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四章第二节
2017-11-27 09:49:20  来源:爱书坊  点击:  复制链接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四章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

  第二节 中国军队反攻缅甸的准备

  一、中国驻印军的整训

  第一次缅甸战役失败后,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率少数人员退到印度。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奉命掩护英军撤退,并由缅甸提定以北向印度撤退,于5月底到达印度英帕尔,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率军部直属部队和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由缅甸大洛、新背洋向印度撤退,于8月初到达印度迪布鲁加尔。

  1942年4月中旬缅甸战役急剧逆转之际,史迪威令助手格鲁伯准将赴重庆向蒋介石呈送《在印度组织训练中国军队计划书》,提出经缅甸通往中国的陆空运输线很可能被日军切断,武器装备难以运送中国,建议精选中国官兵10万人,到印度去训练,拨用中国所得祖借物资中的装备,由美国军官训练,组成2个军,每军3个师,另加1个师及伞兵6个营为后备,并另训练若干炮兵部队和坦克部队。这个计划得到了蒋介石的原则同意。

  1942年6月3日,史迪威自印度飞返重庆,4日,晋谒蒋介石,再次提出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蒋介石原拟令转入印度的中国官兵在印度休息几个月后,从西藏返回国内,在听取了史迪威的计划后,批准了他的计划。

  随后,又同意空运5万军队到印度进行训练。美国方面也同意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美国陆军部作战司还建议,援助中国租借物资应取决于中国先从事军队整改,而中国的军事成就则是继续祖借法的唯一可接受的保证,从而使训练计划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兰伽训练基地可容纳2万人,史迪威原设想在此训练装备中国军队10万人,并提出在此训练中国军官,作为回国教练30个师之用。后经蒋介石决定,除在兰伽训练基地训练中国军官外,中国驻印部队亦留此训练补充,并由租借器械内配给装备,并规定,中国驻印部队的整训、管理、纪律方面,由中国军官负责;装备、教练方面,由美国军官负责。卫生、伙食、营养、医药、运输等方面由英印军官负责,限1943年2月完成之。教练营以史迪威任长官,罗卓英为副长官,波特诺为教育长。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撤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任命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波特诺为参谋长,温剑鸣为副参谋长。

  8月4日,史迪威飞抵兰伽,主持兰伽训练。中国驻印部队已先后入营。

  26日,兰伽训练营正式开始工作。自9月以后,每月利用货运飞机返程时由昆明空运中国士兵到印度,使中国驻印军不断得到补充和加强。兰伽训练营以训练步兵和炮兵为主,学习使用美械装备和若干专门的训练课目。随后为了适应缅北丛林作战的需要,又进行了丛林沼泽地区作战的训练。

  在中国驻印军整训的过程中,中、美之间在军权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史迪威曾提出营以上军官均由美国人担任,并且先由美国调来了300名军官,准备接替中国军官的职务。但史迪威的这一企图,立即遭到全体中国军官的反对。史迪威在同军政部谈判时坚决要求至少有权处决少校以下不服从其命令的军官,解除少校级以上军官的职务。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后,这种矛盾便更加突出,致使1942年10月底,蒋介石被迫调罗卓英回国,并撤消副总指挥部。

  1942年9月,史迪威曾擅自将新编第38师改为10个炮兵营,以孙立人为炮兵指挥,将新编第22师改为5个步兵营,长官部所属宪兵均编入步兵,以廖耀湘为步兵指挥。这样就实际上取消了师的建制。中国方面为巩固中国驻印军的建制,以撤换罗卓英为条件,将驻印军改编为新编第1军,下辖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任命郑洞国中将为军长。史迪威调到印度的300名美军军官只好一部分留在兰伽任教官及管理人员,另一部分于1943年1月被派到昆明建立训练基地,训练远征军及驻滇部队干部。

