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国民政府军在安徽正面战场的抗战(上)
2017-11-23 17:18:16  来源:中国历史网 作者:宋霖  点击:  复制链接

  国民政府军在安徽正面战场的抗战(上)

  宋霖

  国民政府军在安徽正面战场对日本侵略军的抵抗作战是英勇壮烈的。

  国民政府军在大陆出版的历史著作中除规范称中国国民革命军外,还称国军、中国军、中国军队、国民党军。名称的多样系由多种语境造成。抗日战争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成立后,中共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分别隶属于第二战区、第三战区序列,但由中共独立自主领导抗战。在抗战中,国民政府军担负着正面战场对日作战任务,同时开辟敌后战场,抗击日军: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

  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7月7日在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 “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在习近平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时,与他并肩站立的两位抗战老兵,一位是共产党抗战老战士,一位是国民党抗战老战士,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宣示。

  安徽省紧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向东隔江苏省与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相望,东南接浙江省,南连江西省,从西到北分别与湖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接壤。从战略上看,安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饶;连接华北与华中的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津浦铁路纵贯境内七百华里:长江主航道东西横贯境内八百华里:日本侵略军在侵占上海和南京之后,凶焰正炽,势头正猛;是以,国民政府军在安徽境内的正面战场抗战,激烈与艰巨当属必然。从抗战全局历史看,安徽正面战场抗战是上海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前准备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国势危殆。是时,国共合作尚在谈判之中。8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命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急电密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即飞南京,共商国防问题。同日,接到邀请电报的毛泽东和张闻天决定由“朱(德)、周(恩来)、叶(剑英)三人赴京”。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逄先知主编: 《毛泽东年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中卷第8页)8月9日,朱、周、叶飞抵南京,向国民政府军事当局提交了中共中央《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11日,朱德、周恩来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谈话会上分别发言。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周恩来年谱(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81-383页]

  国民政府方面对抗战的立场和态度如何?从朱、周、叶13日向中共中央报告的电报中可知: “南京主战空气浓厚,主和者不敢发表意见”,“蒋已有抗战初步决心,必须致力于巩固和保证”,“我们已渐取得公开地位”。[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吴殿尧主编: 《朱德年谱(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中册第657页]

  刚刚结束十年内战的国共两党,在民族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能够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坐在一起共商国是、共同讨论抗战军事问题,实乃民族和国家之幸。

  国共双方的与会者,都对抗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作了具体的分析,都对不利因素特别重视,此亦为兵家之常。

  中共的提案在分析敌方情况时,指出的不利因素为:日本陆军在东亚是最强大的,常备军已扩大到60万人以上,其武器和军事训练优于中国军队,战时能动员参战者约300万人;日军海军居世界第三位:陆海军航空兵有飞机2000多架:估计日军将以速战速决为原则,首先夺取华北,西进切断中苏联系,夺取沿海各工业城市,威胁甚至夺取首都南京。提案在分析中方情况时,指出的不利因素为:中国工业不发达.193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约为13亿美元,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物资供应、武器装备和经常性的训练均不及日本:1937年日本钢产量为580万吨,中国仅为4万吨;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口径火炮744门,中国均不能制造。

  [参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卷第24页]

  国民政府军事部门调查的不利因素为:日方海陆空军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占优势。又因其工业发达,装备优良,在兵员方面,已实施征兵制度数十年之久,战时可能动员之总数为2780余万人;故平时虽仅有现役军官38万人,但加上预备役、后备役、第一补充兵役、第二补充兵役,总共为448.1万人;海军(舰艇)吨位190余万吨,仅次于英美:空军共有飞机2700架。中方的不利因素是:工业落后,兵役制度初创,故装备训练均远逊于敌;总兵力为200余万人,因为中国幅员广大,需要相当的兵力维护各地治安,故作战初期预定可使用第一线之兵力不足(日方)半数;海军(舰艇)总吨位5万余吨,空军有各式飞机600架,能参战者305架。

  具体的中日两军建制和武器配置情况为:日军——有常备师团21个。一个师团员额约2.2万人、马5800余匹、步骑枪9500支、轻重机枪600余挺、各式火炮108门、战车24辆,还有其他配属部队。中国军队——有步兵182个师及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及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及20个独立团,其中近半数用于各地治安。一个师有官兵10923人、步骑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328挺、各式炮共46门、掷弹筒243具。

