〔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1970年版,第417~418页。]

  同时,日军大本营考虑到盟军可能在缅甸方面发动反攻,仅凭第15集团军来抵挡已显势单力薄,遂于1943年3月27日新设缅甸方面军,隶属南方军。同时,更改了第15集团军的战斗序列。缅甸方面军的编制和各兵团的任务概要如下:

  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下辖第15集团军、第55师和方面军直属部队,基本任务是确保缅甸的安全尤其要把怒江以西、密支那、甘马因、加里瓦、甘高、实兑之间地区及丹那沙林地方作为必须加以确保的重要区域。

  第15集团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下辖第18、第33、第56师和集团军直属部队,任务是担任缅甸中、北部的作战。其中又以第18师(师长田中新一中将)担任缅甸北部方面的作战;以第33师(师长柳田元三中将)担任缅甸中部方面的作战;以第56师(师长松山祐三中将)担任云南方面的作战。

  第55师(师长古闲健中将)担任缅甸西南沿岸方面的作战。

  为加强缅甸防御,日军大本营还决定向缅甸增加兵力。3月22日,将新编的第31师(师长佐藤幸德中将)编入第15集团军战斗序列;此后,又于6月27日将驻南京的第15师(师长山内正文中将)划归第15集团军统辖。

  第31师于5月在曼谷编组完毕,9月在缅甸北部集结。第15师于9月后陆续在泰国集结,但被南方军作为总预备队留驻泰国。

  通过这次调整,缅甸方面军将缅甸中部和北部作战的任务交由第15集团军担任,该集团军担任的防线从怒江正面起,经过北缅的密支那、甘马因、明京山脉,直到中部缅甸的加里瓦、甘高,长达1000余公里,但兵力只有3个师,计划增加的第31、第15师不能及时到达。

  此时,盟军己对该集团军形成三面包围的有利态势。西南面,有英印军第14集团军部署于印度东部英帕尔、科希马地区和南部阿拉干地区;缅北胡康河谷,有以利多为根据地的中国驻印军;东面怒江方面有中国远征军,分别正在准备反攻。

  新任第15集团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认为,在如此广阔战场,面对四面绝对优势敌人的反攻,以守势战术完成防御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其如此,莫若在敌人反攻之前先发制人,急袭并摧毁敌军反攻的根据地。1943年6月,日军大本营、南方军、第3航空集团军的幕僚以及在缅日军首脑在仰光缅甸方面军司令部举行了图上模拟演习,主要探讨第15集团军今后应当采取的战略。讨论的结论认为,为了完成缅甸中、北部的防御任务,有必要乘敌人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急袭并摧毁其反攻根据地英帕尔,然后把防线推进到英帕尔以西的险峻山区,但前提是在怒江及缅北方面的局势在本战役期间需要设法保持不变。

  7月上旬,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上将派稻田副总参谋长赴大本营,陈述英帕尔战役的必要性,同时向大本营申请增派这次战役所需要的部队。9月初,大本营对英帕尔战役发出指示,南方军即令缅甸方面军进行作战准备:

  “一、缅甸方面军为加强缅甸的防卫,向英帕尔方面采取攻势,并将防卫线推进到该线。其他方面设法保持持久态势。本战役以后称为‘乌’号作战。

  二、‘乌’号作战准备完成后即主动实施之久攻势发动时日预计为10月以后。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如敌在我行动以前发起进攻,即在所在准备进攻地点予以迎击,然后继续进到英帕尔附近一带。

  四、如敌在我发动‘乌’号作战之前,从海上对我进行正式反攻,则暂停‘乌,号作战,集中方面军主力,在海岸方面摧毁之。”[[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1970年版,第588页。]

  接到上述命令后,第15集团军即向各师传达己研究过的作战计划,进行作战准备。预定在年末或来年年初开始作战,以1个月时间达成任务。作战要领的要点为:

  “一、怒江方面的作战:10月上、中旬之间,歼灭盘踞在怒江两岸的中国远征军之一部,夺取其反攻据点。此次战斗由第56师全部会同第18师的一部进行。以后由第56师单独阻击重庆军对本地区的反攻。

  二、胡康河谷方面的作战:由第18师以孟拱为据点,单独在河谷中对中、美的反攻进行持久战。

  三、进攻英帕尔作战:由第31师长驱直入占领科希马,阻止英印军来自阿萨姆方面的进攻。在这中间,由第33师、第15师从南北奇袭并歼灭英帕尔盆地的敌军。……”[[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1970年版,第588页。]

  第15集团军各部开始向尚未渡过雨季的前线调动兵力,第18师向密支那、盂拱地区;第31师向明京山脉北部两侧地区;第33师向加里瓦附近的亲敦江两岸到加包山谷地区集中主力,加紧进行攻击准备。第56师和第18师的部分兵力转入怒江作战的准备。

  1943年10月,日军第56师及第18师一部首先对怒江西岸的中国远征军前哨部队发起进攻,占领西岸的前进据点后,第18师部队按计划返回密支那方面,第56师于怒江西岸凭险固守。

  与此同时,为掩护筑路并准备反攻缅北,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第112团于1943年10月29日攻占宁边、新背洋、拉家苏各要点,打开了胡康河谷的北面大门,与日军第18师在大奈河畔展开激战。印缅国境方面英印军也步步向印度东部靠近。根据上述情况,日军第15集团军判断:“盟军企图以一部在实兑方面发动攻势,以其主力由英、美、中三军互相策应,首先向曼德勒合围进攻,俟进攻进展后再在海上正面扩大反攻,进而夺回整个缅甸。”[[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1970年版,第592页。] 遂加紧进行“乌”号作战准备,同时命令第18师在胡康河谷组织防御性进攻,尽量长时间阻止中国驻印军于北面,以掩护“乌”号作战。

  1944年1月7日,日军大本营以大陆指第1776号发出指示:“南方军总司令官为了防卫缅甸,得适时击溃当面之敌,占据英帕尔附近印度东北部重要地区。”[[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1970年版,第594页。]

  1月下旬,缅甸方面军对第15集团军发出了进行“乌”号作战的命令。其作战计划要点是:

  “一、为了隐秘‘乌’号作战的企图,保证作战顺利进行,在发动这一战役的前两、三个星期,对实兑方面采取攻势(称‘哈’号作战),牵制敌第14集团军干该方面使其不得脱身。

  二、胡康方面,令第18师在甘马因以北,令第56师在怒江西岸,分别保持持久态势。

  三、第15集团军以一部(第33师)从甘高方面发起攻势,尽量将英帕尔方面的敌第4军牵制在这一方面,同时集团军的主力(第15、第31师)奇袭渡过亲敦江,一举攻占科希马,切断敌军的增援路线,并以主力(第33、第15师等)包围并歼灭英帕尔之敌。”[[日]眼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1970年版,第594页。]

  同时,河边正三鉴于第15集团军完全没有预备兵力,要求南方军将从瓜达尔卡纳尔撤退后在菲律宾整编中的第2师迅速调往缅甸,并增派第53师,同时坚决要求第15集团军以1个月的时间神速圆满地取得“乌”号作战的成功。为使第15集团军专事“乌”号作战,将云南方面的第56师改由方面军直辖。缅北方面的第18师由于同“乌”号作战的地区毗连,仍隶属第15集团军。1月15日,又设立第28集团军,以樱井省三中将为司令官,统辖第54、第55师和第2师,担任孟加拉湾沿岸的防御。根据作战计划,缅甸方面军还与第5飞行师订立了陆空作战协定,规定第5飞行师以消灭盟军空军势力为主,以直接支援地面作战为辅。