  兰伽训练营于1944年1月完成训练工作。受训结业的中国官佐有2626人,士兵29667人,按照由美方建议经军政部核准颁发的《中国驻印军编制装备表》补充、装备新编第22师、新编第38师和新编第30师以及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直局部队。中国驻印军各师由3个步兵团和榴弹炮营、山炮营、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教导营等组成,每师约1.5万人,各种车辆300余辆,骡马1000余匹,榴弹炮12门,山炮24门,各型迫击炮234门,防坦克炮36门,轻重机枪468挺,火焰喷射器85具,火箭发射筒108具,冲锋枪、卡宾枪各约400支。通讯能力、机动性能、火力均大为增强,官兵体质、战斗技能,都明显提高。

  二、第二批远征军的编成和整训

  (一)第11集团军滇西整训

  1942年5月3日,日军第56师占领滇缅边境要地畹町,并连陷遮放、芒市、龙陵,直逼怒江。4日,蒋介石急令第11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宋希濂率部西进,在怒江东岸布防阻敌。

  当时,由缅甸撤至滇西水平地区的第66军,经整顿将新编第29师的番号取消,保留新编第28师的番号,以收容的5000余人编成,并将其编人第71军建制,将第71军第36师改为独立师,归第11集团军直接指挥。由缅甸的景栋退到云南的思茅、普洱一带的第6军余部编入第93师调车里、佛海一带整训,并守备国境;取消暂编第55师番号。同时,军事委员会任命黄杰为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6军军长,第6军以预备第2师、新编第39师组成。1943年秋,第54军(军长方夭,辖第14、第50、第198师)亦由昆明开到永平、祥云、云南驿一带,暂归宋希濂指挥。至此,滇西战场中国军队的兵力有第71、第6、第54军及第36师。滇西部队以一部守备怒江各要点,一部至怒江西岸游击,大部分驻在保山、水平、大理、弥渡、祥云一带整训。此外,将流散于滇西的华侨青年和青年学生收容进行一个时期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然后派到各地去从事地方工作,以配合远征军作战,定名为“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由宋希濂主持,1942年8月正式成立,招收学员1100余人,编为1个总队,下设3个大队,学期为1年。至1945年3月共开办了两期,培训学员2000余人。

  (二)第二批远征军的编成和整训

  1943年2月,蒋介石任命陈诚为远征军司令长官(仍兼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政府主席)负责训练部队,筹划反攻方案。3月10日,陈诚与史迪威在重庆会晤,洽商训练计划,决定在昆明训练基地调集各部队干部8000~9000人分批训练,其中团以上干部在昆明集训后,空运到印度兰伽训练营,接受6周的美械装备和战术训练。23日,蒋介石核定军政部呈送的云南练兵具体计划,命令有关部队向云南集中。按照计划有11个军31个师参加训练,预计按新编制组成24个新式攻击师、2个旧式攻击师、6个调整师,总计人数412600人。

  1943年4月,陈诚在云南楚雄设立“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其时,进入云南接受美械装备的有第2、第5、第6、第8、第53、第54、第71军等8个军,以及卢汉所属第60军,关麟征所属第52军。

  为了使部队尽快掌握美械装备,蒋介石于1943年4月在昆明设立“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亲兼团长,龙云代之,陈诚兼任副团长。训练团的地址设在昆明的北较场营房,先后举办了步兵、炮兵、工兵、通讯、战术等训练班。训练的对象主要是部队副团长以下的营、连、排级干部。训练一般以6周为一期。在1943年、1944年两年中,先后约有1万人接受了训练。

  团长以上军官则是先到昆明干训团报到,然后分批空运到印度兰伽接受训练。

  1943年10月19日,蒋介石召集蒙巴顿、史迪威等在黄山官邸开会,讨论了魁北克会议关于反攻缅甸问题的议案,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在此会议上,蒋介石再次要求远征军在1944年1月份准备齐全,同时同意在反攻缅甸战役开始时将昆明行营统率的担任昆明防守任务的部队归陈诚统一指挥。1943年11月,陈诚因病辞去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军事委员会任命卫立煌为远征军司令长官。

