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中的国军坦克装甲武器 (七)
2018-12-18 09:26:45  来源:萨沙  点击:  复制链接

  重镇旗鼓--战车营威震缅北野人山

  如果放在以前,自然不可能短期恢复,好在1941年底珍珠港事变爆发,勃然大怒的美国佬立即向日本宣战。日本成为美国的敌人,而中国又是日本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1942年中美达成了武器援助的协定!

  史迪威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却是一个不错的训练教官。他认为国军和日军最大的差距,主要是炮兵和坦克兵!

  1942年11月,史迪威和徐庭瑶达成协议,以美式装备组建7个坦克营!

  不过这7个坦克营全部都在印度组建,而第国内5军的坦克装甲车又损失殆尽,实际上国军几乎全部的装甲力量,都莫名其妙的诞生在国外了。

  美国是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整个二战期间生产了28万辆坦克装甲车,区区6个坦克营算得了什么!

  美国提供的是M3A3轻型坦克和M4A4中型坦克,装甲车则是M3半履带式装甲运输车和M3A1轮式侦察车,这些都是美军的标准装备!

  1943年,驻印军装甲兵总顾问罗斯韦尔-H-布朗上校,从印度卡拉奇接收了145辆美制M3A3轻型坦克,200辆6轮大卡车和50辆吉普车。第一批美制36辆M3A3坦克很快运到中国,组成坦克第一营。

  1943年底,国军依靠美制坦克就组建了4个坦克营,全部配属在印度的驻印军!原则上每个营下辖3个连,每个连配属17辆轻型坦克,全营装备坦克50多辆,另外还有大量的配属车辆,仅仅轮式车辆就超过100辆。

  不过,后期交付国军的坦克就越来越少,逐步停止了。由于美国坦克的数量不足,这4个坦克营的武器装备,并不齐全。实际上,有完整装备的只有第1营到第3营,第4营只有部分装备。

  1944年又成立了3个坦克营,也装备驻印军。只是这3个营的装备更是奇缺,主要作为训练坦克兵的性质。

  次年又组建了第7个坦克营,这个第7营根本就没有配属过坦克,等于不存在了。

  具体如下:

  第1营 上校营长 赵振宇(装备齐全,有各式坦克装甲车87辆)

  第2营 上校营长 梁 燕(装备齐全)

  第3营 上校营长 廖家齐(装备齐全)

  第4营 上校营长 谭宝林(装备不全)

  第5营 上校营长 吴文芝(主要是人员训练,无固定装备)

  第6营 上校营长 钟明达(主要是人员训练,无固定装备)

  第7营 上校营长 鲍薰南(主要是人员训练,无固定装备)

  根据很多人回忆,真正参加了实战的,就是这个坦克第1营,坦克第2营也曾参加了部分战斗,其余各营基本没有参战。

  这批坦克装甲车的性能,比之前国军的装备,有着显著的提高。

  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是M3系列轻型坦克最终的改进型,在1942年定型,1943年才开始生产,前后生产了共生产3427辆。在M3A3 是美军1943年生产的一种最新式坦克,性能非常优秀!它的攻击力不错,主要武器为37毫米火炮1门,7.62毫米机枪3挺:1挺并列机枪、1挺前置机枪和1挺高射机枪。

  37毫米火炮的威力有限,但在缅甸绝对可以击穿所有日军现役坦克的正面装甲,而且可以轻松击毁缅北日军构筑的绝大部分防御工事。

  对于日本步兵来说,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的火力相当可怕,不谈那门37毫米火炮,就算3挺7.62毫米机枪也够日军受的。

  日军一个大队才有一个机枪中队,装备8挺重机枪,而下辖4个步兵中队。相当于,每个日军中队只有2挺重机枪,那么区区一辆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光是机枪火力,就比日军一个中队还强。再加上炮的话,日军一个大队才有2门70毫米步兵炮,相当于2个中队才有1门炮。

  这样一换算,一辆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的火力,就相当于日军2个中队的兵力,步兵人数大大超过500人,基本相当于中国步兵一个加强营了!

