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印缅战役的全过程―兰姆伽整训,进驻利杜准备反攻,进攻孟拱河谷、攻克密支纳、收复八莫、光复腊戍。滇缅战役失利后,中国最后一条国际路线―滇缅路,秘时锁。中国外援仅靠从印度空运。中国抗日正面战场处于自力更生的困难境地。参加滇缅战役的第22师、第38师由缅北撤至印东的兰姆伽。为了阻止日军西进,粉碎德日会师中东,抢占中东石油产区的企图...
来源: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作者:孔祥理
2018-02-01 10:07:02
1941年是卢沟桥“七七事变”进入第5个年头,也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日本侵略军已逼近祖国大后方的四川、云南、贵州一线,战火漫延城乡各地。日军到达之处,烧杀抢掠,就连住居腹地的成都,也未能免于战摧残。日本飞机不分昼夜,进行狂轰滥炸,民携儿带女,跑警报,跑防空洞,一夕数惊,寝食难安。我当时正在成都,已满17岁,满怀抗杀敌报国之心,立志...
来源: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作者:李熙宗
2018-01-31 15:36:29
今年8月15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5周年,我撰文一篇《中国远征军联合英美盟军血战滇缅印》,以纪念这段难忘的历史。一、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率领4个师团12万人进攻缅甸。英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支援(当时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中国政府为联合世界力量抗日,维护滇缅公路唯一国际交通线...
来源: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作者:周郁谋
2018-01-31 14:21:03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敌人不分日夜强占我土地、烧杀百姓,无恶不作。当时,我在贵阳读中学,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便下定决心,与同学周忠、宋开元等相商,准备报考军校实现保家卫国的理想,我的想法当即得到他们认可。八月,正好军校负责人在贵阳市中山公园成立招生办事处,我们便兴高采烈前往报名。当年我刚17岁,又...
来源: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作者:李可经
2018-01-31 14:10:47
经过全中国人民8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弹指一挥,距今已65年。在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回首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作为一个参加过抗战的黄埔老兵,我不禁思绪万千,现记录自己参加抗战的点滴经历,以示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日本帝国主义自甲午战争占我台湾,“九 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扶持宣统成立伪满洲国,以及把持北宁铁路...
来源: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作者:王耀庭
2018-01-31 14:04:45
1944年6月,长沙第四次会战打响。6月14日前后,日军对长沙分三路发起进攻:一路向长沙以西进发,攻击岳麓山;一路向长沙以北,从捞刀河方面压来;一路向长沙黑石渡进犯。为适应战场需要,九战区司令将我所属的宪兵队改称“九战区执法队”,任务是警卫高级军事将领、阵地督战、防止逃兵、打扫战场、押解俘虏,官兵都换上野战军服装,脚穿草鞋,手臂上佩带“九...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黄埔杂志 作者: 作者:费异常
2018-01-30 16:23:08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东北三省,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激起全国人民愤慨,抗日的呼声异常高涨。当时我正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上学,于1936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长驱直入,侵占华北,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青年纷纷参军,奔赴抗日前线。我于1938年元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响应毛泽东同志“...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黄埔杂志 作者:作者:张根生
2018-01-30 15:55:16
抗日开始后,我前线部队急需大批干部予以补充。在此形势下,我们黄埔十六期三总队学员,就在1940年4月23日,于四川成都本校提前毕业了。我和张鸿基、葛义明、温广义共四位同学,一起被分发到抗日前线太行山区第二十四集团军任少尉见习官。该集团军直辖三个军即四十军、二十七军和新编第五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兼四十军军长,二十七军军长刘进,新编第五...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黄埔杂志 作者:刘良惠
2018-01-30 15:39:47
1942年,我从黄埔军校十七期二十三总队毕业后分派到九十四军五十五师一六三团任排长,在沣县、津市、石门一带对日作战。1943年秋,一支日军占领了常德城后,被我军多倍军力包围,弹尽粮绝时,向日大本营求救。当时,我由中尉排长代理连长。营长命我率连在日援军必须经过的常德外围的冷水滩大堰塘埋伏阻击日军。为增加火力,上级增派了两挺水冷式德制马克沁...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黄埔杂志 作者:安锡钊
2018-01-30 14:07:47
“……飞机不断地丢炸弹,大炮还在隆隆地响,我们拼着最后一滴血,守住我们的故乡。……”这首《慰劳伤兵歌》是亲历过血雨腥风的我终生难忘的一首歌。1939年春,我随出川抗战的军队刚踏入江西武宁战区时,即与日寇恶战数日,终因左手负伤而被救出火线。我的伤口血流不止,拖着虚弱的身躯随着从各个火线撤下来的伤兵所汇成的队伍向后方医院漂流。一路风尘,...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唐鹤龄
