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晋冀鲁豫根据地 太行山下的一把尖刀
2018-01-29 15:09:56  来源:哈尔滨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一二九师挥师太行

  敌后创建根据地

  晋冀鲁豫边区从1937年冬天开始创建,到1948年8月与晋察冀边区合并,有着11年的光辉历史。11年间,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曾经历了千万次浴血奋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野蛮的扫荡和蚕食,击退了国民党军队大规模的挑衅和进攻,消灭了数以百万计的敌人,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流血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和千千万万的死难烈士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魂和新中国的奠基者。

  抗日战争的炮声震动全国,也震撼了每一位爱国志士的心,八路军一二九师出师华北,挺进太晋冀鲁豫边区的位置,在津浦路至同蒲路及汾河、石德、石太路达陇海路及黄河之间,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共190余县的广大区域。它以雄伟壮丽的太行山脉为界,西部是连绵起伏、沟壑纵横的山岳地带;东部是一望无垠的千里平原。平汗铁路横贯其间,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向西,可联系陕甘宁边区和晋绥;向北,可协助晋冀鲁豫边区和冀中;向东,配合山东呼应华北;向南,可支援中原战场。同时,太行、太岳、中条等山脉和冀鲁豫平原互为依托。部队进退自如,便于回旋机动。所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率领下,经过开辟与创建、坚持与巩固、恢复与再发展三个阶段,建立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1年7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正式成立,统一了全区的政权工作,推动了斗争形势的发展。为了指挥整个华北抗战,中共中央派北方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中心,每年有十多万人来这里祭扫抗战胜利后首座大型纪念建筑

  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进驻太行山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华北游击战争的心脏和神经中枢。至1945年抗战胜利,和日伪军作战3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8万余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是我们这次采访中交通最方便的一个地方。从邯郸火车站下车,沿着陵园路步行不到十分钟,就到了烈士陵园。在这短短十分钟的路程中,我们处处能感觉得到晋冀鲁豫边区那段历史在这个城市留下的痕迹。当年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现在就是邯郸市一个区的政府所在地。

  很少有城市在市中心建烈士陵园,而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恰恰建在邯郸市的市中心。烈士陵园始建于1946年3月,分南北两院,占地面积达21.3万平方米,是为纪念牺牲在晋冀鲁豫地区的原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军区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建筑。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都“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其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陵园主门是一形似凯旋门的建筑,门楣横额上镶嵌着朱德1946年3月的题字“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进入陵园大门,首先是巍然耸立的烈士纪念塔,这是陵园内最高最突出的建筑物,塔上镌刻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题词。塔的最高处是包金制作的五角星,象征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陵园内,还有为纪念所有牺牲于晋冀鲁豫边区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象征性纪念建筑———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烈士纪念堂以及在抗战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将军墓。

  据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介绍,每年都有10多万人来烈士陵园拜谒烈士。每逢清明,不仅各大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前来拜祭,很多烈士家属也会千里迢迢专程赶来扫墓。烈士名将以身殉国家———记抗战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

  陵园为他们提供往返的食宿费用。最后,陵园史料室的魏主任翻遍了资料,终于帮我们找到了一家居住在邯郸市的烈士家属———史钦琛烈士的家属。“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为左权作的一首诗。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将领,周恩来称他是“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左权将军墓墓体高大雄浑,墓前是一座乳黄色的牌坊,横额上刻着谢觉哉的题词“人民共仰”。站在左权将军墓前,我们深深地向这位英雄鞠躬致敬。

  从小矢志改造旧社会

  左权是湖南省醴陵县新阳乡人,1905年3月15日出生在黄猫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一岁半丧父,很小就开始打猪草、放牛,帮助家里干活。8岁那年,左权入私塾读书,后来上了小学。因为家境原因,上学期间左权多次辍学。幼年的坎坷遭遇,不仅使他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而且促使他打下了矢志改造旧社会的思想基础。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述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的经过,并在黑板上写下了“毋忘五九国耻”六个大字。课后,左权把这六个大字抄在自己的书夹板上,背在背上,和同学们一起到山村去演讲,流着眼泪高唱《毋忘五九国耻歌》。

