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山东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栖霞市
2017-12-09 09:14:37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点击:  复制链接

  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 位于苏家店镇林家村中东部。旧址东西长13 米、南北宽13.7米、占地面积178.1 平方米,有5 间正房,东西各有厢房。1940 年4 月24 日, 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于苏家店区林家村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有全县各阶层抗日民主人士和群众团体代表共2000余人。大会选出了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机构,姜茗当选为第一任县长。抗日民主政府的办事机构设秘书处、庶务处、公安局、民政科、财政科、农业科、教育科、人民武装科。1944 年12 月栖霞城解放后,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栖霞城。1991 年11 月16 日,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栖东县委、县政府驻地旧址 位于臧家庄镇马陵冢村西北部李氏庄园内。1941 年3 月25 日,栖东县行政公署成立,行署机关驻大庄头乡康家村。1946 年5 月, 栖东县委、县政府移驻臧家庄镇马陵冢村,李氏庄园(部分)成为县委、县政府的办公驻地。李氏庄园由5 个大院组成,系清末民初建筑群,由李绪尧、李绪埙、李绪田兄弟三人占有,因为他们是在海参崴经商发迹,故称“大崴”“二崴”“三崴”。庄园坐北朝南,共建厅堂楼229 间,5个大院除“二崴”的大院以外,其余的大院均沿中轴线由南向北建有门厅、客厅、书房、寝楼、北群房、仓库等,左右以群厢或围墙相贯,组成整体四合院。大院的建筑,不论砖雕、木雕、石雕或油漆,均做工讲究, 制作精细,属栖霞及周围古建筑中的佼佼者。1953 年9 月,栖东和栖霞合署后,县署移驻栖霞城,原栖东县的所有部门迁出,李氏庄园由臧家庄粮管所使用和管理。1984 年,臧家庄粮管所迁出后,李氏庄园交由马陵冢村集体所有。1991 年11 月16日,李氏庄园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 年4 月30 日,被烟台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中共栖东县委、县政府驻地旧址外院 拍摄人:衣英武  拍摄时间:2010年12月6日.jpg

中共栖东县委、县政府驻地旧址 (摄影 衣英武)

  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旧址 分布于牙山附近刁崖后、凤凰庄和栖霞城北古镇都村等20 多个村落。三分校中心办公地位于凤凰庄村中西部、东北部和古镇都村牟氏庄园。1940 年4 月,抗大一分校一大队来到胶东,在招远县灵山一带与胶东抗日军政干校合编,组成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胶东支校。6 月, 改名为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简称胶东抗大),贾若瑜任校长,廖海光任政委。1941 年春牙山解放后,胶东抗大由掖县三元村迁至牙山西麓刁崖后、麻地一带,有了较稳定的办学地址。几个月后,移驻牙山北麓东夼村(今凤凰庄),各营队分别驻到雀刘家、小庄(今富庄)、上崖头等20 多个村庄。6 月,聂凤智接任校长,廖海光继任政委,黄经琛任教育长。10 月,为活跃校内和地方文娱生活,在原抗大文艺宣传队的基础上成立战旗剧团。胶东抗大在坚持教学、训练和生产的同时,直接参加反投降和反“扫荡”战斗。1942年11 月,胶东抗大改名为胶东军区教导二团。校部机构进行整编,撤销战旗剧团(1945 年后恢复),千余学员组成9 个队,编为3个营。胶东抗大从创建到改编的三年间,共训练了2000 多名军政干部,还为地方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栖霞城解放后,1945 年教导二团迁至城北古镇都村,团部住该村牟氏庄园。1947 年2 月,教导二团改称山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1948年11 月,大批干部和500 多名老战士奔赴华东局。1949 年5月青岛解放前夕,胶东抗大离开栖霞,1950 年并入华东军政大学。胶东抗大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在部队干部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胶东抗大在凤凰庄村的部分旧址尚在,校长聂凤智的两间办公室因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当年抗大学员在凤凰庄村房屋墙面上书写的“拥护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标语,仍清晰可见。胶东抗大在古镇都村牟氏庄园内的旧址保护完好,2005 年在牟氏庄园内修建了抗日战争纪念馆。2015年6 月23 日,旧址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4胶东抗大驻地凤凰庄旧址 拍摄人:刘明久 拍摄时间:2011年4月.jpg

胶东抗大驻地凤凰庄旧址 (摄影 刘明久)

