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志愿军老兵讲述喀秋莎的威力:一轮齐射后,美军阵地基本无活物
2021-10-27 09:16:56  来源:大师说历史  点击:  复制链接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负一层的展厅中,有一辆绿色的吉斯151运载车静静的矗立在那里,在车顶上架设着多个滑轨,而滑轨中挂载着数枚火箭弹。学名叫BM-13火箭炮,她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喀秋莎”,然而与她名字不相符的是这款火箭炮的威力!

  “喀秋莎”在俄语中是用来形容美丽的姑娘的,BM-13火箭炮有了这样一个名字,也显示出苏联人对它的喜爱。

  言归正传,BM-13是一种多身管的自行火箭发射器,主体是车载多轨道定向器。一轮齐射可以发射16枚132毫米弹径的火箭弹,火箭弹主体主要是以TNT炸药为主!

  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苏军用“喀秋莎”火箭炮与德军火炮对射,几轮齐射就把德军炮兵阵地打成了“哑巴”。1945年的柏林战役,苏军把“喀秋莎”当刺刀,用“平射”的方式直接轰击德军防御工事。几乎在一瞬间柏林就成了废墟。

  “喀秋莎”火箭炮的出现让德军吃尽苦头,由于“喀秋莎”在发射的时候发出“啾啾啾”的声音,德国人把它称作“斯大林的管风琴”。每每听到这个声音,德军就心神剧裂,准备迎接“死神”到来。

  炮兵21师

  “喀秋莎”不仅在苏德战争中大展雄威,而且在七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中也让所谓的“联合国军”吃尽了苦头,这种武器可以说是志愿军地面武器中唯一优于敌军的武器。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没多久朝鲜战争打响。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正处在百废待兴的局面,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较为落后,尤其是缺乏重火力。

  即使在武器装备极端不对等的情况下,志愿军将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用血肉筑起了钢铁长城,取得了前三次战役的完全胜利!可是,三次战役过后,新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狡猾的用更加猛烈的“炮火”来应对志愿军潮水般的进攻。

  不过,志愿军也迎来了一个“喜讯”,苏联援助的“喀秋莎”火箭炮也正式加入朝鲜战争,志愿军总部用120门喀秋莎组成了我军第一个“火箭炮”师,编号21师,也是董存瑞生前所在的部队!唯一的不足就是,喀秋莎炮弹十分昂贵,一枚需要6两黄金。

  1951年2月中旬,炮兵21师接到了命令,要求他们迅速完成改装训练,并且于近期完成入朝参战的准备。正常情况下,一个步兵团改装成炮兵团,从组成到有战斗能力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而且,那时部队指战员的文化程度很低,这就又加大了难度。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21师立马就制订了能迅速适应战场的训练计划,命令要求各团训练必须坚持“先技术、后战术”,“专业为主一般为辅,操作为重点”、“急用先学学以致用”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在苏联专家帮助下进行了快速入门学习,最后进行战术演习和实弹射击的训练。

  从2月20日开始,全师进行了为期28天的大练兵,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之下,我们的战士们很快就掌握了火箭炮兵的基本技术、战术。

  我军根据苏联援助的“喀秋莎”数量以及自身实际情况组成了两个“喀秋莎火箭炮”师,一个是入朝的21师,一个是22师。为了加强志愿军整体火力,在21师入朝的时候,22师的205、209团编入了21师序列。

  因此炮兵第21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作战实力为8个火箭炮团、1个高炮营。

  很快,炮兵21师就迎来了“首秀”。

  1951年8月,在“夏季攻势”之后,敌人又发动了“秋季攻势”,“联合国军”在东线、中线、西线发动了三路大军发动了浩浩荡荡的攻势。

  志愿军第27军、47军、64军分别在正面阻挡敌人。为了坚守阵地,最大限度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军采取了“坚决反击,彻底粉碎敌人攻势”的作战方针。

  “喀秋莎”炮兵21师奉命支援中、西两线的的作战,协同步兵一起粉碎敌人的进攻。其中炮兵203团配属27军,202团配属47军,201团配属64军。

  炮兵21师的这次作战,是我军火箭炮兵作战的第一仗,这一仗关乎“喀秋莎火箭炮”在全军的地位,以及21师的荣誉。所以,当时21师每一位志愿军炮兵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要给“联合国军”痛击!

