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的山东清河区(1937—1944)(捌)
2015-04-23 09:42:13  来源:潍水闲人的新浪博客  点击:  复制链接

清河区主要人物(二)

  (十五)何思源

  何思源(1896.7~1982.4),字仙槎,山东省荷泽市城内人(原曹州府)。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19年9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2年后又到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深造。1926年冬学成回国,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8年2月,何思源被蒋介石任命为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并代理主任,5月2日随军进入济南,5月16日又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省政府委员。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黄河北岸,在鹊山向济南市打炮。韩复榘下令省政府各机关撤往宁阳,其部下孙桐萱放火烧了省政府、日本领事馆和济南的一些重要建筑。炮火声中,撤离的人群争先恐后一片混乱。坚定而沉着的何思源组织起省教育厅的干部,分组带队,沿途设站,指导和帮助逃难的老百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这期间,平津的学生及文化界人士,纷纷流亡南下,何思源在潍县收容一部分青年,举办抗日骨干训练班。

  韩复榘因不战而逃,于1938年初被蒋介石处决。继任省主席沈鸿烈,实行战时体制,把山东划分为鲁南、鲁东、鲁北、鲁西4个区,并把省政府迁移至鲁南地区。当时,鲁南驻有国民党两个正规军,安全有保障。时任教育厅长何思源却不顾个人安危,执意要到没有任何正规驻军的鲁北去开辟抗战。他的想法是鲁北境域广阔,有回旋余地,乡绅和地方武装头面人物中,又多有自己的门生故旧。1938年8月,何思源北渡黄河,10月辗转到达利津县,在利津县城成立山东省政府鲁北行署,就任行署主任并兼鲁北游击总指挥,可属下的武装力量只有临时从青岛调来的海军陆战队1个团,团长孟庆焕,下设5个营,共1300余人。何思源带着省教育厅十余名青年干部,一路收容教育局长、校长等人,然后以这些文人为骨干组织游击队,收编绿林土匪,建立自己的武装。队伍发展迅速,很快组成5个旅,10个团,20多个县大队。

  1939年1月,日军集结重兵进犯鲁北,迫使何思源撤出利津县城,将行署驻地移至沾化县太平庄、老鸦嘴村一带,实际控制区也被压缩为沾化的太平、义和、下河、四扣等北部沿海一带。

  这里北临渤海,地区辽阔,芦苇遍地,河汊纵横,地形极为复杂,便于游击活动。何思源到达后,即着手恢复和领导鲁北4个专区、27个县政权建设,成立鲁北银行,出版发行《鲁北日报》,自造武器弹药,组织培训了军政干部,甚至还开辟了邮路。稳定了人心,苦撑待变。一时间,义和庄、老鸦嘴、老爷庙、大夹河一带成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鲁北地区军政中心。当时鲁北各县土匪、国民党杂牌军、土匪招安部队不下几十股数万人。各部队经常向民间抢粮,为了争抢粮食,有的部队之间竟动用武力。何思源为此极为苦恼,军队没粮吃,兵变为匪,既瓦解了抗日力量,又扰害了老百姓。百姓不能生活被迫逃亡,军队也就无所依托。何思源日夜焦虑,身体非常虚弱。他经常召集部队讲话,在行署报刊上写文章,鼓动抗战斗志,加强必胜信心。

  何思源对游击队干部不断进行培训,训练宗旨是:“把保卫国家、保卫民族的思想植根于每个人心中,我们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要做到,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爱国心,就有中国的抗战力量,就有中国的政权存在。”游击队当时的口号是:今天打不着敌人,明天打;正面打不着敌人,侧面打;白天打不着敌人,夜里打。这些简明透彻的道理,灵活机动的战术,保障了鲁北抗日游击的有力展开,迫使敌人不得不多建碉堡、据点,派兵护路。

  这期间,何思源整理鲁北各区、县政务和各地军队的整编,环境条件较稳定时,经常过问当地的教育事业并给予支持。他协助当地政府在老鸦嘴、义和庄、老爷庙办起3处规模较大的乡村学校,让学校每天升国旗、唱抗日歌,并自编教材,推行新式教学,逐渐消除私塾教育。

  何思源虽然只控制了沿海的狭长地带,但其间有几条出海通道,因此仍被日伪视为大患。何思源指挥所部多次打退日伪进剿。如1939年5月29日,日寇常谷川骑兵大队及伪军1000余人,快速奔袭,欲把鲁北行署一举消灭。何思源部陆战队九连在义和庄附近的小河村依托寨墙顽强阻击。从清晨6时起,激战3小时,打退数次进攻,击毙一名日军指挥官。虽伤亡过半,但为行署机关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

  和日伪几次战斗,仅有一团之众的陆战队损失约1个营,何思源又遵从上峰指示,抽调3个营赴鲁南保卫省政府,自己身边只留下1个营。其实,他是把希望寄托在发展地方抗日武装上。在鲁北期间,他先后组建的地方武装,竟编成了30多个团。鲁北行署移至老鸦嘴后,何思源经多方努力,于1939年4月,将沾化的乡村自卫武装、土匪武装、游杂部队等收编,编成鲁北行署直辖第三旅。该旅设4个团,共3500余人,活动于沾化、利津、惠民、阳信一带,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1939年秋,欧战爆发,曾给何思源以很大鼓舞。当时他精神异常振奋,经常对人们说,“世界大战即将到来,抗战胜利一定会提前实现。”

  自1939年冬,日军由原来对鲁北的点、线政策改为点、面政策,加紧控制和巩固占领区,集数县侵华日伪军对鲁北进行多次扫荡,并推行“三光政策”、“移民政策”,鲁北行署控制圈缩小至老爷庙、大夹河、义和庄、太平镇、老鸦嘴等沿海一带,何思源生活也异常艰难,有时一连数日在芦荡、柽柳林中,渴了喝咸水,饿了吃炒豆。当时,除了收听广播电台的一点新闻外,其他任何消息也得不到,但何思源抗战必胜的信心很足。

  何思源毕竟是国民党的地方官,他对共产党组织和军队在清河区的不断壮大,自然不能视而不见。尤其是八路军与他争地盘,更是不能容忍。1940年4~5月,何思源在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的指示下,曾两次组织其所辖国民党部队对广饶解放区发动进攻,但都遭到失败。事见前述。

  1941年1月发生的“皖南事变”,对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破坏很大。国民党形成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也提高了警觉,与之抗争。在此背景下,1941年秋,中共为将清河区和冀鲁边区连成一片,必须在何思源控制的沿海一带开辟通道,因此驻清河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命政治部宣传科长张辑光为代表,去与何思源谈判。谈判破裂后,八路军随即渡过黄河,对何部进行攻击。1941年10月,八路军山纵三旅解放老爷庙、老鸦嘴、义和庄,何思源被迫率陆战队残部及鲁北行署逃亡惠民一带。

  在日本对欧美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为摆脱困境,特别加紧了诱降活动。何思源被日军列为诱降重要对象,虽一直没得逞,但看到何新败于八路军,认为是难得的诱降时机,就以“南京(汪伪政府)部长和山东省长任凭选择”为条件招降。在遭何思源断然拒绝后,竟出了绑架其妻儿进行胁迫的恶毒招数。

  何思源的夫人何宜文,法国人,当初从马赛只身登船海上漂泊月余来中国。婚后,育有子女4人。何思源来鲁北前,将夫人和子女安置在天津英租界。英租界被日寇占领,又避入意大利租界。因日本和意大利是同盟国,1941年12月31日,日军轻易将何夫人及4子女“引渡”到手,由驻沾化县的宪兵队长小林爱男在1942年1月3日押运至惠民县城囚禁。随后,以日军松井旅团长名义给何思源写信并附上小林爱男和何夫人及子女在一起的照片,声称“如不与皇军合作,其妻子儿女的生命将不能保障”。

  何思源收到松井的信后,当众撕毁。其当时所思所为正如他给好友傅斯年的信中所说:“弟以身已许国,不敢复以妻子为念,且半生革命,一旦堕落,亦所不甘。”此外,何思源还迅速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报告国民党政府并请通知法国政府,促成外交干涉;二是尽可能多地联系国内外媒体,揭露日寇绑架妇女儿童做人质违反国际公法的行径;三是针锋相对,扣押了70名意大利籍传教士、修女。结果,一时间舆论大哗,纷纷谴责日寇卑鄙无耻,意大利驻华公使也被迫和日本当局斡旋。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招架不住,不得不亲自向山东日军司令官土桥下令,限令土桥在1942年1月26日以前把何思源家属安全送回天津。土桥不肯轻易罢手,他决定再派人去和何思源进行谈判,做最后的劝降。他选了一个朝鲜籍日本翻译前往何思源驻地,想作最后劝降工作。何思源接见朝鲜翻译时说:“朝鲜人民也是受日本人压迫的,你应和我们一起抗日。”并再次表明自己坚决抗日的态度:“我们与日本之间只有战争,无其他话可说。至于我的家属已陷入日本人之手,生杀在于日本人。日本人以为要挟可使我屈服,他们完全看错人了。”谈判没有任何结果。土桥仍不死心,又设计诱捕何思源,由于何思源看穿了敌人的阴谋,及时迁移驻地,日寇的阴谋又未得逞。何思源的家属终于得救。

  何思源在人质事件中威武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受到各界盛誉。他在鲁北又坚持一段时间,看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当地已成燎原之势,认为自己已不必再留,于1942年夏也去了鲁南,后辗转到了大后方重庆。

  1944年11月,何思源被任命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1945年7月25日到寿光,在张景月部的保护下,到济南接收日军投降事宜。1946年10月18日,何思源辞去山东省主席之职,于11月底改任北平市市长。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他被华北七省、市参议会推选为和平谈判首席代表,为北平和平解放积极奔走。1月28日凌晨,何家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暗害,寓所被炸,何思源全家6人1死5伤,小女儿何鲁美不幸遇难。但他不畏强暴,忍痛带伤,坚持与其他代表同到前线与解放军洽谈。