  日军第15集团军于1月25日先对各师下达进入“乌”号作战位置的命令,于2月11日发出了发动“乌”号作战的命令,决定第33师于3月8日开始行动。

  正在日军发动“乌”号作战之际,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反攻已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远征军也正在积极地准备反攻,以配合缅北反攻。为了使日军第15集团军集中兵力进行“乌”号作战,缅甸方面军特别抽出担任丹那沙林防御的独立混成第24旅,改由方面军直辖,前往缅北增援,随即又令属于方面军战略预备兵力的第53师赴援缅北。4月18日,又下令成立第33集团军,任命本多政材中将为司令官,统辖第18、第53、第56师,担任缅北和云南方面的作战。

  到1944年4月,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辖3个集团军共9个陆军师又1个独立混成旅,另有1个飞行师配合作战。其部署如下:

  第15集团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辖第15、第31、第33师,另附“印度国民军第1师”约7000人,位于曼德勒西北地区,专任“乌”号作战,遂行对印度英帕尔的进攻。

  第28集团军司令官樱井省三中将,辖第2、第54、第55师,位于缅甸西南及沿海地区,专任“哈”号作战,遂行对实兑的进攻。

  第33集团军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辖第18、第53、第56师,担任阻击中国驻印军于缅北,阻击中国远征军于滇西的持久作战。

  第5飞行师师长服部武士中将,共有5个战斗机队、4个轰炸机队、1个侦察机队,配合缅甸方面军作战。

  1944年5月,日军南方军将第49师编入缅甸方面军;7月,缅甸方面军将第2师转隶于第33集团军。

  二、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经过

  (一)进攻目标与作战路线的选定

  前已述及,史迪威在1942年7月18日和29日所制定的反攻缅甸计划中,是以印度东部重镇英帕尔为前进基地,中、美、英联军由霍马林、加里瓦等渡亲敦江,进攻曼德勒,与由滇西反攻的远征军会师后成扇形展开,取道南下,与由仰光登陆及由实兑东进的英军汇合,收复全缅甸,并挥师东进,攻占泰国及印度支那,达于沿海。这条由英帕尔进攻曼德勒的作战路线,既占地形、交通的有利条件,又便于后方补给、空中支援,可以充分发挥盟军的火力和机动性的优势,并且可以一举切断日军的交通线,收到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的效果。但遭到英国方面的反对。在美国的压力影响下英国方面才同意让史迪威率中国驻印军去攀越被称为“死亡之路”的野人山,经过被英国人看作“无法通过的谷地”的胡康河谷和盂拱河谷反攻缅甸,致使中国驻印军常处于背绝地以攻天险的困境,招致众多伤亡,大大延缓了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打通中印公路的进程。并且只以夺取密支那、八莫为作战目标,把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的作战局限于缅北一隅,把美国坚持要修建的中印公路和输油管道,限制在利多、新背洋、胡康河谷、孟拱、密支那、八莫、南坎、畹町一线,以防中国军队深入缅甸。

  攻击路线决定后,中国驻印军即开始为反攻缅甸作准备。1943年春,史迪威先后派出美国的两个工兵团和中国工兵第10、第12团作为基干的中美工兵部队,开始修筑利多和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3月初旬,又派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第114团进入野人山区,掩护筑路。5月中旬,派出第112团接替掩护。9月上旬,中印公路通至南阳河附近,警戒部队也推进到大沙坎和秦老坎之线。此时,中国驻印军除新编第30师留兰伽继续训练外,新编第38师和新编第22师,已全部集结于利多附近。10月下旬,雨季结束,中国方面执行魁北克会议决定,以驻印军为主力,联合英、美军一部,正式开始缅北反攻作战。(见附图12)

  (二)胡康河谷作战

  胡康河谷位于缅甸最北部,与中国、印度接壤。它既是中印公路的首端,又是印度通往密支那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胡康河谷又称胡康盆地,由大洛盆地和新背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有绝地之称。

  防守胡康河谷和密支那的是日军所谓的“常胜师”第18师。1943年初,第18师担任着密支那、胡康河谷及包括榜宾以北亲敦江两个正面北缅的广大区域的防卫。1943年9月以后,即开始专门担任密支那和胡康河谷的防卫。

  第18师师长田中新一中将自1943年3月到任以后,即就如何防卫缅北,多方设想,并确定了防卫缅北的基本任务和持久作战方针。即:基本任务是保卫缅北,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要特别确保密支那、甘马因一带要地,以配合在英帕尔和云南方面的作战。

  1943年10月24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第112团,由缅北野人山区的唐家卡、卡拉卡一线,分3路向缅北的新背洋、于邦一线前进,当面之敌为日军第18师搜索团和第56团第2营。29日,第112团攻克新背洋。

  11月2日,新编第38师第114团向新背洋推进担任警戒。11月6日,第112团攻克于邦日军的前进阵地,日军固守于邦核心阵地进行顽抗。双方激战至22日夜,日军第18师以第55、第56团主力增援于邦,第112团以众寡悬殊,反被日军包围。新编第38师以第114团及炮兵1营,向于邦方面增援,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和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亲临前线指挥,在美空军支援下,终于12月28日攻占于邦,日军第56团第2营被歼,其残部向大龙河左岸地区撤退。此时新编第38师全部已先后到达大龙河右岸,新编第22师先头部队第65团到达新背洋附近地区。

  中国驻印军攻克于邦,是缅北反攻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日军方面承认:中国驻印军“和第18师过去在中国大陆上接触过的中国军队,在素质上完全不同,因而大吃一惊。……此次在胡康的中国军,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训练,都完全改变了面貌。尽管第56团奋勇猛攻,敌军圆形阵地在炽密的火力网和空军的支援下不仅毫不动摇,而我军的损失却不断增加……

  使全军不禁为之愕然。”[[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1970年版,第590~591页。]

  12月28日,驻印军令新编第38师为左纵队,向太白家、甘家之线攻击:

  新编第22师第65团(加强)为右纵队,向大洛攻击。1944年1月31日,右纵队攻克大洛,日军第56团第3营营长冈田少校以下700余人被歼,残部向孟关方面退去。此时新编第22师主力,已全部到达战场。新编第38师于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家。两路兵锋直指盂关。

  孟关是缅北军事重镇,地当胡康河谷之要冲。日军第18师在孟关地区集中了第55、第56团主力,计有7个步兵营、2个山炮营、1个重炮营和1个反坦克炮营,并在孟关及其外围据点构筑了坚固防御阵地,企图据险固守,作持久抵抗,阻滞中国驻印军的进攻,以掩护其第15集团军行将对英帕尔发动的“乌”号作战,破坏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打通中印公路的计划。

  占领大洛、太白家后,史迪威决心乘日军新败士气受挫,驻印军初胜士气高昂之势,不待英军从英帕尔发动进攻,也不等远征军强渡怒江西进,立即挥师南下,捕捉日军第18师击歼之。

  2月18日,中国驻印军以新编第38师为左纵队,新编第22师主力为右纵队,以大奈河为作战地境,向缅北门户盂关攻击前进。以第65团为右侧支队,掩护主力右侧安全,向伦京敌后作远距离纵深迂回。日军第18师师长田中新一亲自到孟关指挥作战。中国驻印军新编第22师主力除由正面向孟关攻击外,并以第66团第1营协助独立坦克第1营,自孟关东侧经过原始森林地带,迂回至孟关南面,切断日军补给线,并向孟关攻击。

