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于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1953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在这篇文献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明确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进一步结合起来,就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出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重温这篇经典文献,对于我们今天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仍具有启示意义。
以改造学风建设大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全国性大党,担负着领导抗日战争的伟大责任。但是,由于紧张的战争环境和迅速变化的形势,对于党内长期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根源还未作彻底清算,党内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还不够高,对于真假马克思主义还缺乏鉴别能力。在这一时期,我们党还发展了大量新党员,一些人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认识也有限,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和作风的影响。有鉴于此,毛泽东认为,要建设好大党,就必须普遍地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1938年10月,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从领导中国空前伟大的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提出“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的口号,要求全党自上而下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国际经验,并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他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随后,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再次强调了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这领导工作、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便是我们学习运动的直接原因”。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一场全党性的学习运动在延安和其他根据地开展起来。
随着学习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倾向。一些人对于书本上的知识相当熟悉,而对于其他的东西一概不知,也不懂得结合新的形势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一些人满足于夸夸其谈,不愿做实际工作,不愿做调查研究;更有一些人只是单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这种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学风危害极大。为了纠正这一错误倾向,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严厉批判了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学风,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并强调:“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以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将主观主义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对立起来,严厉批评了主观主义,提出要倡导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和态度。
毛泽东指出,主观主义的学风和态度,表现为不研究现状,“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表现为不研究历史,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点都不懂或懂得很少,“言必称希腊”;表现为不能科学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与主观主义的态度相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强调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周围环境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详细地占有材料,从中找出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作为一切行动的向导;强调研究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毛泽东创造性地阐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考据学命题的“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强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在党史上,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作风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毛泽东强调,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作风“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因此,必须在全党树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为此,毛泽东提出要对现实实际情况的各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百年以来的历史进行专门的和综合的深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调查研究作为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经典文献。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毛泽东在这篇文献中具体阐述了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就是倡导和实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与思想方法,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1943年,《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要具体地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毛泽东强调:“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他指出,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思想作风,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做研究工作的人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做实际工作的,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种作风和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为了改变这种作风,毛泽东“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引导同志们的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他还出版了《农村调查》一书,重申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就是改进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提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加强作风建设,就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干好本职工作、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5-04-14 10:15: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历史性创新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