4-6胶东抗大校长聂凤智在凤凰庄的住处旧址.jpg

胶东抗大校长聂凤智在凤凰庄的住处旧址

  胶东国共统一战线谈判旧址 位于庙后镇回龙夼村中部。1939 年春,为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抗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派宋竹庭为代表,同国民党顽固派蔡晋康进行谈判,地点定在庙后乡回龙夼的衣氏祠堂,该村地下党员衣凤池以小学教师身份,负责接待双方的谈判代表。谈判中,宋竹庭畅谈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并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要求。蔡晋康方代表以请示上司为由, 推诿拖延,导致第一次谈判无果而终。后经多方努力,蔡晋康部同意五支队进驻牙山地区东麓一带。在我党我军和根据地人民抗日斗争形势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赵保原和蔡晋康部勉强接受了共产党、八路军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建议,并在栖霞县桃村镇成立了鲁东抗日联军,国民党山东第八区第三旅旅长赵保原任联军总指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任副总指挥,秦毓堂任参谋长。抗日联军成立后,在赵保原、蔡晋康部遭遇围击时,五支队曾多次冒死相救。但赵保原、蔡晋康部仍无真正团结抗日之心,在五支队几次与日伪军作战中视而不见,企图借日伪军之手削弱和消灭抗日武装力量。

  衣氏祠堂位于回龙夼村村东,坐北朝南,四合院,有南厅、北正房两排房。南厅5 间, 东西长13.6 米,南北宽4.6 米,高4.3 米;北正房5 间,东西长13.6 米,南北宽4.8 米, 高5.05 米。大门两侧各立一石鼓,通高0.58 米,宽0.54 米。房屋为砖木结构,五檩梁架,花门花窗,方砖铺笆,暴垅灰瓦覆顶,鱼鳞脊,两端饰大鳌。衣氏祠堂是一宗族祠堂,是其后人为怀念祖先、收藏祖先文物,于清光绪二年(1876 年)捐资兴建的。 2015 年6 月23 日,旧址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沟抗日烈士公墓 位于官道镇李家沟村南约1 公里处。1943年7 月2 日, 驻栖霞日伪军400多人,携带两挺重机枪和数门迫击炮,向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十四团二营驻地李家沟进犯。五旅十四团参谋长贾平接到报告后,立即和二营营长姚琪率领全营指战员抢占了村南山岭制高点。日伪军进村扑空后,折向村南河。当来敌接近时,营长姚琪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一齐向敌人开火,日伪军慌忙后撤,尔后又在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组织反扑。位于阵地前沿的三营某排在排长的带领下,冲出阵地,杀向敌群,与日伪军展开了肉搏战。五旅十四团三营从招远陈家赶来增援并抢占了李家沟村西制高点,向进攻南山阵地的日伪军射击,日伪军慌忙向村西北撤退。战斗从下午持续到黄昏,日伪军企图以夜幕作掩护进行突围,又遭到我县大队的截击。此次战斗,双方伤亡惨重,日伪军死伤130 多人,我军伤亡100 余人,三营教导员王道一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5-1胶东国共统一战线谈判旧址 拍摄人:刘芳 拍摄时间:2010年11月28日.jpg

胶东国共统一战线谈判旧址 (摄影 刘芳)

  李家沟抗日烈士公墓是栖霞党政军民为缅怀在李家沟阻击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一座公墓。该墓封土高1 米,东西长3 米、南北宽2 米,安葬着70 余名革命烈士的遗骨。2006 年4 月5 日,举行了李家沟抗日烈士公墓纪念碑落成仪式。纪念碑用灰白色大理石凿制,底座方型束腰,高37 厘米,碑身高180 厘米、宽77 厘米、厚22 厘米。碑面镌刻“抗日烈士公墓”,碑后记述了这场战斗的过程。1991 年11 月16 日,李家沟抗日烈士公墓被栖霞县委、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义山烈士墓 位于蛇窝泊镇后撞村西,坐西向东,封土高1.2 米,东西长5 米、南北宽3 米。李义山, 名会文,字义山,栖霞后撞村人,1874年生。光绪末年加入同盟会,在家乡一带从事反清活动,因带头剪去发辫,遭到通缉, 被迫在牙山草庵庙为僧。民国初年, 在本村挂牌行医,并兼任学校董事长。在他的主持下,办起了一个有3 个班级的新式学校,并首倡招收女生,深受群众欢迎。1932 年前后,聘请牟铁铮担任教员,并结为好友。七七事变后,李义山赞同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反对国民党倒行逆施、专搞内战的丑恶行径,被誉为“抗战老人”。李义山医术闻名一方,轻病而受其治者达数千人,垂危而得其救者不下数百人。牙山战役后,他不仅帮助抗日民主政府建政施政,还在国民党内推进“抗敌协会”组织,被投降派和顽固派视为眼中钉。1941年6 月9 日,李义山被投降派徐淑明逮捕,被害于蛇窝泊镇石角夼村西河,终年67 岁。胶东党政军民各界为李义山等被害烈士在北水头村(今海阳市)召开追悼大会,并在《大众报》发表“告胶东同胞书”,号召胶东人民为李义山等被害者报仇,继承先烈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1978 年10 月30 日,李义山烈士墓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李家沟抗日烈士公墓  拍摄人:谢志成 拍摄时间:2005年4月25日.jpg