  在统一编制的基础上,远征军各部队逐步换发了美械装备,同时,每军成立1个榴弹炮营(榴弹炮12门);每师成立1个山炮营(山炮12门);每个步兵团成立1个防坦克炮连(防坦克炮4门);每个步兵营成立1个迫击炮排(迫击炮2门);每个步兵营成立1个火箭排(火箭筒2具);每个步兵营的重机枪连配备重机枪6挺;每个步兵连配有轻机枪9挺,“汤姆森”式手提机枪18支,迫击炮6门(每排2门)及火焰喷射器1个。每个军部和师部都配备有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一所。自军、师至每个营、连都配有完整的通讯设备,其他还有工兵器材和运输工具等。远征军部队的装备较以前大为改善。至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动滇西反攻时,远征军的编制序列如下: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11集团军:总司令 宋希濂

  第71军:军长钟彬

  第87师:师长 张绍勋

  第88师:师长 胡家骥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又军

  第2军:军长王凌云

  第 9 师: 师长 张金廷

  第76师:师长 夏德贵

  新编第33师:师长 杨宝毅

  第6军:军长黄杰

  预备第2师: 师长 顾葆裕

  新编第39师:师长 洪行

  第200师:师长高吉人

  第20集团军:总司令 霍揆彰

  第53军:军长 周福成

  第116师:师长 赵镇藩(后刘润川)

  第130师:师长 王理寰

  第54军:军长方天

  第36师:师长 李志鹏

  第198师:师长 叶佩高

  第8军:军长 何绍周

  荣誉第1师:师长 江波

  第82师:师长 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 熊绶春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另外,远征军还辖重炮第7、第10团和重迫击炮第2团;工兵部队1个团又1个营。

  三、反攻缅北、滇西的方针部署

  (一)反攻缅甸的筹议和规划

  1942年7月18日,史迪威向蒋介石提出收复缅甸的计划,蒋介石批交参谋总长何应钦及军令部核议。随后,军令部提出“中、英、美联合反攻缅甸方案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作战准备

  (1)中国陆军以15至20个精锐师准备以主力由滇西、一部由滇南攻击敌人。英美陆军以5至7个师及所要降落伞部队与中国留印部队联合准备以主力由印度陆地正面,一部由仰光上陆攻击敌人。

  (2)英美联合海军以主力舰3至4艘、航空母舰6至8艘为基干,特须编入多量潜水舰,准备确实控制孟加拉湾,掩护陆军在仰光上陆。

  (3)英美联合空军以能击破敌人1个空军师为对象而准备之。

  (4)美国应设法加强中印空输力量,尽先输送中国出击部队所要之装备及其他必要物资。

  (5)英国应迅速准备并开设印缅边境之交通路。

  关于作战指导大要

  (1)英美联合空军先攻击敌空军根据地,夺取制空权,以掩护海陆军作战。

  (2)英美联合海军先以有力潜艇舰队进出中国海及爪哇海,截断敌海上交通,尔后以海军主力攻略安达曼群岛,控制孟加拉湾,掩护陆军在仰光上陆。

  (3)中国陆军在盟国空军掩护下,主力由滇西,一部由滇南向缅北之敌攻击。

  (4)中英美联合陆军以主力渡亲敦江向斯威堡、曼德勒方向,一部沿吉大港海岸向实兑、仰光方向攻击敌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3所南京史料整理处选辑,《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3辑第41册(七一四—~一)。]

  在就上述大纲与史迪威取得一致意见后,11月28日,军令部即颁发了“关于部署联合英美反攻缅甸作战计划及训令”。训令规定:“以联合英美反攻缅甸,恢复中印交通之目的,应于英美由印发动攻势时,先行攻略腾冲、龙陵,整备态势,尔后向密支那、八莫、腊戍、景栋之线进出,保持主力于滇缅公路方面,与印度盟军协力歼灭缅北之敌,会师曼德勒。作战准备须于明年(1943)年2月底以前完成之。”

