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死亡航线也是生命航线--驼峰航线上的五大运输机(上)
2019-01-13 10:07:37  来源:萨沙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功臣戴笠曾经说过,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有无数个战场决定的,谍报工作就是其中一个战场,是无声的战线。那么我们可以说,今天讲到的C47运输机和它的驼峰航线,就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战场。虽然这个战场的飞机不能开火,它的危险程度和艰巨程度,却远远不亚于正面战场的轰炸机和战斗机。

  不得不开辟的空中运输线

  中国在抗战爆发之时,主要有四条对外的交通运输线。

  第一, 经过香港,通过铁路或者海运到广州,再通过粤汉铁路到中国腹地的运输线路。香港是著名的国际港,就有很大的吞吐量,加上属于英国政府管辖,日本人不敢随便拦截。

  第二, 经过越南海防港,通过滇越铁路,到云南昆明的运输线路。虽然滇越铁路是窄轨运输量较小,毕竟是铁路运输。加上越南为法国殖民地,日本人一样不敢怎么样。

  第三, 经过越南海防港,通过公路进入广西镇南关,到南宁的运输路线。这一线是公路并非铁路,但也有自己的优点,就是近。这条路线到南宁的距离,只有从海防到昆明距离的三分之一。

  第四, 经过苏联在远东的港口,将大量物资运送到中国的新疆,再经过西北公路运输到兰州,西安。这条路线并不太好,主要是距离太长,优点是苏联是列强之一,日本也不敢得罪。而且相比上面三条路线,这条线路最安全。这条路线远离日本轰炸机的范围,即便远程轰炸机可以轰炸,但数千公里的公路不可能炸断。

  本来抗战之前还有天津港,上海港,杭州港,福州港等等很多外援运输路线,只是由于日本联合舰队过于强大,一开战自然就封锁了港口,这些路线就全断了。

  中国当时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作战,是必须有一定的外援支持的。其实不要说中国,即便世界第四工业强国的苏联,在二战中也接受了美国的大量援助。

  大到飞机坦克大炮,小到罐头甚至军袜军靴食糖可可豆。比如当年苏联没有装甲运输车,只能用卡车运输,甚至步兵坐在坦克车顶,一点遭遇敌人袭击满车步兵都活不了。这造成苏联士兵死亡率很高,就完全依靠美国提供的装甲运输车顶住!

  甚至美国人还提供给苏联人262万吨石油,258万吨钢材, 50万辆卡车吉普车等等。更有意思的是是,美国提供给苏联的肉罐头66万吨,占苏联生产的肉罐头总量的17%;西方盟国提供的各类罐头占苏联总产量的108%。

  苏联虽然为金属矿产资源大国,但因为开采能力的限制,很多金属根本就不能满足战争需要。美国为苏联提供的有色金属为:优质铜38万7吨,占苏联总产量的82%;优质铝美国提供25万6吨,英国提供3万吨,加拿大提供3万吨,三国相加共32万吨,是苏联全部铝产量的1.25倍.这些优质铝,被苏联用于航空业和生产坦克发动机。

  苏联工业能力强大,但缺少高精尖的很多加工设备。美国提供给苏联生产枪炮的特种机床和工业设备:金属切削机床3万8100台,价值6.07亿美元。尽管苏联自己生产的工业设备超过美国提供的2.5倍,但美国提供的全是苏联无法生产的性能优异且造价昂贵的设备。

  类似的物资多如牛毛,每月40万双军靴,每月20万吨小麦,每月7万吨糖,甚至每月2000吨羊毛(英国的优质羊毛),还有2万斤的古柯碱(就是可卡因的原料,用来制造军用麻醉剂)

  对于外援的重要性,朱可夫元帅说的很好: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 ...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火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美国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车,我们就没办法去运输 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美国人提供的。

  连强大的苏联都如此迫切需要外援,那么落后的中国就更别说了。

  别的尚且不谈,中国的军工系统是很依赖于外援的。一些制造火炮的优质钢材,中国无法自产,全部靠进口。一些精加工的零件,中国和苏联一样也没有类似机床,只能进口。

  更可怕的是,即便最基本的子弹,中国每年可以生产1亿多发,但实战中每年会有2亿多发的消耗,也就是说还有1亿多发的缺口,必须依赖进口。

  如果不能进口,连最基本的子弹供应都会不足。

  其实,就算工业能力了得的苏联,二战期间也从美国获得了4.7亿多发子弹。

  用杜聿明的话来说:抗战胜利是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但如果没有外援的帮助也肯定是不行的!

