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忆家父在八路军总部支援八路军抗战的岁月
2020-12-12 16:08:01  来源: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家父乔树人(又名乔茂材)1898—1969,四川北川县人,192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学成毕业后留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工作。1937年再毕业于南京陆军大学第二期特别班。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后,于1937年秋受国民党军令部派遣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司令部任少将高级联络参谋,传达抗战方略,争取抗战胜利。赴任途中,出于精诚合作共赴国难的一腔激情写下了《黄河晚渡》一诗。

  抗日请缨胆气豪,胸藏韬略腰横刀。

  晓行南岳千层雪,晚渡黄河万顷涛。

  风雨同舟思共济,疆场效命不辞劳。

  丹心一片随明月,不战楼兰气不消。

  到了山西洪洞八路军总部后,受到朱总司令诚挚相待,他见朱总司令态度诚恳,生活俭朴,日夜操劳军务,且同士兵同甘共苦,深受感动,与朱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参谋长等八路军高级将领早夕相处,受到不少效益。八路军总部移驻沁县道经良马镇,正值日寇烧杀之后,见断壁残垣,尸横遍野,见遇难同胞断胫折臂,剖腹挖心之惨状,父亲立马痴立,禁不住泪如涌泉,深悉覆巢之下无完卵,更坚定了国共合作,抗日救国,同仇敌忾的意志和决心,奋笔疾书写下了《过良马镇》一诗:

  尸横遍野血模糊,立马停看泪眼枯。

  数处村庄成瓦砾,几家妇孺断头颅。

  国仇未报心常碎,民愤不平气难舒。

  天下兴亡人有责,同心协力灭倭奴。

  在八路军总部家父与朱总司令交往友谊深厚,他亲眼见八路军在极艰苦条件下英勇抗日,深悉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合作抗日的坦诚,深得家父敬佩和信赖。家父给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的电稿,发文前均交朱总司令或左权参谋长看阅后,用八路军的电台发文,八路军的重要文件也交家父看阅,家中现保留有朱总司令给家父的两封亲笔信。

  其一:

树人同志:

  缴获日军对华作战秘本已译出,请兄校阅一次,以便付印。

  朱德

  其二:

树人兄:

  兹送来一二九师获得敌人信件摘译一件,阅后请置还。

  此致

  革命敬礼

  朱德十日十时

  1938年3月24日家父与朱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一道参加东路军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共商团结抗日大事,与朱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等联名致电蒋委座,电报全文如下:

  委座钧鉴为坚持华北抗战,争取全国抗战之最后胜利职等于本月二十四日召开东路军高级将领军事会议,谨遵委座不准一兵一卒渡河之意旨讨论有关目前山西抗战一切问题聚首一堂互换经验,充分表现亲密团结之精神愈益巩固最后胜利之信心,到会将领均表示坚决在钧座领导之下扫灭倭寇还我河山部署情形另电呈阅职朱德、彭德怀、曾万钟、朱怀冰、乔茂材及到会将领等叩俭(原件存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该电文由国民革命第八军武汉办事处叶剑英处长抄呈。

  家父见八路军指战员斗志昂扬,在及艰苦条件下深入敌后,发动群众,英勇善战屡挫顽敌之锐气,坚信八路军是抗战中坚力量和抗战胜利的希望,但同时虑到八路军装备差,械弹缺乏,确实需要补充,他自导奋勇向朱总司令请示,愿亲自前往武汉国民党军令部为八路军领取战械,朱总司令很高兴地采纳了家父的意见,并嘱家父带去一厚册日寇在华北烧杀抢掠,人民遭受苦难的惨状照片。家父受命后急如星火,日夜兼程赶赴武汉,见到蒋介石和军令部长何应钦,先把朱德总司令嘱带的照片册呈给他们看,那一幕幕令人摧肝裂胆发指冲冠的真实图景,同时报告八路军在平型关长乐村英勇抗战,杀敌致胜的经过,并反复陈述非团结不能抗战,非补充不能杀敌,言时声泪俱下,终于打动了蒋介石,批准发给步枪子弹100万发,平射炮六门,由家父亲自领取,亲自押运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协助下顺利的运送到黄河渡口,送交八路军总部派来接运弹械的同志,圆满完成朱总司令交给他的任务,支持八路军抗战,为抗日补充枪械弹药,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作了有益的工作。

  1938年秋,家父交清械弹后,就去延安晋见毛泽东主席,与毛泽东主席长谈数小时,敬聆毛主席讲述抗日持久战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深佩毛主席高瞻远瞩,更坚信只有国共两党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才能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抗大第四期毕业典礼上,身为军事委员会来宾乔茂材应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邀请发表演讲。“十年前国民党共产党的血流在一起,汗流在一起,打倒军阀;今天我们要把国民党共产党的血流在一起,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所以各位要记住蒋委员长所告诉我们的‘精诚团结抗战到底’(热烈鼓掌)!各位同志要记住毛泽东先生常常向我们说的话:‘只有团结一切力量才能抗战,才能战胜敌人’……兄弟以代表军委会的资格在这里庆祝各位同志的健康,并庆祝抗战胜利”!(该讲话摘自八路军著名军事记者雷烨烈士《抗大毕业上前线》一文,《新华日报》1938年9月1日第4版。)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12-12 16:11: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父亲抗战之军事剪影

下一篇:怀念晋绥抗日老前辈丛一平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