  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源主动要求参加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第三期学习,通过一年多的集体学习,他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想觉悟大有提高。1954年12月21日,何思源作为新中国政协委员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当选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届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任中央委员。此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从事出版编辑工作,以他精通英、法、德等国语言及渊博的知识,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全国政协会刊编辑部等单位从事编译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何思源遭到迫害,甚至被红卫兵抄家。可是不久,红卫兵又把抄查的部分东西送回何思源家,并说:“首长指示,何思源对北京解放有功,东西应当送还。”

  1982年4月28日,何思源病逝于北京。

  (十六)刘景良

  刘景良(1898—1944),临朐县苏家官庄人,兄弟三人从小随父种地生活,幼时未读书。因他家人被土匪绑架,为了报复,成年后他也当过土匪,绰号小白龙。后被国民党鲁东民团指挥赵明远先剿后抚,收为中尉副官。

  1934年7月,沾化、利津匪首王拱臣、李子文、任富贵、傅瑞伍等聚匪百余人,在利津西北部海面,武装劫持了英商太古洋行“顺天”号轮船一艘,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顺天轮”事件。8月下旬的一天,刘景良在无意中捉住了一个土匪小头目的小老婆,通过她带路,刘景良只带一名护兵深入匪巢,终于说服匪首王拱臣、傅瑞伍等人同意谈判招安。而任富贵等匪首坚决不同意,连夜率领他们各自的部属远走他乡。谈判结果,土匪将“顺天轮”上的“肉票”全部放回,王拱臣、傅瑞伍接受招安成了国军“海防大队”大队长和分队长,刘景良为解救人质立了大功,升任少校副官,并留驻海防大队担任“辅导”;赵明远也因此当上了山东第五专署特派员兼保安司令。1935年,刘景良随赵明远驻防惠民城。

  1937年7月抗战开始不久,日军入侵鲁北地区,赵明远部民团撤离该地区。国民党军委会华北游击总司令秦启荣与刘景良拉上关系,任命他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华北第一路游击司令兼复兴社华北督导员。是年秋冬,刘景良在河北盐山一带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救国军,并担任该军的司令。11月,华北救国军在乐陵被伪自治联军刘佩臣部击溃,刘景良率军一部去阳信,不久又被敌伪军消灭。刘景良只身前往利津陈家庄、台子庄一带重新组军,发动抗战。经过一个多月的策划,联合地主武装薄益三、薛纯一两个团,收编徐杰臣、高庆元、丁廷杰三个团以及部分旧军人、旧职员,招收具有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500余人,组建成军,以利津旧军人崔冠英为参谋长。12月12日,日伪军偷袭阳信城,刘景良侥幸脱险。12月20日,日本侵略军自沧县派遣1个大队约500余人,配有坦克4辆,汽车36部,侵占了利津县城,驻守10余日撤走。行前,日军从天津调伪自治联军王振礼团150余人到利津驻守。该团于1938年2月下旬被刘景良部歼灭,刘景良进驻利津城,建立国民党地方政权。随后,刘景良部又攻克滨县、蒲台、阳信和惠民,生俘伪武定道尹张以朴。刘景良设司令部于惠民城,健全机构,扩充军队。其司令部设立了副司令(薛儒华)、参谋长、秘书长、前敌总指挥、政训处长等。一口气任命了8个旅长和3个直属团长(实际上各旅、团都不满编);委派了利津、滨县、蒲台、阳信、惠民、沾化、无棣、乐陵、商河、临邑、陵县、济阳、德平、德县、博兴、广饶、青城、章丘等县的县长和一部分县保安团长。

  这时,在刘景良控制的地区,唯有乐陵的八路军、无棣的地主武装张子良、德平的地主武装徐中阳和曹振东拒不受委,沾化的情况更比较复杂,让刘景良不安。5月,刘景良令部下吓跑了省政府任命的五区特派员梁建章(1905年生于禹城县,1934年任沾化县县长,1935年主持续修《沾化县志》,并率先捐资使之付梓。1938年4月任山东省第五区行政特派员兼保安司令,旋任山东省第十区专员,坚持抗战。1939年3月被朱仲山率部从青城驱走,同年9月遭国民党别动队谋害。),遂被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委任为山东省第五专区行政特派员兼保安司令。刘景良想到乐陵、沾化、德平、无棣各县不接受他的委任和调遣,很不甘心,曾三次攻打乐陵的八路军,均未占到便宜,只是第三次战斗抓回来八路军的四个工作人员,后来用于交换俘虏,又放回去了。刘景良的政训处长李毓桢是中共党员,刘景良很赏识他的才能。李毓桢经常在部队里宣传中共的主张,引起了复兴社的注意。三次攻打乐陵八路军失败后,刘景良要逮捕李毓桢,李得到消息于夜间逃脱。后来,刘景良说起李毓桢,仍赞叹不已。刘景良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他虽然是军统分子,也曾与八路军有过冲突和战斗,但他对待八路军从没有像对待日寇那样仇深似海,没有处心积虑的用大部队与八路军作战,也没有象其他土顽那样对八路军的俘虏进行灭绝人性的屠杀。刘景良对待老百姓的态度也还比较和善。

  刘景良的部队都是拼凑起来的,将领各怀异志,刘景良对待异己者常采取断然手段处置,先后杀掉了发动叛乱的第二旅旅长高庆元、沾化保安团长王拱臣、把兄弟兼济阳县长林波如、商河旅长孙自元等,收缴了第二团团长董培生的枪,收编其队伍。

  1938年9月,省府主席沈鸿烈到惠民视察,刘景良对其毕恭毕敬,沈鸿烈也对刘景良刻意栽培,为其鼓劲,许诺以后将其特派员改为专员,保安司令升师长、军长;并找来张子良和乐陵的八路军代表,协调刘景良与他们的关系。

  期间,刘景良还在惠民地区印发纸币,征粮征布,恢复惠民中学,举办军事训练班,并下令枪毙了汉奸张以朴,率队破坏津浦铁路等,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因为烂发纸币、征粮加捐加重了人民负担,怨声载道。

  1938年冬,刘景良会晤了路过惠民的国民党10军团石友三部新8军军长高树勋,第8军的抗日和“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9年1月,日军二次侵占利津县城。刘景良所辖第一旅旅长徐杰臣部400余人,第三旅旅长丁廷杰部300余人,第一团团长侯子峰部400余人,第三团团长王家驹部800余人,相继由惠民县撤至利津三、四区,开展农村游击战。2月(农历腊月三十),刘景良在惠民城西谭梁徐村被日伪军包围,发生激战,因寡不敌众,被敌击溃,刘景良右臂被子弹打穿,造成骨折,伤势甚重,遂退回垦区及利津、广饶边境史家口一带养伤。沈鸿烈为了履行对刘景良的许诺并安慰刘景良,任命他为山东省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刘景良和十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薛儒华在抗战前就是知友,后又成为结盟兄弟、正副司令。刘景良养伤期间就把部队交给薛儒华指挥,不料薛趁机拉拢、利诱,拉走了刘景良的两个主力团(一团侯子峰和三团王家驹)。此时,刘景良的其他队伍多系乌合之众,一旅徐杰臣、四旅宋高堂部对他若即若离;三旅丁廷杰、特务团陈庆生部严重缺额;五旅韩子乾、二团董培生、六旅孙自元、七旅赵芙亭部均在原籍潜伏,已不成军。这两个主力团的叛离,对刘景良的打击十分严重。

  刘景良负伤离开惠民后,八路军向日伪军展开了攻势,先后收复了惠民、阳信、商河、济阳等县的一些地方。刘景良得知后深为焦虑。这时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来临,刘景良决定返回惠民与八路军争地盘。但因两个主力团的叛离,他感到兵力不足。于是就派他的部下到惠民、商河、济阳一带招兵,并召集旧部。到1940年春,组军有了很大进展。这时,刘景良接到省府转来的蒋介石的命令:配合全国向中共领导的地区发动进攻。于是,刘景良请何思源委派了鲁北行署参议张新介为五区副司令,偕同率军西进。经过多次和八路军的激烈交战,是年冬占据了除日军占据县城和据点以外的惠民、滨县、阳信全境及商河、济阳一部;其他如乐陵、陵县、德县、临邑全部或大部及商河、济阳一部仍为八路军的游击区;曹振东的德平、张子良的无棣边境,也是八路军的游击区。从此,形成了共产党、国民党、日伪军三方对峙和混战的局面。与此同时,刘景良把他的亲信部队编为三个团(补充一、二、三团)、两个大队。其他如五旅、七旅及原来几个保安团也都相继归来接受指挥了。

  同年,刘景良部曾两次参与何思源组织拼凑的“反共联军”,与清河区八路军作战。不过,刘景良为了不亲自参加这样的行动,每次行动都派其副司令张新介参加,其本人概不出动。

  1940年,刘景良带伤回到惠民后,和日军打过几十次仗,其中规模比较大的如惠民萧万之战、西屯之战、任陈之战、惠商边境之战、滨县闫家王口之战等等,都是黎明打响,直到夜间,有时刘部突围,有时日伪军撤退。每次战斗,刘景良都是亲冒矢石在前沿阵地指挥,其身带重伤英勇作战之精神,官兵无不为之感动。

  1941年秋冬,八路军与何思源谈判不成,强行渡过小清河,攻占了何思源的行署驻地义和庄一带,何思源不得不撤到惠民,依附刘景良部。为了驱使刘景良为其保驾、提供给养,何思源推荐刘景良为鲁北行署副主任。