  它的装甲厚度也还算可以,最后装甲达到40毫米,最薄地方也有11毫米,就轻型坦克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传承美制坦克的特点,它的机动性很好,具有非常优秀的越野能力,而且发动机非常稳定。接收大量M3坦克的英国装甲兵,也非常喜欢它的速度和机械可靠性,因此昵称它为“甜心”。

  它采用W679-9A风冷 汽油机,动力经变速箱、传动轴传递到车体前部的主动轮,这使得12吨的坦克最大越野时速达到58公里,最大行程为113公里。

  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虽然有4名坦克乘员,体型却不大,可以跨越2米壕沟,攀爬31度的陡坡,涉水深度也高达0.6米,所以非常适合在缅甸的丛林作战。

  自然,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在欧洲战争甚至北非战场,不算什么第一流武器。面对可怕的德军装甲部队,这种坦克的防御力薄弱,攻击力也弱,苏军对此抱怨最大!

  遗憾的是,这里是亚洲,即使日军最强的97式中型坦克,M3A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也可以从容对付。更不要说这里的很多日军,压根就没有反坦克武器。

  在类似的太平洋群岛作战中,由于日军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只能用肉弹冲锋这种办法对付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美军发现这一情况以后,居然离谱将刺刀伸出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的射击口,进行古代战车式的来回冲杀,或者干脆改造成喷火坦克烧死负隅顽抗的日军。

  辅助车辆为M3半履带式装甲运输车和M3A1轮式侦察车,性能也都算不错。

  M3半履带式装甲运输车是美国和英军在二战的制式装备,战争期间就生产了4万多辆。

  这种半履带式装甲运输车,具有远远强于轮式车辆的越野能力,可以在没有公路的野外高速行进,而且载重量和使用寿命也远远强于履带车辆。它的最大越野时速为72公里,最大行程为近300公里,这算是相当不错了。

  该车的用途很多,除了3名车载成员以外,还可以搭载一个全副武装的13人步兵班,并且可以运输各种物资和弹药,拖拽大炮,是非常实用的车辆。

  武器上,它装有2挺机枪,其中1挺为威力强大的12.7毫米重机枪,有一定自卫能力。

  它的最大缺点是防御力弱,车窗是防弹玻璃,车身有一些钢板,可以防御轻武器的射击,但顶部敞开,难以抵挡来自上方的攻击,诸如榴弹破片。不过,M3半履带式装甲运输车的定位就是运输车,并不是需要参加实战的。就这个要求来说,它完全胜任!至少比没有防护和攻击力的卡车,要强大十倍以上。

  就运输能力和机动性上来说,它也明显强于德军的相关车辆,至于落后的日军就更别提了。

  M3A1轮式侦察车

  它和上面的M3半履带式装甲运输车差不多,区别在于它是完全的轮式车辆。该车体型小得多,为四轮结构,机动性很好,公路最高时速高达80多公里,最大行程高达400多公里,所以非常适合做侦查和战场突击任务。

  武器上,有3挺机枪,1挺为12.7毫米重机枪,有还算不错的自卫能力。

  它的运输能力不错,除了1名司机以外,还可以运输7个全副武装的士兵。

  主要缺点仍然是防御能力弱,虽然有6到13毫米装甲,可以抵御轻武器的近距离射击,但和M3半履带式装甲运输车一样,顶部敞开。

  它主要装备美军陆军骑兵部队,作为侦察、指挥和火力支援,但一般不能用于高危险的战场,不然很容易损失。整个二战期间生产了2万多辆,到1943年以后才被全封闭的M8灰狗装甲车所替代!

  M3A1轮式侦察车的定位是侦察车,不需要和日军主力作战,所以现有的性能也就足够了。

  该车还是非常实用的,它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陆军服役到1990年才退役!

