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围绕二战中的亚洲太平洋战场的历史叙述主要基于美国视角。对于美国史学家和传播界来说,二战在亚太地区的开端是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然后是一系列发生在海面和海岛上的战争。例如约翰·托兰首版于1970年的《日本帝国的衰亡》,把日本的战败归因于在太平洋上输给了美国以及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又如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二战在最初的两年中只局限于欧洲,而在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后,才变成了全球性的战争;该书第二十四章《走向战争》中,没有一句话提到中国政府和军民的抗战行动。
欧洲史学界的二战研究则多基于欧洲视角。例如D. C. 瓦特的《战争如何来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近因(1938—1939)》阐述了英、法、德、苏、东南欧的国际关系纠葛如何引发了二战。约翰·基根的《二战史》对中国战场只做了简略叙述。E.霍布斯鲍姆的《极端的年代(1914—1991)》关于二战的论述也基本聚焦在欧洲战场,甚至对打了不到三年的西班牙内战所费的笔墨,大大超过美国主导的太平洋战争所占篇幅。
在西方学界,有一种主流的论述框架把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看作主要是西方人内部的战争,是西方文明内部溃烂所致,因此就二战而言,其起点不可能在西方以外的地区,而他们直接卷入的战争才是二战中的重要战争。总体来看,欧美史学界的关注热点集中在欧洲发生的反法西斯战争,却很少涉及中国在1931年就已经开始的局部抗战,甚至对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的中国抗战,也着墨甚少。因此,欧美的二战史学家无法解释,为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的许多年内,中国政府一直没有向日本投降,而法国政府只抵抗了一个多月就向纳粹德国投降。显然,中国的抗日战争被西方史学界忽略或遮蔽了。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持久、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实及其巨大价值,应置于二战的总体格局之中来看待和评价。
第一,中国抗战激化了日本与美英之间的矛盾,迫使日本当局向美英宣战,从而加速了其覆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美英等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日进行经济制裁,但由于在中国战场的巨大消耗使得日本难以承受这种制裁,进而激化了自一战结束后日本与美英等国就已存在的矛盾,这也迫使日本考虑占领东南亚以获得丰富的战略物资,从而不得不冒险与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
第二,中国战场对日军形成了有效牵制,从而在战略层面上有力支援了盟国。抗战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开展了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歼敌约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有日本学者表示,当时日本的大多数国家预算都成了军费,并且主要是投入到中国战场。
第三,中国抗战破坏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同盟计划,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德苏战争,无法按希特勒的期望“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在南方战线,如果没有中国顽强拖住日军,日军可以从印度“一直冲向中东”。正是中国在本土和缅甸的抗战,使得日军无法继续西进,进而在地中海地区与德、意实现轴心国的会师。在东面的太平洋战场上,也是因为中国拖住了日本大多数陆军精锐部队,使其无法入侵澳大利亚和巩固在太平洋海岛的防御。正是中国在抗战期间的积极策应,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可以说,中国直接参与并影响了二战的总体格局、总体进程,当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二战后的很长时间里,西方绝大多数民众并不知晓一些历史事实,如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花园口决堤与河南大饥荒,以及悲壮惨烈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等等。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的《中国的抗日战争,1937—1945:为生存而斗争》(2013年首版)使用大量来自中国的档案资料,为西方读者展示了包括上述事实在内的一幅中国抗战全景图。这本书的美国版改名为《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为此,米特解释说:“如果你想让美国人读外国的历史,你得告诉他们这和美国有什么关系。”这本书就是要告诉美国人:喂,你们的前辈在70年前打了一场世纪之战,中国当时是你们的一个重要盟友,不过你们居然不知道此事。可见,真诚地面对历史,对于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形象都非常重要。
西方学界长期忽略中国在二战中抵抗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贡献,在相当大程度上与冷战有关。发生于20世纪后期的冷战,不仅影响了西方对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西方学界开展中国抗战史研究的难度。对于中国来说,西方国家在二战中的援华行动等研究同样不足。因此,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关于中国抗战史的研究都存在被忽略的地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我们更要充分认识、重审中国人民持久、顽强抗战的历史事实,将这段可歌可泣的民族自强史向世界宣扬、推广,为当代的二战史研究增添中国色彩。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2-17 09:35: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饶家驹与南京安全区的设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