  [参见四川大学历史系、成都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伍宗华、李少海、李安华主编: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史长编(上册)》,四川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8页]

  国共两党与会者都充分认识到了抗战形势的严峻和面临战争的艰巨。这是一场国家实力大幅悬殊、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严重不对等的战争。显然,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之所以节节抵抗不断西移,乃战争实力和形势使然。抗战必定是长期的。

  早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日军在上海的进攻就已经严重威胁了首都南京的安全。因此,国民政府军政部在1936年将全国划分为60个师管区时,就首先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6省做起,其中,在安徽省境内设立了安(庆)庐(州)、芜(湖)徽(州)两个师管区,另有徐海、淮阳、淮泗、豫东4个师管区与安徽有关或者紧密相连。

  国民政府的军事备战,包含了订颁兵役法令、壮丁训练管理、对高中和专科以上的学生实行军事训练、整建三军、储备弹药粮秣被服等方面。在划分全国11个大国防区域、9个防空区时,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含上海)均为一区。

  [参见蒋纬国总编著: 《国民革命战史》,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版,第3部第2卷,第119-128页]

  空军建设,尤以安徽为重点。此时,中国空军共有9个大队(含3个轰炸大队、1个攻击大队、3个驱逐大队、2个侦察大队),其中2个大队驻守安徽,第二轰炸大队驻广德,第九大队(为唯一的攻击大队)驻蚌埠。

  [参见《国民革命战史》第3部第3卷,第879页]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军在安徽的兵力部署为:在皖南、苏浙皖边驻守的是川军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副总司令唐式遵。下辖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兼,副军长范绍曾;第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第七战区成立后,司令长官刘湘,后陈诚任副司令长官,其作战地境为第三战区一部,即江苏太湖以西和浙江北部、安徽南部。在长江以北、津浦铁路南段驻守的是桂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下辖第三十一军,军长刘士毅,副军长覃连芳。在淮北驻守的,是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下辖第七军,军长周祖晃;第四十八军,军长韦云淞。以及川军第二十军,军长由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兼;第十军,军长由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徐源泉兼;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

  长江以南各部归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9月改由蒋介石兼任,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司令长官部设屯溪)和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设武汉)统辖指挥。长江以北各部归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兼.9月19日由李宗仁任)统辖指挥。

  其后,随着战事的推演,序列和驻地多有变更。

  广德保卫战

  1937年1 1月12日上海沦陷后,日本侵略军调集8个师团、2个旅团及海军一部共20万兵力,分三路会攻南京,其中以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从南路进攻广德、芜湖一线,企图切断防守南京的国民政府军的后路,并力图摧毁广德机场。

  战火在安徽南部燃起。中国军队统帅部赋予第三战区、第七战区和首都卫戍军的任务是: “一、第七战区除固守现地(广德、芜湖地区)外,其左翼须以有力部队留置于安吉、孝丰山地,相机攻击敌侧背,迟滞其前进。二、第三战区依前令开始转进以后,须以有力部队分别留置于龙潭以南、广德以北各山地,迟滞敌之前进,掩护主力之行动,并破坏重要交通线。三、各地区须与首都卫戍军相策应,对敌作战保持动作之自由。其损失过大之部队,应酌令其撤退于宁国、芜湖以西地区,积极整理补充待命。”

  日军盯上广德,自淞沪抗战第二日(8月14日)始。

  驻广德的中国空军第二轰炸大队,下辖第九、十一、十四3个中队,装备诺斯罗普-2E轰炸机27架,大队长张廷孟,副大队长孙桐岗。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14日,第二轰炸大队飞临上海吴淞口,轰炸日军军舰,击中日军旗舰“出云号”巡洋舰。傍晚返航时,有日本军机数架尾随而至,被中国军队高射炮击落一架,其余遁去。其后,第二轰炸大队频繁出击,轰炸杭州湾和上海一带的日本侵略军,皆予敌以沉重打击。日军进行了疯狂的报复行动,18日,日军空军机群轰炸广德机场,一架日机被中国军队击落,日军飞行员毙命,4名机组人员被中国军队生擒。因为广德机场的防空非常严密,日军于10月6日疯狂轰炸了广德县城。

  [参见广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广德县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19、481页]