  部署概略如下:

  滇西方面,以3个军又1个师沿滇缅公路及其以北地区攻略腾冲、龙陵后,以一部分向密支那、八莫,主力向畹町、腊戍方面攻击前进;以1个军沿滇缅铁路便道协同主力向腊戍方向攻击前进;以1个军沿车里、佛海大道及双江、孟脑道协同主力向雷列姆、景栋前进,威胁敌之侧背。

  滇南方面以3个军守备国境,桂南方面以1个军守备国境,昆明方面以2个军担任防守。

  作战计划规定:

  保山方面:以主力依怒江前岸部队之掩护,自右翼逐次由双江、虹桥、马料铺、惠通桥附近渡河,一举攻略腾冲、龙陵,扼守曰襄、宋关、放马桥附近要隘,整备态势,尔后以一部分向密支那、八莫与驻印远征军会师,主力向畹町、腊戍方向攻击前进。

  马面关、泸水方面:应派出一部警戒搜索,以掩护主力部队之侧背。

  镇康方面:以1师对滚弄之敌,掩护我主力之左侧,另以一部破坏龙陵、芒市间交通,阻敌增援,俟保山方面之主力部队攻取龙陵后再驱逐滚弄之敌渡过萨尔温江,整顿态势,向腊戍方面攻击前进。

  车佛方面:先以主力置于双江、车佛地区,采取守势,俟保山方面攻取腾龙后,以1师沿车景大道向景栋,另以1师进击萨尔温江西岸,向雷列姆方面攻击,威胁敌之侧背,并掩护我之侧背。如敌由滚弄方面出击,企图威胁我主力之侧背时,我镇康方面部队应极力拒止,必要时则以双江控制之部队夹击之。

  滇南方面:应加强战备,如敌越境进犯时,即依预定计划实行作战。

  桂西方面:应加强第一线守备,并控制有力之机动部队,阻击越境进犯之敌人。

  兵团部署:

  第11集团军以第2军由双虹桥、马料铺附近渡河,与预备第2师协力,一举攻略腾冲,尔后扼守腾冲以西诸要隘。第71军由惠通桥附近渡河,一举攻略龙陵,尔后扼守放马桥附近要隘。第93军随第一线攻击部队之进展,适时向龙陵附近推进。第32军以一部向龙陵、芒市间游击及破坏交通,并对滚弄附近之敌严密监视。第6军以1个师控制于双江附近,准备随时策应镇康方面之部队。第11集团军攻取腾龙后应先扼守曰襄、宋关、放马桥之线,整顿态势,尔后依下述之部署行动:预备第2师以主力向密支那,一部向片马、拖角攻击前进。第2军向八莫攻击前进。第71军、第93军先向畹町进击,尔后向腊戍攻击前进。第32军驱逐滚弄附近敌人后,协同第11集团军主力向腊戍攻击前进。第6军以控制双江之部队,渡过萨尔温江,向雷列姆方向攻击前进,车佛方面之部队应攻略景栋,尔后向泰境严密警戒。与盟军会师曼德勒之部署依状况另订之。[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3所南京史料整理处选辑:《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3辑第41册(七一三八一一)。]

  军令部策定这项计划后,第2军王凌云部(下辖第9、第76、新编第33师)由四川泸州经昆明,开人滇西,第32军及第93军,因故未按计划开入云南。

  这个反攻计划原定于1943年夏季开始实施,但因英、美绝大部分陆海军用于欧洲战场,不能抽出必要的兵力,而中国方面关于兵力的集结、装备的充实以及后勤设备等,亦均未准备就绪,因而延期实行。