  3月3日,驻印军总指挥部以美军第5307支队,由孟关以东外围迂回向瓦鲁班攻击前进,新编第38师主力向东作大纵深迂回,先后攻克于卡,拉树卡等孟关日军的外围据点,楔入瓦鲁班以南地区,对盂关日军形成纵深包围。

  新编第22师主力随即向孟关发起猛攻,日军据险顽抗,激战至3月5日,攻克胡康河谷日军的核心据点——孟关。日军第18师两个团主力大部被歼,仅一部突围向瓦鲁班方向溃败。驻印军当即南下追击,于9日攻克瓦鲁班,15日攻占丁高沙坎。至此,胡康河谷日军已被驻印军肃清。日军第18师残部退守杰布山隘口,阻止驻印军南进。

  当中国驻印军新编第22师攻克孟关时,受史迪威指挥的英军远程突击队司令温盖特少将率第14、第77、第111旅在杰沙附近空降(对外称印度第3师)后,即切断了孟拱西方的铁路交通,并向日军进攻。日军遂调独立混成第24旅和第53师围攻温盖特部。双方在孟拱西方激战中。英军另以第16旅从明辛偷渡亲敦江,于3月14日挺进至因道歧湖附近建立据点,并向铁路线进击,其一部到达伦京附近与新编第22师右侧支队取得联系。温盖特于3月24日在因道歧湖飞机失事殒命,由第111旅旅长龙腾少将继任,该部改称英印军第36师。

  杰布山是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的分水岭,自丁高沙坎起至沙杜渣止,全长约10公里,山间羊肠小道,形成隘路。隘路两侧高地,均有日军坚固工事。

  日军第18师残部退守此地后,已获得装备与兵员的补充,并配有各式火炮30余门。

  3月9日,驻印军攻克瓦鲁班后,史迪威立即下达向杰布山攻击前进的命令,要求以最大速度,由瓦鲁班继续南下,攻取沙杜渣及其两侧之杰布山高地。攻击部署:以新编第22师主力,沿公路向杰布山推进。另以约1营之兵力为军右侧支队,沿大洛、伦京道向甘马因方向攻击;新编第38师主力,先担任巴班与孟关间地区之警戒,尔后与美军第5307支队主力协力,沿大奈河谷经拉巴卡向杰布山隘东南方攻击前进;另以美军第5307支队之1营及新编第38师第113团,沿中印公路东侧,向杰布山隘南侧之拉班攻击前进。

  各部随即行动。新编第38师第113团在隘阻重重的山区披荆斩棘辟路前进,于3月28进抵沙杜渣以南之拉班,立即向北攻击杰布山日军的侧背。新编第38师主力,沿大奈河谷前进,到达大克里后,续向高利前进。新编第22师以第66团附坦克两排,沿公路正面向杰布山隘攻击。自18日起,经过激烈战斗,逐次击破隘路内日军的抵抗,该团伤亡甚大,至26日,由第65团接替,继续攻击。另以第64团,由公路以东的高山峻岭,袭击日军的侧背。新编第22师在新编第38师第113团策应下,南北夹攻,于29日夺取沙杜渣,杰布山遂为中国驻印军全部攻占。至此,中国驻印军打开了通向孟拱河谷的门户,把战线推进到孟拱河谷。

  4月3日,史迪威从杰布山前线飞往印度阿萨姆的乔尔哈特机场,会晤蒙巴顿和斯利姆,在得到他们关于英军能确保英帕尔,收复科希马,并拒绝史迪威调兵增援(实际上已派去新编第30师第89团和独立坦克第2营)的坚决表态后,即回到沙杜渣前线指挥部,果断决定以梅里尔准将率美军第5307支队和新编第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组成中美突击支队,自大克里秘密穿过库芒山区,奇袭密支那,期于5月12日攻占密支那。

  (三)孟拱河谷作战

  孟拱河谷纵长约110公里,平均宽度不到10公里。孟拱城位于南高江与孟拱河、南因河汇合处,有铁路、公路通向密支那和曼德勒,与密支那、甘马因互成犄角,是军事上的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每逢雨季,平地一片汪洋,易守难攻。日军为阻拒中国驻印军前进,除对第18师残部实行装备和兵员补充外,又调集原在滇西的第18师第114团和第56师第146团前往增援,全部配置于盂拱河谷,企图凭借山川有利地形,逐次抵抗,以待雨季来临。

  中国驻印军决心于雨季前迅速歼灭当面之敌。以新编第22师附独立坦克第1营沿公路突破日军纵深阵地,夺取甘马因:以新编第38师由东面向敌后迂回,进行夹击,夺取孟拱。中国驻印军于4月初开始进军,于4月下旬,新编第22师进抵英开塘北侧地区,与日军形成对峙。5月3日,新编第22师和独立坦克第1营在美军飞机36架配合下,对驻守英开塘的日军实施猛烈攻击,将英开塘日军阵地全部摧毁,5月4日,攻占英开塘,日军沿公路南逃,退守马拉高。同时,新编第38师已先后攻占高利、马兰,于5月初占领曼平。

  进入5月,缅北雨季开始,中国驻印军为求迅速打通中印公路,在恶劣的气候下,以新编第22师主力沿公路向甘马因挺进,于5月下旬攻占了马拉高等日军据点。此时由中国国内空运入印的第50师的第149团已到达战场,驻印军总指挥部遂将该团配属于新编第22师。至6月上旬,新编第22师主力进抵甘马因附近。新编第38师于攻取马兰等日军据点后,其第113团于6月9日攻占支遵,其第112团在崇山密林中开道前进,向甘马因以南实行纵深迂回,于5月26日渡过孟拱河,秘密迂回到甘马因南面的西汤,突袭守敌,于27日攻占该地,切断了甘马因到孟拱的交通,使甘马因日军陷入包围。日军调集其第2师第4团一部、第53师第128团进行增援,先后实行14次反扑,均被击退。至6月上旬,新编第22师各团均已迫近甘马因西、北两侧,第113团攻抵甘马因以东及东北侧地区,完成包围。日军据险死守,作困兽之斗,双方展开激战。至19日,驻印军在重炮兵和坦克支援下,攻入甘马因。

  日军第18师师长田中新一率残部向南溃退。

  此时中国远征军已开始滇西反攻,进入高黎贡山,正向松山、腾冲攻击。

  在中国驻印军尚未攻克甘马因前,驻印军总指挥部为策应中美突击支队对密支那的进攻,决心不待甘马因攻克,即以新编第38师(欠第112团)协同英印军第36师第77旅,奇袭孟拱日军。6月11日,驻印军总指挥部下达作战命令:

  “一、着新编第38师(欠第112团),由西北方面向孟拱攻击,并占领之,与正在东南方进攻孟拱之英印军会合。

  二、着英印军第36师,以其第77旅由东南方攻击孟拱并占领之,与我新编第38师会合。”[蒋纬国,《抗日御梅》第9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197页。]