  驻印军坦克部队在缅北大大支援了驻印军的作战,将缅北18师团2万多日军基本歼灭。而为了编组这7个营,国军先后从国内抽掉了官兵1万多儿女赶到印度缅甸。

  要知道,这1万多人并不是普通的战士,而大部分是所谓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参军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中间,中学甚至大学毕业生占其中的百分之八十,剩余的多是已经在国内训练好的装甲兵学校的学员。这些学生到印度以后,立即授予下士军衔,月薪饷为2个印度卢比。

  当时训练是非常严格的,也是高强度的。所有训练都是由美国教官负责,中国翻译协同。除了在印度40度的高温下进行诸如吊杆,模板,单双杠,俯卧撑,急行军等基本体能训练,灵活型训练,耐力训练以外,还要在丛林中做生存训练,比如怎么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中通过指北针识别方位,识别枪声,识别风声,野兽声(野兽声多是被人惊动所发出的),甚至还有识别野菜,如果获得饮用水,防御蛇和蚂蝗等训练。

  至于各种枪械操作,爬山,攀登,开路,搜索,侦查,埋伏,突袭,驾驶汽车,驾驶坦克等等,就属于他们的本职任务,自然必须精通了。

  训练虽苦,待遇却好。物资供应极为充足,就饮食来说,这些学生在国内一年也吃不到几次肉,大部分连饭也吃不饱,面黄肌瘦。当年中央军精锐部队一天才能吃16两(小两)米,基本无菜。这些米里面有大量泥沙,吃之前必须先仔细淘一遍,有的时候竟能淘出一半的碎石沙土。

  到了印度以后,每天三餐,每餐都是一个牛肉罐头,两包麦片,饼干,一包茶叶,一包香烟,一颗维他命丸(虽然有营养,但比较难吃,士兵多将它抛弃)。分量多,油水足,再大的胃口也都吃不完。

  至于服装上,也是齐备的不得了。他们到印度来的时候,穿的都是破烂的土布军服,有的带着军帽,有的带着草帽,有的因为没有短裤,只好在大热天穿着长裤,有的则没有短袖上衣,只好穿着长袖的冬装。至于鞋子,除了极少数军官以外,清一色的都是草鞋。至于防雨的雨具,对不起,根本没有,最多带个大草帽,有的士兵自己搞来了农民穿的蓑衣,军官才有把伞。

  结果到了印度以后,英国人让他们脱下所有的衣服,全部丢入大坑烧毁,随后提供了全套的服装。根据当时士兵回忆,他们看得眼珠子都要调出来了!所谓全套服装为:战斗服,作训服,夹克,T恤,内衣内裤,毛衣,胶皮雨衣,作战背包,钢盔,软帽,便帽,防毒面具,野战水壶,腰带,丛林靴,帆布护腿,各种袜子。

  每个战士都把自己的箱子塞得满满的,有的甚至还舍不得穿,想带回过去送给亲戚。但美国军官告诉他们:你们随便穿,只要这些是训练和战斗时损坏,我们随时给你补充,换新的。

  岳天将军也回忆:由国内调赴印度人员,抵达蓝姆伽基地后,第一件工作即为消毒,先理发(军官平头、士兵光头)然后至沐浴站淋浴,原著之服装军毯等 全部焚烧,手表、饰物亦须消毒后发还。沐浴后发给个人装具;包括全新军服、内衣裤各两套、枕头一个、皮带S腰带各一条、胶鞋、皮鞋各一双、长统毛袜两双、 军毯、毛巾各两条、牙膏、肥皂、皂盒一组、水壶及餐具各一组、钢盔一顶(钢盔之外盔兼供面盆之用)。其次,是美军军医人员每日至营地巡察厨房及环境卫生状 况,发现有患病者,即使是轻微的感冒患者,亦立即通知军医派救护车前来接去医院治疗,以免在连队传染;康复后医院自动送回连队。病患在住院期间,部队可以 去探视慰问,但不得携带任何食品或衣物到院中。