李家沟抗日烈士公墓 (摄影 谢志成)

7-1李义山烈士墓 拍摄人:衣龙良拍摄时间:2010年11月20日.jpg

李义山烈士墓 (摄影 衣龙良)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牙山南麓的灵山(今英灵山)上,1945 年春始建,原称英灵山烈士陵园,1989 年更名为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坐北朝南,由中、东、西三路组成,占地面积760 亩,有纪念塔、纪念堂、烈士陵墓及纪念碑、亭、石坊等建筑306 处。陵园整体布局呈“中” 字形,中路设在南北中轴线上,烈士纪念塔坐落于中路的北端山巅。纪念塔为陵园的主体建筑,1945 年5 月1 日动工,8 月15 日落成,由960块花岗岩石砌筑,呈六面锥体,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通高21.37米,塔底周长24 米。塔身正面楷书阳刻“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塔身侧面下部阴刻中共胶东区委、胶东军区等联名建塔序文,上部阴刻5716 名烈士英名录。塔顶六面各设方窗,方窗中间制有五角星图案。塔内设有扶梯,可攀登而上。纪念塔西面70 米处立有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任常伦铜像,其下设石质方座。中轴线南端的山麓底部,设烈士纪念堂, 砖石结构,双层四面坡,共13 间,宽38米,进深13.4 ~ 13.8 米。纪念堂内陈列着张静源、张连珠、理琪、王文等39 名烈士的革命事迹与遗物。纪念堂前为广场,方石铺筑,东西宽82.9米、南北纵88.16 米。中轴线拾阶而上为理琪墓,墓由块石砌筑, 底周长12.58 米,通高2.3 米,正面设白色大理石卷书,上阴刻“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理琪同志之墓”。墓后石墙镶嵌长方形大理石,镌刻理琪生平。其东南25 米处,有一石筑的方锥形“烈士芳名塔”,塔底周长10.4 米,高8 米,塔身四面镌刻3342 名烈士的英名;西南25 米处为“胶东战斗英雄” 夏侯苏民之墓。

8-1胶东革命烈士陵园远景 拍摄人:谢志成 拍摄时间:2006年7月.jpg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摄影 谢志成)

  东路,山下入口处立有“浩气长存” 的石坊。顺路而上,右侧设有烈士墓区,占地面积8087 平方米,均为石砌长方形墓,南向,墓前立有石碑,上置五角星,碑面镌刻先烈英名等,267 名先烈长眠在此。向上,为烈士名录永垂千古塔,塔高8.5 米,地面周长16.16 米,塔的四面刻有11792位烈士英名。再上,为灵山东侧的山脊,上面建有中共东海地委书记兼东海区司令员于克恭之墓。墓北80米处是胶东行署主任王文墓, 墓呈圆形,通高6 米,底周长16.15 米,自下而上层层收紧,其上置墓碑,阴刻“胶东区主任公署主任王文同志之墓”。东路山巅附设“胜利亭”“日观亭”等。

  西路,山下入口处立有“英名千古”石坊。顺路而上,筑有胶东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林江之墓,墓面横书“气壮山河”。北去40 米处为三座团级干部烈士墓, 1964 年7 月立,中间为山东纵队五旅十三团团长李绍桥之墓,西为山东纵队五旅十五团团长梁海波之墓,东为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二团政委蔡戎前之墓。再北去40 米处为“英雄墓”(三墓并列一体),块石砌筑,呈长方形,东西长5.1 米、南北宽4.5 米、高3.35 米,其上嵌有石碑3 座。中为山东战斗英雄任常伦之墓,其传记刻于墓的背面;东为胶东劳动英雄王彩春之墓,其传记刻于墓的东侧;西为胶东爆炸英雄王克山之墓,其传记刻于墓的西侧。西侧山巅附设“群英亭” 一座。另有募名塔一座,位于烈士纪念堂西南侧。

