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马定夫 — 愿将浩气弥天地不让金钱累子孙
2015-06-15 11:29:18  来源:  点击:  复制链接

  从太原高速滨河入口出发,沿太长高速,行驶百余公里,便是晋中市榆社县——著名革命烈士马定夫的故乡。

  8月8日,记者到榆社时,已是黄昏时分。匆匆下车,站在马路边,便给榆社县委史志室主任任林峰打电话,希望能得到烈士后裔的信息。一番寒暄后,对方陷入了沉思,“烈士没有直系后人,到村里找找,应该有知情的老人吧”。

  天资聪颖人称“马百精”

  马定夫又名马镇西,号马丁,生于1915年。他出生的地方,现属箕城镇东汇村。东汇村离县城不远,出城往东,沿太邢公路,开车约15分钟。

  东汇村党支部书记周晋仁现年50岁,一听说要采访马定夫,他赶紧叫来村委会主任。两人均自谦不能准确口述烈士相关历史的细节,但一致表示,“马家老宅还在,不妨去看一看”。

  老宅位于村子的中南部,坐落在两级土丘上。2007年,村里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将每级土丘上的人家都迁了下来,土丘随之改造成梯田,种上了农作物。然而,位于土丘之巅的马家老宅被保留了下来。一方面,这是县里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多数村民的意愿。“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也寄托着世代村民的哀思。”周晋仁说。

  在这个典型的四合院里,马定夫曾完成了启蒙教育。他自幼天资聪颖,6岁时,在家开始识字,有时因看书入迷误了吃饭;马定夫还写的一手好毛笔字,算盘也打得流利准确。8岁时,马定夫在本村念书,曾多次和知心的同学一起商量长大当兵保家乡的事。他特别喜欢读书,《水浒》《说岳全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他的至爱。没事的时候,他常给同学们和村里人讲岳飞、文天祥等人的故事。有时候,谈到一些问题,别的同学,甚至年龄大的同学都说不出来,而博览群书的马定夫却讲得头头是道。久而久之,村民给马定夫起了个绰号“马百精”。

  如今,马家老宅已经破败不堪,院内房墙大多坍塌,东房的残壁上,炊烟的痕迹依然可见。

  口诛笔伐痛批腐朽当局

  1929年,马定夫14岁时,考入榆社高小,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其间,李大钊、鲁迅的作品让他爱不释手,也逐渐养成了他嫉恶如仇的性格。

  有一次,县城三圣庙赶会唱戏,反动警察在戏场内逞威捣乱,仗势欺人,占去了很大一片地方,并挡住群众的视线,群众敢怒而不敢言。马定夫见此情景,便集合了曹更修等数十名同学钻入场内,站到警察面前。警察不让,还拿出警具不断威胁。马定夫、曹更修再也按捺不住心头之恨,领先大骂:“你们这些狗腿子,仗势欺负老百姓……”随后,几十个同学一拥而上,手持皮带、木棒,乱抽乱打,将警察打得头破血流。

  马定夫痛打警察的事,被父亲知道后,父亲将他锁在一间小屋里,不让他到校上学,不准参与社会活动。但瞅准机会后,马定夫便破窗而逃,回到学校继续“我行我素”。父亲对此非常反感,骂他是“忤逆不孝”“无父无君”“孔孟的叛逆”,马定夫却有着自己的人生信条,他在书皮和日记本上,写下“愿将浩气弥天地,不让金钱累子孙”的警句。

  1930年秋天,马定夫考上太原新民中学。在学校里他组织学生闹学潮,秘密宣传马列主义,搞革命活动,因此被学校开除。之后。马定夫又考入太原友仁中学,因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又被校方开除。1933年,马定夫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一次,地主李杰三讲演“有地无穷”论,说地主富是凭地吃饭,不是剥削农民。马定夫听了很是气愤,便连夜写了《地亡要穷》的文章,发表于《华闻晚报》上。这篇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思想武器,有利地驳斥了李杰三之流的谬论。之后,他又写了《猪嘴绅士》的文章,也发表在《华闻晚报》上。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但随后,他又被学校开除。