  当时装甲老兵杨舒回忆:我们到达印度的汀江机场,整顿了四五天后前往大后方兰姆迦。在这里生活就好啦!军装是英式的,顿顿吃牛肉罐头,味道相当好!还发给我们一 人一条棉毯,两个帆布水袋,我们把它放在水里泡它几天,以后就不漏水了。美国教官训练我们,问我们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开汽车、电话通信、开炮等都可以选, 然后首先在电影院里放给你想学的那一门技术,我觉得开坦克很威风,就去报名学开坦克。

  第二天,我们被带到一间房子里,那儿竟然停着一辆坦克,他们 把边儿拆了,坦克就架在中间。旁边有美国教官、中国翻译,教官就介绍给你坦克的各个部件,教你怎么发动怎么起步怎么刹车。三天以后,我们就开始跟着助教坐 在坦克上训练。我们刚开始练的是只有5吨的小坦克,这个太小了,打战时一般用不上,正式用的是14吨的M3A3轻型坦克,装甲厚度25mm,上面有一门大 炮、三挺机枪。

  我们这些贫穷的、赤手空拳的人,却拿到了那么威风的美式装备,再加上吃得好,大家都很高兴。去哪儿都是开车和开坦克,路都不用走, 心里相当舒服。按照中国人的想法,一般战斗前不说死字,不吉利。不过因为心情好,不管是排长连长,大家都嘻嘻哈哈的,说该吃吃该喝喝,去打小鬼子,死也要 做个饱死鬼。

  在印度受训的学员如此,在国内的就惨了,他们条件差,要求高,不过还是训练出一些精英。

  余燕生将军晚年回忆:学校教官均陆大、黄埔、讲武堂毕业,皆军中一时之选。 文职 教授皆留学国外,或曾任国立各大学教授者,名重一时。例如:项任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何绪缵(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蒋德寿(英国曼彻斯特工学 院硕士);徐为石(英国利浦工学院硕士);欧阳毅(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博士);邹邦梁(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政治硕士)等等。校方对这批学者十分礼遇,在寨头山上盖西式洋房,每位教授分配一栋,待遇优渥,在当时「一滴油,一滴血」艰苦环境下,还提供专车给他们日常使用,在此状况下,老师们感其知遇,教学认真自不待言。完成入伍教育,经分科测验,我分到战车学生队第四期,学籍为中央军校第十八期。

  机校对理工学识的培养十分重视,除技术学生研习一般大学工学院课程外,战车队学生亦学习大一部分课程如微积分、高等物理等,以符合机械化建军干部需求。据 此,学校教育设施力求完备,虽经数度播迁,教具仍日有增新;来源主系外购,以及部队拨赠。教学用战车有英制维克斯战车、意制菲亚特战车、俄制T-26等二十余辆、特种车辆如牵引车、野行攀崖等车辆亦有数十种之多,供教练、演习、实习之用。并成立练习团,担任教勤及当时装甲部队士官兵训练及补充。教学场地除 一般军事训练场地外,机械工程方面则专设有金工、模具、绘图、设计等教室,及制造、金工、实习等工厂,供学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使用,当时曾研发一种集车、 钳、刨、钻、铣于一机,称为万能联合机,广为抗战时后方各大学工厂所采用。学生求学训练期间,每年需接受心理及智力测验,以培养学生反应及创意,曾接受军 训部来校测验,学生素质评比为各兵科学生之冠。我等在校受训近三年,于三十二年底毕业,获得中央军校战车兵科第十八期学资,并授阶陆军装甲兵科少尉,学生 生涯至此暂告结束。

  兰姆迦地临印度比哈尔省,原是一战俘营,幅员广阔,方圆数百公里,地势丘陵起伏,数小溪流贯其间,水清砂细,铁公路遍达各处,部分地区尚有原始森林,葱葱郁郁。一般土地荒瘠,人迹罕见,实弹演习、射击等各种训练均少安全顾虑。地区中有砖造平房数处,其较大者编号为十九号之四及之五,为地区训练、勤务、管理指 挥部,其余中、美、英军驻地,均以帐篷为主,每营区数公里方圆,帐篷多属英式热带型双层蓬顶,虽天气炎热,仍不失凉爽舒适。