  日本人很明白这个道理。

  在抗战爆发以后,日本人先后发动广州战役,切断了广州香港这条线,为此日军伤亡数千人。

  然后发动南宁战役,切断了南宁交通线。南宁战役和随后的昆仑关战役,日军伤亡更大,达数万之众。

  后来,甚至冒着美国一再警告,入侵了法国殖民地越南,切断了到昆明的这条线。为此,美国基本和日本决裂,开始支援中国,并且最终对日本进行石油等战略物资禁运。

  通过军事行动解决了三条路线,另外一条就无法通过武力解决,因为苏联惹不起,日本军队也打不到西北。最终通过和苏联达成外交协议,通过互相承认伪满洲国和外蒙古的《日苏中立条约》,将苏联这条线路封死。

  由此,抗战初期的四条线路全部被封锁。

  对于这四条路线的局限性,蒋介石看的很清楚,所以它在抗战刚刚开始,就开始修筑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修筑成功以后,就可以从缅甸的仰光港口卸货,通过铁路运输到缅北的腊戌,然后通过卡车运到昆明。

  滇缅公路虽然道路艰险,好在由于中国特别重视,运输量还是可以的。

  据统计,从1939年到1940年6月间,滇缅公路每月运入的军用物资已达到1万吨。1941年全年,通过滇缅公路运入的军用物资及其它各类物资的数量达13万多吨。1941年11月的运输量最高,达到1.75万吨,成为滇缅公路开通以来的最高运输记录。

  在当年看来,滇缅公路这条路线比较安全。因为缅甸是英国殖民地,大英帝国相当强大,日本人不敢随便和英国为敌。而滇缅公路距离日军机场较远,况且穿梭在山地的这种公路,即便今天也几乎无法炸断。

  国民政府高层认为,只要世界大战没有全面爆发,滇缅公路就是很安全的。只是在1940年看起来,日英的全面开战也只是时间问题,必须另外想办法。

  中国方面一边编组10万远征军,准备随时进入缅甸保护滇缅公路,一边开始寻求解决外援运输的办法。

  到了这一步,陆上运输已经不可能,因为中国的东部沿海全部被封锁,南部的越南被日本占领,也完了。北面和西北面的苏联和日本成为盟友,拒绝帮助中国运输物资。

  剩下的唯一一面,就是西部的雪域高原了。

  自古以来,穿越西藏到印度的陆路倒是也算可行,不过都是用马帮走上几个月时间,运输量是极少的且不稳定的。一旦遇到大雪封山或者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别说马帮,就是如来佛祖也过不去。

  这种用于偶尔的商业运输,也许勉强可行,用于支持400万人规模的大战,就是无稽之谈了。

  至于通过马帮穿越西南中缅边境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是无稽之谈。

  这就是后来中国远征军96师曾经走过的一条路,根本就是无人区,蛮荒地带,疫病横行,为此付出了死亡数千人的代价(近三分之一)。

  所以,唯一可行的,就是建立一条从印度到云南昆明的空中线路了。

  世界最可怕的死亡航线--驼峰航线

  就当时来说,基本有两条线路可以选择,他们的起点都是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机场,这是该国最靠近中国的机场了,距离昆明直线距离最近,大约800多公里。

  这个机场位于印度阿萨姆邦查布亚东北部约7英里处,在1941年底之前还没有建设完成。

  印度阿萨姆邦有铁路,它是印度中央铁路的一部分,为英国人建造。

  运送物资的轮船先从美国的大西洋一侧起运,轮船横穿大西洋,然后绕过整个非洲大陆,再穿过印度洋,将货物运到加尔各答或者卡拉奇港口。行程数万公里,但除了德国的潜艇狼群以外,总体比较安全。

  货物上岸以后,就可以直接通过铁路送到阿萨姆的汀江机场。由于是铁路运输,无论运输量还是安全性都丝毫不成问题,日军的轰炸机也绝对不可能危及这条铁路。

  到达汀江机场以后,再经过空运800公里就可以运到昆明。

  预计的线路为两条:

  一条是北线,汀江——葡萄——云龙——云南驿——昆明。航线距离820千米,航线最低安全高度4572米。但只要天气较恶劣,则必须改道,需从汀江经葡萄、丽江到昆明,航线最低安全高度6096米。