  1942年刘景良就任行署副主任后,日伪军数千人于4月15日拂晓向鲁北行署驻地——惠民五区以路家为中心的村庄发动进攻,激战一天,何思源、刘景良于夜晚跳出包围圈出走六区,部队伤亡很大。日寇穷追不舍,刘景良之补充三团又被包围歼灭。

  1943年夏,山东省政府主席牟中珩在省府迁往安徽阜阳前,任命刘景良为山东省保安第四师师长(同时还任命了其他几个师长)。1943年秋,刘景良带少数卫兵在惠民五区刘家桥活动,被日军包围其住处,无法逃脱,便藏在一个地洞里,日军发现洞口,向洞内灌水、放火,刘景良从洞里出来被俘,解往惠民城。日军以礼相待,要他率部投降,刘景良以和部下商量为由,接见了其部分旅长、团长,研究对策。刘景良想让一小部分部下假投降换取他的自由,遭日军拒绝。正在讨价还价,因公去省府的副司令张新介闻讯急忙赶回。刘景良怕张新介与薛儒华一样夺他的兵权,立刻密令其锄奸队长将张新介逮捕枪决。几天后的一个风雨之夜,刘景良从羁押他的房间的天窗上爬出逃脱,赶回部队继续抗战。1944年2月,刘景良带少数人潜伏在惠民五区万家,再次被日军抓获。刘景良对日军表示,宁愿一死,决不当汉奸,并拒绝随日军去惠民。日军将其押到万家村东北角杀害。刘景良死后葬于惠民六区西刘村南,有人在阳信县西官庄给他修建了祠堂,据说蒋介石还给他送了一块匾。

  (十七)王砚田

  王砚田(1908~1986),现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革新村人。其父王元典,其母博兴县赵家村赵氏。王砚田排行老六,人称王六,因其一只眼有“萝卜花”,故绰号“一眼六”。其人长得五大三粗,说话粗鲁,不识字,事变以前曾在益都县的口埠干过盐务巡警。

  “七·七”事变后,临淄县境内拉起了几支抗日游击队。临淄县南马坊村的于延令和他的两个侄子联络十几个有长、短枪的人组成的队伍,就是其中的一支。1937年9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派王尚志、李笑文到临淄,指导县长冯谦光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冀鲁别动纵队第二梯队,控制了临淄,于延令在临淄县没有争到地盘,便到广饶城西南的赵家庄、文家庄、小张庄一带活动。他们打着“抗日救国军”的旗号,队伍发展很快,至1938年初即发展到300多人,于延令自任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另有一个特务队。王砚田是第一中队的队长。广饶县的地方势力李寰秋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改编为山东保安第十六旅后,于延令部被编为他的第二大队。

  1939年初,日寇侵占广饶城。李寰秋闻风而逃。王砚田乘机而动,带领亲信突然包围了于延令的大队部。于延令还没有起床就被王六收缴了枪械,他的两个侄子带的部队——于树溪的三中队、于树温的特务队也同时被下了枪,于氏叔侄三人全部被捆。于树温逃脱后投奔了八路军,于延令、于树溪被杀害。从此王砚田控制了二大队,他自任大队长,下辖两个中队,派王洪升任一中队队长,任传德任二中队队长。王砚田夺得权力后,先在广饶城东北大码头、小码头一带,后为了躲避日军“扫荡”,拉回了临淄县他的原籍四区薛家屯。这时,临淄李人凤部已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第十团”,“临淄游击一大队”改编为“三支队特务二营”。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控制了全县的局面。王砚田因形势所迫,只好答应接受八路军的领导和改编。在北高阳村,王砚田的部队改编为“第三支队特务三营”,王任营长,三支队司令部派×××同志任教导员。该营下辖两个连,七连连长王洪升,八连连长袁春桐,驻在临淄四、五区的大夫店、朱台一带。在反日寇“扫荡”中连续打过几次胜仗。1939年夏季,日寇在桐林安上了据点,三营以少数战士摸进据点,将伪区长齐宾除掉。

  1939年8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奉命到博山县池上地区进行整编。特务团改编为“基干一营”,十团改编为“基干二营”,王砚田的特务三营编为“基干三营”,王砚田任副营长。王砚田对此大为不满,带二三十人,一挺机枪,潜回了胶济路北。一天晚上,他带人去博兴付家园子包围土顽付相坤部,打死几十人,搞到七八十条枪,又拉起了一支队伍。此时,清河平原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大夫店成立,伏伯言(当时化名王兴国)当选为县长。三支队司令部决定,为了实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又将王砚田部编为临淄县独立营,王砚田任营长,下辖两个连,一连连长袁春桐,二连连长任传德。临淄县独立营活跃在临淄四区和长、桓边境,对日伪军作战多次,曾博得当地人民的拥护。这年年底,他们在槐树务村与日寇作战,一连连长袁春桐英勇杀敌,光荣牺牲。1940年初,驻桓台县的日寇一个中队到凤凰山一带枪粮,独立营一连迅速出击,交战中一排排长崔化邦殉国。1940年麦前胶东五支队交通营在南、北高阳村与张店、湖田据点的日本兵血战一昼夜。临淄县独立营前往增援,在外围打了一阵机枪,钳制了敌人,减轻了五支队的压力。日寇虽然动用了毒气弹,也没有攻进村去,五支队给了日军重大杀伤后,晚上主动撤离战场。

  为了充实临淄独立营,清河区从临淄县大队(二大队)抽调部分兵力编入独立营,扩大为四个连。三旅司令部又先后派骨干党员刘巨卿、安硕庭去任独立营教导员,派原十团特务连连长王立庠任副营长。选派“抗大”一分校毕业的学生郭祝平等10余人去任连指导员和政工人员,决心改造这支部队。

  王砚田的四哥王立田是国民党特务,和汪精卫部也有联系,很有活动能力,他从青岛回到家乡,到王砚田部当参谋后,基本上操纵了这支部队。由于他的作用,王砚田部队虽改编为八路军县独立营,但是阳奉阴违,不听县委领导,不服从八路军的指挥。三旅旅长许世友,副旅长杨国夫几次要找王砚田谈话,他都不到场。然而他却经常派人和张店的日军来往。他与中共的地方干部,特别是县、区、乡村干部,一直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一些乡、村干部说:“我们见了王六的队伍胆战心惊,从心里望着他们害怕。”

  1940年冬天,三旅旅长许世友和副旅长杨国夫下决心彻底改造这支部队,调中共清河区党委秘书长相炜任独立营的政委。因为相炜曾在临淄工作过,对临淄情况熟悉,可以和临淄县委一起在部队内发展党员,从教育整顿入手,改变这个部队的成分。当时的计划是:第一,从改造部队的基本成分抓起,准备再调进两个连,把原有的四个连编成两个营,分别再编进一个营去,改编成为一个团;第二,改编后王砚田再不听调,任意横行,就利用部队分散活动的机会或敌人扫荡时把他除掉。

  1941年1月底的一天下午,清河军区司令部派人在临淄四区大柳村宣布独立营改编为一个团的编制(当时只是宣布了,没有充实部队)。第二天,“皖南事变”的消息传来了,王砚田带170多人窜回了田旺庄。他们大喊“曲线救国”,咬牙切齿地大骂“共产党不是东西”,“干八路军的都没有好心眼”等等;并派人到桐林据点和汉奸区长路林彦勾结起来公开叛变投敌。王砚田到了田旺村边的乌河官桥上,突然下令把在独立营的指导员和其他政治干部、共产党员王贤臣、边凤山、高士元、朱德平等20多人杀害,把尸体扔到河里。这就是震惊临淄的“官桥惨案”。

  在王砚田叛变的前一天晚上,清河军区派到独立营任政委的相炜和他的警卫员,也被王砚田派人暗中监视起来。他们刚要从驻地召口村去行署,就被王砚田的特务队下了枪。正在危急之时,王立庠的哥哥王振岳来了,他当场大发脾气,大骂手枪连连长,追问是谁干的这件事,最后把枪还给了相政委,相政委才安全到了耿家坡。这时三旅旅长许世友和政委刘其人正在焦急地等待他,一见相炜来到,紧握着他的手说:“你回来就好啊!你能脱离虎口回来就很幸运,我们估计王六马上就要出问题了。”

  在王砚田拉着队伍从召口走向田旺的路上,好多人看到动向不对,原来从临淄县大队编入的一个排二三十人,由陈景华等策划跑回临淄县政府驻地耿家坡,以后还有120多名立场坚定的干部、战士先后跑了回来。

  王砚田投敌后第二天晚上,即派匪徒四处暗杀,向四区地方武装、区、乡村干部开了刀。王砚田的特务队长王树梓、特务队员王金章、孙延贵等10余人到寇家将村干部9人抓捕,他们把这9人带到大街上,严刑拷打,将路声廷当场枪杀,把老人路书田打得死去活来,匪徒们还割去了路善友的耳朵,又将路书田、路善卫、朱玉平、路保明同时杀害。路善卫一枪未死,又被投进井里淹死,路保明未打中要害,后死里逃生。其余4人被带到田旺庄外的官桥上,用刀劈到了桥下。

  为逃脱八路军的惩罚,王砚田带着追随他的一百八九十人,驻到临淄城西关一家姓袁的地主宅院里。日寇把王砚田的部队编为“灭共建国军临淄保安团”(也称保安二团),王砚田任团长。保安二团下辖两个营:一营营长路星一,二营营长王兰田,参谋长王立田,副官长吴云升,手枪连连长赵作芳,特务队队长王锡九。王六投敌后,他的部队分别驻在一、三、四、五区的部分据点内。因他们曾在八路军待过,对中共的地方武装、区、乡、村党组织、政权、干部的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他的叛变投敌,给临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941年底,王砚田和日寇一起“扫荡”临淄四区,随后在薛家屯和北高阳安了据点。