  教学场所,大多为露天野地,帆布椅凳排列成行,伴以帐篷数顶,供器材堆放及教官休憩,视之甚为简陋,然教具却准备完善,从战车、特种车辆、各型输具、重兵 器、火炮等应有尽有。学员人手一件,三人一车,一节课动辄出动百余辆件操演。教官、助教要求严格精实,决不宽贷,参训学员对美方之密集教育,为达训练成效不计成本之气魄,无不敬佩。以汽车驾驶训练为例:当时中印公路将打通,全面反攻在即,军用物资亟待由印度运赴国内,然输具易得,驾驶难求。为解决此一问 题,美训处立即将原有驾驶学校扩充。除周日外,每天上下午各开驾训一班,每班学生九十至一百二十人,教练卡车八百余辆,巅峰时期,每月可训练合格驾驶近两千余名,不数月即满足运输需求。

  机校第一批赴印者是十七期战车兵科毕业生、及少数自动车辆工程学院毕业生,约在百人上下。我十八期战车科及部分军官队学员为第二批,人数较多。我等均搭车从洪江至昆明再转搭飞机至印度汀江营房,换上英国所供应服装,再由铁路运抵兰姆迦接受训练。

  在兰姆迦时,我被分发至战车第六营第一连。当时驻印军成立了七个战车营,战一、二营已装备训练完成,赴前方作战,战绩辉煌。战车三营已接装备正整训待发中。我 等均在战训班接受战术、驾驶、通讯、射击、保养、丛林战等训练。每一项目训期不一,长者十周,短者四至六周,最短者如丛林战仅一周即完成。每完成一项训 练,美训处都会发给合格证书。受训时一般是在凌晨早餐后出发,到各自训练学校受训,一直到下午一至二时方返驻地午餐,餐后再训练新兵,生活紧凑充满希望。 我因受训时成绩优异,留美训处当教官,遂调战七营。战车第七营是干部师资训练营,营长是鲍熏南上校,其人治军严谨,生活管理十分严格,为我兰姆迦驻军之模 范,战七营之体验对我日后治军观念影响甚深。

  在兰姆迦约十个月训练完成,接收装备,部队转赴中印边境,随新一军攻克密支那、八莫,与远征军在芒友会师,中印公路正式开通。

  ---------------------上图是M3半履带式装甲运输车。它的机动性很好,运输能力非常强,又有一定装甲保护和自卫能力,作为装甲运输车来说是足够了。下图则是M3A1轮式侦察车,这个侦察车的性能倒是比较平庸,很快被美军名气极大的灰狗侦察车取代。下下图则是国军改装的M3A1轮式侦察车,用于近距离防空作战。由于这种侦察车没有顶,装甲也很薄,所以面对敌人飞机,自己也是很危险的,只能用于出其不意的偷袭。所以大家注意这辆防空装甲车上,有着很多伪装物!



  最初参战的为坦克第一营,它装备的全部是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会战后期才增加了一个连M4A4谢尔曼中型坦克!

  对于缅甸这种复杂的地形,轻型坦克尚且机动困难,中型坦克作战自然难度更大。况且当时国军也没有中型坦克,所以整个滇缅会战基本都是轻型坦克在发挥威力。

  驻印军新一军新六军开始主要是打通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密支那,八莫,南坎,芒友这条从伊洛瓦底江谷地到萨尔温江谷底的路线。

  而这条线大部分地区都是极为复杂的原始森林,在全世界也首屈一指。

  国军大部队无法有效作战,被迫以团甚至营为单位出击。而国军的坦克营也被迫拆散为坦克连甚至排,协同步兵作战,主要作为自行火炮使用。

  但也有以坦克营为单位配属步兵作战,甚至有将坦克和步兵编组为机械化部队,高速突进,单独作战的经典战例。

  可以说,最初的胡康河谷争夺战,就是整个会战中装甲部队作战的缩影。

  以1944年攻击孟关的新22师第66团第1营为例,他们由驻印军坦克第1营掩护进攻南姆卡。日军18师团发现孤军进攻部队以后,立即以炮兵对第2连猛攻,并且出动反坦克步兵利用丛林接近坦克。

  激战中,第1营第13连1辆M3A3轻型坦克被日军反坦克炮击中,成员全部伤亡。机枪手杨少安下士是车内唯一没有牺牲的,但他的左腿已经被打断,血流如注。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开火,以压制日军步兵的冲锋,掩护国军步兵。直到牺牲的时候,他双手还紧紧握着机枪!

