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张 牧:缅怀范政同志几件事
2017-12-29 14:26:51  来源: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点击:  复制链接

  和贺绿汀合作《满天星》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

  银钉亮,银钉明,长空万里满布星。

  星儿多,多得数不清,多不过英勇战斗的小英雄。

  小英雄,有本领,戴着月,披着星,黑夜里摸到敌军营,枪声就放不停。

  又喊杀来又冲锋,手榴弹儿拼命扔。

  轰轰轰!炸死东洋兵,我们得了胜。

  小英雄,笑盈盈,满天星,亮啊亮晶晶

  20世纪40年代初,这首歌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很流行。牛背上的放牛娃,塘边洗衣的姑嫂们,村口放哨的儿童团,就连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新四军战士,都会唱,都爱唱。这首歌歌词的作者,是年仅16岁的范政。

  范政是新安旅行团的团员。我们新安旅行团自1935年成立后,奔走在长江两岸和广袤的大西北,宣传国难,呼号人民反对内战,团结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我们又在武汉、长沙、桂林等地,宣传、组织民众,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坚持抗日、团结、进步。皖南事变后,桂林政治形势恶劣,党组织决定新安旅行团分批秘密转移至苏北抗日根据地。范政是先遣小组的成员,第一批到达了盐城新四军军部。我们先后到达根据地不久,就投身到激烈的反“扫荡”之中。

  1941年初夏的一个夜晚,我们随盐阜区党委和行署驻在阜宁县小陈集。范政和大家一起,躺在摊在打麦场上的芦席上乘凉,仰望着满天繁星,沉浸在半个月前反“扫荡”获得胜利的喜悦里,争先数说着那些参战的少年儿童动人心魄的英勇事迹,直到深夜。第二天一清早,范政捏着张纸片来到我们面前,他挥动手臂,朗诵了昨晚大家人睡后他写成的这首儿歌。

  这首儿歌琅琅上口,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大家都说好,还帮他出主意,去请也住在小陈集的诗人林山指教。林山看了也称好,他说,作曲家贺绿汀就在军部,如果他愿将这首儿歌谱上曲子,一定能成为一首流行的抗战儿童歌曲。贺绿汀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将它谱写成了至今仍在苏北平原上流传的革命历史歌曲。

  在桂林即兴创作告别诗

  范政的年纪虽然比我们小,但他喜爱文学,能诗能文,才思敏捷,这是大家公认的。皖南事变后,桂林的政治形势十分恶劣,《新华日报》被禁,生活书店被查封,新安旅行团住地四周,经常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转悠,大家处在被监视之中。我们遵照党组织的决定,安排一些和家庭仍保持着联系的团员回家读书,将另一批团员介绍去其它进步团体。团内留下的40多人,则迅速分散隐蔽,积极准备分批秘密转移去苏北抗日根据地。

  离别的时刻到了,大家依依不舍,落下了痛苦的眼泪。一片唏嘘声,气氛十分沉闷,谁都不愿意分开,但又不得不惜别。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话,而此时却是相对无言。忽然,范政站出来了,他用手背擦去了眼泪,忽闪着泪汪汪的眼睛,紧握着拳头在胸前摆动着,大声地朗诵道:

  啊!同志,朋友,

  让我们的眼泪向心里流,

  让我们把仇恨记在心头。

  今天的离别,

  正是为了明天的战斗。

  今天的离别,

  将是我们迎接胜利的前奏。

  再见吧,让我们紧紧地握着手。

  再见吧,再见在黎明来到的时候!

  这是一首歌,这是一团火,这是一面旗。他的诗表达了大家的心声,鼓起了我们的斗争热情。同志们擦去泪水,相互间紧紧地拥抱,彼此激励今后更好地战斗。

  范政不仅会作诗,也能写文章。1939年的春天,在桂林的金山等戏剧家组成剧团去南洋群岛宣传抗战,他们演出的《中国万岁》一剧中有一个儿童角色,向我们团体商借一名小团员。我们几个支部委员酝酿后提出的名单,竟和我们的顾问汪达之不谋而合,都推荐范政。范政在武汉时就入党了,临行前他庄重地向支部书记徐志贯提出保证:到海外一定将工作做好,而且还要在海外侨胞中扩大新安旅行团的影响。正如他所许诺的那样,他在海外工作得很好,侨胞们的爱国热情也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回到桂林后,他作了多次海外见闻演讲,还写了纪实文学《海外一课》。司马文森很喜欢,并将它推荐给桂林文化生活供应社,成为《少年文库》中最受欢迎的青少年读物之一。

  1941年粉碎了日寇的第一次“扫荡”以后,我们转移到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同志,在盐阜地区汇合了。在单家港,我们见到了刘少奇同志和陈毅代军长。他俩和蔼可亲,象长者一样对我们关怀。少奇同志鼓励我们说:“国民党反动派不准你们宣传抗日,不准你们组织少年儿童起来打鬼子;共产党欢迎你们,支持你们。只要你们有本领,我们把苏北和华中根据地的少年儿童工作都交给你们做。”陈毅同志的讲话非常风趣,他说:“我希望你们在3年之内组织起10万儿童,帮助新四军打日本鬼子。我们新四军争取在3年之内消灭掉10万个日、伪军。我们新四军向你们挑战,到时候看谁坐飞机。”“坐飞机”是他刚从我们的墙报上看到的内容。我们团内的工作、学习、生活经常进行评比,成绩最优秀的被誉为“坐飞机",次之则是“坐汽车”、“坐牛车”,最差劲的则是“坐乌龟”。这种办法是从八路军学来的,陈军长的话我们感到特别亲切,大家的巴掌都拍红了。