  王砚田投敌一年后,在临淄一、四区强拉青年500多人当兵,部队发展成了三个团。一团团长路星一,二团团长王兰田,三团团长王立庠,参谋长王立田,副官长吴云开,手枪连连长张连壁,警卫营营长耿殿华。王砚田协同敌伪军不断“扫荡”解放区,增设了几十个据点,八路军临淄区根据地80%变成了敌占区。他们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对中共地方干部实行大屠杀,设剿共班,自首登记处,不到一年时间,被迫自首党员近2000人。中共地方党组织被摧毁80%以上。有的立场不坚定的干部相继投敌:县民政科长崔砚农,二区区长×跃东,粮食科长朱××都投降了敌人,县委、县府只好转移到二区、广饶三区、博兴四、五区去坚持工作。

  王砚田母亲的生日是旧历六月十三日,从1942年开始,王砚田每逢六月十三日这一天,就在薛家屯唱三天大戏,给他娘过生日。有一次,在唱戏的这一天,把被俘的共产党员、临淄沟南工委书记刘兴武拉到台前,要刘兴武投降。刘大骂王六汉奸,卖国贼,英勇不屈,慷慨就义。还有一次,王砚田娘做生日这天,气候突变,下起了大雨加冰雹,赶散了人群。王砚田气急败坏,将被俘的中共临淄五区区长徐象尧和几位青年用铡刀铡死。

  王砚田投敌后,日伪军“扫荡”解放区,每次都是他打头阵,他的一团更是日寇的忠实帮凶,日本人到胶县“扫荡”,王砚田派一团配合,抢来了赵保元的一个兵工厂的全部机器、工人,先后在陈家庄、召口、宁王村建起了兵工厂,制造机关枪,步枪加小炮。日寇到黄河北去“扫荡”,王砚田的部队也是打头阵,抢来了刘景良的兵工厂机械等,在北高阳又设了兵工厂。他还将齐都镇韶院的翻砂农民七八人,被拉去给他制造手榴弹、子弹。有一次日寇调王砚田的一团去河南开封以西打国民党的正规军,打了一次胜仗,受到日寇的嘉奖。

  1943年7月,日寇对清河军区根据地垦利县八大组一带实行“铁臂合围大拉网”式的21天大“扫荡”。王砚田的部队跟着日军到了清河根据地,大杀大抢,抢不走的东西就毁坏,无恶不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王砚田统治临淄时,还强迫朱台、高阳、路山、召口一带的农民种罂粟。他以低价收买后拿去换武器。1943年底,王砚田的势力发展到博兴,为了征收鸦片烟税和博兴的土顽周胜芳闹别扭。王砚田的警卫营潜入到博兴曹王一带,正遇上了博兴城的日伪军,双方一交手,警卫营大败。王砚田为了报复,拉上一、二团反击,追击日伪军直到博兴城下。博兴顽固派付相坤因与周胜芳部争权夺利,周胜芳杀死了付相坤。付的弟弟付相震带三四百人投到王砚田部下。此时王砚田又在临淄一、四、五区强征青年数百人,部队又有所扩大,从而组建了四团、五团。四团团长王立田(原参谋长);五团团长耿殿华(原警卫营营长)。

  王砚田虽然不识字,却还装模作样的在辖区内办教育。1943年8月,王砚田在东召口村筹办了召口中学,同年11月在召口中学招师范生100名,后迁至宁王,即称“宁王师范”。另外在全县还办了部分高小和小学,教师享受一个士兵的待遇。1945年8月王砚田垮台溃逃,学校随之解散。

  1943年,广饶土顽李青山派人请王砚田的部队去帮助他们向小清河北根据地进攻。王砚田部一团先去,一直深入到沙营、六户一带。二团换回一团,在斗科安了据点。三团也向清河根据地进攻,在碑李口被八路军清河军区直属团一营打了一个伏击,伤亡40多人,大败而归。

  1944年春天,王砚田部被伪山东省政府改编为临淄县警备旅,王砚田任旅长。辖三个团,一个特务连,计4500人。王砚田的势力向淄河东岸发展,到达皇城营一带。临淄伪县长邱旭东拉两口猪和一些蛋、菜去慰劳王六部队。王砚田部住宿皇城营,夜间,八路军清河区直属团一营营长李丕功奉杨国夫司令员之命对其袭击,当部队炸开突破口正要发起攻击时,王立田带一支部队从石槽袭来,在皇城东陈家墓田里与清河区打援部队激战,双方死伤十几人,王砚田部的一名排长被击毙。八路军主动撤离战场。此后,王砚田的二团在皇城营安了据点。

  此间,王砚田部二团去后丁村、望寺庄催粮,与益都顽军徐振中部打了一仗,徐部败走。不久徐部调来两个营击败王砚田部。宋家庄据点、皇城据点几乎被攻破。王砚田不甘心失败,再增兵力,徐振中求救他的主子寿光土顽张景月的马、孟二团支援,王砚田又调来了一、三团,摆开了大战的架式。交战一天,由于王砚田的部队多系新抽壮丁没有战斗力,一打就垮,死、伤、被俘100余人。王砚田继续报复,派人去徐振中新占地区抢劫物资,双方又争斗起来,直到伪省政府派来了历城县大汉奸岳伯芬出面调停,岳从王砚田处又到徐振中处和张景月处说和,才结束了这一场狗咬狗的恶剧。以后王砚田部又在店子、白兔丘、呈羔等伪军据点内驻了兵。

  1944年麦后,王砚田部的二团和伪军1000多人到上庄一带去抢粮,被八路军清河区三营八连打得弃尸数具而逃,连一粒粮食也没有抢到。

  王砚田为了从组织上巩固他的统治,先后在北高阳村办了三期“地方自治人员训练班”,每期50人,由他的教导队派国民党分子边颂鲁、常希如、孙效甫、王瑞生等轮流上课,内容是推行“大东亚共荣圈”、“保甲制度”等等,对象是青年和乡、村自治人员,以帮助日军推行强化治安运动。

  北羊村卢凤云是中共地下工作者,有天早晨回家被王砚田的三团包围,他们追击卢凤云时开枪射击,打死了自己的一名士兵,继而把卢凤云打死,但仍不甘心,又闯入卢凤云家中,枪杀了卢凤云的嫂子,并把她的三个小孩(两女一男)投入了井内,然后又扔下一块大石头,两个女孩被砸死,男孩后得救脱险。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卢家惨案”。

  王砚田部强征青年当兵,在他的据点周围、乡村都建立“灭共自卫分团”,在发展到5000多人时,又在高阳建立了被服厂、医院。

  临淄县伪县长邱旭东和王砚田有些不和,1944年冬天,王砚田把邱旭东赶下台,换上了自己的心腹路洪茂。王砚田还派边树蛟、付玉辰、王兰田的儿子等四、五人去河南省接受国民党的训练,妄图为其长期统治培养干部。

  1945年8月,渤海军区八路军发动“讨张战役”,攻击张景月经营多年的田柳庄据点。王砚田派一团团长路星一前往增援,被击退。路星一败到寿光县城,正好日军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了,路星一闻风而逃,经益都车站跑到周村去了。八路军打开田柳庄据点后,探戈西下,很快打垮了徐振中部的三营,“四边”地区宣布解放,紧接着渤海野战七师、“四边”特务大队很快拔掉了皇城、宋家庄、店子、杨王等伪据点。8月14日一举占领临淄城,继而攻克北高阳、洞林、宁王等伪据点。王砚田残部拉上路家山,到山上一看,守山困难,又很快退到张店一带。

  1945年9月,王砚田部三团袭击辛店被击退,9月底趁八路军主力去解放惠民、阳信之机,派一个团的兵力和广饶还乡团残部崔、燕二团在伪胶济警备司令相传远的指挥下又一次占了临淄城。占城后的第二天,王砚田部的一个团由王兰田带领,与燕团、崔团分兵两路向八路军占据的淄河沿岸和西古城进攻。王兰田率部进攻西古城,在“晏婴冢”东边与渤海三军分区部队十四团遭遇,王兰田命令其八连连长孙××带队进攻,被十四团一营一个伏击歼灭了100多人,孙××逃回,被王砚田枪毙。两路进犯均告失败后,匪军退回临淄城,得到情报说八路军要攻打临淄城,王兰田对广饶崔、燕团长说:“今晚八路来攻城,我看留下刘景庚的特务队,其他全部撤到辛店去为好!”广饶还乡团燕团长说:“你叫八路打怕了,西门、北门由我们守!放心吧,不要紧!你们的人守南门、东门。”傍晚,八路军三军分区两个主力团、四边特务大队、临淄县大队等部队四面包围了临淄城。晚上10点钟,攻城战斗打响,八路军四面攻击,战斗十分激烈。十四团一营一连爆破成功,炸开了东城门。十四团团长官感公亲自指挥突击队突破了南城门。北门的瓮城内挤满了广饶还乡团,八路军架云梯登上城墙把手榴弹投向瓮城内,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激战3小时,八路军全歼守敌。这是八路军第二次解放临淄城。王兰田侥幸漏网,王砚田残部又逃到了张店。

  1946年初,王砚田的部队在张店被国民党山东省府加封为“剿共救国军第二师”,王砚田任师长,统率周胜芳、成建基等残部。这时王砚田派遣边树勤、罗兴五、焦加文、李洪宣等大批特务分子潜到临淄地区抢劫杀人,破坏中共领导的群众团体,在路山、辛店一带多次作恶,杀死民兵、新四军战士30多人。春末,鲁中野战第四师师长廖容标指挥胶济大队一、二、三中队在湖田练兵,在张店东南角与王砚田部激战3小时,歼敌100多人。6月8日,鲁中野战军四师、渤海第三军分区部队由廖容标师长指挥发起了“周(林)张(店)战役”,向张景月、王砚田、周胜芳等残部猛攻。王砚田部从张店向周村逃跑时,王兰田被击毙,路星一失踪,一、二团被歼灭。王砚田之三团残部和特务营从周村向济南方向逃窜,解放军野战第四师一个团乘火车追击,在章丘县的旧镇一带赶上其三团和特务营残部并将其击溃。王砚田等少数人逃到了济南,国民党山东主席王耀武收容他们进入还乡团“训练班”。