  另一条是南线:汀江——新背洋——密支那——保山——楚雄——昆明。航线距离885千米,航线最低安全高度4267米。

  相比起来,自然是南线更为安全。这条路线无需穿越可怕的喜马拉雅山,而是沿着山脚先飞到缅北高原的重镇密支那,然后沿着缅甸公路的路线飞到昆明。

  由于无需穿越自然条件恶劣数倍的喜马拉雅山,南线相对比较安全,沿途相对人烟较多,也有密支那、保山这些有一定规模的机场,万一出现险情也可以迫降。

  北线条件就要差得多,必须穿越可怕的喜马拉雅山,很多时候被迫要在要在山峰中穿梭飞行,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出事。

  况且北线从汀江机场出发以后,直到云南腹地的丽江机场或者云南驿机场,中途都是毫无人烟的荒凉地区。不但没有机场,更连一块适合迫降的平地都找不到(不是连绵的山脉就是密林)。一旦出现险情,飞机基本死路一条,有去无回了。

  虽然南线有很多的优点,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盟军务必控制缅北才能保证南线的安全。如果缅北被日军占领,那么显然日军战斗机可以肆意在密支那一线攻击我们的运输机,自然就飞不了啦!

  在缅甸战争爆发的时候,国军开始试图尽一切力量保住缅北,却因为美国将军史迪威的胡乱指挥和英国人的出卖,最终惨败。

  1942年初密支那失陷,南线也就不用提了,剩下的只有北线。

  对于北线的可怕性,无论中国方面还是美国方面,都是相当畏惧的,很多人认为这条线路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较大量的运输。原因也不复杂,这条路线实在太危险了,绝对是世界上最凶险的空中运输线。

  北线的可怕在于几方面:

  1. 恶劣的地形。

  上面已经说了,这条线基本没有一个可以迫降的平地,因为沿途全部是高山密林和大江。

  北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最高海拔6000多米)、高黎贡山(海拔4000米以上)、横断山(海拔4000米以上)、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沙机场,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

  一路飞过来,直到丽江才有一块平地。宋代的少数民族木姓土司,就是利用这块平地建立了著名的丽江古城!但直到1936年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才发现了丽江是一个比较适合飞机降落的平地,并且驾驶飞机在城外的一块平整山地降落。

  珍珠港打响以后,在洛克的建议下,国民政府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建立了丽江机场。当时丽江几乎与世隔绝,仅靠马帮才能运输少量物资进来。政府通过马帮和空军来机场必须物资,又征发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数十万人,修建了这个机场。丽江机场就在玉龙雪山边上,玉龙雪山的“扇子陡”也被美军的飞行员誉为“美丽的金字塔式的银色航标”。

  丽江距离昆明500公里,成为北线驼峰一个重要的中转机场。在跨越喜马拉雅山期间,飞机如果失事自然就没有办法,但如果飞机能够勉强飞到丽江,就可以在丽江机场紧急迫降,无需继续飞行500公里。

  可惜,即便是丽江海拔也有2000多米,傍边的玉龙雪山海拔为4000多米。

  只是,最可怕的一段就是喜马拉雅山,能够飞到丽江就说明没事了,其实丽江机场的作用不大!

  2. 可怕的气流。

  “驼峰”航线位于欧亚大陆三大强气流团的交汇点。从西面来的低气压沿喜马拉雅山移向西藏和印度之间的“驼峰”,与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高气压团以及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低气压团进行激烈的撞击。因此,“驼峰”天气的主要特征就是经常的暴风雨、猛烈的湍流、每小时160到240公里的横风。这些都是飞机可怕的杀手,即便今天也无法解决。

  1991年6月16日端午节,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太恒、副司令员张德福、侯书军带领工作组沿中尼边境调研。视察完樟木口岸边防连后,工作组在聂拉木分别登上 来时的三架黑鹰直升机。前两架直升机相继向南起飞,第二架直升机在向右转弯180度的过程中不幸撞山,机上人13全部牺牲。死亡人员包括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德福中将(山东文登市人,1944年6月参加八路军,1985年7月任新疆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西藏军区参谋长毛海清大校(晋升少将命令刚刚签发,尚未颁发)、成都军区四个二级部部长副部长以及参谋干事等人,机长国逢仁、副驾驶阿罗、空中机械师李先通。13人中,将官1人,校官7人,尉官4人,士官1人。

  事故结论是,直升机在起飞时遭遇下降气流,导致转弯时撞山。又是气象原因……。

  黑鹰直升机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直升机,采用了世界最顶尖的科技,至今还没有其他国家直升机可以超越。中国为了购买黑鹰直升机用于高原运输,每架花费了5000万人民币的高价。如此先进的直升机,遇到下降气流也不免如此,连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也摔死了。

  要知道,这还是九十年代,各种科技已经突飞猛进,如果倒退五十年又会怎么样!