  混战中,第1连1辆M3A3轻型坦克被日军预先埋置的地雷炸断了履带。随后1辆M3A3轻型坦克为了绕过雷区,又陷入小河沟。

  这2辆坦克的成员都是第一次作战,根本没有经验。他们下车进行抢救的时候,都突然遭遇日军轻伏击,殉国多人。

  其中第一辆被炸断履带坦克的王英华上士,中弹负伤,但没有死。日军稍后冲过来,试图活捉他。王英华上士不愿被俘,拔出手枪连续击倒几个日军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日军目睹王英华上士的壮举,也非常感动。他们将王英华安葬,还在墓前竖 立一个竹筒,以便于国军发现。

  有一定损失,却完全值得!战斗中,国军坦克部队很好的掩护了国军步兵66团。在18师团集中优势兵力的猛攻下,66团因为有坦克协助,当天就打退了日军几十次冲锋。日军面对国军坦克的优势火力,力不能敌,每每冲锋的结果只是留下大 量尸体。

  在新22师以66团等部正面吸引孟关日军同时,新38师则从侧翼绕道孟关背后,一举占领孟关,歼灭日寇800多人。

  此战是驻印军国军坦克部队第一次实战,官兵都没有战斗经验,自然有些慌乱甚至失误,这都是难免的。

  当时参战老兵杨舒回忆:几个月后,我们部队奉命从雷多基地往前走。之前不知道要去前线了,等我们碰到日本人了,才知道,哇,已经到了缅甸了!那天是下午五点多,我们是直接冲到日本人的阵地上去了,日本人也想不到,看到战车哇啦啦开进去,他们才知道一支装甲兵团来了,吓得满树林到处跑。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下来捡他 们丢下的物资。

  大概六七点,没想到日本人又回来了,向我们开炮,炮就落在我的坦克旁边,很多汽车兵都被打死了。之前那些汽车兵还很庆幸,觉得我们 开坦克要上前线不安全,他们开汽车的相对安全。结果那天就死了很多汽车兵。第一次作战的我在坦克里被吓慌了,看不到日本兵,只见炮弹,只能挨着。之前没见 过这种阵势,我魂都吓掉了,汗水把衣服都打湿了。后来步兵赶上来围着坦克保护着坦克,才稳定了阵线。我们在美国教官的指点下开始攻击,这时候天已经很黑 了。

  我们排的5部坦克,由排长的坦克带路往前推进。因为丛林中也没有路,地图又靠不住,好像路走错了,见鬼了!大河挡路,第一辆坦克不小心冲到河里去了,排长钻出来,没想到被对岸埋 伏的日本兵一枪打死了,副驾驶也被一下就打穿了胸部,他拼命爬上岸去,被后面赶来的坦克和汽车救了,而驾驶手就闷死在坦克里。日军不知道后面还有坦克跟 来,机关枪一阵扫射,他们来不及躲避,被打死很多,树林里一片惨叫声。

  跟着我们跑的另2部坦克,走着走着又走错路了,糟糕了,中了日本兵的埋伏, 履带被打断了,开不动。一辆战车的驾驶员和副驾驶开门出来看,都被打死了。里面只剩炮手和机枪手两个人,几个日本人抱着柴火来烧坦克,炮手掉转炮 头,360度扫射,连人带柴火都被扫下去,但是没多久他们又来了……这时候,他们用坦克里的通信设备联系连长,请求支援。我那时正和连长他们在一起,赵际昌连长都要哭了,因为我们这边也正在跟日本人激战,根本派不出救兵,只能让他们支持到天亮。