  1948年济南解放时,王砚田又带手枪班班长等突围逃跑,被解放军打散,王砚田只身逃往台湾。

  1986年,王砚田病逝于台湾。

  (十八)李寰秋

  李寰秋,广饶县稻庄镇刁炉村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广饶中学校长。中国国民党党员。1925年2月,广饶县的国民党员于教育改进会住所筹备国民会议,李寰秋参加。因文字宣传中涉及县政黑暗,县长韩树言将李郁廷、李寰秋逮捕。1934年秋,国民党广饶县政府成立联庄会,县长潘莱峰任大队长,李寰秋任副大队长。下设3个分队,分期到县训练。

  1937年10月,从济南回乡的杜振东联络王君、王又新(王建章)、李寰秋、王育民(潍县人)等组织抗日武装。不久,于稻庄村成立“广饶人民抗日自卫团”,李寰秋任司令,杜振东任副司令。自卫团共200余人,有长短枪100余支。12月28日,国民党溃兵孟明亚、刘明臣等50余众占领广饶城。李寰秋、杜振东率自卫团攻打未克,即转移至稻庄以东一带驻扎。

  1938年1月下旬,杜振东、王君、王育民等见李寰秋派手下人起枪压款,危害百姓,愤而离开“抗日自卫团”。2月中旬,李寰秋、黄寿轩、赵晋卿等人以国民党县党部名义收编本地武装,先后收编李青山、王炳华、张自周、黄立忠、成建基各股为第一、二、三、四、五大队,并分别委任为各大队队长。3月3日,李郁廷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十三游击支队”司令周胜芳到广饶,欲整编李寰秋部,被李寰秋逐出广饶,西入博兴。3月,李寰秋部改编为山东抗日救国义勇军鲁东第二支队,任司令,与其第二大队王炳华驻广饶城。10月中旬,国民党鲁北行辕主任何思源到广饶,将李寰秋部改编为国民党山东保安16旅,李寰秋任旅长,李法熹任副旅长,下辖3个团,一团李青山,二团王炳华,三团成建基,另编郑福林部为特务营。10月,李寰秋兼任国民党广饶县县长。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处长王念根的统一指挥15旅、16旅、24旅以及周胜芳部共10000之众,以收复临淄城为名,组织四路进兵,围剿八路军三支队十团。某日,王念根率十六旅李寰秋进到姬王。由于各路顽军知道三支队杨国夫司令率兵临阵,十团又早有准备,而东路大军张景月部又行止不明(他们打临淄不成溃退回寿光了),周、李两部又是冤家对头,于是夜间各自撤去。李寰秋撤退前还送给李人凤一个“人情”,说:“王某密计,愚兄毫不知情,接弟来函,恍然大悟,即当率部返防,诸希珍重”云云。

  1939年1月24日,日本侵略军2000余人、汽车10余辆进攻广饶城。李寰秋、王炳华等闻风而逃,广饶城沦陷。2月,驻广饶城的日本侵略军旅团长坂田部1000余人“扫荡”十六旅。李寰秋率特务营及国民党县政府人员逃往牛庄、辛集一带,其一团李青山部隐藏在雷埠、西刘桥等村,二团王炳华部逃到大、小马头和央上一带。4月5日,二团团长王炳华被卫兵郑克温杀死,团副王绰然抢任团长。不久,李寰秋、李青山杀死王、郑等人,二团番号取消。

  1940年1月,国民党保安十五旅和十六旅向八路军三支队进攻。十六旅三团成建基部在军屯村一带袭击三支队。杨国夫司令员率一、二营歼灭了国民党十六旅的一个营,击溃了十五旅和十六旅的联军。2月,杨国夫司令员率八路军三支队主力,从牛头镇、央上出发,在三岔河口、高家港突破张景月、李寰秋等国民党保安部队的堵截,强渡小清河向广饶北部进展。

  1941年的10月5日,保安十六旅一团李青山部投降了日军,被整编为“广饶警备二团”,他派了一个营盘踞在毛王一带,抓民夫、抓壮丁、扒民房、拆院墙、筑围墙、挖壕沟,把毛王当作自己的“宫殿”,以此为据点到处逮捕、残杀党员积极分子和抗日家属,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清河区八路军决定于11月间打掉毛王据点,但三次攻击均未奏效。

  1942年7月1日,日伪军4000余人对益寿临广四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地方部队张景月、李寰秋、徐振中、王砚田等部也协同日伪军行动,四边根据地全部被“蚕食”。

  李寰秋后去台湾,病死于台湾。

  (关于李寰秋1942年下半年以后的资料没有查到,待后补充。另,《东营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五期有关于保安十六旅和李寰秋的资料数篇,暂时没有见到此书。——笔者注)

  (十九)成建基

  成建基(1899—1948)字立堂,绰号野马,广饶县成寨村(今属东营市东营区)人。1919年在长春入伙为匪。1926年随张宗昌部返回山东。后回到家乡从事贩卖枪支、妇女、鸦片等活动。1931年后,在永安镇大河村暗聚歹徒,抢劫百姓,再次为匪。

  抗战开始后,1937年12月15日,成建基在他的出生地成寨村拉起了队伍,号称“自卫团”,最初有五、六十人,三、四十支枪。1938年春,成建基把队伍拉至北隋、牛庄一带驻扎,人数扩充到400余人。不久,被李寰秋收编为“广饶抗日自卫团”第五大队,成建基任大队长。同年10月,又被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收编为“山东省保安十六旅”(李寰秋部)第三团,成建基任团长,直属刘景良统辖。何思源对成建基的三团也进行了整编,又委任成志彬为副团长,派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员黄寿轩,参谋长宋玉符。

  1940年2月,八路军清河区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委托成肇基做成建基的统战工作。成肇基,字介范,成口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身份是广饶城里一教员。广饶县姓成的出自三个村成寨、颜徐、成口。传说三个村的老祖宗是兄弟三个,春节期间,互相祭祖拜年。成肇基在1940年春节以拜年为名,到了成寨,进了三团。成肇基是当时成姓的文化名人,又和成建基一辈。成建基乐于接见他。三团里成志彬、黄寿轩,宋玉符等人,风闻成肇基是共产党,怕其说服成建基投靠八路,就密谋杀害成肇基。一天,成志彬护送成肇基回广南时,走到小清河边,开枪把成肇基打死了。

  1941年1月,十六旅成建基三团与张景月的十五旅,受何思源调遣,到寿光清水泊袭击八路军杨国夫的三支队。杨国夫亲率三支队一、二营,一举击溃成、张联军。成建基率三团从广、寿边境败退后,又在五区的石村、纪家、大营、小营一带集结,妄图继续与三支队对抗。4月5日下午,杨国夫亲率基干三营,将驻纪家的三团500余人包围。成建基率军向北突围,被打死、打伤及在小清河里淹死者200多人。成建基右臂受伤;成志彬不会浮水,攥着马尾巴才过了河;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兼三团政治部主任黄寿轩受伤后,在小清河里淹死。成建基率残部逃至广北东张、大杜一带。5月28日,成建基三团又被八路军三支队歼灭大半。在蒲、利、沾、惠边境,成建基率残部投靠了日本侵略军,被编为“剿共救国队”独立二团,成建基任团长。9月,成建基受日军调遣,在蒲台县三里庄修筑碉堡、围子,做为防八路军的屏障。成建基在三里庄近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杀害中共党员干部、八路军战士、抗日积极分子、烈军属及群众达300余人。1943年5月29日午夜,八路军为了拔除这个安在根据地边缘的敌伪据点,对三里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成建基光着膀子,手提匣枪在据点里督战。杨国夫司令员在三里庄东北一个破窑里指挥战斗。三支队的二营四连先从东面进攻,用铡刀砍断铁丝网,爆破组跳下壕沟,靠近了围墙。一声巨响,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四连二排的战士端着刺刀,从烟火中冲了进去。成建基看到八路军在其他三面的突击队也都冲到壕沟边,他的匣枪筒打红了,眼也红了。他纠集了两个连的兵力,死死地卡住了缺口。围墙是双层的,一边一个连从夹皮墙中冲出,阻止了八路军后续部队的跟进。冲进村内的八路军二排战士全部战死。八路军清河军区直属团郑大林团长亲临前线,带领一团爬上围墙,冲入村内,与成建基部展开肉搏。激战半天,直杀得尸横满街,天昏地暗。杨国夫又调许世友的一个青年营参战。成建基看到八路军的进攻一次比一次激烈,他命令家属们趁黑夜从死尸堆中爬出逃走,他自己率其残部向利津城逃去。不久,成建基投靠了大汉奸刘佩忱,当上了“皇协护民军”的团长。

  1945年5月21日,成建基与刘佩忱、周胜芳等集结5000余人,在博兴县王官庄一带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五·廿一惨案”,致使八路军和中共机关干部180余人牺牲,群众伤亡300多人。

  同年8月,日本投降。成建基窜至济南,投靠了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李延年,被任命为垦利县保安大队长兼公安局长,得到了武器弹药,扩充军队。10月,又编为垦区保安团,任团长。后去益都、临淄、昌乐一带,设立“青年收容所”,收罗旧部、逃亡地主,组织“同乡会”,潜入解放区,进行暗杀活动。1946年4月和1947年7月,成建基两次派特务潜入广饶内地,先后制造了“成寨惨案”和“辛镇惨案”,杀害共产党干部、战士及村民11人,伤3人,掳走青壮年民兵26人。1946年8月10日,成建基纠合王砚田部,窜入广饶城大掠三日,杀死区、村干部16人。1947年8月15日,成建基纠合刘协堂部及地主还乡团一部,在国民党64师支持下,再次进占广饶城,在广饶城盘踞62天,共杀害中共区、乡、村干部和烈军属、群众280余人。