  此时据守盂拱的日军,为其第18师残部,及第2师、第53师、第56师各一部,总兵力约2个团。新编第38师奉命后,即以第114团为先头部队,沿公路东侧之孟拱山秘密急进,并沿途击破日军警戒部队,于6月15日进抵孟拱东北侧的康堤及其以南地区,一举攻占巴陵林。第113团主力即由支遵南下,协力第114团围攻孟拱。第112团继续由西汤南下,肃清孟拱至甘马因之间残敌后,从孟拱西北进行侧击。6月18日,第114团正准备由孟拱东侧向南迂回时,适英印军第36师第77旅遭日军独立混成第24旅追击,在孟拱南方约35公里处的南克塘被围。该旅旅长卡尔弗特准将即派员向第114团求援。经电告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即令第114团强渡南高江,前往救援英军第77旅,使其转危为安,并歼灭日军独立混成第24旅第6营营长河边中校以下300余人。孙立人即指挥所部于23日完成对孟拱的包围。

  24日攻克孟拱外围各据点,并突入城垣一角。经两昼夜激战,于25日将孟拱日军大部歼灭,日军残部分向密支那及沙貌方面撤退,孟拱城乃为新编第38师攻占,并以第113团沿孟密铁路东进,于28日攻占南堤。

  7月11日,新编第38师和新编第30师会合,打通了从甘马因经盂拱到密支那的铁路、公路交通,从而为驻印军攻克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取得缅北反攻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四)密支那围攻战

  密支那是缅北重镇,曼德勒、密支那铁路的终点,中印公路必经之地,同滇西重镇腾冲只有一山之隔。中国驻印军若攻下密支那,中印“驼峰”空运就有一条比较安全的航线,中印公路和中印输油管道也可在此与缅北交通线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援华物资的最大中转站。鉴于密支那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日军自3月上旬瓦鲁班败退后,即加强了对密支那的防守。

  1944年3月8日,日军发动了“乌”号作战,4月上旬,日军攻占科希马,包围了英帕尔,印度和伦敦都大为震惊。蒙巴顿向中国紧急求援。史迪威曾于3月27日飞往重庆,请求蒋介石火速向印度增兵,并由远征军发动进攻,以解英军之危,趁机打通中印公路。蒋介石当即命令第54军第14师、第50师于4月初紧急空运印度,集结于阿萨姆东部待命,并令远征军于5月中旬开始进攻。

  在驻印军主力积极沿中印公路向甘马因、盂拱进攻时,驻印军总指挥部即令新编第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与美军第5307支队混合组成中美突击支队,由美军梅里尔准将为支队长,于4月29日由胡康河谷出发,经库芒山区,深入日军后方,向密支那突击。突击支队一路击退日军的警戒部队,其第2纵队(第150团、美军1营等)于5月16日进抵密支那以西地区;第1纵队正在向密支那以北地区推进。另由孙布拉蚌南下的英军喀钦族部队,也正在密支那以北地区活动。

  此时,驻印军总指挥部为支援中美突击支队袭击密支那作战,决定以新编第30师第89团、第14师第42团,编组为空中突击队,由印度空运密支那参加作战。17日,中美突击支队第2纵队向密支那西机场发动突然攻击,一举夺取机场,掩护空运部队着陆。

  第89团、第42团和炮兵部队,相继于18、19两日空运到达密支那。中美突击队第1纵队正与日军在密支那北侧对峙。

  17日,中美突击队即以第150团向密支那市区发起攻击,其余各部队分向密支那市区外围攻击。密支那日军其3000余人,分置于4个防御区,纵深配备,凭借坚固工事,据守顽抗。由于梅里尔准将指挥失当,兵力分散,缺乏周密的计划和组织,未能乘敌不备一举夺取密支那,反而使日军从容备战,得以各个击破驻印军的攻击部队,使得驻印军攻击部队伤亡重大,但无进展。

  有鉴于此,史迪成立即命令参谋长柏德诺准将由利多飞抵密支那,接替梅里尔准将,组织前方指挥所,重新部署攻击,并于23日下达命令,解散中美混合突击支队,各部队归还建制,以美军第5307支队的麦根少将,负责密支那地区并指挥该区内所有部队;以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少将,负责指挥该师第88、第89团,第50师师长潘裕昆少将,负责指挥该师第149团、第150团及第14师第42团,中美混合突击支队第2纵队长韩特上校负责指挥美军第5307支队。

  自5月下旬至6月下旬止,进攻仍处停滞状态,史迪威又以韦赛斯准将接替柏德诺的指挥,驻印军在空军支援下数次攻击,因天雨及日军阵地工事坚固,仍进展甚少。在此期间,日军先后从八莫及滇西两地抽调其第18师第114团及第56师第148团各1个营前来增援。

  7月6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后任军长)抵达战场,直接指挥第30、第50师及第14师一部继续进攻,并于当晚下达为纪念抗战7周年的总攻击命令。随即改进陆空连络方法和炮兵的射击指挥,使空炮支援与攻击密切配合,并组织突击队,隐蔽接近和摧毁敌坚固火力点,逐块夺取敌阵地。从13日起,驻印军重新进行攻击,连战3天,于16晚迫近市区。18日,驻印军在强大的空军、炮兵火力支援下,向密支那市区攻击,与日军展开逐巷逐屋的争夺战。至26日,接近密支那中心地区。是日,新编第30师第90团空运到达,第50师第149团在攻克盂拱后,驰抵密支那,并归还师建制。

  8月5日,驻印军全部占领密支那,困守密支那的日军大部被歼,残余日军乘竹筏及泅渡沿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撤退。此役,驻印军共计毙日军2700余人,俘日军70余人。日军第56师步兵团长水上源藏少将战败自杀。

  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缅北反攻作战告一段落,由加尔各答经利多、胡康河谷、孟拱通往中国的输油管道,也于9月29日通到密支那。

  (五)围攻八莫与攻占南坎作战

  自发动缅北反攻以来,驻印军各部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与日军连续苦战,伤亡较大,亟需休整。攻克密支那后,驻印军决定利用雨季进行整补,并奉军事委员会命令,将所属各师编组为2个军:新编第1军,军长孙立人中将,辖新编第30师、新编第38师;新编第6军,军长廖耀湘中将,辖新编第22师、第14师、第50师,郑洞国中将升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在此期间,指挥缅北反攻取得初期胜利的史迪威因同蒋介石矛盾激化,被召回国,魏德迈将军继任中国战区参谋长、驻华美军司令;索尔登中将继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印缅战区美军司令。

  自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新编第1军集中于密支那整训,新编第6军在孟拱附近地区整训。此时英印军第36师正在盂拱以南的平堡附近与日军时峙。

  10月1O 日,驻印军总指挥部下达第二阶段作战命令:“本军分三纵队,于10月15日开始,向南攻占英多、杰沙亘瑞姑之线而确保之;并准备尔后继续推进。”[蒋纬国:《抗日御侮》第9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205页。]

  部署是:

  以英印军第36师为右纵队,于10月19日以前肃清和平之敌,占领杰沙、英多地区而确保之;并准备尔后继续推进;

  新编第6军新编第22师(欠炮兵1营)为中央纵队,于10月19日到达和平,22日前肃清和平之敌,经摩西前进,占领伊洛瓦底江以南之瑞姑地区,并准备继续推进;

  新编第1军为左纵队,迅速向八莫推进,击歼或包围八莫至曼西地区之敌,并准备继续推进;

  第14师(欠两营)、第50师及美军第143团为总预备队。

  新编第1军奉命后,立即以新编第33师向丹邦阳推进,为第一线兵团,新编第30师仍在原地区为第二线兵团,并决定以主力沿中印公路南进攻击,另以一部由左翼迂回策应主力之作战。