8-2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大门 拍摄人:谢志成 拍摄时间:2010年11月.jpg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大门 (摄影 谢志成)

8-4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 拍摄人:连航 拍摄时间:2011年4月.jpg

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 (摄影 连航)

  1977 年12 月23 日,胶东革命烈士陵园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 年1 月5 日,被列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89 年8 月20 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 年1 月,被民政部公布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1 月,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国防教育基地;2014 年8 月, 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栖霞抗日烈士陵园 位于观里镇西北6 公里的大刘家村北雀儿崖阳坡,1945 年10 月10 日起建,1946 年元旦竣工,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600 平方米。陵园主要建筑包括纪念塔、烈士陵墓、记功坊、纪念亭、烈士门等共56 个建筑单位,是栖霞人民为安葬、纪念栖霞抗日烈士而建,建塔资金来源于群众自愿捐献。

  陵园整体布局呈“甲”字形。烈士纪念塔位于中轴线的北端最高处,系大理石建筑, 呈六面十三层锥体,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通高11.7米,塔座对边距离5.2 米,塔身底部对边距离2.9 米。向阳面第二层至第十层阳刻“栖霞抗日烈士纪念塔”,字高36.5 厘米,宽38.5 厘米。第一层石高1.2 米,六面分别刻有建塔序文和领导题词。第二层和第三层阳面外的其他五面,阴刻栖霞县13 个区的435 名抗日烈士芳名,其中在地方政府工作牺牲的烈士245 名、抗日军人烈士137 名、抗日人民烈士53 名。塔顶有山东战斗英雄任常伦塑像,立式、水泥质,高1.8 米,肩扛步枪,作警戒状。在塔的西北67 米处,建一亭子,木质建筑,呈六角形尖顶,小灰瓦覆顶。塔前10 米处建一门,砖筑门腿, 上为木制匾额,阳刻“血花门”,门高3米、宽2 米。门前建东西长13 米、南北宽12 米的广场。塔的东南20米处建有一门,砖筑门腿,上为半圆券,嵌大理石门额,阴刻“战斗门”,门高4米、宽3 米。门西4 米处,南北建一照壁,墙高4 米、宽10 米、厚0.8米,墙的东面绘毛泽东与朱德双人像。塔南80 米处建一石门,两边各立有高4米、直径0.6 米的石柱,上为两块长3.5 米、直径0.4 米的石条,中间嵌一大理石,阴刻“烈士门”,门高4 米、宽3 米。

9-2栖霞抗日烈士纪念塔.jpg

栖霞抗日烈士纪念塔

  塔西北70 米处为烈士墓地,东西宽12 米、南北长30 米,这里安葬着从宋格庄及雀儿崖周围村庄迁来的47 位烈士的遗骨。除有一座立有墓碑外,余者皆为土墓,无碑。塔西南3.5 米处,为记功坊,石建,高2.1 米、宽1.7 米,东西各有石柱,阴刻“发扬民族精神”“完成革命任务”。两石柱之间嵌有两块竖式大理石,镌刻栖霞党政军民为建设抗日烈士纪念塔所捐献的款额、工数额。因年久失修,1965 年,3 个亭子与3 个门相继倒塌。1972年栖霞县民政局拨款维修时,将塔顶的任常伦塑像拆除,更换成五角星。在塔西南10 米处,建烈士祠堂5 间,东西长12.4 米、南北宽6.4 米,木门、棂窗,大灰瓦覆顶,1985 年夏季倒塌。在原“烈士门”处建一大门,高5米、宽4.3 米,砖筑大门腿,两边竖写“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多光荣”,上为钢筋半圆券, 前后各嵌有圆形钢板,前写“英名千古”,后写“浩气长存”。1978 年10 月30 日, 栖霞抗日烈士陵园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庄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桃村镇新庄村西北山上。1942 年11月8 日,日伪军对胶东牙山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冬季“扫荡”。17 日,日伪军由青岛、高密等地分乘500 多辆汽车,沿烟青公路向莱阳、栖霞、福山和牟平等各据点增兵。12 月13 日至15 日,日伪军以2000 多兵力,采用“梳篦”式,数路合击牙山,逐渐向中心地区合拢,妄图歼灭八路军主力部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手段残忍。14日,日伪军制造了触目惊心的“山西夼惨案”,全村一片狼藉,损伤惨重。在老庙沟一带,八路军与敌人发生激战,30 名战士壮烈牺牲。反“扫荡”中,主力部队冲破重重包围,粉碎了敌人的聚歼阴谋。

