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烽火岁月的浓浓家国情
2023-01-11 11:10:35  来源:人民网  点击:  复制链接

  编者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 家书不仅记录着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往事,更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2020年清明节之际,人民网党史频道为您盘点老一辈革命家的几封家书。让我们重温这些深情而温暖的文字,感悟先辈们英勇无畏的家国情怀,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毛泽东:教导子女注意读书方法和内容

  毛泽东家书手迹。 资料图片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优良家风。他在家教家风方面堪称典范,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受战争条件限制,毛岸英和毛岸青没能一直在毛泽东身边生活,所以早期毛泽东对他们的教导大多是通过书信来完成的。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在致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短短数百字,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精辟的见解,饱含教子成才之道。

  信的第二段开头写道,“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这是对学习成果的肯定和表扬,紧接着提出一点建议,“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这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子女学习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好好学习知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毛泽东教导子女注意读书方法和内容,希望他们在不同时期抓住重点进行学习,这既体现了他对科学知识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

  鉴于毛泽东的儿子这一特殊身份,信中提醒,“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毛泽东希望子女正确对待别人的赞扬,以免在进步之时滋生骄傲自满之气。段末提出,“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子女们的成长,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努力,主动权在他们自己手上,作为父亲,毛泽东提供的只是建议,而且仅供考虑。毛泽东将自己放到与子女平等的位置上,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堪称现代教育的典范。

  作为伟大革命领袖,毛泽东对子女们的要求始终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1947年10月8日,他在致毛岸英的信中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毛岸英把父亲的话语作为座右铭抄录在笔记本上,时刻激励自己,以不辜负父亲对自己的期望。

 

  周恩来:要学习农民身上的优良品质

  周恩来、邓颖超合影

  超:

  今天是八月中秋,日近黄昏,月已东升,坐在一排石窑洞中的我,正好修写家书寄远人。今年此地年成不好,夏旱秋涝,直至前天还是阴雨连绵,昨天突然放晴,今天有了好月亮看,但是人民苦了,只能望收到二成左右。河东来电,亦说是淫雨不止,不知你们那里的情形怎样?

  山居过节,居然也吃到两块月饼,几串葡萄。对月怀人,不知滹沱河畔有无月色可览,有无人在感想?假使你正在作农村访问,那你一定是忙着和农家姑嫂姊妹谈心拉话;假使你正在准备下乡的材料,那你或有可能与中工委一起过一个农村秋节。不管怎样,一切话题总离不开土地改革和前线胜利。九个年头了,似乎我们都是在一起过中秋的,这次分开,反显得比抗战头两年的分开大有不同。不仅因为我们都大了十岁,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为人民服务上得到了更真切的安慰。你来电提议在东边多留半年,我是衷心赞成。再多在农民中锻炼半年,我想,不仅你的思想、感情、生活会起更大的变化,就连你的身体想会更结实而年轻。农民的健美,不仅是外形,而且还有那纯朴的内心,这是一面。另一面,便是坚强,坚定的意志,勇敢的行为,这在被压迫的群众中,更是数见不鲜。你从他们中间自会学习很多,只要不太劳累。我想半年的熏陶,当准备刮目相看。

  夜深月明,就此打住,留着余兴送我入梦。愿你安好。

  鸾

  九月二十九夜

  这是周恩来1947年9月29日写给邓颖超的信,选自《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周恩来乳名“大鸾”,这是这封信落款的来源。

  1947年3月18日,在国民党集结重兵意图大规模进犯陕甘宁边区的形势下,党中央做出主动撤出延安的战略决策。“七大”选举出的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也随之分两处工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仍在陕甘宁边区领导全国的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赶赴西柏坡领导全国土地改革和根据地建设等工作,按照1947年3月底召开的枣林沟会议的部署,成立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即周恩来在信中简称的“中工委”,由刘少奇任书记,朱德任副书记。写这封信时,周恩来与邓颖超在不同地方为革命工作贡献自己的精力。

  中秋佳节本是团圆的时刻,周恩来望月怀人,写下了这封文笔优雅、情意绵绵的信。在倾诉思念之情的同时,周恩来不忘鼓励邓颖超学习农民身上健美、淳朴、坚强的优良品质。革命者的浪漫不是狭隘的小情小爱,而是融入到了对人民、对国家的无私大爱中。
 

  朱德:积极发动家中更多人参加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的朱德,该照片现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玉珍:

  九月十二日的信于九月廿七号在前线作战区收到,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目。家中支持多赖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我的母亲仍在南溪或回川北去了,川北的母亲现在还在否,川北家中情况如何?望调查告知。庄弟及理书、尚书、宝书、许明扬等,现在还生存否,做什么事,在何处?统望调查告知,以好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苦已十几年,快愉非常。因此,无论什么事都可办好。昨廿四五两日,我们的八路军参加上打了几个小胜仗,夺得大炮一门,弹两千多发,战车七十四辆,打死敌人千多个,俘二百多,得军用品很多,全线士气为之一壮。如各军都同我们一样,那就不难打退敌人和消灭敌人。平南飞陕尚未见面,是否来山西还不知道。以后不宜花去无用之钱来看我,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均不宜来。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家庭累事均由你处置,我从不过问。手此致复。并问亲友均好。

  朱德

  九月廿七

  这是朱德1937年9月27日写给前妻陈玉珍的一封信。朱德时任八路军总司令,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战斗中消灭日军一千多人,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朱德在信中也难掩激动之情,详细介绍此战战绩,乐观期待“如各军都同我们一样,那就不难打退敌人和消灭敌人”。

  由这封信可知,朱德与陈玉珍已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彼此音讯不通,实际上两人在1937年9月上旬才恢复通信。朱德在外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而陈玉珍则在四川照顾着家庭。信中提到“我的母亲”指的是朱德的养母刘氏,1934年她曾去陈玉珍处由她赡养,而“川北的母亲”指的是住在川北仪陇县的朱德的生母钟氏。

  在家与国之间,时代的形势与个人的选择使朱德必须优先“对革命尽责”,也积极发动家中更多人参加革命。在这封信中,朱德询问了弟弟朱代庄、侄子朱理书和朱尚书、儿子朱宝书、外甥许明扬等人的情况,表达了“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的希望。

  更加使人动容的是,朱德身为八路军总司令,不仅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而且在执行纪律上堪为模范。他要求“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即便是来探望他的家人也“不宜花去无用之钱”远来,来了也难以接待,他表示“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可见其自律甚严。

  1937年11月6日,战事间隙的朱德再度去信给陈玉珍,这封信提到了朱德四川老家的情况,他以沉痛的笔触写道:“十年来的家中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兵灾,实不成样子。”他在信中向陈玉珍交待变卖老家部分产业以赡养仍然健在的生母与养母后,庄重表达自己始终未变的抗日救国的决心:“我虽老已五十二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邓小平:写家书扔了两个反封建的“炸弹”

  邓小平和夫人卓琳

  1920年7月,16岁的邓小平怀抱“工业救国”的理想,离开了家乡广安,赴法勤工俭学。

  初到法国,邓小平频繁与家人通信,讲述自己学习、生活情况。后来,邓小平在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执委会做宣传干事,编辑《赤光》杂志。他既是杂志的“油印博士”,也亲自操笔写作辩论文章,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邓小平还把《赤光》寄回家,将革命的火种传播给万里之外的家人。

  随着革命实践活动的深入,邓小平的思想发生变化,他的家书也让保守的家人吃惊起来。据他的弟弟邓垦说,后来邓小平给家里写过一封长信,扔下了两个“炸弹”:一是要求退婚,二是自己参加了革命不能回家。据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填写的《自传》中回忆:自己一岁时候,父母做主给他订了一门娃娃亲,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接连写了若干封信向父母请求退婚。“不两月后,父亲的回信到了,大骂我这种行为是不孝,是大逆,并且说:‘倘故意违拗,家庭与汝从此脱离关系任其所为可也。’”收到父亲的信后,邓小平再次回信,执意退婚,家里只好默认。后来邓小平的娃娃亲对象唐氏由邓小平的父母做主,以邓家女儿的身份出嫁了。

  1925年底,由于邓小平从事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法国警方追捕而辗转奔走,就无法与家人联系了,及至莫斯科,与家里“简直没有通信了”。1927年回国后从事地下工作,几次与叛徒、国民党追捕队擦肩而过,邓小平养成了把事情记在脑子里、不随便留下字条的习惯。在严峻的革命形势下,他不再使用本名“邓希贤”,而是改名“邓小平”,自然也不能再与家人联系。早年邓小平的家书也因为时间迁移、战乱频仍,都没有保存下来。

  陈毅:向真理和人民低头

  陈毅(资料图)

  修和大哥如见:

  ……同人对你保护机器爱惜工业的热忱至为钦佩,认为这是对国家人民的极大贡献。弟兄别来垂二十年,今得团聚机会十分快慰。两年内战争结束,可图长聚机会或举家东迁。前得兄电云嫂侄在平。望北平收复后仍归沈为好。家中长幼近四年已无音问,系念实深,不知存没如何?但望大伯、大娘、四叔、么叔及弟父母无恙,倘能与我们欢聚数年,乐何如之!你一生以工业建设为职业,前三十年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近顷廿年来对抗日战争一段贡献为大,目前与人民事业结合必能长展骥足。我辈均属穷小子出身,能亲见新中国建设和人民翻身,应大为快慰,故弟愿兄努力业务,得便研究政治作发展工业方向之南针。在沈阳中共同人甚见重我兄才能和品格,中央同人亦复如此。向真理和人民低头,固我弟兄多年来之立身行道之风度也,兄以为如何?弟身体甚好,今年四八正向四九岁迈进。廿年来置身军旅,所获新知不少,而文人习气并未摆脱,故改变并不大。弟仍以能保持本来面目为慰。于一九四〇年结婚,妻张茜已生三个男孩。弟任务是向东南经营苏浙皖,春间摒挡后即南渡。在徐淮战役中黄维、黄百韬、邱、李、孙诸兵团已覆没,此后大战也不多,两年内军事底定,即可顺利进入建设时期,吾弟兄亦可长聚也。望保重,并以坦率直爽的态度与人共事,在沈阳各同志均与弟熟习,必能获得助益。匆匆未尽所言,破敌收京取沪后当图一晤。即祝

  春安!

  弟 仲弘 顿

  一月七日

  这是陈毅(仲弘是他的字)1949年1月7日写给堂哥陈修和的信,此时距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只有三天,而陈毅本人就是这场战役的指挥者之一。

  陈修和早年毕业于四川高等工业学堂,大革命时期入读黄埔军校,三十年代又留学法国高等兵工学校,毕生以“工业救国”为职志。他于1946年10月起担任沈阳第九十兵工总厂厂长,1948年国民党在东北战场失利,下令将工厂南迁,并损坏无法搬运的设备,否则以“资敌论罪”。陈修和顶住压力成功将工厂留在了沈阳,并使其免遭破坏。沈阳解放后,解放军接管了兵工厂,更名为沈阳兵工总厂,仍由陈修和担任厂长。1949年9月,陈修和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过中央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后在国务院参事室长期任职。

  这封信洋溢着兄弟久别团聚的喜悦之情,陈毅也以“向真理与人民低头”勉励他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1949年10月27日,陈毅再向堂哥修书一封,信中鼓励他“努力研究与群众结合”。
 

  董必武:自满是进步最大的障碍

  董必武(资料图)

  良新侄:

  五月十三日信收到了。你想来京看看我们,这意思是可感的,但你已有一定的工作岗位,三反运动后业务工作必定很紧张,我们伯侄单纯为一次见面而担搁工作是不好的,还是把这个念头扔掉,好好作革命工作吧!你“能将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有勇气争取做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这几句话很好,就照着这样干吧!党在考验你言行一致后,一定会吸收你成为党员的。你在三反运动中党已看出你的积极性提拔你做了一些负责任的工作,你自己也学习了一些东西,千万不要自满,继续努力在团和党领导下工作着学习着,就会不断地进步。自满是进步最大的障碍。你母亲身体不健,年龄已高,仍想学习前进,我们不仅很高兴,而且很佩服她。她写给你的信很好,学习有进步,慢慢帮助她看浅近的报纸,使她也能注意世界上劳动人民的消息,不专想个人或一家的事,她的心胸就逐渐广大了。我们的像片都是以前照的,清出三张寄给你收存。

  专此。

  问候你母亲和你都好!

  你母亲给你的信仍寄还。

  伯父、伯母字

  五月廿八日

  这是1952年5月28日董必武写给堂侄董良新的信,董必武时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董良新时在湖北省茶叶公司工作。

  董必武收到的亲友来信中,请求董必武介绍工作、来京与董必武见面出现的频率较高。1950年2月13日董必武写给董良新兄弟董良埙的信中提到他们对董必武介绍的工作不满意,希望董必武能为他们另觅工作。董必武在信中对他们“个人吃苦不惜,只求得到点劳动的报酬品”的观念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董必武教育他们参加的是革命工作,不能只想着用劳动换取报酬品,“革命工作是为人民服务是不讲报酬的。”

  两年后的这封复信,可见董良新在思想观念上已经有了不小的转变,董必武也为此感到高兴。这封信中提到的“三反运动”指的是1951年底开始,在党政机关、军队、国营企业中展开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该运动在1952年秋结束。也是在1952年,政务院颁布了由董必武参与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专门性的廉政法律。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党史频道、人民日报、党史百科等)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3-01-11 11:11: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王锋:一位著名学者的1949

下一篇:抗战时期的宜黄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