  这边为什么派不出人来呢,因为我们在河边遭到了日军的伏击。一辆坦克碰到了地雷,3个战友死了,1人重伤。而这时还有抱着炸药包要和坦克同归于尽的“肉弹”扑上来,重伤的那战友连续打死了几个“肉弹”,子弹打光后,怕被抓受辱,他就开枪自尽了。

  那一晚上,我闭着眼睛砰砰砰地打,有时候打到哪儿也不知道。后来天亮了,日军撤了,连长才带我们去救了那2部战车。这一战,我们第一次上战场,死了几个人,打死了几百日本兵,夺了他们的阵地。

  第一次作战有些乱,好在战果还是辉煌的,而且吸收了战斗教训,随后就有经验了。一来是之后高度强调步坦协同,没有步兵掩护,坦克不随意前进。二是坦克一旦受伤,坦克乘员不随意爬出坦克修理,以防止遭受日军步兵伏击。

  其实这种坦克协同步兵的战绩,在缅北作战中司空见惯,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过,国军坦克部队也有独立作战的优秀战例。

  占领孟关以后,日军溃逃到瓦鲁班,继续组织了防线。这次轮到国军新38师从正面进攻,吸引日军主力拦截。

  3月3日,坦克第1营执行奇袭任务,率领全营的M3A3轻型坦克协同新22师步兵一个营,经过6天激战一举穿越日军认为坦克不能穿越的原始森林,杀入瓦鲁班的日军18师团指挥部。

  日军没有预料到国军推进速度如此之快,应对不及,师团指挥部被捣毁。面对国军60多辆坦克装甲车的冲击,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日军无法抵抗,这次轮到他们背着炸药包和举着燃烧瓶做自杀性攻击了。

  开始国军没有准备,第三连连长孙明学的坦克履带被炸断,暴露在日军步兵面前不能移动,炮塔也转动不了。第1营营长赵振宇通过无线电知道孙连长坦克被炸伤,急忙亲自驾驶坦克去救援, 结果又被一发野炮炮弹击中。好在这是一枚榴弹,仅仅炸伤了几个负重轮,轻伤而已。

  3辆坦克先后被炸伤以后,国军发现日军人弹攻击的方向,自然就可以从容应付了!这些坦克立即集中火力猛烈扫射,机枪手甚至打开车顶盖,用视野较好的高射机枪对准日军倾斜大量子弹。

  在如果厉害的坦克火力和国军步兵掩护下,日军的肉弹不是被枪弹击毙,就是被坦克碾成肉泥。

  此战国军捣毁了18师团指挥部,导致师团失去对部队的有效控制,最终全线崩溃。国军坦克部队击毙日军大佐2人,中佐1人,大尉1人,另外打死了其他500多人,缴获2辆完整的装甲车,连18师团的旗子都俘虏了。

  国军坦克冲入18师团指挥部的时候,发现地图还贴在墙上,没有取走。一枚18师团的印章就端端正正的放在桌上,锅里面还有刚刚烧好,吃了一半的饭菜,掀开锅盖还冒出热气。显然,18师团司令部的成员被袭击以后,立即仓皇逃窜,什么都顾不上了。

  此战胜利的如此辉煌,国军坦克部队仅仅牺牲12人,负伤8人,有多辆坦克被击伤,不过都不是无法修复的重伤。大部分受损坦克,花费1,2天时间就修理完毕,继续投入一线战场使用!

  日军丢失瓦鲁班,再退守杰布山隘。杰布山隘地形极为险要,全场30多公里,两边都是崇山峻岭,仅有一条狭窄公路穿过,非常不适合坦克作战。

  3月15日,新22师64团在战车第1营掩护下,开始发动对杰布山隘的进攻。由于山路险峻,日军又有大量工事和火炮,坦克部队有一定损失。

  第1营4辆M3A3轻型坦克一马当先,突然遭遇日军反坦克炮袭击,前3辆坦克纷纷受损,失去战斗力。而第4辆坦克毫不畏惧,向日军射出猛烈的炮火,将反坦克炮摧毁。其余的坦克也以火力压制摧毁日军工事,双方发生激烈炮战,国军64团步兵乘机冲锋,重创日军。