  敌人拥有强大的空军和炮火优势,而“喀秋莎”火箭炮火力猛、目标大,如何保护自己成了很大的问题。为此,21师师部经过研究决定让部队在白天往林深处隐藏,到黄昏开进阵地,夜间快速齐射。这样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1师203团,是董存瑞生前所在团,也是第一个打响“喀秋莎”的团。

  1951年9月1日,203奉命支援第27军79师235团,任务是反击进攻我军后洞里阵地的美军第7师。

  当时,敌人拥有绝对的“空炮优势”,为此203团采取了火炮分散配置、火力集中打击的方式,而且还严格遵守夜间出动的纪律,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喀秋莎”火箭炮。

  203团在黄昏时从集结地出发向预订阵地开进,准备奇袭后洞里之敌。很快!全团准备完毕,只听一声令下,全团24门喀秋莎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同时齐放射击。384枚火箭弹向后洞里美军阵地射去,敌人的阵地瞬间就变成了火海。

  美第7师两个营全部覆盖在我弹群之下,几乎是在一瞬间,就毙伤敌700余人!炮兵第21师的入朝第一炮十分完美。随后203团在配合东线的47军作战,两轮齐射歼敌500!

  美军被打的晕头转向,不知索然,不了解喀秋莎的美军俘虏居然大声呐喊:“志愿军使用了原子弹”。

  步炮协同的“绝妙战例”

  1951年10月初,202团配属47军作战。202团的前身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红色部队。而他们的正面之敌也是美军王牌骑兵1师,这支名为“骑兵”的步兵师,有着强大的火力配属部队。

  骑1师在占领我军添木洞阵地后,凭借坚固工事抗击我军反击,我军在炮火准备的时候他们躲在工事里面,炮火准备完成后又开始抗击,这让我军的炮火准备的效果不是很好,一时间“投鼠忌器”。

  202团接到命令之后,很快就到了阵地,在分析形势之后,他们采取了灵活的作战方式,借助“喀秋莎”弹群密集、覆盖面广的优势,决定引诱骑1师出工事后,再用“喀秋莎”齐射。

  反击作战的当晚,202团在预订地点“守株待兔”,47军的步兵和其他炮兵按照之前的模式进行了攻击,山野榴弹炮等炮群向敌人的阵地进行了炮火准备。在炮火完毕之后,步兵突然吹起冲锋号,然后佯装进攻,引诱敌人出工事…

  敌人果然上当,等他们都出来工事的时候,“喀秋莎”火箭炮突然打出一个“齐射”,工事外的敌人来不及躲避,被猛烈的炮火击中,仅仅一轮齐射就有800多名美国兵被炸飞!

  步兵兄弟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冲向敌军,夺回了阵地。这是一次绝妙的战例,是喀秋莎炮兵与步兵之间的完美配合!为我军“步炮协同”作战提供了范例。

  “喀秋莎”到了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纠集300门大炮、40架飞机、120辆坦克对上甘岭五圣山前的两个高地发起了猛烈进攻。美军的炮弹每秒就要落下6发,一天落弹量达30万余发,飞机投弹500余枚。

  美军企图用他们的炮火击毁志愿军的阵地,可他们并没有如愿。在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战,在这种情况下,15军军长秦基伟接通了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的电话…

  秦基伟:“给我一点炮吧!”

  洪学智:“什么炮?”

  秦基伟没客气:“我要喀秋莎!”

  洪学智副司令员的行动非常迅速,炮兵21师的209火箭炮团配属给了15军,加入了上甘岭战役。209团闻令而动,立刻带领团属的24门“喀秋莎”奔赴上甘岭阵地。

  行军途中,209团运输着24门喀秋莎走在路上,大家遇到了步兵战友,看着车上的“庞然大物”惊讶道:

  “嗬,这大家伙是什么呀?”

  有的探头瞅瞅说:“是架桥的大钢架吧!”

  有的听到或见到过这种炮,就大喊:“这是喀秋莎大炮啊!”

  战士们兴奋极了!大家齐声欢叫:“喀秋莎!喀秋莎!......”

  战士们多么盼望着自己的炮兵啊,上甘岭大家都被美国佬的飞机大炮打的太苦了!炮兵见到这样的情景,都纷纷认为一定要打好这一仗,大家的信心和勇气更足了。

  ……

  16时30分,15军的104门山炮、野炮首先发出怒吼,秦基伟这是把15军炮兵的老底都用上了。

  为什么“喀秋莎”没有进攻呢?原来,有了之前步炮协同作战的经验,为了掩护“喀秋莎”作战,104门火炮的进攻是为了“引蛇出洞”,然后突然的射击,会把“喀秋莎”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炮火急袭后,15军炮火向敌后方延伸。在地堡里躲避弹雨的美军跌跌撞撞地钻出来,准备抗击15军步兵的冲锋……他们没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还有疾风暴雨般的打击!

