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共产党在大连建立的条件(四) 爱国社团的成立
2018-12-10 17:25:30  来源:大连党史网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共产党在大连建立的条件(四)

  爱国社团的成立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个显著成果,便是大连人民的新觉醒。他们纷纷组织起来,成立团体,或兴办教育,启迪人们的思想,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寻求自身解放和富国强民之路。前后组织起来的教育机构和团体有中华青年会、中华增智学校、中华三一学校、中华觉民学校、贫民义务学校、中华工学会、中华印刷职工联合会、电铁中华青年团、埠头青年团等。

  中华青年会 1920年7月1日成立。它是由爱国知识分子傅立鱼倡导创办的爱国教育机构,也是大连中国人最早的群众团体。

  傅立鱼,号西河,安徽省英山县人。19世纪初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尔后在天津日本租界创办《新春秋报》,因激烈反对袁世凯,1913年遭到通缉逃来大连,结识了中文报纸《泰东日报》社社长、日本人金子雪斋,被聘为该报编辑长。

  在连期间,傅立鱼积极从事新文化、新思想的倡导与宣传。他认为,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教育不发达,指出“大连华人子弟就学者最多亦不过四分之一”,当局所拨教育经费“不平等殊甚,预算中日本人教育费八万三千四百五十二元,华人教育费不过四千九百十四元”,且其教育宗旨是培养“永为日本之忠臣孝子”①。傅立鱼对殖民当局这种愚民政策和奴化教育深恶痛绝,遂联络一些有识之士,发起成立华人教育机构——大连中华青年会。他在成立大会开会词中说:“大连一埠中华青年——不乏志趣远大资质聪颖之士,徒以向无公共修养机关,遂使此多数可敬可爱之后生,孤陋寡闻,玩愒时日”,故建立青年会,以期“养成为伟大有用之材”。中华青年会会章明文规定:“本会不带政治宗教色彩,专以辅助青年发挥德育、智育、体育,养成高尚优美之人格,服务社会为宗旨”。青年会设有学校、讲演、体育等部。入会和前来学习的人很踊跃,到1924年,已有会员千余人,学生400余人。学校教材,均用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关内通用课本。学校还供给学生关内出版的进步刊物和课外读物,如《新青年》、《青年进步》、《儿童世界》、《小朋友》、《华盛顿》、《林肯》等,以增长青少年的知识,开阔学生们的视野。青年会学校在国人家长中享有很高声誉,都争相送子弟入学。

  青年会每周举办一次“星期讲坛”,内容广泛、生动,古今中外、人类社会、自然科学、卫生知识、道德修养、妇女解放、游记见闻、时事评论等无所不有。讲演者除青年会领导人及工作人员外,多为中外有识之士和社会各界名流。如胡适讲《新文化运动》,欧阳予倩讲《中国戏剧改革之途径》,杨首鱼讲《社会主义与人类》,还有国民政府外交总长伍朝枢、国会议员林长民等应邀讲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内容,均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据记载,至1926年,青年会共举办讲演会200余次,对启迪大连人民的觉悟影响很大。

  1923年2月,博立鱼主办出版《新文化》月刊(翌年4月更名《青年翼》)。这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先出版的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刊物。孙中山先生为创刊号书写了“宣传文化”的题词。《新文化》在发刊词中申明:“新文化是为开发文化和改革文化而作”,以“发挥中国固有文化之精神,吸收西洋文化之精髓,以图东西洋文化之结合”为宗旨。该杂志出版后,在对“各种资料、报导、评论兼收并蓄”的原则指导下,向人们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基本内容,刊登了李大钊的《史学与哲学》、《史学概论》,恽代英的《民治的教育为现代必要之问题》、《妇女解放运动的由来和影响》,肖楚女的《身心的锻炼与反锻炼》等文章,使读者耳目一新,对开启大连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心扉,激发民族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华青年会重视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运动,对市民进行爱国教育。他们针对日本统治者不准中国人参加当局举办的运动会的现实,大力开办武术班、游泳队、足球队、乒乓球队、棒球队等,并经常组织表演和比赛,每年还举行水上和陆上运动会。1920年7月23日,青年会首次举办中国人水上活动。上千名青年云集老虎滩举行游泳表演,其盛况被当时报纸称为“东北大陆民族破天荒之举动”。从1923年至1926年,中华青年会共举行4次中华水上运动会,游泳成绩大大超过本地日本人的水平。大连中华青年会游泳健儿名震关内外。陆上运动会,选在每年5月份第二个星期天举行,以与日本当局在第一个星期天举行的运动会相抗衡。凡在大连工厂、机关、商店、学校做事的中国人,都可以团体名义报名参赛。每年这一天,都“哄动远近男女,踊跃贲临,实有万人空巷之观”。1922年5月14日举行大连中华第一届陆上运动大会,参加团体10余个,参赛运动员500余人,观众达4万余人。到1925年第四次中华运动会,参赛运动员已达1600多名,观众六七万人,盛况空前。青年会很重视足球运动,中华青年会足球队成立于1921年3月10日,是大连中国人最早的足球队之一。中华青年会开展体育活动,涌现出许多优秀运动员,如刘长春、史兴隆等都是由青年会的赛场走向全国和世界体坛,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双十”国庆活动是青年会一项重要爱国举动,通过庆祝活动以唤起大连人民的爱国热情。自1921年10月10日举办国庆活动起,每年国庆日均如期举行庆祝会。晚上则举行提灯游行晚会,人们的“爱国热心油然以起”。