  (二)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方针和作战计划

  1943年春,中国驻印军的补充、训练大致完成,反攻缅甸,打通中印公路的时机业已成熟。中国驻印军以新编第38师第114团,独立工兵第10、第12团,以铁路运至印度东部的利多,协助美国工兵2个团零3个营,自利多东南方进入人烟稀少、崇山峻岭的野人山,开山架桥、辟筑公路,逐步向缅北推进,以为反攻缅甸的准备。3月20日,新编第38师第114团进入缅北。时值原防守卡拉卡、唐卡家一带的英军1个支队约1000人,遭受日军袭击,不支后退。第114团急往驰援,击退日军,并接替该线防务,继续掩护工兵部队筑路。5月,新编第38师以第112团接替第114团的掩护任务。

  1943年9月,缅北正值雨季,胡康河谷河水泛滥,日军因补给困难,大部分撤回新背洋以南地区,双方仅保持少数部队活动。9月上旬,中印公路的修筑,已接近南阳河,需要更大规模的掩护兵力。此时盟国己预定于1943年秋季反攻缅甸。9月底,雨季将止,中国军事委员会依据盟国魁北克会议的决定及东南亚战区攻势计划,与盟军联合参谋部一再协调,于10月协定:先由中国驻印军主力,附英美军一部,向缅北进攻。并制定了如下作战计划:

  第一、方针军以协同友军歼灭敌人之目的,于1943年12月中旬,先向缅北进攻,夺取孟拱,密支那要点,然后经八莫,向曼德勒前进,将敌压迫于曼德勒附近地区,包围而歼灭之。

  第二、指导要领

  1.攻势前,集中于利多附近地区,俟利、新(背洋)公路完成后,即向新背洋附近跃进。

  2.集中时,派有力部队占领新背洋以北各山路口,掩护集中,至筑路跃进时,应增强掩护兵力,推进至孟关东西之线。

  3.集中后分遣有力一部,至葡萄附近,扫荡该地区以南及孙布拉蚌附近之敌,并与滇西兵团连络。

  4.应先发动攻势,将敌兵力吸引于缅北方面,使友军由缅南登陆容易。

  5.攻势作战分期实施,第一目标为盂拱、密支那之线。第二目标为杰沙、八莫之线,第三目标为曼德勒。

  6.攻击前进时,应与左右军密切联系,严防敌之渗人及扰乱,确保侧背之安全。

  7.敌如以重兵东攻,应极力拒止而抑留之,俟友军攻势得手,再勇猛前进,期与友军包围敌人而歼之。

  8.敌如以少数兵力拒止我军,或企图脱离战场时,应迅速南下,作参加曼德勒会战之准备。

  9.要求美空军对缅北各要点尽量予以轰炸摧毁,并配属有力空军,协助本军作战。

  10.作战地区内之游击队,应不断扰乱敌之后方。

  第三、搜索及防空防毒(略)

  第四、兵团部署

  1.左侧支队,兵力约步兵两个团,及山炮兵1营,由利多空运至葡萄,扫荡该地区以南及孙布拉蚌之敌后,即向密支那前进。

  2,右纵队以步兵1团、山炮兵1营为基干,由大洛经隆康,向孟拱西侧地区前进,并派遣一部掩护右侧背之安全。

  3.左纵队(军主力两个师)沿利(多)、新(背洋)、孟(拱)路,由新背洋向盂拱前进。……[蒋纬国:《抗日御侮》第9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166~168页。]

  上项计划被核准后,中国驻印军于1943年10月,令新编38师第112团向大洛、新背洋、于邦之线进攻。同时以一部在新背洋地区掩护中印公路及新背洋前进飞机场的构筑;主力续向利多推进。

  (三)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的作战方针和计划

  1943年12月,在中国驻印军发动缅北反攻之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曾拟定远征军反攻缅甸作战计划,其方针是:“国军以恢复中、印交通之目的,以远征军一部,攻略滚弄敌桥头堡,并固守车、佛现阵地,掩护左侧;以主力强行渡过怒江,重点指向龙陵,攻略腾冲、龙陵一带敌阵地,进出曼允、畹町之线。整顿态势,再与驻印军会师八莫,攻略腊戍。开始进攻之时期,预定1944年3月上旬。”[蒋纬国:《抗日御侮》第9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170页。]