  此后,左权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逐渐认识到改造社会的责任,为日后在战场上形成深谋远虑、指挥若定、坚定不移的大将风度奠定了基础。

  他把枣红马让给战士骑

  1923年12月,18岁的左权毅然投笔从戎,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考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同年转入黄埔军校,是黄埔军校第一期优秀毕业生。1925年2月,左权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选送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回国后,参加了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7年冬,在抗日前线行军途中,左权发现有的战士脚起了血泡,他把自己的枣红马让给战士骑,自己为战士扛枪步行。部队宿营后,他常常到各宿营地检查,帮战士们关紧门、盖严被子,以免战士们受凉。

  老财主为他献出红木棺材

  1942年5月25日凌晨,数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彭德怀、左权立即召开了简短会议,果断决定分路突围、各自为战。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坚决要求由自己担任掩护和断后,及带领总直机关、北方局机关及北方局党校突围的重任。

  在突围过程中,至少有两个可能的机会可以保证左权的安全:第一个机会是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时,连长唐万成率部返回专程接应左权。此时,彭德怀已经突围出去了,北方局及党校的领导骨干也突围出去了,左权掩护断后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左权应迅速撤离战场,但左权断然拒绝,并严令唐连长原路返回保护好总部首长。

  第二次机会是左权率最后一批同志冲到距十字岭顶峰十几米时,炮火十分密集,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了,飞溅的泥土劈头盖脸扬了他一身。作为—个老兵,左权应知道紧接着会有第二颗炮弹射来,他应该有准备。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连腰都没有弯一下,站在高地上一直大声喊着指挥突围,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果然第二颗炮弹又向他射来,他的喊声戛然而止。

  据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介绍,左权将军牺牲后,辽县一位老财主将给自己准备的红木棺材献了出来,给左权将军用。后来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建好后,这个红木棺材又伴着左权将军从辽县迁到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富家子弟投身革命———访史钦琛烈士后人

  1943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山西辽县改名为左权县。离开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我们赶往史光东老人的家。在一所民宅里,史钦琛烈士的儿子、70岁的史光东老人告诉我们,母亲已经年高95,她的眼睛、耳朵不好使了,说话也困难,但心里什么事都明白。尽管已经事隔七十来年,但当年她和父亲之间的点点滴滴仍记得很清楚,那是母亲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回忆。

  出身富裕之家投身革命事业

  据史光东介绍,1913年,父亲史钦琛出生于河北省成安县亦村。史家在当地也算是富裕之家,衣食无忧。父亲聪慧好学,毕业于辅仁大学。在辅仁大学求学期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的铁蹄在东北大地上肆意横行,史钦琛走上了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他奔走于各大学之间,发动和组织同学们积极投身抗日运动,那时的史钦琛已经成为了一名抗日爱国运动的积极分子。

  1936年2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史钦琛和许多进步的青年学生一起积极参加这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组织,他们一起创办了《晨霞周刊》等杂志,揭露和抨击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宣传党的抗日爱国主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史钦琛遵照党的“发动游击战争”、“保卫华北”、“到军队中去”的指示,和一些共产党员、进步青年一起走向抗日前线。从此,史钦琛投笔从戎,结束了他的学生时代,成为党领导下的鲁西北抗日队伍的一名指挥员。

  家里出钱解决部队困难

  当时,日军“扫荡”封锁,部队供给十分困难,史钦琛说服家人,出资支援部队,并派人从家里筹到马匹解决部队的困难。

  在一封写给自己母亲的家信中,史钦琛写道:儿为了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解放,终身献于革命事业,家中事务难能分身照顾,一切托家兄照看……我母亲要保养强健身体,一切事情应付于年轻者管理,不可操劳过度,损害健康,对邻居要和睦,对劳动者应各方从宽,以济贫困。