  驻扎在广德的国民政府军为川军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中将。饶是四川资阳人,1895年生,1912年投笔从戎,以作战勇猛而屡建战功,由下士逐级升为排、连、营、团、师长。他为人正派,治军严明,出川前嘱托夫人: “余此去,为国战,义无反顾,自古忠孝难两全,老母年高,烦代奉养。”在出发的前夜,奉母至孝的饶国华亲为老母亲洗脚、告别。9月1日,饶率部在四川万县登轮顺长江东下.11月20日抵达南京下关,未作停留,即奉命紧急开赴广德,防堵日军。

  22日,饶国华部急行军进抵广德。与此同时,日军前锋也已经逼近广德。饶率部迅即奔赴城东30华里处之界牌布防,激励全师官兵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以生命确保广德机场的安全。

  23日,日军集重兵分两路进犯泗安、广德。泗安中国守军不支,撤向宁国。

  25日,蒋介石电令: “第七、第三两战区之作战地境如左:遂安、淳安、昌化、广德、蜀山镇之线。”并且强调: “第七战区以一部确保广德、孝丰各据点。”

  [参见《蒋介石关于变更第三第七战区等战斗序列作战地境密电稿》 (1937年11月2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二),第288页]

  同日,日军第十八师团在师团长牛岛贞雄中将的指挥下,进犯广德。饶国华率师部特务连和一旅一营,与日军及伪满军丁藏山部展开激烈遭遇战,经半日苦战,成功击退了伪军的猖狂进攻,饶国华师长身负轻伤。

  26日,日军出动27架飞机,对广德中国守军的前沿阵地、广德县城和广德机场等处,施行狂轰滥炸;同时出动4000步兵,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汹涌进犯。

  27日,广德机场失守。饶国华至前线督战。他身先士卒,率部冲人敌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饶腹部中弹仍然喊杀不止,终于一鼓作气夺回机场。

  28日,界牌失守。饶率部退守祠山岗,动员当地民众用大批石头、树木、门窗、桌椅等物堆积起来,阻断广泗公路。同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和掩护下,分三路直扑广德,遭到中国守军的坚决抵抗。川军官兵誓死报国、英勇作战,有的战士抱着炸药包,跃出堑壕,冲上日军坦克车、装甲车和汽车,拉开导火索,与日寇同归于尽;全师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战况空前惨烈,一四五师伤亡过半。该师团长刘儒斋违背军令,擅自撤退,致使全线溃退,祠山岗失守。30日下午,日军攻陷广德县城。

  30日,饶国华率余部一营,组织反攻,被日军包围于十字铺。他痛感于军人失土、愧对国人,决定自戕殉国。他给刘湘、唐式遵写了遗书:“刘儒斋不听指挥,以致兵败,职惟有不惜一死,以报甫公(刘湘字甫澄)知遇暨川中父老之情”, “本部扼守广德,掩护友军后撤集中,已达成任务。我官兵均不惜牺牲,为国效力,忠勇可嘉,深以为慰。广德地处要冲,余不忍视陷入敌手,故决与城共存亡,上报国家培养之恩与各级长官爱护之意,今后深望我部官兵奋勇杀敌,驱寇出境,还我国魂,完成我未竟之志,余死无恨矣!”写好遗书后,饶国华带领卫兵连,奔向广德机场,下令以全部轻重武器向机场各仓库的油桶射击,顿时爆炸声不断,火光冲天,给日寇留下了一片废墟。黄昏时,饶国华来到广德城东门外,嘱卫士铺好军毯,盘腿坐下,怒视敌方,举手枪自戕,年仅42岁。 [参见徐则浩主编:《安徽抗日战争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8-90页; 《广德县志》第482页]

  饶国华将军壮烈殉国后,遗体由民生公司“民俭”轮运回四川,沿途所经各地,军民皆隆重举行公祭。12月1 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12月12日,遗体运抵重庆,国民政府举行隆重公祭仪式。蒋介石撰写挽联。国民政府追晋其为陆军上将。

  饶国华将军的英风壮节,激励了全军官兵,经各部奋勇搏杀,于12月5日、29日两度克复广德。1938年1月2日,中国空军在芜湖长江江面炸沉日军军舰两艘。10日,中国空军两次轰炸被日军侵占的广德机场,第一次炸毁了日军军机10余架,第二次炸毁了日军新建的汽油库。13日,第三战区顾祝同部进攻广德,宁国及浙江三市岭游击队分路参加围攻,日军外援断绝,不得不仓惶退走,广德遂告收复。