  八莫是日军侵略中国滇西的重要据点,是伊洛瓦底江域仅次于密支那的第二大城市。日军自密支那失守后,即由南坎抽调其第2师搜索团、第16团第之营、混合炮兵1个营以及由孟拱、密支那溃退的日军残部,总兵力约5000人,在八莫周围部署防御,加强工事,并向密(支那)八(莫)公路之那龙等处及伊洛瓦底江各支流配置警戒部队。以第2师主力于8月28日推进到芒市(今潞西),第18师由英多移守南坎,企图阻止中国驻印军与远征军会师。嗣又改令第18师主力移守蒙米特,留第55团防守南坎,并令第2师主力移向曼德勒。

  10月21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以第113团为前导,向南攻击前进,主力分两路纵队前进。其右纵队于10月29日攻占庙堤,肃清太平江右(北)岸之敌。左纵队向山地迂回南进,在太平江上游的铁索桥渡江,于11月1日抵不兰丹,3日攻占柏抗和新龙卡巴。师主力右纵队因江势险阻,仍留于北岸。于是,孙立人当即变更部署,以右纵队的第112团转移至左翼方面,自新龙卡巴向八莫南方的曼西进击,以切断八莫日军的后方交通线,同时以第113团协同第114团向莫马克及八莫正面攻击,在空军支援下,经10日激战,于14日攻占莫马克,17日攻占曼西,日军残部约1500人附炮30余门,轻型坦克约10辆,仍固守八莫,企图等待南坎方面日军增援。

  与此同时,驻印军中央纵队新编第6军自10月下旬肃清和平附近的日军后,即分兵两路,主力新编第22师自和平指向瑞姑,第50师自和平经杰沙,协同新编第22师围攻瑞姑的日军。两师先头部队以凌厉的攻势,于11月上旬,歼灭瑞姑日军第之师第16团之后,新编第22师于11月12日连克曼西及大曼两地,立即以一部向八莫进击,协同策应新编第38师围攻八莫。

  新编第38师2个团和新编第22师约2个营的兵力,于11月上旬对八莫完成包围,并逐渐压缩包围圈。日军凭借有利地形及坚固工事顽强抵抗。新编第38师围攻部队在空军和炮兵的火力支援下,激战至11月24日,连克八莫日军外围据点,并突入城内。日军伤亡惨重,除60余名残余日军泅水逃往南坎外,其余自城防司令原好三上校以下官兵悉数被歼。25日,新编第38师全部占领八莫。

  此时、右纵队英印军第36师未遭抵抗,已进抵纳巴附近。滇西方面远征军于12月1日攻占遮放,正沿滇缅公路向畹町推进。

  南坎位于瑞丽江南岸,其附近为一狭长谷地,西北通八莫,东北达龙陵,南至腊戍,有公路与滇缅公路连结,交通十分便利。日军自入侵缅北以来,即在此储粮弹,修筑公路,并构筑半永久性工事。此时南坎驻有自滇西撤退的日军第56、第2师各一部,总兵力约1个师,统由第56师师长松山祐三指挥。

  在新编第38师围攻八莫之际,新编第1军为迅速夺取南坎,即令第二线兵团新编第30师绕道攻取南坎。该师分3路沿八(莫)南(坎)公路及两侧山地向南坎急进。11月30日,日军派遣其第18师第55团团长山崎四郎上校率所部及第49师第168团并另附炮兵、工兵、辎重兵各1营(称一山崎支队)由南坎北上,救援八莫。

  12月3日,山崎支队与驻印军新编第3D 师主力遭遇,在拜家塘、康马附近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呈胶着状态。新编第1军乃由八莫抽调新编第38师第112团,自拜家塘东侧,向日军后方截击。17日,新编第30师击退日军抵抗后,18日攻占卡提克,21日乘胜攻占南开,此时新编第38师第112团正于公路左侧,向南坎西北急进。

  此时中国驻印军中央纵队新编第22师于11月13日攻占曼大,14日攻抵西口,24日进抵东瓜,29日该师先遣部队偷渡瑞丽江,先后攻占芒卡、拉西各要点,该师主力正准备渡江,忽奉命集结,不久即与第14师于12月间紧急空运回国。第50师以第148团守备拉西、芒卡一带,主力于1945年元旦由东瓜南下,8日与日军激战于万好,至14日将日军击溃,并于占领万好后,继续追敌南下,进攻南渡。右纵队英印军第36师正向马赛推进,该方面日军抵抗微弱,英印军第36师进展顺利。另外,缅中战场英印军第14集团军主力正与日军缅甸方面军有力部队在曼德勒附近对战。

  12月底,新编第30师已进迫南坎外围。新编第1军军长孙立人鉴于南坎西北外围为狭长隘路,正面攻击困难,于是命令左侧支队(新编第38师第112团)全力向劳文攻击,支援正面主力新编第30师前进。左侧该支队沿南王河两岸并进,于27日攻占劳文及其附近机场,28日再攻占般康。同日,新编第30师各团相继攻占瑞丽江右(北)岸各要地。

  1月5日,新编第1军以新编38师第114团自纳康向老农攻击,以新编第30师第89团自丁卡向南坎西南郊攻击,对南坎形成双重包围。两师其余部队和独立坦克第1营,在炮兵支援下沿公路两侧向南坎正面攻击。至14日,所有包围部队均已进抵南坎西南侧的古木蔽天森林地带。1月15日,驻印军新编第1军各部队在坦克、炮兵、空军火力支援下,对南坎日军发动猛烈攻击。据守南坎外围据点及城区的日军,虽拼死抵抗,但仍难阻止驻印军的攻击,日军在驻印军炽盛的火力轰击下,死伤惨重。当日,新编第30师全部占领南坎。日军残部向南坎东北及东南溃退。16日,新编第30师与日军在汤康、巴松附近对峙。

  南坎战役,驻印军共击毙日军官兵1780人,俘虏12人。南坎攻克后,中国及盟军方面均极为重视,蒋介石在接获攻克南坎捷报后,立即电令远征军司令官卫立煌,命令远征军迅速攻占畹町,以打遁中印公路的最后障碍。

  (六)中国驻印军打通中印公路,缅北反攻胜利结束

  1945年1月15日,中国驻印军攻克甫坎后,日军退守南(坎)芒(友)公路沿线之傍山险道,以及南坎以南之老龙山地区的既没阵地,凭险据守。

  驻印军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决心乘胜继续攻击,于1月16日命令新编第38师进攻芒友,命令新编第30师围歼老龙山地区日军。

  新编第38师(欠第114团)自17日开始沿滇缅公路攻击前进,同时以一部由右侧山地,向敌后挺进。19日攻占包伦、般和,21日攻克曼伟因,并与滇西远征军第116师第348团取得联络,于是芒友西南外围日军据点,悉予攻占,并击退日军的反扑,乘势于22日直逼芒(友)腊(戍)公路。此时向南攻击的新编第30师正围攻南(坎)腊(戍)公路上的老龙,与残余日军在老龙以北激战,新编第38师第114团越过老龙向南巴卡突进。日军第56师残部已自滇西撤至芒友,企图固守该城。24日,新编第38师对芒友核心阵地发动猛烈攻击,于27日攻取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并与滇西远征军会师。1月28日,驻印军、远征军在芒友隆重举行会师典礼,中美将领卫立煌、索尔登、郑洞国、孙立人等参加了这一历史性的盛当新编第38师攻取芒友时,新编第30师正在围攻老龙山区的日军,同时向南巴卡突进的新编第38师第114团已进至康梭。28日,日军以第2师第4团附坦克8辆,联合困守者龙的日军第56师残部,向第114团反击,激战到29日,该团将日军击退。