  1935年,马定夫考入北京镜湖高中。同年,马定夫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这一年马定夫从北京放假回到家乡,正遇榆社县教育科集训全县教师。教育科长曹一仪讲话说,教育工作还要继续坚持国民党宣传的那一套。为此,马定夫十分气愤,跑上台去当众驳斥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正是国难当头,国民党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那一套能救国吗?不能!绝对不能!那是骗人的鬼话,我们的教育工作要为抗战服务。要救国,就必须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这样才是真正的救国,才能挽救中国命运。”马定夫的一席话,引得众人掌声。(粗体可以去掉)

  1936年,马定夫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了自己新的政治生命。

  投笔从戎撵走反动县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马定夫受党组织派遣,辍学回到家乡榆社,任县牺盟会特派员。牺盟会的抗日活动,引起了时任榆社县县长樊亮的仇视。牺盟会为组织抗日游击队,曾多次和樊亮交涉解决枪支、弹药和人员吃饭问题,但樊亮多次推托。樊亮的这一行径,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极大愤慨。经过秘密研究,马定夫和同志们运用巧妙的斗争策略,将他撵走,又通过党组织调来一个革命县长高沐鸿同志。这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在县委和马定夫的积极工作下,全县迅速掀起了抗日救国热潮。

  同年10月,榆社县正式组建起抗日游击队,马定夫披推任为榆社县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指导员兼队长,从此,马定夫和千千万万抗日健儿一样,抱着为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到底的决心,奔驰在抗日战争的疆场上。

  1939年以后,马定夫历任中共榆社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八路军晋中独立支队政治部教育科长、民运科长,太行二分区政治部主任,新编十旅三十团政委等职。

  保护群众血染枫子岭

  1943年6月,晋中平原麦浪滚滚,一片丰收景象。为了响应边区政府“抢收小麦保卫夏收”的号召,马定夫率三十团到太谷南山根据地中北岭一带,参加夏收保卫战。

  看着眼前的这些小麦,敌人早就垂涎三尺。一天,天刚亮,鬼子驻太谷的宪兵队长中野纠集龟缩在凤山据点的100多名日伪军,向中北岭一带偷袭而来。敌人出动的消息当即被我方获悉。马定夫率部队在东北岭和西北岭之间的山坳里埋伏下来,并且还将参战的民兵埋伏在部队的右侧山沟里。当敌人上来时,为了迷惑敌人,民兵首先阻击敌人。敌人误认为没有八路军正规部队,只是些“土八路”,就毫不顾忌地向我军扑来。敌人走近后,马定夫突然喊了一声“打”!瞬时,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乱成一团。中野见势不妙,立刻准备逃命。马定夫当即命令神枪手射击,“砰”的一枪,中野倒地毙命。随后,敌军乱成一团。这一仗共打死敌人30多名,大长了根据地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军的威风。为此,根据地人民还编了颂扬三十团战绩的歌:

  青天呀蓝天明格朗朗的天,

  那是什么人的队伍上了前线?

  叫声呀老乡听我说分明,

  那就是坚持抗战的三十团。

  指挥呀领导是马政委,

  带领队伍上了前线,

  打得那个日本鬼子惶惶逃窜。

  军民呀团结大家一条心,

  赶走那个鬼子好享太平。

  1943年7月22日,太谷县六区区政府为庆祝保卫夏收的胜利,答谢三十团,在太谷县枫子岭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军民联欢晚会。此时,盘踞在黄挂据点的200多名敌军却偷偷向我南山一带袭来。7月23日凌晨4时许,敌人逼近枫子岭,占据了东南面的山头,依山设了3道防线,直接威胁着千余名群众的生命安全。当哨兵报告东山上发现敌人时,马定夫立刻命令部队准备战斗,同时派人通知区干部群众迅速转移。马定夫在给部队战前动员时严肃地说:“同志们,我们要坚决拿下东南面的山头,掩护群众安全转移。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有我们就有群众,我们绝不能让群众受到鬼子的伤害!”说罢身先士卒首先向敌人冲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我方连续发动了3次冲锋,终于吃掉了鬼子1个排,占领了山头。在部队的掩护下,一千多名群众安全转移了,但马定夫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青松环抱烈士千古流芳

