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初期嵊县教育文化事记
2018-02-27 15:06:19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朱刚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倡议推动下,以黄绍竑为主席的浙江国民党政府公开表示抗日,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抗战的开明措施,颁布《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动员全省民众参加抗战。1937年8月,嵊县抗敌后援会成立。1938年2月,更名为嵊县抗日自卫委员会,编并“各界抗敌后援会”,县长兼任主任委员。共产党人以合法的身份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8年(1939)浙东情势告急,抗卫会下属教育文化事业委员会负责全县文教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笔者检阅抗战期间创办的《浙江战时教育文化月刊》等期刊,其中有涉及民国28年嵊县战时文教情况的史料。本文以此年重点,加以整理编录,以期对抗战初期嵊县文化教育状况有更多的了解。

  一、战时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

  1、战时学校

  学校课程全部根据教育部颁发,未有更改,教材仍旧采用书坊教科书,只有部分学校,在教科书之外,如普通话课,在报章杂志或儿童刊物中采取有关抗战意识之文艺作品作为补充材料。社会科除教材用书外,将时事一项列入,研究国内外政治形势与战时消息。自然科除书外,增加防空、防毒及各种飞机、炸弹、枪炮的研究材料。音乐一科,则各校改授抗战歌曲。体育科增加野外活动,如跑步、爬山等健身运动。童子军训练加强,注重野外生活与救护、侦探等训练。此外,尚有少数学生在课外组织宣传队,进行宣传事宜。也有学生在校外做社会教育工作,如办理民众夜校、台门学校等。

  以县立初级中学为例,该校积极参与城乡社会教育,在教、学、做三项较为突出。主要有:?选编战时读物,坚定抗战意识。?实施导师制,与学生共同生活,举行谈话。?创立“台门”教育组三十余组,送教育到城乡台门,设立星期学校四所于乡间,学生多则五六十人,少则三四十人;办理民众夜校四所,晚间施教;推行小先生制,民众之间传帮教;建议县抗卫会举办乞丐训练班,传授知识,养成自立精神。④课外活动项目排入救护常识作为必修项目,聘请医师讲习。⑤抗敌宣传上,同学自动加入歌咏、剧团、口宣等组,利用假期宣传演出。⑥加强军事训练,举行行军战斗教练及实弹射击等。⑦建防空壕五所,练习避灾,演习防空及消防;设立监视哨,搭架瞭望台,自制简易防毒口罩。⑧举行登高比赛,训练野战技能。⑨减少无谓消费,加紧战时生产,垦殖农地。⑩其他如女同学缝制棉背心,童子军露营、炊事、工程;运动会竞技、国术;慰劳信劝写等等。

  2、社会教育、培训

  实施社会教育的主要机关是县立民众教育馆,设于城内县前街。该馆实施社教概况如下:在馆内设有图书室,购置新书,杂志报纸甚多,每日开放,供民众浏览借阅。又为各乡镇民众阅览普通抗战知识起见,成立战时流通图书室,派员携带大批书籍巡回各乡镇供民众阅览。成立流动施教团,携带地图、抗战油画、战地照片等赴乡巡回施教,并实施台门教育、时事讲座。设立战时民众夜校多所,以唤起广大民众,训练民众,组织民众。为便利民众阅览报纸,设置贴报架,分设冲要地带,每天张贴日报十五份。特约战时民众茶园五所,派员举行通俗演讲。县立民众教育馆与动员委员会合办广播电台一所,并将播音节目内容加以改善充实。如战时儿童教育、战时民众教育、讲读总理(孙中山)遗训、总裁(蒋介石)讲词、抗战丛谈、时评、名人讲演、国防讲座、妇女讲座等节目均列入。又为提高民众政治水准、了解抗战形势起见,在热闹市街安装喇叭十二只,每晚民众聚集听讲者甚多。此外,各团体、学校宣传队,普遍附设民众学校四十四所,并特设中心民校六所,负责辅导。共计就学人数二千七百人。

  青年训练方面,抗卫会举办文化工作干部人员暑期讲习会、暑期歌咏队及救护训练班;县政府举办嵊剧演员训练班二期。团队训练方面,举办各区联防队及义勇壮丁队班长训练。

  二、艺术宣传

  1、话剧

  抗卫会宣传工作队所属流动宣传组及业余宣传组,经常出演话剧。流动宣传组负责宣传,除家庭访问、口宣、开保民大会、漫画等宣传外,晚间并出演话剧。业余宣传队除城区外,还赶赴崇仁、长乐、甘霖、澄潭等较大市镇表演抗战话剧,该组组员七十余人,均因业余关系及经济困难(每月抗卫会仅津贴十五元)原因,工作极为艰难,于民国28年已停止活动。此外,尚有政治工作队,出演话剧数次。

  2、美术

  壁画比较普通,尤其城区画得最多,有一部分是驻军绘的,县政府、县党部及各宣传工作队均有壁画,乡间壁画为乡镇抗卫会所制。

  漫画方面,县政府教育科向各学校征集过一次,征集漫画甚多,首在县教育文化事业委员会纪念厅内展览,继而向各区流动展览。街头漫画以政工队所画较多。另据《嵊县志》记载:“民国28年,驼群画社创作《日寇暴行图》等,与中小学生的抗日宣传画一起在县城西后街养老堂展出。”