  此时新编第38师主力已自芒友沿芒(友)南(巴卡)公路南下夹击该敌,血战至2月2日,将日军第56师残部大部歼灭,松山枯三中将率残部向南溃退。

  2月8日,新编第1军进占南巴卡。据守贵街、新维及其两侧山地的日军,企图依山河之险及坚固工事,迟滞新编第:军前进,力求固守腊戍。此时该方面的日军除第2师第4团外,还有自南坎撤退下来的第18师第55团残部。

  新编第1军研究判断当前状况后,即以新编第30师主力沿公路及两侧地区向新维进攻,另以新编第38师第112团自公路东侧经曼文一带高地,钻隙向新维方面突进,并掩护军主力左侧背之安全。

  新编第30师于2月8日自南巴卡发动攻击,主力沿公路击破日军抵抗,于14日攻占贵街,15日进抵南约温,公路两侧部队也攻占了曼文和曼爱。

  19日,新编第30师主力一举突破并攻占日军新维主阵地。

  攻占新维后,新编第1军重新调整部署,以新编第38师主力担任主攻,沿公路前进;另以该师1个团沿公路西侧前进;新编第30师第88团沿公路东侧前进,当时,腊戍方面日军为第56师残部,均系由南坎、滇西撤退至此,虽获得部分补充,但战斗力已大为减低。

  23日,新编第38师分3路纵队开始前进,于26日攻占闹亨。28日,正面部队在炮兵火力掩护和坦克支援下,攻占纳秀。3月2日,将腊戍外围日军据点完全攻占。日军将由各方面撤退的部队集中于腊戍地区,向新编第38师反击,终因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而被击退,伤亡惨重。7日,新编第38师正面部队突人老腊戍火车站,8日冲入腊戍市区,日军大部被歼,残部向南溃散。新编第38师于占领腊戍后,各以一部分向腊戍以南的猛岩及以西的康沙追击。

  在新编第38师自南坎向腊戍攻击时,驻印军中央纵队第50师,沿拉西、西徐道路攻击,于2月23日攻克南都,3月6日攻克西徐,然后分兵两路,向东、西方向攻击,东路与新编第38师追击部队会师于康沙。西路于3月30日与自纳巴南下的英印军第36师会师于乔梅。至此,中国驻印军胜利完成了反攻缅北、打通中印公路的作战任务。随后,中国驻印军各部队相继奉调回国。

  三、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经过

  1944年4月中旬,中国远征军为策应缅北方面中国驻印军反攻作战,打通中印公路,颁发作战计划,以第20集团军为攻击军,强渡怒江,向高黎贡山及腾冲的日军攻击;第11集团军为防守军,固守怒江东岸原阵地,并由第一线各师分派加强团强渡怒江,以策应攻击军。同时以美军第14航空队(3个战斗机中队、2个中型轰炸机中队)配合作战。

  (一)第20集团军高黎贡山作战

  第20集团军奉命任攻击军后,当即以第54军为第一线兵团,以第53军为第二线兵团,各在指定地域展开积极准备,并于5月6日制定了集团军作战计划,其方针是:“集团军为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于怒江左岸之栗柴坝、双虹桥间地区集结,主力保持在左,强渡怒江,攻击当面之敌,进出固东街、江苴街之线,攻击腾冲而占领之。”[蒋纬国:《抗日御侮》第9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216页。]

  5月9日,第20集团军下达攻击命令,定于5月11日开始攻击。

  是时,日军第33集团军以第18师据守密支那地区,以第56师全部和第2、第53师各一部防守滇缅公路沿线之腾冲、龙陵、松山、芒市、遮放、畹町等地,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坚固工事,企图凭险固守,阻击中国远征军反攻,屏守缅北。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反攻作战。11时,攻击军(第20集团军)首先以第54军第198师第594团于栗柴坝、孙足渡口渡过怒江,与原在怒江西岸之预备第2师游击营配合,攻占那瓦寨,并向北斋公房之日军警戒。19时,第一线兵团(第54军)之第198师主力由劲古渡、水井渡;第36师(配属第53军第116师第346团)由康郎渡、励獭渡、缅夏渡、大沙坝、龙潭渡,在强大的空、炮火力和工乒支援下,分别强渡怒江。至12日拂晓前,第一线兵团各部队均已渡过怒江。同时,防守军(第11集团军)

  方面,为策应攻击军作战,以新编第39师加强团由惠仁渡、第88师加强团由打黑渡、第76师和第9师联合编成之加强团由罕拐渡,分别渡江,因行动秘密,均未遭日军抵抗。渡江后,新编第39师加强团于13日攻占红木树;第76师和第9师联合编成之加强团与第88师加强团合力夹击平戛街。13日,日军大部退向芒市,仅以一部(步兵1营、炮兵1连)固守平臭街。新编第33师业已以1个加强团向滚弄方向攻击前进。

  第54军右翼第198师主力渡江后,连克大寨、茶房,向北斋公房攻击。

  北斋公房位居高黎贡山险要地区,日军工事坚固,据险顽抗,第198师久攻不克,遂以一部正面监视,主力由两侧绕越,向马面关、桥头攻击。16日,该师在炮、空火力支援下,一举攻占马面关和桥头。21日,第198师主力对北斋公房再次发起攻击,日军第56师第148团1个营据险死守,双方形成对峙。

  第54军左翼第36师(附第116师第346团)渡江后,即向大尖山、唐习山、鸡心山方面攻击。日军利用外围据点凭险固守,经3日苦战,第36师曾一度攻人大尖山,但又被日军击退。13日10时,第20集团军令其第二线兵团第53军渡江,接替第36师之任务。第53军第116、第130师于13日午夜,自第36师原渡江位置渡过怒江,至14日接替第36师向大尖山、唐习山等地攻击。第36师则北进至回恒山北侧集结整顿,原配属之第346团归还第116师建制。14日晨,第53军对大尖山、唐习山日军发起攻击,在优势炮、空火力支援下,于15日晨将上述两据点攻克,并续向江直街前进,沿途遭各据点日军阻击,战斗甚为激烈。日军每一据点均地势险要,第53军实施仰攻,牺牲甚大,遂在优势炮、空火力支援下,先以人力摧毁日军工事,再以步兵迂回敌后,包围攻击日军之据点。苦战至6月21日,终将南斋公房、江苴街等地攻克。该军除以一部扫荡龙川江东岸残敌,另以一部进出龙川江西岸警戒外,主力则于江直街附近整顿,准备与第54军合力攻击腾冲。

  右翼方面,第54军第198师主力久攻北斋公房不克,陷入苦战。6月9日,日军第56师调集主力向北斋公房方面增援,突破第198师马面关、桥头阵地,与北斋公房日军取得联络,第54军急令第36师以一部监视瓦甸之敌,主力北攻桥头,协力第198师反击增援之敌,将日军击退。此时,第11集团军第6军预备第2师奉命赶来增援。6月14日,第198、第36、预备第2师合力攻克北斋公房,16日再克马面关、桥头。残敌分经明光、瓦甸向腾冲退却。上述各部继续猛攻,预备第2师先后攻克明光、固东街,第36师攻占瓦甸。随后,第54军遂于龙川江东岸集结,准备向腾冲攻击。