  但此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1944年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击溃日军第18师的顽强抵抗,突破缅北夭险杰布山,继续向孟拱河谷扫荡前进,直逼孟拱,然而此时,日军第15集团军子3月8日发动“乌”号作战,分向科希马和英帕尔进攻,英印军遭日军围困,战况紧急,英国方面要求中国远征军发动滇西反攻,牵制日军,以减轻日军对英帕尔方面英印军的压力。在此形势下,发动滇西反攻问题,成为中美商谈的一个重要问题。

  1944年3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要求趁“新编第1军正给日军第18师以沉重打击,日军缅甸方面军主力已被拖在英帕尔和实兑方面,英空挺部队(即温盖特部队)正威胁着第18师背后”的有利形势,命令“云南军司令长官发起攻势,以促良机更趋发展。”“盟军倘若失此良机,日军恐将重整旗鼓再度进攻。”[〔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伊洛瓦底会战》.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版,第68页。]

  3月20日,美国中印缅战区副司令霍恩少将衔罗斯福之命,由缅北飞往重庆,以第163号备忘录一件,呈送蒋介石。其内容大致如下:

  “1.史迪威将军指挥之中、美盟军,由利多开始反攻以来,刻已进达缅北之杰布山区,在利多路线上重创敌军第18师。

  2.敌军攻印,在阿拉干、英帕尔,遭英军重大打击。

  3.英国远征军挺进队,与美国工兵队,由空军运输,深入敌后,在杰沙、英多着陆,敌补给线已受意外奇袭。”

  备忘录要求:

  “1.请求滇西方面之远征军,及时开始攻击,牵制当面敌军第56师,使驻印军作战容易。

  2.远征军若能推进至腾冲或龙陵,则驻印军可乘机推进至密支那。”[蒋纬国:《抗日御侮》第9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171页。]

  蒋介石出于政治考虑,对使用中国军队投入决定性的进攻极为谨慎,只同意先后派遣第50、第14师增援缅北战场,对于罗斯福关于实施滇西反攻的请求,在3月27日给罗斯福的复电中明确予以拒绝。4月4日,罗斯福总统又致电蒋介石,指出英帕尔方面日军之攻势,实即打击通华物资路线之战事,如其目的达到,则日本即可对付利多方面之部队,而转击远征军,强烈要求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4月10日,马歇尔电令霍恩将拨给远征军物资暂时停拨,俟远征军出动后再予恢复。于是,霍恩命令将远征军4月份应得之734吨物资移拨美第14航空队使用。在此情况下,军事委员会决定先以远征军一部,攻击腾冲,策应驻印军的作战,尔后依状况将远征军主力投入,协力围歼缅北之敌。遂于4月13日电令远征军:

  “一、以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之目的,着以第54军为第一线,第36师、第198师于栗柴坝、双虹桥问地区,超越防守部队,渡河攻击当面之敌,向固东街、江直街之线进击,相机攻占腾冲。

  二、各部队作战准备,限4月底以前完成,待命开始攻击。

  三、怒江防守部队(第11集团军),除第一线师各派一营以上之兵力,加强怒江右(西)岸游击,牵制当面之敌,使攻击部队易于进展外,其余仍负原任务。

  四、着第8军赴祥云、云南驿地区集结,限6月5日前到达,归卫长官指挥。长官部速拟渡河攻击计划呈报。”[蒋纬国:《抗日御侮》第9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171~172页。]

  远征军长官部奉今后,迅即拟定渡河攻击计划,于4月17日被核定施行。

  远征军作战计划如下:

  第一、方针

  一、远征军为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以第20集团军为攻击军,由栗柴坝、双虹桥间渡江,以腾冲为攻击目标。

  二、第11集团军为防守军,负怒江左(东)岸防守之责。另以该集团军之新编第39师、第88师、第76师、新编第33师各派一加强团渡江攻击,策应第20集团军之作战。

  三、攻击准备限4月底以前完成。攻击开始时机,另命之。

  第二、指导要领

  甲、攻击准备

  一、渡河攻击军准备如下:

  1.第一线兵团:依守备部队之掩护,迳行展开于栗柴坝、勐古渡、双虹桥间地区,准备渡河攻击。

  2.第二线兵团:集结于漕涧地区,准备随第一线兵团进展,参加作战。

  3.炮兵部队:抽调3个山炮兵营及重迫击炮1个团(欠1个营)先在攻击渡河地区进入阵地,准备掩护强渡。

  乙、攻击实施

  一、防守部队第一线师之游击营,最先开始渡河;其次新编第39师加强团,在惠仁桥开始强渡;再次第2军之加强团,向滚弄进攻,然后攻击军之第一线兵团,在预定之攻击正面,突然开始强渡。

  二、第2军之加强团,于攻略滚弄我岸之敌桥头堡后,即行停止,但仍作佯渡以欺骗敌军。新编第39师之加强团,于惠仁桥强渡后,向橄榄寨挺进,以吸引腾冲附近之敌军。特别游击区之部队,于攻略拖角后,一部向西警戒,主力向茶山河(明光北方)、明光南进,威胁腾北敌军之侧背,协助攻击军之攻击。

  三、攻击军第一线兵团,于开始渡河前,务极力秘匿行动,以主力于栗柴坝、双虹桥间各渡口,施行强渡,并于占领桥头堡后,立即架设军桥,向马面关、江直街之线攻击前进。另以一小部,由西郎渡(栗柴坝北方)附近渡河,驱逐当面之敌,迂回桥头街之侧背。攻击军于第一线兵团攻略桥头街、江苴街各据点后,再以第二线兵团加入扩张战果,以一部向明光前进,以主力作迂回,向固东街、江直街之线前进。此时须保持重点于左翼,占领固东街、江苴街后,整顿态势,准备进攻腾冲。

  四、炮兵部队,于步兵部队强渡成功后,第6军山炮营归还建制,留置怒江我岸,其余随攻击军渡河前进。

  五、攻击军渡河成功后,战术方式须多用渗透战术,并须先扫荡其据点外敌之野战部队,然后再对敌各个据点各别攻击。

  第三、兵团部署(略)[蒋纬国:《抗日御侮》第9卷,台北黎明文比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172~176页。]

  第20、第11集团军遵照上述计划,调整部署,准备于1944年5月上旬,先由右(北)翼发动攻势,强渡怒江,攻占腾冲;继以左(南)翼渡过怒江向龙陵攻击,击灭滇西方面之敌,使驻印军作战容易。尔后以有力部队向芒市挺进,与驻印军会师,围歼缅北方面之敌。

  4月25日,蒋介石分别致电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指示渡江出击任务,强调:“此次渡江出击之胜负,不仅关乎我国军之荣辱,且为我国抗战全局成败之所系,务希各级将领,竭智尽忠,达成使命。”[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2编,《作战经过》(3)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版,第472页。]

  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对蒋介石已令中国远征军参战而“深为欣悦”,因为“此种来自中国方面之努力,将激励其在缅甸丛林间作坚韧奋斗中之中国部队之士气也。现所计划之联合作战,必将使吾人对于重开通华路线及供给中国作战部队物资之努力,得有进步之实效。”[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2编,《作战经过》(3),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版,第474页。]

  在印缅作战的英军亟需滇西反攻作战的支援,因此,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中国决定发动滇西反攻作战,致电蒋介石表示“无任欣慰”。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22-05-07 11:47: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四章第一节

下一篇: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四章第三节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