2018-01-26 14:26:49
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战争爆发,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激情和战斗意志。浙江省政府应抗战的需要,特在丽水县碧湖镇创办浙江省战时工作人员训练团,广招全有知识青年,施以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为抗战各条战线输送有用的人才。当时我在家乡余姚县浒山区(今属慈溪市)当小学校长,出于爱国热情,联同当地知识青年十余人,决心抗战救国。经县政府安排,由我举...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袁克成
2018-01-26 09:00:37
1919年,我出生于南京市一个平民家庭,兄弟姐妹六人,母亲帮人做缝补。有好心人看到我家因为没钱,孩子读不了书,非常同情,于是介绍我上了一个教会学堂。我半工半读,一边学习,一边包下四层楼的卫生打扫。没想到,就这样虽艰难但还平静的日子也被打破了。我记得很清楚,1937年12月12日,也就是日本鬼子占领南京的当天夜间,正在高中三年级读书的我与兄弟...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刘保罗
2018-01-26 08:49:27
传统的炮兵作战,都是采用间接瞄准,也就是火炮在掩蔽物后待命,而由观测员在接近敌人的前线指挥火炮射击,因此观测员必须具备娴熟的射击技术,而成为炮兵的灵魂人物。1943年底,我从军校毕业,分配到在滇西作战的七十一军山炮营第二连担任观测员,觉得很自豪。至1944年秋,我随部队投入反攻龙陵、打通滇缅公路的战场。当时,我连在龙陵松山地区,奉命支援...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王荣年
2018-01-25 14:29:27
编者按:近日黄埔军校同学会林上元副会长转来在台同学安继炎、王荣年、鲍直才撰写的几篇回忆,讲述 “黄埔军校十八期三个小人物在抗日战争中的三件小事”(作者语),他们希望能在大陆的《黄埔》杂志上予以发表。本刊“口述黄埔”栏目将陆续刊登,以飨读者。1942年,日军自缅甸入侵滇西龙陵腾冲,推进至怒江西岸,且一度东渡怒江,幸被中国七十一军击退,...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鲍直才
2018-01-25 14:23:41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发动全面进攻,到处烧杀奸淫,战火烧到我的家乡,城内一片混乱。青年们不愿做亡国奴,各找抗日救国出路。当时各地纷纷拉起部队,组成抗日救国团。有个救国团曾找我参加(我在冯玉祥部干过),我认为他们不能救国,遂于1938年1月29日赴洛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射炮营参军(我表兄在高射炮营任连长)。第二天早晨8点到达,10点...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郝元畅
2018-01-21 16:04:58
1938年初,抗日战争进入非常艰难的岁月,南京失守,军民惨遭日本侵略军的大屠杀,在我的内心深处燃烧着一股报国杀敌的怒火。1937年9月,我考入南宁军校第九期(后改为十四期)步兵第三队。当时,父亲从乡下赶到南宁,勒令我回乡读到高中毕业。不得已我随父回乡,离开军校。1938年春,黄埔军校四分校十五期七总队招生。这次我又瞒着家庭出走,和中学同学相偕...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2018-01-21 15:34:57
1939年11月,我从十五期第五总队步兵毕业,被分派在湖北宜昌江防部队九十四军一二一师三六二团二营六连三排任少尉排长之职。是时,该部队布署在宜都、松洋、洋溪一带担任河防,与日寇隔河对峙。后来部队转战于大江南北,参加过宜昌江防战,枣宜大会战,宜昌南津关、黄陵庙、平善坝、三斗坪、茅坪一带防御战,湘西大会战,总反攻桂林大会战等战役。时过境迁...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潘锋钺
2018-01-21 15:23:34
自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先后占领并封锁了中国沿海港口。1942年5月再以其三十六师团自缅甸入侵滇西龙陵,切断中国惟一可获外援的滇缅公路,使抗日作战倍感艰难。因此抗战必须反攻,反攻又以打通滇缅公路为当务之急。我于1943年自军校毕业,那时刚刚20周岁,报国心切,恨不得立刻投入战场。所以请求分到前线,被派往美援装备的第一个营——七十一军炮兵营,...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安继炎
2018-01-21 14:45:36
1942年,日寇集中优势兵力,对我敌后抗日 根据地进行连续“扫荡”,实行毁灭性的“三光 政策”。5月下旬,日寇三十六、四十一师团等部二万五千多人,对太行山北部地区进行“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我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及一二九师主力。我营(当时营长为李德生)等不多的警卫部队负责掩护和保卫北方局、十八集团军总部机关后勤人员以及朝、日反战同盟的队伍等近万...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李基中
2018-01-21 11:01:44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军校通信兵科毕业后,立即奔赴抗战前线,分配在李宗仁将军的第五战区苏鲁豫皖边区总部无线电台任台长兼通信参谋。由于从事这个特种工作,我有幸最早获悉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那是1945年8月10日下午7时50分,我从电波中接收到日本一个电台英语广播节目,传来日本立即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8月15日,我又接收到由日本天皇裕仁正式...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玄瀚
2018-01-21 10:56: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刘庆为
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