  马定夫殉国的噩耗传到烈土故乡榆社县,全县人民万分悲痛。当地青年们踊跃参军,誓为马定夫报仇雪恨,几天时间就组织起120多人的“马定夫复仇连”。为了纪念马定夫同志,相据当地群众的要求,经批准,太行二分区正式命名三连为“马定夫爱民模范连”。随后,枫子岭村更名为马定夫村。

  太谷县地图显示,位于城东南约20公里的马定夫村是红色旅游景点。记者从太谷县火车站出发,途经侯城乡政府,大多半的路平坦无阻。直到逼近山脚时,才发现,烈士牺牲的地方,就在海拔千米之外的“头顶”。

  要达到“头顶”,必须经过眼前的这条山路。附近的村民笑笑说,这山路虽然崎岖,但新铺过水泥,并不坎坷。只是路途偏窄,仅能容一辆轿车通过,路边又多是悬崖,驾驶一定要小心。

  系好安全带,长呼吸,默念“往前看、往前看”,挂一挡往前开。行驶约5公里,历经十多处锐角急转弯后,终于汗流浃背地到达“头顶”。

  村委会办公地点就设在主任田建喜家中。整个山村共有在册居民80多人,其中多半都已经搬下山去,有的因为孩子上学,有的因为打工挣钱,如今只剩下30多人。田建喜说,这5公里水泥路,是县里专门为马定夫村而建的,2007年修了2公里,2008年又修了3公里。而纪念马定夫等烈士的陵园,还在村子东南方向、约1公里之外的甘草脑山之巅。

  山路难行,只能徒步。陵园一片青松翠柏环抱,清风阵阵。当年枫子岭之战中,包括马定夫在内的12位烈士,在此长眠。墓碑上,浓重地写着一副对联:“捐躯献身浩气长留寰宇舍身取义英灵含笑苍穹”。当年曾和马定夫一起耕种、挑水的村民赵光明,如今已经84岁。他纠正说,“马政委的墓,其实在老家东汇村,这里的墓,是村民为纪念他而立的衣冠冢。”

  在赵光明的记忆中,马定夫就是在甘草脑山腰中弹的。尽管腹部流血不止,但他并没有马上退出战斗,直到战士们强行把他抬上担架。因为失血过多,随后的紧急抢救无济于事。

  榆社县东汇村78岁的老人马天云,细细算起来,是马定夫的本族叔父。但老人比他的侄儿小16岁,侄儿牺牲时,他才12岁。遗体经一名马夫偷偷运回村子时,敌人正驻扎在遥望可见的文峰塔一带。马天云没有参加丧礼,他听人说,马夫哭得几次昏厥过去,扶也扶不起来。棺材是太谷县一位老人送来的。老人曾是当地的地主,村民要分他的土地,还要杀之而后快。马定夫出手相救,才挽回老人一命。老人感激不尽,“我死可以马革裹尸,马政委死定要风光安葬。”出于安全考虑,马家父母决定,把儿子先暂时掩埋在村后的一处隐蔽山沟里。

  家中唯一的儿子去世,两个女儿均已出嫁,马家无后,令马父久久不能释怀。为尽孝道,二女儿令子过继马家,改名马学文。之后,马学文以及其子先后辞世。

  如今的马定夫墓,位于东汇村北一个山坳里。马父去世后,下葬在这里,后人于是将马定夫移陵至此。移陵时,全村村民无不凭吊,万人空巷。 东汇村村委会主任郜建岗介绍,在村子南面的沿公路一带,已经做出专门规划,用于建设马定夫烈士亭。对此,榆社县已经决定拨出10多万元专款,工程即将开工。

责任编辑:吴翠吾 最后更新:2015-06-15 11:32: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宁死不当俘虏”的抗日民族英雄左子元

下一篇:魏拯民:"要把鬼子从中国赶出去!"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