  大连中华青年会作为大连最早成立的爱国进步团体,自中国共产党派人来连视察,进行革命活动起,就予以关注。1923年末1924年初,李震瀛、陈为人受中共中央派遣来连视察,曾专门访问过青年会,同傅立鱼谈话,并应邀进行讲演。在活动中,他们与青年会事务员杨志云等进步青年建立了联系,并将杨志云引荐到上海学习。1924年后,中华青年会在大连党团组织的暗中帮助下,在青年会干事、青年团员杨志云和李虹桥等人的推动下,同大连工人阶级先进团体中华工学会、印刷工会及其他社团一道,发起组织声援上海五卅运动、追悼孙中山逝世等爱国活动。由于傅立鱼的特殊地位(大连市议会议员、“满铁”嘱托、中华工学会顾问、国民党大连市党部顾问等)和声誉,中华青年会在20年代大连的各项革命活动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它以其新颖的活动内容和方法,吸引了大连的青年一代,许多人从中受到爱国反帝的启蒙教育,走上革命道路。它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中华增智学校1922年6月成立,由原山东师范学校教员毛仪庭创办。校址在近江町(今友好路),1924年2月移至摄津町(今松云街)。校长先后为毛仪庭、张星辉、李仲刚、林升亭等。该校盛时学生达200多名。还设有夜校,便于青年工人、店员学习。增智学校为团结教育中华子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起了积极作用。后来加入党团组织并为领导者之一的董秀峰,曾任该校教员。该校学生王心斋、梁勇义、李汉杰等,1924年下半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到黄埔军校学习。该校毕业生王源奎、于显宗等也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后来成立的中华印刷职工联合会、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大连市党部均设在该校内。增智学校不仅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园地之一,也是培养革命者和掩护革命活动的一个秘密场所。

  贫民义务学校 1922年3月设立于石道街明心寺。校长李清瑞。该校广收市内无力上学的贫苦子弟,给以初等教育。由于经费困难,学校设备极其简陋。“穷家的孩子虽然过着清贫如洗的艰难生活,衣服是粗布,饮食是粗饭白水,但是体格强壮,都是生气勃勃的,个个龙头虎眼。富家子弟……望尘莫及”。他们“只知道专心用功,研究学问……”②因而“成绩蔚然可观,社会人士极端赞许”③。这所学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慈善人士的援助和教职员的努力,得以维持20余年,毕业学生四百余人。这所慈善性学校,在教育中华贫苦子弟方面,功不可没。

  中华觉民学校 1924年6月在寺儿沟成立。盛时昼夜四班,学生130余人。校长阎仲荣,高等师范学校预科毕业,深明教育,办事勇锐。他克服经费僵乏等重重困难,在对中华子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尽了自己一份心力。他领导下的这所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大连中华团体举办的各项爱国活动,在启迪大连人民觉悟和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

  中华三一学校 1923年初由进步知识分子石三一女士创办。白天为小学,教育孩子们学文化;夜晚为工人补习学校,对印刷工人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向应就是从这所学校接受革命启蒙教育,进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共产党人李震瀛也以这所学校为掩护,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和革命活动。这所学校对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起了重要作用。

  电铁中华青年团 1920年10月成立。是大连最早的中国工人团体。该团有会员400余人,均为电车司机和乘务员等中国青年。电铁青年团还开办夜校,组织工人参加文化学习,开展体育活动。1926年初改选领导人时,因团长王贤士属监督职,被司乘人员罢免,选举乘务员孟庆恩(中共地下党员)为团长,同时调整机构,设置学务、体育、交际、娱乐、庶务、会计等部,加强了夜校工作,使电铁青年团具有行业工会性质。在党的领导下,电铁青年团积极开展反对日本殖民统治和资本家压迫剥削的斗争,成为大连较有影响的工人群众组织之一。日本统治者对孟庆恩的行动十分恼怒,勒令其辞职。后由吕圣永继任团长,继续领导工人进行活动。

  上述这些教育机构和群众团体的建立,表明大连人民在全国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决心冲破日本殖民统治当局奴化教育的罗网,以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文化来凝炼大连人民的中华民族魂,逐步走上团结起来争取解放的道路。

  ①《泰东日报》1919年3月16日社论《对于大连华人教育问题之希望》。

  ②《泰东日报》1933年3月30日。

  ③《泰东日报》1939年2月14日。

  摘自《中共大连地方史》上卷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12-10 17:26: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在大连建立的条件(三) 马克思主义在大连的早期传播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在大连建立的条件(五) 大连中华工学会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