  1947年10月14日,广饶城解放,成建基带残部窜至昌乐县。1948年5月,昌乐城解放时,成建基被打中腿部,自知难以逃脱,举枪自尽,时年49岁。他的护兵把他的尸体运至济南,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主持了他的追悼会,尸体葬于千佛山旁。

  (二十)李青山

  李青山,广饶县小张乡太河村人,生年不详。他20岁时开始贩卖私盐,以此为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纠集百余人,拉起队伍。后编入李寰秋的“抗日自卫团”,任第一大队长。1938年10月,李寰秋部改编为国民党山东保安十六旅,任第一团团长。1940年率部投靠日军,编为警备二团,驻毛王村。1942年11月5日,去张店参加日本司令蟠井举行的“归顺典礼”,被委任为“兴亚灭共建国军”第一旅旅长兼第一团团长。后又与王砚田组成“山东灭共建国军”。1940年—1943年间,李青山部多次配合日军对广南、广北、益(都)寿(光)临(淄)广(饶)、清东等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先后制造石碑、小码头、高店等惨案,用活埋、砍头、剜眼、剖腹、肢解等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抗日军民700余人。在经济上,他成立“统筹委员会”,向群众摊派“救国捐”、“安民捐”、“慰劳费”等,过期不交或交不足者,即采取“派条子”、“传口信”、“拉鸡”等手段夜袭绑架,迫使其家属拿钱赎回,否则就杀害人质。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李青山部进驻广饶县城,后又窜至张店。此间,还经常派遣特务潜入广饶侦探情报,进行暗杀活动。仅1946年1—4月间,中共党员干部340余人被其处决。1946年6月张店解放,李青山率残部380余人退至寿光县张楼附近,被渤海军区十四团围歼。李青山逃至益都县的大袁村东时被活捉。1947年5月16日,李青山被押至广饶县延集村,受公审后被枪决。

  (二十一)周胜芳

  周胜芳(1905~1948),字振武,河北省唐山市女织寨村人。少年时曾在家读私塾,年轻时务农。1925年以后,随父在枣庄中兴煤矿木样厂当工人,其间加入“安青帮”。

  1937年“七·七”事变后,周胜芳联络部分煤矿工人,拉起队伍,被国民党收编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华北第十三游击支队”,周被任命为中将司令官,活动于博兴、蒲台、高苑一带,常驻博兴县二、四区。

  1938年的春天,周胜芳由桓台到高苑抢占地盘,收编地方武装,将高苑县保安大队改编为所属第十二大队,朱仲山为大队长。周胜芳收编完高苑的队伍后,即去青城收编王馨堂的队伍。这年4月,各个地方军阀都在争夺地盘,青城成了一块肥肉,北边是刘景良,南边是孟昭进,东边是周胜芳,三角对峙,虎视眈眈,一触即发。王馨堂有一个大队的队伍,他看到周胜芳势力比较大,就投靠了他,周胜芳把他们编为所属第三大队,王馨堂为大队长,杜申堂为副大队长,下设四个中队。8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从惠民经青城、高苑进驻博兴,在博兴召集附近县的政府官吏和武装头目,进行收编改编。周胜芳部被编为山东省保安第八旅。9月7日,周胜芳部伙同高苑地方势力朱仲山部包围博兴城,城内的抗日人民志愿军撤出县城,进入五区店子一带,自卫队溃散。11月29日下午,广饶、高苑、青城日军300余人,攻打周胜芳部三营驻地院庄,三营战士与村中者百姓一齐抵抗,70余人全部牺牲;日军20余人毙命。

  1939年1月25日,日寇从广饶侵占博兴,周胜芳不敢与日本人交锋,自行撤离到高苑、蒲台边境的农村陈户一带躲藏。4月,日本鬼子就占领了青城,周胜芳一口气跑到了利津。

  1938~1939年,周胜芳部曾有过抗日活动,在麻大湖畔击退日军数次进攻,埋设地雷炸死日伪军20余名,在院庄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

  1940年入夏以后,周胜芳部与日寇频频勾结,实际上成为伪顽兼祧的“双料货”。6月,周胜芳部参加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纠集的“剿共联军”,向博兴、广北地区进犯。10月15日,刘景良为本队,薛汝华为左翼,周胜芳为右翼,向驻扎在田镇以北史杜村的八路军三旅发起攻击。凌晨,周胜芳的特务团,朱仲山的保安二团和薛汝华部约1000人,偷袭八路军三旅八团,八团展开猛烈反击将其击溃。17日,周胜芳命令董贡如的保安四团诈败,企图伏击八路军,但是未能得逞。在八路军的打击下,周胜芳部撤往石槽村。10月25日,周胜芳带一部分部队来到王家庄,八路军立即围攻王家庄,周胜芳突围逃走。12月上旬末的一天,八路军三旅一团一营包围周胜芳的据点赵家庄,歼灭其40余人,余部溃逃东鲁村。接着,鲁村也被八路军攻下。周胜芳的大本营——安家庄据点摆在了八路军面前。周胜芳一面增强民夫,加固围寨,一面以整训为名,调高苑二团朱仲山部进驻安家庄,妄图负隅顽抗。12月20日左右的一天黄昏,八路军向安家庄发起攻击,老奸巨猾的周胜芳见势不妙,随其特务团徐耀东部冲出西门向麻大湖溃逃。

  1941年初,国民党高苑县长魏锦章被八路军俘虏,高苑县县长一职空缺,周胜芳想派人去任职,朱仲山先下手为强,派人告诉周胜芳,自己想干这个县长。于是朱仲山做了高苑县县长。5月12日,周胜芳、王砚田、成建基、李青山部,配合博城、沙旺据点日伪军共1700余人,拂晓时包围驻大、小王桥八路军基干一营及新区工作团。八路军一营教导员岳华等28人壮烈牺牲,八路军于当日黄昏胜利突围,周胜芳等部被歼百余人。6月4日,日军独立第六旅300余人配合周胜芳部,到博兴县抗日根据地中心“扫荡”、“蚕食”,先后设纯化镇、王文、小孙家、周家庄、阎家庄5个据点。

  1942年12月,周胜芳去南京求见汉奸汪精卫、周佛海,受任汪伪政府中将参赞武官衔,日军驻张店旅团部授予周部“山东省剿共建国军第六团”番号。

  1943年6月4日,日寇以第六混成旅团为主力,穈集伪武定道剿共军刘佩臣部、灭共建国军王道部、保安部队周胜芳、李青山及王砚田等部12000余人,同时出动,对八路军清河中心根据地广博蒲地区进行大举“蚕食”,先后在斜里、斗科、时家、车里庄、王家营子、谬家道口、西王文、周庄、纯化镇等村庄修筑据点,屯兵集粮,准备固守,就连清河军区司令部常驻的北隋、牛家庄也安上了据点,使清河抗日根据地仅剩下黄河入海口附近的狭小地区。保安第八旅周胜芳部兵力较大,占点最多。伪副团长郑安懋率刘子刚营占据西王文村后,日夜抢修围寨,拟作长期固守,并以此为依托,支援其他据点。八路军清河军区直属团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攻打西王文据点。8月2日拂晓,杨国夫发出了总攻命令。部队进村后直捣刘子刚的伪营部。战至8时许,全歼守敌500余人,缴获轻机枪10多挺,活捉了伪营长刘子刚、伪团副郑安懋。此后,纯化镇、小孙家、阎家庄等据点的周胜芳部迅即舍弃据点向小清河以南溃逃。

  这年8月,清河区公安局长李震到清西区检查工作时被日寇抓获,在张店关押审讯3个多月,日寇对其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均无所获。这时,兼任博兴伪县长的周胜芳为了邀功,把李震要到博兴,企图劝降,但未成功。周胜芳恼羞成怒,对李震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后李震被清河区八路军救出。

  1944年6月,周胜芳部在五区建据点3处,其部下耿明德驻沙旺,傅相震驻刘家圈(今大刘),李春佩驻辛张,形成犄角之势,企图控制中共渤海区党委与益都、寿光、临淄、桓台四县联系的咽喉。

  这年10月6日,周胜芳为争权夺势,以委任傅象坤为县长为其庆贺为名,召集其团长傅象坤,营长傅象震到安家庄,于宴会时将傅家兄弟并家眷与随从卫兵击毙。随派兵到祝家营将傅象坤之子击毙。

  周胜芳在其内部也是横暴残忍,凡怀疑对他有异心者均遭杀害。除杀害了博兴县长傅象坤及其弟傅象震(营长)等人外,他的警卫梯队司令于刚臣及参谋长孙敬三、原国民党博兴县长常子中、八旅副官长刘鹤亭、新任八旅旅长王介山均先后被其暗杀或活埋。

  1945年春,国民党任命周胜芳为李延年兵团先遣三十二旅旅长。5月9日,敌伪临淄王砚田、广饶李青山、博兴周胜芳纠合3000余人,合围临淄驻博兴县四、五区的县委机关和抗日武装。临淄、博兴两县抗日武装在毛河一带给予有力痛击,毙30余人,伤20余人,俘3人。日军投降后,在八路军的强大攻势下,周胜芳率其八旅残兵及日军百余人和伪县保安队仓惶逃往张店。周胜芳驻张店时兼任山东省第十四专区保安副司令,不时向解放区派遣特务,杀人放火,破坏治安。

  1946年春,在周(村)张(店)战役中被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击溃,他率残部窜至兖州,编为保安第十团。1948年,人民解放军攻克兖州时,周胜芳被炮弹炸死,时年42岁。