  1940年6月25日拂晓,时任一二九师新旅22团政治委员的史钦琛率领部队到达冠县耿楼,正准备抢修工事和住房。由于叛徒出卖,敌人得知这一计划,他们分两路从东西两面包围,用火力封锁北面,在这种情况下,部队仓促应战。但是,毕竟寡不敌众,史钦琛和战友陷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他身中数弹,英勇殉国,年仅27岁。127名指战员同时牺牲。

  我为英雄的父亲自豪

  史光东说,父亲牺牲时,自己只有5岁。当父亲牺牲的噩耗传回老家时,母亲的心都碎了。就在父亲牺牲的前两天,母亲还在亲手为他缝制布鞋,等待着他的归来。家人更不敢将这个消息告诉年迈的祖母,直到数天后,祖母发现了家人的异常举动,再三追问下,母亲才哭着说出了真相,从那天开始,祖母的眼泪就没有停过。

  史钦琛也十分钦佩他的母亲。母亲25岁开始守寡,一守就是70年,辛辛苦苦地伺候着老人和孩子,守着家里100亩土地过日子,半夜里,史光东经常听到母亲在哭。这些年,多少苦难母亲都坚强地挺了过来。直到大姐前几年去世了,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令母亲痛不欲生,耳朵有些听不清了。但是生活的坎坷让母亲看淡了生离死别,悲痛了数天,重新振作精神开始新的生活。大门牙的故事

  在陈列馆里,有一件东西让我们研究了好久———两颗有些泛黄的牙齿,标签上写着:李林的门牙。牙齿谁都有,为什么唯独李林的门牙会陈列在这里呢?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门牙的故事。

  1935年,李林参加了农民暴动,因为他聪明机警,领导让他负责进城传递情报。每次,日本人的计划都因李林传递情报及时而失败,日本人对他深恶痛绝,但是日本人不认识他,几次设计想抓他,都被他巧妙地逃脱了。一次,李林又要进城送情报,由于特务的出卖,日本人知道了李林的相貌特征———他有两颗特别突出的大门牙。于是日本人下令,全城搜捕有两颗大门牙的人。当李林得知日本人只认门牙不认人时,他就忍痛拔了两颗门牙,换上三颗小牙。当李林再次出现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时,他们都不知道这就是他们苦苦寻找的李林。

  1941年,李林在河北枣强县泰村战斗中牺牲,年仅26岁。

  一张婚纱照

  陈列馆里陈列着一张黑白老照片,那是一张结婚照片,照片上面的新郎穿着一身笔直的西装,新娘穿着一袭美丽的婚纱。那个年代的新娘子能穿婚纱的确令我们惊奇。解说员告诉我们,新郎是烈士徐翼,结婚的第二天就参军抗日了,从他结婚的穿着上就能知道,徐翼是富家子弟,但是他的生活相当简朴。

  冬天,徐翼穿着棉军衣,戴着旧棉军帽;春天到了,他就把棉军装的棉絮抽出来当夹衣穿;夏天,他穿当地土产的紫花布衣裤,头顶麦杆编的大草帽,脚穿一双铲鞋,像个地道的庄稼人。部队行军时,他总是身背一支步枪走在队伍的前面,把马让给病号或才到部队的青年学生,或是让马驮些步枪、弹药。

  1944年,在歼灭大汉奸刘本功的战斗中,徐翼不幸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7岁。

  一块青砖

  在烈士纪念堂里有一块青砖,讲解员告诉我们,那是一位妻子寻找牺牲的丈夫的记号。

  袁鸿化是冀南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他在临清战斗中光荣牺牲。当时,牺牲的战士都就地掩埋了。他的妻子周雅那时就住在战斗区附近的一个村庄里。在得知丈夫牺牲后,有孕在身的她赶到现场,因为担心日后无法区分哪个墓里是自己的丈夫,她从老乡家里找来一块青砖,在上面刻上“鸿化”二字,埋在了丈夫的遗体旁。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29 15:11: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最高政权机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下一篇:晋冀鲁豫军区反攻战役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