  20日,川军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在武汉病逝,弥留之际口述遗嘱,中谓“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生还,以争取抗战之最后胜利,以求达到我中华民族独立自由之目的”。24日,唐式遵等川军将领在皖南前线发表通电,表示“苟一息尚存,倭寇一日未去,拼将热血溅我河山,抗战到底誓不生还!”[参见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4册,第242页]

  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讲话,他说: “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和无数的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当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些人中间,许多是国民党人,许多是共产党人,许多是其他党派及无党无派的人。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麟、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他号召: “在中央政府与蒋委员长领导下,在这回大战中,齐心一致,一定要把亡国奴或亡国奴威胁的锁链摆脱掉。”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3、115页。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

  津浦铁路南段阻击战

  津浦铁路南段阻击战是徐州会战的组成部分。

  在上海淞沪抗战激战方殷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提前部署扼守徐州地区的防务,于1937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了第五战区,以李宗仁上将为司令长官,设司令部于徐州。徐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位于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的交会处,横跨皖、鲁、苏、豫四省要冲。徐州会战的战略任务是:防堵华北日军南下、防堵华东战场日军北上、保障对津浦铁路及周边地区的控制。

  第五战区制订的方略为: “敌如由津浦南段北攻时,则以新属于本战区之兵团,于浦口、滁县、明光等处,逐次抵抗,求得时间之余裕,最后于临淮关以西淮河之线竭力拒止该敌,俟北方会战成功后,再转移兵力击灭之。” [参见《国民革命战史》第3部第5卷,第118页; 《第五战区关于徐州会战的作战方针及指导要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津浦铁路南段阻击战,由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上将指挥。他于12月27日将集团军总司令部,从徐州南移到安徽省寿县正阳关驻扎,并紧急部署从扬州、天长至和县一线以西地区的防御以及纵深配置。

  李品仙对所属各军下达的命令是:一、于学忠军(第五十一军)部署于淮河北岸,沿淮河北岸构筑防御阵地,拒止敌之北进。并以一部进至南岸防守蚌埠,不得已时再撤回淮河北岸固守。二、第三十一军(刘士毅部)以一部在刘府附近,主力在凤阳、红心铺附近占领阵地,行攻势防御,对沿铁道线北进之敌实施侧面攻击,将敌切断分割包围而歼灭之。另以一部进出张八岭、明光一带实施游击,迟滞并引诱敌之前进。三、徐源泉之第十军即由现地速向合肥推进,策应第三十一军之作战。杨森之第二十二军在徐军未到达前,以一部留驻和县、裕溪口等处警戒江防外,主力即移驻安庆,担任长江北岸一带之防守。四、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上将)应即日由九江渡江北返,向合肥集结整理待命。五、第十一集团军总部于(1938年)元月5日移驻寿县。 [参见《第五战区第三分区津浦南段战斗详报》,1938年7月13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日本侵略军在占领南京后,气焰高涨、骄狂不可一世,立即纠集了4个师团的兵力,渡过长江,汹涌向北进犯,企图北取滁县、明光、蚌埠、宿县、徐州,打通津浦铁路,与华北日军会合,歼灭中国军队主力,然后沿陇海铁路西进,直逼中国的中原腹地。

  日军一路以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第十三师团为前锋,沿津浦铁路北犯。该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中将,下辖两个旅团,一是步兵第二十六旅团,旅团长沼田德重少将:一是步兵第一O三旅团,旅团长山田梅二少将。日军12月18日侵占滁县,21日侵占来安,以一股侵占全椒。已侵占扬州之日军第十一师团(师团长山室中武中将)于22日派出一部侵占天长,旋即退出:1938年1月2日侵占盱眙。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极力制造战争恐怖。

  中国军队统帅部对津浦铁路南段阻击战高度重视。蒋介石于1月11日在开封召集第一、第五两战区团长以上军官训示,强调必须“保持津浦铁路”。13日,蒋介石又召集第五战区将士训示: “我军战法,应于硬性之外参以柔性,务在交通要线上,配属有力部队,使任正面阻止战斗,同时以军队联合组织训练之民众,施行游击,以牵制破坏敌之后方,前呼后应。敌如攻我正面,则游击队由各方进攻。敌如攻我游击队,则不与决战,以收长期抗战之效。” [参见《国民革命战史》第3部第5卷,第121页]