  (二十二)张景南

  张景南(-1944)山东邹平城南乔木村人。张景南和高竹君都是邹平县的地方绅士,“七七事变”后,他俩投靠国民党,张景南在邹平城西,高竹君在邹平城北,分别拉起了一支队伍。1937年12月27日,姚仲明、廖容标、马耀南等人在长山县九区黑铁山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此后,该军在廖容标率领下,在小清河陶唐口附近的安家庄伏击战中,击毙日寇汽艇和12名鬼子,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抗日热情。这时,善于投机钻营的张景南和高竹君,拉着队伍投奔了第五军,分别任第五军第四支队和第三支队长。其实,张景南和高竹君等人并没有抗日之心,他们投奔第五军,只是把军队看作发国难财的资本,他们挂名抗日,只是因为这个名堂比土匪好听。1938年6月,根据上级指示,第五军要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张景南和高竹君表示反对,在改编会议上提出无理要求,并企图加害从延安来的领导干部杨国夫等,阴谋被挫败。6月16日,在热烈的口号声中、鼓掌声和鞭炮声中,“第三支队”正式宣告成立。改编大会后的某一天,高竹君、张景南支队的高立业、王焜、赵勇等30多名青年战士,全副武装,突然跑到三支队司令部,汇报了张景南、高竹君反对改编的情况。此后,高竹君、张景南各带本支队的半数人马(各两个中队),并拉拢岳伯芬、翟毓蔚等人率部判变。张景南先投奔到国民党驻山东的石友三部,编为先遣第一支队,后因石友三北调,又投到国民党沈洪烈部,编为国民党山东省保安独立第六团,张景南任团长,这就是邹平人民长期恨入骨髓的“六团”。

  八路军三支队建立不久,杨国夫副司令率三支队一部转临淄区改编李人风组织的部队。狡滑的张景南趁机偷袭邹平城,被三支队七团等部队击溃,随后张景南便勾结国民党,盘据在东范焦桥、苑城一带威胁八路军。

  1941年,国民党山东省府为了鼓励张景南继续反共,将其部队扩编为山东保安第十一旅,张景南任旅长,并兼任邹平县县长,他强征青年,搜刮钱粮,极力扩充其反动武装,更无耻地打起国民党“曲线救国”的招牌,使其部下宋清如等公开投降日寇,与日寇合流,设立碉堡,不断向八路军根据地骚扰、抢掠。此外还在其统治区内推行保甲制度,监视和迫害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和家属。

  1944年5月21日,八路军清西军分区二团接到伪十一旅内部地下工作人员杨超的秘密情报,知道伪十团团长张兴周常在夜间到孙镇其暗娼家吸鸦片,匪首张景南也要北来。于是二团团长许云轩率领部队连夜渡河回孙镇,不料这夜张兴周没去孙镇,许团长率部队继续向南搜索,在离信家不远时,听到邹青公路上人语马叫,便隐蔽藏于麦田中,借着微明的月光,注视着公路,不多时约有20匹马下公路进了信家。许云轩判断这就是匪首张景南,当即下令将信家包围起来,部队刚在西门外墓田里架好机枪打了一梭子,就把这帮匪徒打倒了好几个。在清理战场时,战士们看到一个上着兰色中山服、下穿黄呢子裤的尸体,从其身上搜出手戳和日记本时,才知道这就是血债累累的张景南。

  (二十三)杜孝先

  杜孝先(1891——1946),聊城茬平县郑家村人。14岁读书,16岁退学,随父做小买卖。1908年去天津谋职。1913年当警察,后去南京警校受训,毕业后留在南京市警察所,任警训长、警长等职。“江浙战争”爆发后,曾被调往前线,不久逃回天津。后到滨县作县长的传令兵,旋任传训长、稽查长、警备队中队长、营长等职。“七·七”事变以后,杜孝先打着联合抗日的旗号,在沾化县丁家村一带拉起300余人的队伍,自任大队长。1939年9月上旬,被国民党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刘景良改编为鲁北保安十一团,任团长。在史、杜村包围“二梯队”,使高苑县抗日武装力量遭受很大损失。1940年6月,杜孝先部参与了何思源组织的“剿共联军”,向博兴、广饶北部八路军根据地进攻。1941年,杜孝先暗中投敌,与驻蒲台日军甘野部秘密勾结,并暗中拨给日伪两个连的兵力,扩大蒲台县警备队,甘野则任命杜孝先为警备大队队副。这一年,日寇在田镇设了据点,杜孝先在说约李安据点,封锁了青城和高苑的联系,限制了抗日力量向西的发展,他们设立检查站,封锁各种物资流入高苑抗日根据地,青城成了日伪和国民党地方武装的绝对控制地。杜孝先还在滨县鳖头周建立兵工厂,自造武器弹药。杜部经常活动于青城、蒲台、滨县交界处。1942年6月,杜孝先公开投敌,其部编为“剿共军独立旅第一团”,任团长。1942年8月16日,高苑县大队配合清河军区部队攻破杜孝先的说约李据点,歼其200余人,缴枪150余支。1943年4月,杜孝先部在小杜家村包围八路军滨县五区区中队,残酷地杀害了中队长陈立刚,并悬赏缉拿张子洪、李临章等抗日干部。1944年,杜孝先部又改编为“武定道皇协护民军第一师”,任师长。1945年春,杜孝先任伪滨县县长。这年5月21日,杜孝先、成建基等日伪军共5000余人,分路包围驻陈户店等村的博兴县独立营、区中队、公安局及县政府机关,抗日部队、干部与其拼杀,部分冲出重围,独立营协理员王竹川等180余人壮烈牺牲,群众伤亡300余人,此为“陈户惨案”。6月,八路军清河区部队发动的蒲滨战役第一阶段取得胜利后,军区直属团等部沿黄河大堤西进,直取杜孝先的老巢鳌头周家据点。杜孝先的伪司令部、造枪所等皆驻于这个据点,共有守敌千余人。6月12日晚12时,八路军发起攻击,并很快攻进村内。杜孝先急忙带领百余名亲信从地道内逃走。守城敌人见大本营失守,纷纷缴械投降。6月24日,大汉奸、伪武定道尹刘佩忱指挥其“皇协护民军”第一师王富城、第二师韩兆坤、第三师成建基各一部及杜孝先残部重占滨县城,并委任韩兆坤为伪滨县县长。6月30日,因害怕被八路军歼灭,杜孝先残部舍弃说约李据点向黄河北溃逃,被高苑独立营、滨五区中队截击。9月10日,渤海军区南、中路大军,在青(城)惠(民)滨(县)交界处,围歼王复成、韩兆坤、成建基部,杜孝先率部增援,被八路军活捉。1946年1月9日,杜孝先在滨城被人民政府处死。

  (二十四)王尚志

  王尚志(1906—1947),字子成,现山东省昌邑市南逄乡大营村人。曾在昌邑县育秀中学、青岛胶澳中学读书。1925年从上海随邵力子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进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某师当参谋。1927年后参加了汪精卫的改组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国民党中委朱霁青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并任参谋长。1935年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到山东活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王尚志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鲁冀边区游击队”副司令。他同李笑文、李资廉、王豫民等,按照秦启荣的指示,自鲁北到胶济线的临淄。1938年1月,日军沿胶济线东下,当时任胶济铁路张店机务段段长的复兴社分子李熙光,率领段上的七八十名青年职工,带着铁路警察的一百多支汉阳造步枪,投奔了王尚志。王尚志即以这个班底,抽调地主豪绅家的武器和地方团队武装,组成了他的第一个大队,任李人凤为大队长,并在临淄宣告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队鲁冀边区第二游击司令部”,并自任司令,秦启荣的亲信李笑文任副司令,李允斋任秘书长,李资廉任参谋长,李熙光任政治部主任,王豫民任军需处长。后来,王尚志等人曾吹嘘说其部在临淄发展到三个梯队,20000多人枪。

  李笑文因与王尚志的矛盾日益尖锐,乃单独到长山、青城、高苑一带活动。他策动八路军的马磬山、张景南两部叛变。李笑文把马磬山部编为第二游击区第七梯队,把张景南部编为第二游击区第十梯队。李笑文乃撇开王尚志,在长山的焦家桥子另立第二游击司令部,他自任司令。

  1938年春,王尚志在成立其第二游击司令部的同时,就派杨秀峰、王豫民到昌邑、潍县扩充队伍,王豫民一到昌邑,就在该地区的复兴社分子张星坡等人的支持下,很快把昌邑的原地方区队、地主武装、兵痞、土匪笼络起来,于3月12日公开打出“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鲁冀边区第四梯队”的旗号,王尚志任命杨秀峰为司令(杨是傀儡,实权在王豫民手中),王翼心为上校副司令,下辖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等六个大队。编制表上梯队相当于一个师,大队相当于一个团,实际上一个大队只有一个营的人数。当时吹嘘这个梯队有人枪5000,实际上有3400多人,枪不过3000。

  第四梯队搞起来一个月以后,王尚志在临淄的司令部,却因其第一大队队长李人凤投向八路军三支队,而宣告垮台,他的司令部要员李允斋、李资廉、李熙光等都跑到李笑文那个司令部去了;王尚志本人则跑到博兴县一个复兴社分子刘中起家躲藏起来。

  1938年秋,李笑文由于顽固的反共,在与八路军的摩擦中,被八路军打得大部溃散,所剩残余人枪不足400。最后李笑文只得到博兴同王尚志到昌邑,与王豫民、李秀峰的第四梯队汇合在一起。

  王尚志一到第四梯队,就把它的六个大队改为他的第二游击司令部直属大队,把部队的指挥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原来梯队的司令部就成了一个虚有其名的空架子。