  1943 年3 月,栖东行署为纪念反“扫荡”中为国捐躯的英灵,在老庙沟东山立革命纪念碑一座,以示纪念。纪念碑用整块白色大理石凿成,呈方锥体,高146 厘米,宽、厚各43 厘米。阴刻碑文,南面刻“为国捐躯”,北面刻“气壮山河”,东面记载了1942 年12 月14 日牙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的过程,西面镌刻37 位烈士英名。碑座用花岗岩石凿制,共3层,通高81 厘米、底宽145 厘米、顶宽90 厘米。1978 年10 月30日,新庄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2新庄革命烈士纪念碑 拍摄人:谢志成 拍摄时间:2005年9月2日.jpg

新庄革命烈士纪念碑(摄影 谢志成)

  灵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寺口镇灵山村西南。1940 年1 月10日凌晨,驻寺口镇灵山村的栖霞七大队70 多人,获悉观里据点日伪军80 余人向寺口方向进犯,并已到达邴家附近,为掩护当地群众转移, 决定挑选25人分三个组在灵山南山阻击敌人,由连长吴志修和指导员朱凤彩亲自指挥,其他战士则负责保护群众安全转移。阻击的部队刚布置好, 就遭到日伪军的疯狂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连长吴志修负重伤,指导员朱凤彩壮烈牺牲,19 名战士伤亡, 毙伤日伪军20 多人,残敌窜回栖霞城。这次战斗被称为“灵山战斗”。1943 年7 月2 日, 驻栖霞日伪军进犯山东纵队第五旅十四团二营驻地李家沟,十四团参谋长贾平和二营营长姚琪率领全营指战员与敌人展开激战,毙伤日伪军死伤130 多人,我军伤亡100 余人。这次战斗被称为“李家沟战斗”。1945 年7 月7 日,为纪念灵山战斗和李家沟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栖霞县党政军民在寺口镇灵山村西南建灵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碑座成方形,用石块砌筑。碑体用一块石灰岩凿制磨光,呈方锥体,通高158 厘米,底部宽、厚各37 厘米,上部宽、厚各18.5 厘米。碑身南面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北面刻栖霞县党政军民建碑序文,东面刻栖霞县长牟铁铮的题词, 西面刻县委书记牟子敬的题词。1978 年10 月30日,灵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韩家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苏家店镇大韩家村南。纪念碑用整体石灰岩石凿制,通体磨光,呈方锥体,通高150 厘米,宽、厚各53 厘米。阴刻碑文,北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东面刻有大韩家村民众的立碑序文。碑文记载了1940 年日军“扫荡”艾崮山区时,为了保护大韩家村群众转移,八路军5 名战士与敌人搏斗而英勇牺牲和本村群众为保守秘密而牺牲的事迹。纪念碑外罩碑亭,碑亭为石柱、木架,亭顶为四面坡,小青瓦覆顶,亭东为革命烈士墓地。

12-1灵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拍摄人:谢志成 拍摄时间2006年9月14日.jpg

灵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摄影 连航)

  1940 年1 月27 日,日伪军200 多人从栖霞城出发,到县城西北的艾崮山区根据地进行“扫荡”。北海警卫四营获此情报后,凌晨两点从黄县闫家沟出发,跋涉40 余里于拂晓前赶到大韩家南山,一连和营部埋伏在大韩家南山制高点,二连埋伏在南山庙西的山头上,三连埋伏在南山最西的矮山坡上。上午8 时许,日伪军进入伏击圈内,二连按原计划放过敌先头部队,朝敌后续部队开火。随即一连和三连也相继向敌人发起了攻击。日伪军5 挺重机枪和5 门迫击炮以猛烈火力掩护其部队进行反攻。由于日伪军装备精良,为避免严重伤亡,四营决定撤出战斗,由三连一班阻击掩护。北海警卫四营刚撤出,敌人便包围了一班阵地。战士们的子弹和手榴弹都打光了,在班长的带领下,端起刺刀冲出掩体与敌人展开肉搏,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1978 年10 月30 日,大韩家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马家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松山街道上马家村西口子。纪念碑碑身用一块石灰岩凿制,通体磨光,呈方锥体,高180 厘米,底部宽、厚各37 厘米,上部宽、厚各18.5 厘米。阴刻碑文,南面隶书“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北面楷书序文,记载了1940 年雷山战斗和1942 年雷山惨案的经过,东面行书是县委书记牟子敬的题词,西面隶书是参议长孙子明的题词。碑座方形束腰,用不规则石块砌筑,高、宽各70 厘米。