  国民政府军在津浦铁路南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利用滁县至嘉山县之间的丘陵和山地,与日军展开激战,逐地阻击,逐层坚守,反复争夺,其中以张八岭、三界一带战况最为激烈,经反复搏杀,双方互有进退,一处阵地常常数易其手,成功地迟滞了日本侵略军北进的步伐。日军从侵占南京到北渡长江侵占滁县,总共用了5天。然而,从侵占滁县到1月18日侵占明光,却用了整整一个月,而且此后依然激战未休。

  李品仙,字鹤龄,广西苍梧人,1892年生,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是桂军的重要将领。抗战爆发后率部到东战场抗敌,辅佐李宗仁,立功甚著。

  日军侵占皖东地区部分城镇后,遭到了中国军队的不断反击和大规模袭扰。明光失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月23日命令第五战区抗击津浦路南段前进之敌。第五战区2月3日下达作战命令: “第十一集团军为第一野战兵团,位于定远西方三十里铺至淮河南岸之间,向临淮关、蚌埠敌之侧背威胁,以牵制其渡河。第二十一集团军为第四野战兵团,在合肥、张桥镇一带集结后,向含山、全椒前进,侧击津浦南段之敌。第二十七集团军及安徽保安第三、第四团,归杨森军长指挥,为第三野战兵团,位于安庆以东,任安庆及其附近江面之守备:并在安庆、庐江、无为间地区游击。”[参见《国民革命战史》第3部第5卷,第122页]

  反侵略战争在安徽战场上展开,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和巨大杀伤,卓有成效地阻遏、迟滞了日军在徐州会合的战略图谋。李宗仁晚年回忆台儿庄大捷时,说道: “我军在台儿庄的胜利,在敌人以及国内外的观察家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之事。”他总结取得台儿庄胜利的原因,第一条就是“我三十一军在津浦路南段运用的得宜。南京弃守之后,我军利用地形,据守明光至40余日之久,使我在鲁南战场有从容部署的机会。” [参见《李宗仁回忆录》下册,第735页]

  以蚌埠为中心的淮河保卫战

  日军占领明光后,整合兵力,继续北犯,向中国守军淮河一线临淮关、蚌埠、凤阳、五河等地发动进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向第五战区下达了坚决死守的命令: “对由津浦路南段前进之敌,须固守徐(州)蚌(埠)两要地,非有命令不得撤退。” [参见《国民革命战史》第3部第5卷,第121、122页]于是,中外瞩目的淮河保卫战,就在两个战场同时展开,一是淮河一线的固守,一是对津浦铁路南段的反攻和袭扰。

  淮河阵地的固守 正面防守淮河一线阵地的,是国民政府军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军长由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于学忠上将兼任。于学忠,字孝侯,山东蓬莱人,1890年生于辽宁旅顺,自幼随父亲在军中长大,后成为东北军中地位和影响仅次于张学良的重要将领。他忠贞爱国,1936年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并与中共建立了良好的关系。1937年1月张学良失去自由,杨虎城、于学忠二人被国民政府撤职留任。抗战爆发后,于学忠率第五十一军驻防青岛,2月2日奉命南下,防守淮河。

  此时,在由东北军改编的军队中,均有健全的中共组织秘密存在,直接受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的领导。 [参见吴殿尧、宋霖著:《朱理治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234-236页]中共五十一军工委书记为项乃光,全军共有秘密党员110余人。其中,秘密党员解方、贾陶等一批人还担任着连、营、团、旅一级的官职,深受于学忠的信赖和倚重。 [参见中共东北军党史组编著: 《中共东北军党史概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53-99页]

  2月2日,蚌埠沦陷。是日,李宗仁急令于学忠部赶赴淮河一线防堵。2月4日,与蚌埠相邻的怀远沦陷。是日,第五十一军在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进入指定位置,紧急构筑工事。于学忠部署:以第一一三师固守蚌埠淮河北岸一线,以第一一四师固守临淮关一线,以第六七九团为军预备队。