  (二)第11集团军渡江攻击作战

  在渡江各兵团展开攻击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鉴于中国驻印军已开始攻击密支那,日军难以调兵增援滇西,遂于5月22日命令中国远征军:迅速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奉今后,当即命令:第20集团军(辖第53军、第54军、预备第2师)为右集团军,仍照原计划攻击腾冲;第11集团军(辖第6军欠预备第2师、第71军、第2军)为左集团军,攻击龙陵,并限5月底以前完成攻击准备。

  第11集团军奉今后,立即变更部署,进行攻击准备,并于5月22日制定了渡江攻击计划,其方针是:“集团军为攻略龙陵、芒市,决以主力由惠仁桥、迄七道河间地区各渡口,渡过怒江,重点置于右翼,向龙陵、芒市包围攻击。”[蒋纬国:《抗日御侮》第9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225页。]并以第71军为右翼攻击军,第2军(欠新编第33师)为左翼攻击军。该集团军于5月30日在怒江左(东)岸,完成攻击准备。

  第11集团军当面怒江西岸的日军,为第56师主力,以龙陵为核心,在其前方配置两大据点:一为滇缅公路上的松山;一为镇(康)芒(市)公路上的平戛,松山据点最为坚固。日军配置于松山、龙陵之间的兵力,为该师第113团主力,平戛、芒市间,为第146团主力。各个据点均储备有大量粮食、弹药,可作长时间独立作战。高黎贡山地势险峻,尤其松山附近地区,扼滇缅公路的要冲,山高坡陡,其间多处悬崖峭壁,无法攀登。日军在此盘据两年,在大小松山、阴登山、大垭口、滚龙坡等地,以圆木及钢板等修筑了据点群及独立据点,准备长期坚守。

  第11集团军各部队,于6月1日全面发起攻击。第71军(配属第6军新编第39师)自6月1日至3日,各部队分别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各附近渡过怒江。其新编第28师(欠第84团)于6月4日攻克腊勐,向松山进攻,久攻不下。第71军主力第87、第88师并配属新编第28师第84团,沿毕(寨渡)龙(陵)道路南侧地区向龙陵突进,于10日进抵龙陵近郊,并向龙陵日军发起攻击。龙陵日军据守城内、外据点,顽强抵抗,双方陷入苦战。此时,日军约1500人自腾冲方面,沿腾龙公路,向龙陵增援,15日越过龙川江。第71军以第87师主力迎击,双方激战于龙陵北侧地区,反复肉搏,双方伤亡重大。同时芒市方面日军约600人,也向龙陵增援,与新编第28师第84团激战于放马桥附近,该股日军主力虽被第84团阻止,但其一部仍进入龙陵城。于是,第11集团军下令停止攻击,并向后转移阵地,准备尔后再次攻击。又令新编第39师由龙江桥经三甲街向龙头街进出,掩护军的右翼。18日,日军由各方集中于龙陵的日军,约有5000余人,并于21日分向第71军各师反击,战斗激烈,双方陷入对峙。

  第11集团军左翼攻击军第2军(欠新编第33师和第9师第25团)于6月上旬,自三江口南北地区渡江后,以第76师围攻平臭,其余部队向象达前进。6月中旬当龙陵战况紧张之际,集团军令第76师第227团向龙陵推进,策应第71军作战,但第71军战局仍未好转,继缤后撤至黄草坝南北之线。

  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于6月初推进至惠通桥附近,并在新编第28师掩护下,逐次渡江,其荣誉第:师在6月中旬渡江完毕,向励外街推进。22日,该师加入第71军对龙陵的攻击,龙陵方面的战局才靠稳定。28日,第71军再兴攻势、激战至7月7日,于日军沉重打击,日军被迫逐次向龙陵城郊撤退,第71军乘胜迫近城郊,与日军形成对峙。龙陵方面的日军共计有第56师主力第113团、第146团、还有增援的第53师第119团主力和第2师第29团1个营,企图固守龙陵。

  (三)腾冲、龙陵攻坚作战

  6月下旬,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得知:缅北的中国驻印军正增加兵力向密支那攻击中。第8军主力则继续由惠通桥、七道河渡江,向尤陵方面增加,以加强对龙陵的攻击。腾冲方面的日军已以一部增援龙陵。第20集团军己进抵江苴街、固东街、大龙井,并已完成对腾冲的攻击准备,即电令第20集团军分兵3路,主力保持在右,向腾冲攻击。为避免日军利用既设工事阻击攻击部队前进,应先以一部由左翼迂回奇袭腾冲。

  腾冲及其外围据点的日军,大部分是从江苴街、明光等处撤退下来的第56师第148团主力,另有第18师第114团一部。腾冲扼滇缅公路要冲,位于大盈江东岸,西、南面均有大盈江及其支流,四面环山.控制城区谷地及滇缅公路,地势天成。城垣构筑,下为巨石,上为巨砖所砌,抗力甚大,城区内工事极为坚固,外围各据点也是半永久性工事。腾冲、龙陵、松山、平戛为日军在滇西高黎贡山四大据点,其中尤以腾冲最为险固。第20集团军奉长官部电今后,立即调整攻击部署,令第54军(欠第198师)附预备第2师于26日前到达顺江街及其以东地区,再沿顺江街、腾冲道推进,驱逐日军警戒部队,先攻占宝凤山、来凤山,再协同第53军对腾冲实施包围攻击;令第53军立即派兵一部占领杭励山,其余各部队于26日前,在千榨山、打豆山、龙川江右岸地区沿打豆山、观音寺向蜚凤山攻击,再以1个团沿龙川江左岸南下,渡过龙川江后,随军主力进展,向飞凤山攻击,攻略各该据点后,再协同第54包围腾冲,攻击而占领之。第198师为集团军预备队,先在瓦店集结,俟第53军挺进后,再进至江苴街待命。

  6月25日,第54军和第53军分别自龙川江西岸、清水河南岸向腾冲推进。26日,第36师之先头部队越过老祖坟,继续向南推进,预备第2师已到达那寨、宝华寺之线(宝凤山北端),准备向宝凤山攻击。左翼第53军仅进至千榨山、杭勐山之线。

  28日,第20集团军令已进至宝凤山北端之线的第54军,主力沿公路以西地区,先攻占宝凤山、来凤山,再协第53军攻击腾冲城。29日,集团军各部队己迫近腾冲外围据点,7月2日,集团军以左翼为重点开始攻击。日军固守外围飞凤山、观音堂、来凤山等各险要坚固据点顽抗,使攻击进展迟缓。至16日,集团军以第36师主力向来凤山方面增加,并增加炮兵火力。

  在空军支援下,经10天激战,终于27日将来凤山攻克。日军大部被歼,仅少数退入腾冲城内。第53军方面己将飞凤山攻占,随即向腾冲城进迫。至此,腾冲外围据点全部夺取,残余日军退入城区固守,作最后之抵抗。

  7月27日起,第20集团军进行攻城准备。8月2日,空军对腾冲城开始轰炸,各攻城部队在炮、空火力支援下,向城垣发起攻击,经两日激战,夺占城垣及城外堡垒7个,未能攻入城内。此后,攻城部队进行坑道作业,实施敌前爆破,空军不断对腾冲城垣进行轰炸。8月15日,第20集团军调整部署后,再次对腾冲城发起总攻,战至21日,将城垣之日军大部歼灭。城南方面第36、第198、第116师先后攻入城内,自南向北,逐巷逐屋攻击,与日军展开激战,寸土尺地,反复争夺。直至9月14日,城内日军全部被歼。日军代理团长及部分官兵,于弹尽援断后绝望自杀。