  这时,“喀秋莎”突然实施了齐射。

  一瞬间!天空中出现了数不清的红色“流星”,他们拖着长长的尾巴,带着呼啸声从空中划过,这声音像极了二战时“斯大林的管风琴”,但美军给“喀秋莎”起了另外一个名字“金日成的大嗓门”。

  只听接连不断的“轰隆”声过后,整个上甘岭上空的云层被映得通红,比红日还要鲜艳。敌人的阵地突然就变成了“哑巴”,战场静的可怕。可志愿军没有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接下来是第二轮齐射!飞出的火箭弹连成一片火海,全部倾泻到美韩军阵地上。之后,209团迅速撤出阵地,从进入阵地到打完转移,前后只用了13分钟。美韩军绝大部分防御工事被摧毁。

  在炮兵的配合之下,步兵兄弟们趁机冲向敌人,夺回了阵地!

  ……

  “喀秋莎”出现在“最后一战”

  1953年5月,朝鲜半岛的停战谈判本来进行的很顺利,可朝军首脑李承晚恶意扣留战俘,阻碍和平谈判。志司为了促进停战谈判,并求得停战后我军能控制有利阵地,决定对敌人发起金城反击战!

  在“金城战役”中,炮兵21师配合步兵6个军作战,向敌人先后打出了69次齐射,支援步兵夺取阵地,协同歼敌9万余人。

  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在他所著《抗美援朝战争回忆》中,作了这样的描述:

  “这次战役我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兵部队炮21师参加了战斗。(5月13日)晚上9时炮21师准时发射炮火形成无数道火光,像呜呜地刮大风似的飞向敌人阵地,红透了半边天,几平方公里的敌人阵地全部覆盖,敌人阵地迅速燃烧起来了。然后炮21师马上转移,步兵冲上去了。”

  “喀秋莎”在朝鲜的最后一次射击是201团负责的,7月13日,该团配属第68军支援步兵,向金城西南敌伪5师、8师、首都师展开进攻。在这次战斗中,我炮兵和步兵再次打出了绝妙的“战法”!

  二营在距敌前沿仅2000米处设置阵地,打击敌纵深内炮兵阵地。一营在距敌前沿5000米处设置阵地,打击敌人的前沿阵地。在我军突破阵地之后,我炮兵阵地再次迁移,继续打击敌人的纵深部队。

  这样的打法,让敌人腹背都被攻击,在打击敌阵地前沿的同时,又对敌人的后方进行了猛击,让敌人前后顾及不暇。有力的掩护了我军的攻击。

  写在最后

  火箭炮兵第21师入朝作战历时两年半,曾配属12和军作战,在其他炮兵、步兵的配合之下,进行大小战斗30余次,歼敌10万余人,击毁敌坦克56辆、汽车230余台、火炮30余门、击落击伤敌机24架,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战。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炮兵21师在朝鲜战场为我军“步炮协同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最大限度的发掘了“喀秋莎”的潜力,让笨重的“火炮”成为了可以上战场“拼刺刀”的武器。

  洪学智将军回忆说:“步兵非常欢迎喀秋莎炮兵师,称之为炮兵之王。那时他们的车号是84,部队一见84车号就主动让路。”

  特等功臣谭秉云,在回忆征战在三千里江山的岁月时,曾这样评价“喀秋莎”:

  “美国人的武器不知比我们好多少倍,朝鲜这场仗打成这样,还得感谢苏联大老哥,如果不是他们送来喀秋莎火箭炮,结果还真难说。那东西,厉害得不得了,连美国人都没有。一阵齐射打过去,美军阵地基本没有活物了。”

  1953年10月,火箭炮兵第21师胜利完成祖国人民赋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神圣使命,凯旋归国。防务由国内之火箭炮兵第22师入朝接替。

  “喀秋莎”在志愿军战士们的心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力量!它在朝鲜战场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责任编辑:高杨 最后更新:2023-01-06 09:22: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产50式冲锋枪:志愿军近战夜战利器 曾伴随邱少云冲锋

下一篇:抗战时期,这些是真正的“护国神枪”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