  1938年底,正当王尚志在昌潍一带大肆扩充队伍的时候,国民党军统局派几个特务头子带着电台等通讯器材来到了王尚志部,一个叫聂英的江西人担任了王部的参谋长,一个叫谭良材的四川人当了王部的电台台长,还有一个叫张骏山的当了王部的参谋主任。与此同时,军统局还把山东的复兴社武装由原来的“冀鲁边区”番号改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五纵队”,秦启荣任纵队司令。秦启荣把王尚志部改为“第五纵队第五指挥部”,王尚志任指挥。但王尚志对这个番号没有对下宣布,因为他与秦启荣有矛盾,不甘心做秦启荣的下属,想把秦启荣在山东的军统头子的位置取而代之。

  适在这个时候,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奉蒋介石的命令,把山东国民党搞的游击队,不管是军统的还是中统的,进行统一整编。沈鸿烈命令王尚志部限期越过胶济铁路,到博山的蛾庄、石庄一带集结,听候省政府点编。1939年1月18日,王部第七大队作为先头部队,首先趁着雪夜越过胶济铁路,在安丘县朱子镇住下,掩护其他五个大队在几天内全部过了胶济铁路。休息十天后,于1939年旧历正月十五夜又开始西移,三天后到达秦启荣亲信的防区临朐县冶源、寨里、五井一带,接受了秦启荣的检阅。

  3月底,王尚志部到了博山县的太河峪,王尚志的司令部住在蛾庄,七、八、九、十一等四个大队进驻太河镇。3月30日,王尚志按照李笑文带回的秦启荣的命令,指示其部第七、第十一大队袭击八路军过往部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太河惨案”,致使八路军三支队到山东纵队抗大分校学习的干部团和护送部队200多人牺牲,200多人被俘,被俘人员中又有3名八路军高级干部于当夜被残杀,10多人因受审讯时据理力争被活埋。

  “太河惨案”发生十天后,八路军对王尚志部住在太河的四个大队同时予以包围攻击,八、九两个大队的驻村当天下午就被八路军占领,残部溃逃蛾庄,有一个副大队长、三个中队长被击毙。驻太河的七、十一大队凭借石头围墙和两侧高地打了一天,伤亡很重,夜间突围逃往蛾庄。王尚志看事不好,带着他的司令部逃到临朐县南部的鹿皋去了,蛾庄只留下警卫大队掩护部队转移。从太河退下来的部队转移后,警卫大队被八路军聚歼。

  王尚志残部到达临朐县鹿皋之后,秦启荣从东里店赶到那里,对王尚志部撤出太河镇极为不满,要求王尚志去攻打沂水县悦庄的八路军指挥部。王尚志不得不派他的七梯队和八大队、十二大队前往,结果让事先得到情报的八路军来了个关门打狗,王部损兵折将,大败而归。王尚志为秦启荣卖命受到惩罚后,与秦启荣的矛盾更加激化。

  1940年4月,蒋介石为了控制全国军政势力,成立“鲁苏战区总司令部”,王尚志通过种种卑鄙手段向上司讨好,贿赂“点编委员”,其部于8月被编为“鲁苏战区游击第四纵队”,他被授予少将司令头衔,司令部设在胶莱河东岸的孙正村。

  王尚志是个忠实的“军统分子”,与戴笠直接联系。他忠诚地执行蒋介石的反共政策,数次策划进攻大泽山解放区,也曾多次进攻昌邑北部解放区,制造内战磨擦,同时不断派遣特务杀害八路军抗日军政干部、家属和革命群众。他一贯奉行黩武政策。常说:“有枪就是王,没有5万人,在胶东就没有我的立足之地”。因此,他从1939年起,就拼命与其他杂牌军队在昌平一带混战,争夺地盘,扩充势力,使昌邑、平度、高密、掖县交界地区的人民群众遭受了连年的战争灾难。仅1943年春,他与赵保元的一次厮杀,就使昌邑、平度等地的70个村庄遭受烧、杀、抢、掠之苦,其状目不忍睹。大岭村一次被烧房屋595间,占全村民房的一半以上。

  1944年5月,日军攻破孙正,王尚志被俘,押解青岛,后被王豫民以计救回。但该部实权已操于王豫民手中,因争权被王豫民羁押。1945年8月,该部被八路军击溃,王豫民仓皇逃跑,将王尚志转移到潍县朱里,后为驻昌乐的张天佐接去。经国民党省府高参黄公如等人的策划,王尚志又窜回岞山收拾残部,当上了司令。

  1946年春,王尚志的部队被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改编为国民党第八军独立三团,他任上校团长,驻潍县城。不久,又改任第八军独立旅少将副旅长、中将司令等职。为国民党发动内战继续卖力。翌年7月,王尚志在潍县病故。

  (二十五)王豫民

  王豫民(1906~1984),字禄丰,现山东省昌邑市晴埠村人。曾在昌邑县育秀中学、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33年任蒙阴县督学,他借视学之机,考察了全县的山川地势,私怀大计,为秦启荣所赏识。1933年经秦启荣介绍在济南加入了“复兴社”。随后,便奉命辞去督学职务,回昌邑县任第六区小学校长,秘密发展特务势力。1937年冬,秦启荣在临淄组织了国民党康泽派系的特务武装组织——别动总队,任命王豫民为“鲁冀边区第二游击区”司令部中校参谋主任。1938年2月,王尚志派他到昌邑扩充队伍,打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鲁冀边区第四梯队”的旗号。同年8月,王尚志率部窜回昌邑与他会合,任中校经理处长。1940年5月,“四梯队”被编为“鲁苏战区游击第四纵队”,任十支队长。1944年2月又升为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后任军需处长,主持印发“昌邑六区兑换券”钞票,大量搜刮民财,并主持创办“四维中学”,亲任董事长。1944年5月,“四纵队”司令部驻地孙正被日军攻破,王尚志被俘后,他趁机以嫡系第十支队为骨干,收罗“四纵队”残部,自任司令。7月,“四纵队”改编为“山东挺进军第十五纵队”,他被任命为少将司令。1945年1月,国民党中央政府任命王豫民为“山东省第十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时兼任昌邑县县长。在这期间,他曾假借与日军谈判,消灭了押送王尚志的青岛日军谈判代表和随从人员及驻昌邑县的日伪军队长牟敦友,将王尚志劫回。后怕王尚志夺回权力,又借故将王尚志羁押。并用同样手段,捉杀了张景月部属五团团长李树桂夫妇。他独揽“四纵队”大权以后,曾指挥部队频繁骚扰八路军解放区。

  1944年冬,王豫民指挥“十五纵队"4000多人,分河东、河西两路先后侵占逄翟、虫埠、双台等大片解放区的村庄,安设据点,与八路军交战。1945年1月,又派1500多人的先遣队,侵犯革命根据地马渠一带,并向东冢、大院等地大举进犯,扬言不让八路军有立足之地。1945年7月,八路军讨逆战斗发展到昌邑,在军区、军分区、县、区武装部队的联合反击下,一举攻克了王豫民部在小河子、明家郜、辛赵的三个顽固据点。“十五纵队”溃散,王豫民化装逃亡寿光。后来,他率部分嫡系奔赴高密,又打出了“第十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旗号。1947年高密解放,他逃到青岛,任“山东省保安司令部高级参谋”,并在青岛经营汽车商行。1949年青岛解放前,随国民党部队逃往台湾。

  王豫民逃至台湾后,曾经营商业,开办“四维中学”,均中途夭折。晚年撰写《胶莱河畔》回忆录,并联络旧友,为在台湾出版的《山东文献》期刊撰写稿件。1984年病死台湾。

  (二十六)朱仲山

  朱铀云(1898-1955年),字仲山,高青县丁家庄人。朱仲山10岁上学,25岁时入济南正谊中学,因考试不及格降级,又考入山东省武术传习所学习两年,毕业后随父经商。1930年国民党高苑县政府保荐朱仲山到省府区长训练班培训。后历任国民党高苑县大队小队长,高苑四区区长,博兴一区区长,高苑县“联庄会”副会长。

  “七·七事变”后,朱仲山积极扩充地方武装。1938年,其部被周胜芳收编为所属第十六梯队,后改编为保安八旅二团,朱仲山任大队长、团长。是年11月,八路军三支队七团团长马千里为联合抗日与朱仲山谈判,遭其拒绝。1939年3月,朱仲山率部进攻青城,驱走主张抗日的国民党十区专员梁建章。8月,又与张景南、杜孝先等围攻高苑县抗日武装“二梯队”。1940年10月,朱仲山暗中接受日伪编制,所部为“灭共建国军第四团”,任团副。1941年,朱仲山加人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高苑县长,盘踞在窦家湾据点。1月,朱仲山部配合日军在孙家集围攻高苑抗日民主政府县大队,使之伤亡12人。7月,朱仲山指示部下杀害高苑抗日民主政府四区副中队长孙登肖二情报员曹成才。11月25日,朱仲山部配合日军在崔张店“扫荡”,抓去群众百余人、抗日干部23人,杀死干部群众35人。1942年1月,朱仲山伙同杜孝先部配合日军在谢铁家一带围攻八路军清西二团二营,造成二营伤亡180余人。同年底,朱仲山派团副王长兴率部去广北围攻八路军。1943年1月,朱仲山带队随日军"扫荡"清西部队,杀害战士数人。

  1945年春,朱仲山被八路军清西分区和高苑县大队活捉,清西军分区政委李曼村曾教育其反正起义,他当时允诺。但释放后又投向国民党二十四旅。8月,日军投降后,朱仲山只身逃往济南。1946年春节,朱仲山在济南参加国民党高苑县同乡会,任干事。1948年济南解放,朱仲山隐姓埋名,其后流窜天津、东北等地。1952年10月在北京归案,押回高青审理。1955年被处决。

责任编辑:石江鹏 最后更新:2015-04-23 09:43: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山东清河区(1937—1944)(柒)

下一篇:抗战时期的山东清河区(1937—1944)(附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