  左集团军(第11集团军)方面:由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接替围攻松山的新编第28师的任务,第11集团军再度向龙陵发起攻击。

  龙陵为日军在滇西的防御体系中4大据点之一,且为滇缅公路上的要点。龙陵的地形虽无腾冲之险,却为滇西日军主力之所在。

  第11集团军第71军,在新编第28师增加到龙陵附近后,于7月13日再次向龙陵日军攻击,至25日,又进迫龙陵市区。此时芒市日军约1000人,经象达东南进入平戛,会合平戛日军,向西北出击。第11集团军因第71军左侧背受到威胁,于是命令第之军向该股日军东西夹击,出击的日军被迫退回芒市。至此,平戛、龙陵的日军均固守顽抗。第11集团军虽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日军工事坚固,攻击没有进展,又成对峙状态。

  松山方面,自第8军接替新编第28师后,攻击力量加强。于7月下旬连续发动5次攻击,将松山外围各据点全部攻占,但松山核心据点,屡攻不下。

  由于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补给困难,大大影响第11集团军各部攻击龙陵。在此情况下,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传达蒋介石命令,限第8军于9月上旬内收复松山,如违限不克,军、师、团长将以贻误战机论处,依军法从事。第8军遵令浴血攻击、同时命令工兵营在松山峰顶日军阵地垂直下约30米处,进行对壕作业,掘进两条地道,构成两个炸药室,装进10吨梯恩梯炸药。经过不到10天时间,完成爆破准备工作。9月8日晨,实施爆破,一举成功,将整个松山顶峰炸翻,日军第56师第113团全军覆灭。经过3个多月的苦战,中国远征军以高昂为代价,终将松山攻克。

  8月14日,第11集团军第71军再次向龙陵发动攻击,激战至26日,一部突入龙陵市区。城内日军约三四百人仍死守核心各据点,拼死顽抗。第2军对平戛的攻击也进展甚微。芒市方面的日军,自8月中旬以来,由其国内得到补充兵约2000人,并由腊戍、南坎方面调来第2师第16团及第4团各一部,其兵力达6000人。自27日起,芒市日军主力沿芒(市)龙(陵)公路突进,打通了由芒市到龙陵的交通线。龙陵日军获得补充后,进行反扑,企图夺回部分外围据点。9月上旬,中国第5军第200师从昆明适时赶到,立即加入战斗,同时在腾冲方面作战的第36师也由腾冲南下,参加战斗,经3昼夜激战,日军被迫退回芒市。23日,平戛日军向芒市撤退,第76师收复平戛。滇西残余日军,固守龙陵、芒市顽抗。

  此时,围攻龙陵的远征军部队除第71军外,第200师、第8军荣誉第1师、第20集团军第36师,均已参加该方面的作战。上述部队统由第71军军长钟彬指挥。10月25日,远征军再向龙陵发动统一攻击,至11月6日,龙陵外围据点及市区,全部被攻克,日军大部被歼,仅少数向芒市方面退去。

  腾冲、龙陵作战,远证军总计毙伤日军1万余人,俘日军260余人,缴获步枪1700余支,轻重机枪160余挺,火炮16门。

  (四)中国远征军向畹町、芒友追击作战

  中国远征军攻克龙陵后,远征军长官部鉴于滇西日军已大部被歼,其溃退之部已成强弩之末,并且驻印军正向南坎进逼,日军已无余力向滇西增援。

  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与驻印军会师,于是以第2军、第71军(附第200师)及第53军,沿滇缅公路及其两侧分3路向芒市、遮放进攻。

  第71军(附第200师)于17日开始攻击,经3日挺进,进抵芒市近郊,据守芒市的日军,为滇西日军各师、团残部,芒市工事虽然坚固,但日军士气低落,毫无斗志。当第71军逐渐形成包围圈时,日军分向遮放、励夏撤退,芒市遂被收复。21日,远征军以第6军接替第71军,于11月底进至遮放。

  第2军方面,连续击破勐戛、蛮牛坝日军之微弱抵抗后,于12月中旬进抵勐古街附近。第53军于11月15日,由河头街附近地区,沿芒市、遮放道路西侧向遮放挺进,18日进抵来劳山附近地区,稍事整补,旋即经遮放继续向畹町推进。1945年1月上旬,3路攻击军进抵畹町附近,并展开围攻,24日击溃残余日军,攻占畹町。第11集团军当即越过国境,分途追击。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国西南国际补给线中印公路遂告完全打通。滚弄方面的日军撤回缅甸中部,新编第38师遂将滚弄收复。1月28日,中、美两军高级将领在畹町举行会师典礼。至此,滇西反攻作战胜利结束,中国远征军陆续回国。

  四、缅北、滇西反攻胜利的影响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历时17个月,在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下,挺进2400余公里,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解放缅甸领土13万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基本歼灭日军第18、第56师,重创日军第2、第53、第49师等部,共毙伤日军4.8万余人,俘日军647人,缴获步枪1.1万余支、轻重机枪600挺、火炮160门、坦克12辆、汽车606辆、飞机3架。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缅北、滇西一隅:

  第一、它支援了国内正面战场的抗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对稳定正面战场的抗战局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使国际援华物资在抗战末期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但是美援军事物资的增加,没有给对日的反攻起多少作用,却使蒋介石得以加速抢夺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成果。

  缅北、滇西的反攻,揭开了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反攻的胜利,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收复了大片国上,粉碎了日军从西南封锁和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各大报纸竞相刊登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进行热烈的祝贺,中共中央通过《新华日报》热烈庆祝这一“辉煌胜利”。[《新华日报》1944年8月8日。]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入缅之战,开创了大陆反攻的新阶段”。[《纽约时报》1944年5月16日。]

  第二、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军队在异邦国土打败侵略者,胜利归国,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空前的。

  它再一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1944年11月号的美国《皇冠》杂志刊载了一位战地记者的评述,他认为“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战斗“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何铁华、孙克刚:《印缅远征军画史》,上海时代书局,1947年版,第10页。]

  曾经参与缅北反攻作战的美军布朗上校这样说道:“中国人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军队,我必须向他们脱帽致敬”,他并表示“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作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的史迪威的评价是:“中国军队是极好的。”[《中国现代军事史》,普林西顿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88页。]

  第三、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盟军在印缅战区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

  缅北反攻前,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分别在印度东北部和云南怒江以东,厉兵秣马,对驻缅日军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和钳制,使其不敢贸然向印度深入,进而实现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中东的迷梦。中国驻印军首先揭开了盟军反攻缅甸的序幕,为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英军对英帕尔的坚守和对缅中的出击,都因中国军队牢牢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大大减轻了对它的压力而终于获胜。从1943年冬开始的反攻缅甸作战,同亚洲、非洲和欧洲盟军的反攻作战遥相呼应!使轴心国在东西方都陷入战略被动。到1944年7月,抑留于缅甸的日军达到10个师又1个独立混成旅,这显然给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减轻了压力。对此,美国《纽约时报》载文说,缅北、滇西反攻作战“从侧翼牵制了太平洋战区,可巩固印度,完全打破了轴心国会师远东之企图。”[《纽约时报》1944年5月16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不仅对东方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使日军对缅甸的统治瓦解,为缅甸人民的抗日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大量的日军被拖在缅甸战场,减轻了东南亚人民抗日的压力。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也增强了东南亚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22-05-07 14:18: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四章第二节

下一篇: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五章第一节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