  3. 低温导致的结冰。

  由于高山和气流的影响,飞行期间气温会急剧下降,以造成可怕的结冰。严重的结冰有时把机翼压变形,使飞机下降数千英尺。结冰也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甚至导致发动机停车。至于结冰会影响飞行员视线,导致撞山相比起来就是小事了。

  美国陆军航空队空运部印中联队司令官爱德华.亚历山大(Edward H.Alexander)中校曾在报告中写道:“这里的气候是十分可怕的。在12000英尺(约3658米)高度开始结冰。今天,一架运输机仪表显示已 飞到了29500英尺(约8992米)的高度,而不能再飞高了,不能飞到浓云的上面。”

  4. 随时可能撞山的危险。

  原则上,飞机最低的飞行高度不能低于航线最高山峰以上600米。但在驼峰航线,这是办不到的。

  当年螺旋桨飞机还是比较落后的,在这种高原高海拔下,发动机功率下降很大,况且是满载货物,根本就不可能爬升的太高。

  驼峰航线用的最多的道格拉斯DC3运输机,也就是C47运输机最高只能飞到6000米,而北线很多山峰海拔超过6000米。结果就是,飞机实际上是在山峰中间穿行的。

  在云雾中露出的山峰,连绵起伏,就像骆驼的驼峰一样,这也是驼峰航线的由来。

  谁都知道,飞机在山峰中穿梭是多么危险,螺旋桨时代飞机一半以上的飞机惨剧都是撞山。

  蒋介石认为维持中国方面最低的物资消耗,每个月至少也要提供7500吨,那么至少需要500架运输机和更多的飞行员。

  只是,最初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标准的。

  驼峰航线的第一种飞机--道格拉斯DC2运输机

  写驼峰航线的文章太多了,老萨不愿意再写重复的,就从运输机的角度来说一说!

  航线最初使用的飞机,就是著名的道格拉斯DC2运输机。

  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是由唐纳德·维尔斯·道格拉斯于1921年7月创建,之后发展很顺利,成为美国运输机行业的霸主。

  唐纳德·维尔斯·道格拉斯是美国航空界的著名人物,他本人虽然是公司总裁,却也是一个鼎鼎大名的设计师。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设计专业毕业,在创建道格拉斯公司之前,曾经在著名的马丁航空公司担任总设计师,成功设计了先进的马丁 MB-2 大型轰炸机。

  道格拉斯公司的传统优势在于大型飞机,它成为二战结束之前世界大型运输机的标准制定者。

  可以说,最优秀的大型运输机不是来自于道格拉斯公司,就是来自他们的敌人波音公司。

  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具有世界最顶尖的技术,早在1924年第一次环球飞行,就是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的飞机完成。

  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并非浪得虚名,它的成功是建立在掌握世界大型飞机的顶尖技术上。该公司直到1967年才和著名的麦克唐纳公司合并,成为直到今天也大名鼎鼎的麦道公司。著名的F-4鬼怪式战斗机,F-15鹰式战斗机,F/A-18黄蜂式战斗攻击机,BGM-109战斧式巡航导弹等等都是麦道公司的杰作,仅仅在1992年该公司资产为137.81亿美元之巨。

  该公司研发了众多优秀的运输机,从1942年到1945年该公司造了近三万架飞机,其职员增加到16万。

  道格拉斯公司在二战中,和二战前最经典的一款作品,就是DC2运输机和他的改进型DC3运输机。

  1934年,道格拉斯制造了商用双引擎运输机DC2。1936年道格拉斯推出了著名的DC3。

  说到DC2,就先说说DC1!