  淮河保卫战,是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的。

  首先,在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在南京附近大规模修建“国防工事”, “蚌埠阵地”亦在其中。蚌埠位于淮河南岸,修建时预设的“假想敌”从北方而来,所以工事就修建在了南岸。蚌埠沦陷后,这些国防工事全被日军占据利用了。第二,淮河南岸大小船坞和码头,皆被日军占据,民船被日军掳走,成为日军抢渡淮河的物质条件。第三,淮河以北的怀远县城已被日军占领,与中国军队的淮河守军仅仅相隔一条涡河。

  总之,这是一场先机尽失的战争。

  东北军将士自从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丧起,撤至山海关内已经6年多了。国破家亡,骨肉分离,背井离乡,他们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国仇家恨,决心拼死一搏。

  2月5日,中日双方军队展开激烈炮战,淮河北岸的中国守军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7日,第五十一军第一一四师(师长牟中珩)第六八O团和第六八一团在五河县黄坂、郭府一带与日军遭遇,短兵相接,肉搏整日,予日寇以重创,中国守军阵亡一半。 [参见五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五河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8日,日军发动总攻击,在飞机、火炮的立体配合下,强行渡过淮河,向淮河北岸的小蚌埠发动猛攻。日军在民船的船头堆上沙包,或者用抢来的棺材装满泥土砂石,作为掩体,庞大船队突现于淮河河面。

  第五十一军在匆忙构筑的简易野战工事中进行顽强抵抗,但被日军的优势炮火强力压制,飞弹如蝗、炮火如障,官兵们在阵地上连头都抬不起来,更谈不上击敌于半渡了。

  日军攻势凶猛,一度攻人了小蚌埠。经第五十一军第一一三师(师长周光烈)第三三七旅(旅长窦光殿)英勇抗击,第六七四团团长梁忠武率部反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将日军击退。

  9日,日军以七八百人的兵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再渡淮河,发动强攻,第五十一军第六七四团赵营伤亡过半,被迫退出了小蚌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幸亏该团孙营及时赶到,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众志成城,杀声震天,一举夺回了小蚌埠阵地。此次战斗,日军被击毙或在淮河中翻船落水溺毙者多达三四百人。

  10日,日军出动飞机12架,俯冲轰炸淮河北岸第五十一军阵地,掩护日军五六百人强行渡河。与此同时,在一向平静的临淮关方向,日军以飞机5架,掩护步兵渡过淮河,占领了北岸大堤,后续的日军蜂拥而至、继续强渡。

  这是一场恶战。在从小蚌埠到临淮关的长达数十华里的淮河防线上,日本飞机俯冲轰鸣,火炮密集射击,阵地上炮弹炸裂,硝烟弥漫,中日两军混战在一处,呈胶着状态。

  在小蚌埠阵地上,双方以白刃战和手榴弹拼杀,血战4小时,双方官兵都伤亡惨重、精疲力竭。下午4时,赶来增援的第六七八团,迂回运动到了小蚌埠西北和西南,对日军构成围歼之势。日军惧被围歼,乃仓惶退渡至淮河以南。

  在临淮关附近阵地上,曰军3000人在晏公庙之西强渡淮河,占领了多个村庄。第五十一军第一一四师师长牟中珩和第三四二旅旅长李雨霖身先士卒,在火线指挥反击,夺回了阵地。11日,日军以一个师团的兵力,在10余架飞机和数十门大炮的强大火力配合下,在临淮关强渡淮河。第五十一军将士用命、团结一心,经三日血战,终于将日军打退到了淮河堤下。 [张德良、周毅主编:《东北军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76-479页]

  淮河之战,是华中日军在占领南京之后遭遇到的最为顽强的抵抗。

  第五十一军牢牢守住淮河阵地的壮举,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外记者纷纷报道,国内各大报纸每天都以头条新闻刊登淮河战况。其中, 《大公报》记者范长江采写的《淮上观战记》以连载方式在报纸上发表,传布甚广、反响甚巨。

  中共五十一军工委的中共秘密党员们,在此战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工委号召全体党员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甘当无名英雄。中共秘密党员、第六八四团第一营营附罗广智,在反击渡河日军的激战中身负重伤,仍然坚持在火线指挥作战,直到壮烈牺牲。中共秘密党员贾陶在淮河之战中表现出了卓越军事指挥才能,他后来奔赴延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副院长。中共秘密党员解方,在开战后不久即升任该军第三三七旅上校副旅长,后赴延安,解放后在朝鲜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被彭德怀司令员赞誉为“诸葛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军委训练部副部长。 [参见中共东北军党史组编著: 《中共东北军党史已故人物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8-176页]