  3、音乐

  县里没有歌咏团,各宣传队和政工队常集体学习歌咏,业余宣传组开过数次歌咏大会,办过暑期歌咏训练团。各学校能教授抗战歌曲。

  县立民教馆及抗卫会合办广播电台,定期由各学校、宣传团体轮流播送抗敌歌曲。

  三、出版事业

  自抗战以后,县里最早出版的刊物为《群力》半月刊,之后抗卫会出版《抗卫》半月刊,《群力》即告停刊。同时政工队亦有《政工旬刊》产生,直至民国28年5月间,《政工旬刊》及《抗卫》半月刊均停止。由县战时教育文化事业委员会及县政工指导室合编《剡铎》半月刊,该刊以“坚定民众对抗战必胜之信心,纠正歪曲理论”为宗旨,特组织《剡铎》编辑委员团(十人)负责编辑工作。

  县战时教育文化事业委员会还出版有《抗卫》小丛书,计有《文化工作队员手册》、《国民精神总动员手册》,并翻印总裁(蒋介石)《痛斥近卫狂妄声明演词》、《五中全会开会词》等。又为供给民众学校教材起见,特编印抗战读本一种,备各民校索取。民教馆出版连环画数种、《抗日画报》十期。县立中学编印《大家读》,为民众所喜爱。另有南鹿学社《南鹿周刊》、县中学生之《女声》等。

  四、新闻事业

  县里有《嵊新民报》及《剡声日报》二种,于民国28年4月,合并为《嵊新、剡声合刊》。负责人为竺鸣庚、茹赞廷、沈扬村等三人,地址在《嵊新民报》旧址西仓庙内。四开二版,日出约千余份。报社改装有短波收音机,报导快捷,销行于嵊县、新昌二地为最多。后因纸张来源缺乏,每日仅半张八开大小。该报对国内外要闻之报道及阐扬“三民主义”,不遗余力。至民国29年(1940)一月停刊,共出271期。

  五、文化团体

  县文化团体颇多,但多缺乏经常工作,成无形停顿状态,几个较为活跃、能担负救亡工作的团体,如中国青年励志会、记者公会等均无活动,惟县妇女会在城区办过妇女识字班。另据《嵊县志》记载,长乐镇妇女会民国28年时为纪念三八节,编印《长乐妇女刊》,宣传抗日救亡和妇女解放;3月间,中共党员郭雪聪等在太平乡组织抗日妇女队,有队员90余人,分村设立小队。城区及东坂庄、官地、朱湖山等地,也有妇女抗日组织,开展活动。1939年9月,在中共地方组织领导下,太平乡妇女合作社成立,有社员200多人,开店营业。并举办识字班,慰问抗日部队伤员,还募捐粮食、现金,救济抗日军属和贫苦农民。

  文化工作队在民国27年6月开始组织,县设总队,各学校、乡镇地方组织分队,由当地教师和各界热心文化事业者领导,进行宣传工作及创办图书室、开办民校等社会教育。全队统计共有三十个分队,队员约六百余人,自民国28年抗卫会改组后,工作队领导乏人,无形中停止。

  乡村救亡协进会成立于抗战开始后不久,多有文化人参加工作。据《中共绍兴党史》(第一卷)记载:“1937年12月成立的嵊县乡村救亡协进会,就是一个较为出色的抗日救亡团体。由共产党员张珂表和进步青年钱叔亮等发起。以联络救亡工作的人员,共同促进乡村救亡运动,切实参加乡村救亡工作为宗旨。协进会有自己的会章、政治纲领、会员守则。其中规定,会员须绝对忠实于民族解放斗争,应有牺牲一切的精神。由于协进会宗旨明确,纪律严明,迅速发展了40多个分会,会员多达七八百名,遍及嵊县、新昌城乡。还出版《群力》会刊,受到广大民众欢迎。群力书店还担负起秘密联络中共各地联络人员、转送情报的任务,建有中共支部,是中共嵊县组织的活动中心。”1938年夏之后该会已停止活动。

  抗卫会宣传工作队所属之流动宣传组成立最早,组员十五、六人,每月经费仅一百三十元,组员艰苦耐劳,工作较为努力,表现出救国热忱。

  青年学生暑期服务团是散布在各地学校的中学生回乡后发起组织而成的,利用暑假在党政双方领导下进行工作,全县设总团部,在各区及市镇设区团,该团工作是设立民众夜校、妇女识字班、出发街头宣传,并经常下乡工作,在城区和乡下曾出演过二次话剧,颇受好评。

  六、青年知识分子参政抗日

  有学校教师、政府机关人员、民众团体领袖、士绅、地方领袖、政工队员加入国民党,民国28年全县国民党员人数达到一千余人。也有许多青年向外流动,或投考军事学校,或入政工队及宣传团体为国效力。

  其时,共产党组织亦逐步壮大。据《嵊县志》记载:“至1939年,建立39个支部,党员增至299名。……抗战初期,中共组织发动党员团结广大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组织流动宣传队、业余宣传队、乡村救亡协进会等抗日团体,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10月,各地中共党员秘密散发《七七宣言》传单,进行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宣传。”

  以上即为民国28年抗日自卫委员会下属教育文化事业委员会主要工作情况。教育文化事业委员会,集文化人于一堂,于文化事业,取得不少成绩,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宣传作用。

  民国28年下半年,抗卫会改组为动员会,教育文化事业委员会缩编为教文组。导致部分热心文化事业之人或离开本县,或蛰居学校、老家,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尚能奔波呼号、不断服务社会者,人数寥寥无几。以致当时的县文化界出现沉寂的现象。

  民国31年(1942)7月14日,日军侵占嵊县城,8月成立“嵊县维持会”。次年2月改为“嵊县乡镇联合会”,同年8月,改组为“伪政府”。伪政权在日军卵翼下,进行奴化教育,全县抗日教育文化活动陷入低谷。

  (本文作者:现任职于民航嵊州导航台。)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2-27 15:07: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兰州是抗战时期著名的文化中心

下一篇: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