  由于敌人波音公司率先推出了全金属双发单翼机——波音247,并且获得了美国航空公司的60架订单。

  1930年,道格拉斯公司紧随其后退出了第一款全金属双发长臂布局的运输机,这就是DC1运输机。

  DC1运输机是一种高速,高航程,安全且舒适的飞机。它的出现打破了多项美国和世界速度纪录,包括一项航程5000公里,平均速度 438 公里/小时的横跨美国大陆的飞行。

  DC1比当时波音247大得多,旅客甚至可以在机舱内站立(当时的飞机很小,旅客必须弯腰进出),而且飞机的安全性很好,可以满足美国航空公司的要求“在失去一个发动机且满载的情况下,在 美航的任意一机场都必须具有令人满意的起飞和降落”。更有意思的事,这种运输机甚至飞得比当时的战斗机还快(当年战斗机不过300多公里的时速),让DC1曾经绕着当时的陆军和海军战斗机飞行!

  DC1运输机是一种划时代的运输机,深受美国航空界的好评,道格拉斯公司为此付出巨大投资,仅仅原型机的制造就投入80万美元,而卖给美航公司的飞机一架才12万美元!

  即便这样,它的意义很重大,为道格拉斯公司彻底占据了美国大型运输机的主要市场。

  不过,毕竟DC1运输机使用了很多新技术,主要性能优于敌人波音247是不假,但技术还不算很成熟。

  随后的1933年,道格拉斯公司针对各种问题进行修改,很快推出了DC2运输机,这才是一款真正成熟的大型运输机。

  道格拉斯DC2是以全金属机身,14人座的双发动机螺旋桨客机。

  相对于DC1来说,它除了使用更成熟的技术以外,还有两项比较大的改动。第一是将机身加长 0.61 米,全长达到了 18.89 米;第二改进是增加客舱座椅,可以搭载 14 名乘客。除此之外,还应用了承力蒙皮结构、襟翼,尾舵和机轮也经过改进。

  该客机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运输机,甚至可以说是最顶尖的运输机。

  飞机长达近20米,高近5米,最大起飞重量为8.5吨。它的发动机在当时非常强劲,为2台Wright Cyclone GR-F53发动机,各有近800马力。飞机的速度为340公里/小时,航程1750公里,理论上可以爬到6900米高空。

  机组成员为3人,作为客机可以搭载14名乘客或者12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士兵要负重)!

  如果载货的话,可以装载1吨的货物!

  此时美国陆军和海军的运输机还是陈旧的旧货,主要为福特 C-3/C-4 三发机和福克 C-10,早已过时。

  早在DC1投产的时候,美国军方就准备购买,但最终还是买了更成熟的DC2型号。

  美国军方首先购买了一批几十架DC2运输机。道格拉斯为了军事上的改装,将运输机的载重量增加到1.5吨,但也仅此而已了。

  从1935年开始,中国航空公司代表中国政府陆续购买了4架DC2,开辟了一些国内运输线路。后来又购买了1架,作为专用客机使用,供国民政府高层使用。

  驼峰航线最初开始运行的时候,使用的就是DC2运输机,但主要是美国方面提供的DC2运输机。

  中国方面的这种飞机数量太少,1938年有1架被日军战斗机击落,在1941年12月有两架毁于日军轰炸,随后因为机械故障坠毁1架,就结束了DC2运输机在中国的历程。

  1938年,日军明明发现这是一架客机,仍然用战斗机击落了中国航空公司的这架道格拉斯DC2客机。

  资料中写道: 1938年8月14日,中国航空公司DC2“桂林”号客机由香港飞往重庆,途经广东中山县上空时,遭日军战斗机袭击而迫降,落入了江中。

  没想到,日军战斗机居然又向江中的客机攻击:日本战斗机竟又以投弹的方式袭击已迫降的客机。在没有击中的情况下,丧心病狂的日本军机“竟从高空低飞以机关枪扫射,轮回凡二三十次之多”。飞机上一名妇人和2岁的子女,“全身中弹凡数十处之多”。机上共十九人,其中乘客十五人、机组人员四人。只有三人,美籍飞行员活士、报务员罗某和乘客楼兆念得以侥幸生还,其余全部遇难。机上遇难乘客之中有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兼中南银行总经理胡筠、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徐新六、中央银行机要科主任王宇楣等名人。

  美国方面在1942年的驼峰航线运输中,曾经使用了约20架道格拉斯DC2。但这种运输机的载货量太小,仅仅1吨多,还不如一辆卡车。美国人认为冒着驼峰如此大的危险运1吨货太不值得,随后就淘汰了DC2运输机。

  DC2没有在驼峰航线起到什么作用,倒是DC3是绝对的主力。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2-12 16:52: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起飞吧!大鸟--纵横中国的B25中型轰炸机(下)

下一篇:死亡航线也是生命航线--驼峰航线上的五大运输机(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