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与弘扬的路径选择
2022-09-24 15:05:06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年第4期(总第148期),作者张磊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 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和时代条件, 在新时期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 共产党人就是要坚持用思想理论武装头脑, 坚定理想信念; 要敢于责任担当, 敢于攻坚克难; 人要保持革命情操涵养和浩然正气的品质。 传承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路径选择应做到打造东北抗联文化的红色品牌效应和强化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力度。

  关键词: 东北抗联精神; 时代价值; 传承

  作者简介: 张磊 (1980—),男,哈尔滨人,讲师,从事东北抗联史、中共党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1.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东北抗联精神产生的先导

  中共东北党组织领导的东北抗联在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在极端复杂、险恶的环境中,一直坚持和领导东北抗联和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这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东北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以及广大共产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就是为了民族利益、为了民族解放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的崇高革命精神,就是始终心向党中央、胸怀伟大祖国的高度党性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先决条件。

  2.东北广大军民的优秀品质是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内在因素

  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来自不同民族和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其出身、经历各不同,都能本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以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冷云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顽强战斗,英勇不屈,毅然决然地献出宝贵生命,长眠在白山黑水间,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壮丽的爱国诗篇。东北抗日武装消灭敌人的数字难以准确统计,仅就日本陆军省于1936年3月18日所公布,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末,日本关东军战死达4200人,伤病17.13万人。日本关东军参谋部统计,1936年至1937年9月,日军死伤2662人。两项相加,6年中,日本关东军死伤病者共计17.82万人。正是有了东北广大军民万死不辞、一往无前的奋斗意志,有了这种忠贞刚烈、威武不屈的优秀品质,才产生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3.东北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是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客观原因

  就自然环境而言,东北地处中国北方一隅,长达半年的漫长的严寒冬季,在白山黑水间,在莽莽林海雪原,气温在摄氏零下三四十度,抗联战士有的身无棉衣,在漫山遍野、大雪覆盖的原始森林营地苦撑,山菜、野果无处寻觅,冻伤疾病时刻威胁着抗联官兵。在渺无人烟的丛山密林中,抗联将士用雨水雪水解渴,树皮野菜充饥,但他们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就生存环境而言,东北抗联始终处于日本严密的殖民统治下,为了镇压和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日伪统治者集中优势兵力对抗联进行武力“讨伐”和“围剿”。敌人采取密集搜捕的“篦虱战术”,毁坏抗联密营。通过推行建立“集团部落”,残酷制造“无人区”,彻底断绝民众对抗日部队的物资支援和人员补充,使抗日部队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从而丧失基本的生存与活动条件,在深山密林中过着艰苦的露营生活。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1.抗联精神的内涵

  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研究。同日,中共黑龙江省委、中共辽宁省委、中共吉林省委在哈尔滨联合举办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座谈会。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在会上首次凝炼概述了东北抗联精神的科学内涵,东北抗联精神就是以“抗联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

  2.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和抗战精神,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毋庸置疑的现实意义。

  第一,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要坚持用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思想理论武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对理想的坚定信仰和对党的忠诚是抗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今天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把好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增强政治“免疫力”,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让共产党人心中那盏指引自己前行的灯塔始终光芒四射;要坚持原则,敢于亮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当前进行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融入抗联精神教育,对于增强专题教育实效,对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敢于责任担当,敢于攻坚克难。敢于责任担当体现的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负责的使命和责任感,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各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的今天就是要敢于涉险滩,闯关夺隘,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敢于面对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改革攻坚期及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敢打硬仗,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新时期的共产党人要有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和毅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使共产党人保持革命情操涵养和浩然正气的品质。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东北抗联将士优秀品质的生动体现。“东北抗日义勇军曾经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条件下,前仆后继,奋战不息……这些辉煌的行动,已为我们民族留下了坚决勇敢的模范,指示出继续前进的道路”。东北抗联承担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甚至受到了严重挫折,但是,这也正是东北抗日联军贡献于国家民族的职责,正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光荣之所在。今天,共产党人要涵养心灵,提升境界,就要高悬利剑,心存敬畏,真正做到手握戒尺、行有所止,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慎重用权,公正用权;严守纪律讲规矩,严格遵守党章和国家法律,把严明党的纪律放在首位,将党的纪律内化为共产党人自觉的意志和行为约束。

  三、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与弘扬的路径选择

  1.打造东北抗联文化的红色品牌效应

  着力打造东北抗联的红色文化品牌,以此来推动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和弘扬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统筹规划东三省抗联文化资源,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以资源为纽带,将零散的东北地区抗联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建立起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格局。根据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地域优势,着力打造红色经典旅游产业项目,邀请旅游规划公司,反复进行市场调研、景区探查,制订旅游规划,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故事,在红色景区进行场景再现。红色景区要形象逼真地再现当年英雄战斗场景。游客在声、光、电、图、文中重温那段红色历史,听事迹、学精神、悟感想,红色任务、红色故事、红色事迹,让参观者激动、感动,使其成为东北经济增长的内驱动力。

  2.强化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力度

  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弘扬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传统的基础上,又赋予其时代内涵,使革命精神不断呈现既有共性又有时代特征的新的表现形态。教育部在2014年6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该中心以中国革命精神为研究载体,下设了6个高校作为研究基地,分别是延安大学、复旦大学、湘潭大学、井冈山大学、嘉兴学院和遵义师范学院。作为研究基地,教育部每年划拨大量的科研经费,各基地轮流举办学术会议对革命精神进行研究和传承。建议我省的文科类高校抓住此契机,向教育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提出申请,申报东北抗联精神研究基地,将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共产党革命精神串联起来,构建完整的中国革命精神史。这样可以提高在全国范围内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和弘扬。党史研究工作者要潜心研究,深度解读史料,应努力完成质量较高的学术作品。

责任编辑:吴凤娇 最后更新:2022-09-24 15:11: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关于太河惨案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东北抗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