  1940 年6 月15 日,到艾崮山区“扫荡”的日伪军1000多人,在前寨、后寨及曹高家村烧杀抢掠后,又向东扑来。为挫败敌人的“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从十四团和十五团各调一个营,与北海独立团及栖霞县大队配合,由十四团团长于得水统一指挥,在雷山北麓设下埋伏,待机歼敌。下午3 时许,日伪军进入伏击圈, 八路军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一齐向敌开火。日伪军集中炮火攻击十四团阵地,并组织了9 次进攻,均被击退。战斗持续到深夜方结束,毙伤日伪军80 多人,十四团前沿阵地一个班9 人全部壮烈牺牲。1942年,日军为了保住东北至山东的海上交通线, 支援太平洋战争,在日本华北派遣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策划下,调动了青岛、烟台、威海、莱阳等地日伪军两万多人,从11 月21 日开始,对胶东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区“扫荡”“拉网合围”,妄图一举消灭胶东八路军主力。他们先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乳山“马石山惨案”、荣成“崂山惨案”,紧接着把魔爪伸向了栖霞境内的雷山。12 月16 日凌晨,日伪军15000 多人在飞机的配合下,分13 路从栖霞、莱阳、招远、黄县、蓬莱等据点出动,像狼群一样扑向雷山,在相距10 公里时, 日伪军迅速紧缩包围圈,架起机枪屠杀被围群众。在这次“雷山惨案”中,有225 人被杀害,79 人被打伤,376 人被抓走,611 头大牲畜被抢走,毁坏的房屋、财产不计其数。

13-1大韩家革命烈士纪念碑 拍摄人:刘明久 拍摄时间:2011年4月.jpg

大韩家革命烈士纪念碑 (摄影 刘明久)

14-2上马家革命烈士纪念碑 拍摄人:崔绍勇 拍摄时间:2010年11月.jpg

上马家革命烈士纪念碑 (摄影 崔绍勇)

  1945 年,为纪念雷山战斗和雷山惨案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栖霞县党政军民在松山街道上马家村西口子建“上马家革命烈士纪念碑”。1978 年10月30 日,上马家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祝子顶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蛇窝泊镇蛇窝泊村西北1.5 公里处的祝子顶北部。纪念碑碑身用整块石灰石精制磨光,呈方锥体,高158 厘米,底宽、厚各37 厘米,上宽、厚各18.5 厘米。阴刻碑文,南面刻“革命烈士纪念碑”, 北面是栖霞县党政军民立碑的序文,东面和西面分别是县委书记牟子敬和副参议长王佐群的题词。碑座方形束腰,用不规则石块砌筑,高92 厘米、宽70 厘米。

  1943 年6 月上旬,为了防止日、伪、顽军到根据地“扫荡”,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三营营部及八连奉命进驻张家泥都村、九连驻某村、七连驻唐山村,保卫群众麦收。6 月15 日上午,七连获悉 国民党顽军即将到达唐山村的消息,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战斗打响后,日伪军在蛇窝泊村西北半山坡上,向山脚下的七连开枪,一听枪声七连才发现不是顽军,而是日伪军。因地形不利,七连仅一个排就伤亡20 余人。听到唐山方向的枪声,三营营部及八连、九连火速增援。日伪军龟缩在半山坡凹地,我军用枪打不着,扔手榴弹又够不着, 敌人视线开阔,一发现靠近的战士就射击,致使我军伤亡较重。战斗持续6 个多小时, 到下午2 点,我军得知栖霞城与孙家坡炮楼的日伪军前来增援,便主动撤出战斗。此役击毙日伪军9 人,俘敌14 人,而我军伤亡80 多人。这次战斗称“唐山战斗”,又称“祝子顶战斗”。1945年7 月7 日,栖霞县党政军民在唐山东北处的祝子顶建碑, 以纪念祝子顶战斗中牺牲的烈士。1978 年10 月30 日,祝子顶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1祝子顶革命烈士纪念碑 拍摄人:衣龙良 拍摄时间:2010年11月30日.jpg

祝子顶革命烈士纪念碑(摄影 衣龙良)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2-09 09:14: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山东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招远市

下一篇:山东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海阳市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