  当时老兵杨舒回忆:第一战胜利后,我们继续往前搜寻日军。头一天连长坐着小吉普车去勘察地形,不小心触到地雷,炸伤了眼睛,送到医务点治疗去了。随后的战斗就由 副连长指挥,但是这位副连长没什么作战经验。我们作战都是步兵和坦克配合,因为坦克有个缺陷,视野比较窄,在缅甸的丛林中更是如此,那就需要步兵站在坦克 上,观察日本人的准确动向。结果我们副连长没让步兵和我们一起走,结果部队进了日本的伏击圈都不知道。

  日本人被我们的坦克打怕了,找了个窍门来 “整”我们。他们知道我们1个连17辆坦克都有编号。就在一条狭窄的“独路”等着我们的战车一辆一辆过去,数到最后一辆过来时,才开始打最后一辆。而前面 又出现好几门炮开火,路两边有日本人躲在树上开枪。我们这才知道惨了,被包围了,前不能走后不能退。

  我的战车履带被打断了,不能再动,危险了,怎 么办?在上面不是办法,我们4个人赶紧跳下来,各自手里拿着武器往树林里跑,找隐蔽的地方。我拿着一支冲锋枪,4个手榴弹,趴在一棵打倒的大树下,抬着枪 监视着四周。有两个日本人来到我前方十几米的地方站着,他们胆子太大了,点起根纸烟就抽起来。我大气都不敢出,眼看着他们转过来就能看到我,管它了,有他 们就没我,心一横,冲到树林中一阵扫射,把两人都干掉了。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射杀敌人。

  日本人在他们的坦克前数十米砍倒了很多大树来堵我们的路,开始坦克和步兵都冲不过去,只能挨打,后来我们直接把大树轰平了,干掉七八个攻击手后,日本人有点抵不住了。

  当 我们想重新爬到战友的坦克上时,发现有射手在里面不动了,原来是瓦斯排不出去,被闷死了。我们也不管了,挤进去,开着坦克才退出来。后来日本人炮弹打光 了,就撤了。我们的炮弹也快打光了,坦克上有一门37毫米炮,炮弹中有穿甲弹、榴散弹(打出来像石榴子一样)、高爆弹(隔地两三公尺爆炸),都打光了。

  这一战打的时间太长了,一棵棵水桶粗的树,叶子全被打光掉。我们的好几辆坦克都被打坏了,需要修理。美国指挥官大怒,想把副连长拉去枪毙,后来是连长求情,说副连长是替他指挥,之前从来没指挥过,这才救下来。

  战到19日,新22师将此处的18师团56联队击溃,毙伤日军700多人,自身仅仅伤亡100多人。

  不过随后的高鲁阳作战中,日军利用地形顽抗,先后击毁击伤国军坦克7辆。进攻的国军66团在没有坦克掩护下,伤亡较大,被迫由65团接手,28日将其攻占,全歼此处日军。

  由此可见,有没有坦克掩护,作战差别还是很大的。

  29日,国军攻陷了日军此处最后一个据点克沙杜渣,由此胡康河谷全部收复。由于此处日军没有坦克,国军在装甲力量上占有绝对上风,火力也完全压倒日军。

  此战18师团前后伤亡1万2000多人,而国军伤亡总数仅有6000多人,仅为日军一半左右,这在抗战八年中也是绝对没有的!

  ------------------------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最大的缺点在于装甲薄弱,难以抵抗日军反坦克炮的近距离打击。但装甲薄弱带来的优势是机动性的良好,这种坦克非常适合在丛林作战,相反M4A4谢尔曼中型坦克就不行了。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的攻击力很强大,足以对付缅北日军所有的威胁,这是一款非常实用的武器。下下图是等待检阅的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美国佬有的是钱,只要不死美国人,给你一些武器又算得了什么!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8-12-24 10:36: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中的国军坦克装甲武器 (六)

下一篇:抗战中的国军坦克装甲武器 (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