  中共秘密党员们因为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在军中享有很高威望,受到了广大官兵的衷心拥戴。他们的许多战斗作风和做法继承了红军的传统,在一般国民政府军中则非常罕见,比如,他们在火线上大搞宣传鼓动,一面与日军鏖战,一面放声高唱抗日救亡歌曲《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给对面阵地上的日军官兵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其后不久的台儿庄大战中,发生了一件“战场奇闻”——当日本侵略军在与第五十一军对峙时,日军又听到了这雄壮慷慨的歌声,日军连忙通过喊话,惊问: “请问贵军是哪一军?” [参见《中共东北军党史概述》,第95页]

  第五战区为使第五十一军能够得到休整和补充,从北线调来了第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中将)接替第五十一军的防务;同时电令津浦路南段的中国军队频繁发起进攻,以迷惑和牵制日军。张自忠军长趁势指挥第五十九军大举反攻,于16日完全夺回了淮河北岸的阵地。后,第五十九军北调,阵地仍交由第五十一军防守,于学忠军长慷慨誓言与阵地共存亡。

  淮河阵地巍然不动,一时成了凶悍日军无法逾越的天堑。

  津浦路南段的反攻与袭扰 津浦路南段反击战,是淮河保卫战的组成部分。

  蒋介石2月9日急电李宗仁:“在合肥方面集结之我军,应迅速准备向滁州以北地区攻击前进,同时须在合肥地方选择战术要点、要线构筑阵地,为进攻之据点。”14日又发布“限即到”的紧急《训令》:“一、决对津浦南段敌人加以彻底打击。二、于学忠军应竭力阻止铁路正面敌人之前进。三、张自忠军应以主力攻略怀远。四、李品仙、廖磊两部应以主力进攻定远,并各以一部进出明光、全椒间,破坏铁道。”

  已经于2月6日开抵合肥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奉命指挥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执行了反攻和袭敌的任务。

  2月9日,亦即蚌埠日军向淮河北岸发起总攻的次日,第七军由定远,经红心铺,向津浦铁路大举进击,切断了日军的后方连络线。第四十八军协同第三十一军,对刘府、考城、蚌埠之敌发动连续攻击,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战车10余辆,并且一度收复凤阳、考城。据守蚌埠的日军心虚胆怯,原有一部日军已经成功渡至淮河北岸,也不得不退回南岸防守。

  津浦路以东的游击部队,乘势收复了天长、盱眙、临淮关等处,与日军在津浦路南段形成对峙状态,给予第五十一军于学忠部强有力的战略策应。同时,李品仙命令第三十一军主动出击,在中国空军的支援下,将津浦路南段截为数段,使得日军在漫长的战线上处处挨打、首尾不能相顾。

  安徽省地方保安部队也投入了战斗。驻巢县的保八团和驻含山的保九团,分别向雍家镇、西梁山、和县、江镇一带游击进攻。保七团则在定远县藕塘一带设防。保九团赵达源部600余兵力,于3月中旬从和县挺进到江浦县的星甸,接着在乌衣、东西葛一带截断了津浦铁路,并且于3月22日一鼓作气收复江浦县城,给盘踞南京的日军以震慑。

  在安徽省与江苏省接壤的天长、高邮、仪征一带,由抗日义士陈文收编国民政府军溃散士兵而组成的“陈文部队” (后改编为第五战区苏鲁皖游击总指挥部第三路军第二团).在扬州附近伏击日军、拔除日伪据点、惩办汉奸,予日军以袭扰和有效牵制。

  3月14日,第五战区令第三十一军接替于学忠部淮河防务,继续与日军隔河对峙。至此,淮河防线已经成功固守了40余天,依然还在顽强坚守中。

  淮河保卫战的战略意义和政治影响,都是非常重大的。在战略上,粉碎了日军合击徐州的图谋,为北线战场的大规模歼灭敌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得中国军队在徐州附近的山东省台儿庄地区大量歼敌成为可能。在政治上,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首都南京沦陷后一度低沉的士气,振奋了民心,鼓舞了全国抗日战场。

  4月7日,第五战区取得台儿庄大捷,歼敌万余,全国欢腾。

  (待续)

  [作者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7-11-23 17:23: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安徽抗日统一战线

下一篇:国民政府军在安徽正面战场的抗战(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