  16岁的“老报人”

  两位首长的讲话,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提出的任务,使我们感到既光荣又艰巨。当年初冬的一个夜晚,团内开团务干事会,专门讨论如何完成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我们在油盏里多放了几根灯草,屋内被照得通亮。大家的发言很热烈,提出了不少主意。有人还提议让范政专门从事创作,多编写一些演唱节目,使我们的宣传工作收到更大的效果。范政激动地站起身,眨着明亮的眼睛说:

  “组织10万儿童,只靠我们几个人到各村去跑,到处去说,实在太慢了。如果我们办一张报纸,印上几千份,就等于有几千双腿、几千张嘴去宣传了,它的力量多大啊!在大后方我们无权出版自己的报纸,根据地是我们自己的天下,为什么不用报纸来开展工作呢?我们办一张儿童报吧!”听了他的建议,我们几个老团员不由得相互对视,频频点头:办报好,好主意。办报的人就在眼前:范政。范政虽然只有16岁,应该说,他已经是个“老报人”了。他12岁就当过编辑,当过记者。

  那是1937年2月6日,天寒地冻的北平街道上行人稀少,然而在前门外打磨厂那爿极其简陋的天达客栈里,却是热气腾腾。清早,北平、天津的几家大报的记者,纷纷拥进这家小客栈楼上的大统房里,采访由音乐家吕骥和新安旅行团顾问汪达之率领的“上海文化界绥远前线慰劳团”。傅作义将军在绥远奋起抗日,全国人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个团体是上海地下党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名义,由我们新安旅行团全体成员组成的。我们正路过北平,准备到绥远前线去慰劳正在绥东抗日的傅作义将军和他的部队。前一天下午在溏沽下的船,当夜赶到北平,住在这爿小客栈里。

  一位《北平新报》记者拉着一个头戴深灰色鸭舌绒布帽子、身穿朱红色黑条花格布棉袄的小朋友,向我们说:“这位小朋友名叫李易难,也叫李万万,是敝报儿童副刊的撰稿人、编辑,也是我们的小记者。我想慰劳团的小朋友一定会欢迎他的吧!”

  “欢迎!欢迎!”我们都鼓起掌来。

  “李万万,你几岁了?”汪达之拉住他的手和蔼地问。

  “汪先生,我12岁了。”他大大方方地答道。

  “听口音你好像不是北平人,家在哪里?”

  “我家在吉林延吉,家乡被日寇占了,回不去了,如今成了个小亡国奴。”

  他说这话的口气虽然很平静,但每个字都裹着一团炽烈的怒火,我们的心都被震动了。他又说:“我家流浪在北平,我在学校里读书。前年纪念‘一二·九’我反对不抵抗,要求打回老家去,学校里说我闹事,把我开除了。”

  “噢!小朋友要求抗日也有罪。”记者们也都愤愤不平。

  我们都很同情他,因为我们1935年10月在南京时,也有类似的遭遇。我们之间很快就熟悉了。他几乎天天来,带来了他编的儿童副刊,将他写的几篇文章给我们看,也仔细阅读了我们过去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他和我们一起唱歌,一起学习,还一起去南苑慰劳曾在长城抗日的29军将士。

  李万万的父亲是当时中共北平市地下党的市委书记李常青,母亲在学校教书。他们在李万万的要求下,亲自将独生儿子送到了新旅驻地,要求吸收他为新安旅行团团员。机灵的李万万刚放下鼓鼓囊囊的行李袋,就向我们宣布道:“从今天起,我随母亲的姓,姓范名政,大家就不要叫我李万万了。”从那时起,范政便和我们一起去了绥远、宁夏、甘肃,在荒芜的草愿上奔波……

  现在,我们若能在苏北根据地办份报纸,让他这个曾经当过小记者、小编辑的“老报人”负责,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儿童生活》的主编

  我们办报纸的建议,得到盐阜区党委宣传部长王阑西的大力支持。组织上拨了一笔钱,购买了铁笔、腊纸和油印机。报纸定名为《儿童生活》,由范政担任主编,还派了王德威、张渔等同志参加。他们到各地采访,编写稿件,发展通讯员,建立通讯组织。办报纸异常艰苦,一张小小的8开4版报纸,先要将刊登的文章计算好字数、行数,定好标题、插图的位置,然后在蜡纸上刻满密密麻麻大小相同的字体。算少了版面上会空出许多地方,算多了又放不下。他们伏在昏暗的油灯下,工作到半夜三更。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29 14:28:0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郑山玉:华侨的骄子——李子芳

下一篇:夏征农:皖南脱险纪实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