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的河南大学“潭头惨案”
2018-08-12 17:07:46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点击:  复制链接

  河南大学肇始于1912年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民国时期河南省内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抗战前夕,学校已拥有文、理、法、农、医5个学院15个系,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郭绍虞、嵇文甫、罗章龙等知名学者先后在校任教。学生在校或走出校门秉承“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立身做事,不断为学校赢得赞誉。

  “七七”事变后,日军沿平汉铁路南侵。11月4日,日军攻占豫北重镇安阳,河南省会开封危在旦夕。风声鹤唳之中教育部与省政府决定,河南大学由开封迁往豫南山区。1938年3月,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在豫南信阳鸡公山、医学院、农学院在豫西南的镇平县开始了流亡中的复课。

  5月12日清晨,正在河南视察国防工事的冯玉祥对坚持在炮火声中复课的河南大学、东北中学(时在鸡公山)师生和商民发表讲话,号召和鼓励全国各界同胞“精神贯注”,同心同力,坚决抗战。

  10月,信阳、武汉先后失守,鸡公山的河南大学校本部及文、法、理学院师生向西北迁至镇平,与先期到达的医学院、农学院会合。孰料不及半年,日军侵犯鄂西北,中国军队组织“随枣会战”与之抗衡,期间与镇平相邻的新野、唐河等多个县城一度失守。立足未稳的河南大学师生再度规避战火,经过300公里的徒步跋涉,于7月份到达伏牛山北麓的嵩县。之后,除医学院留驻县城外,校本部和其他各院系继续前行,直至深山区的嵩县潭头镇(今属栾川县)。

  潭头镇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远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聚居。古镇位于嵩县县城西南30余公里,北部为秦岭余脉熊耳山,西、南部为伏牛山,伊河从镇南流过,十几个村落分布于镇中心街周围。镇内老街尚存民国初年重新修筑的高8米、厚3米的土围子(寨墙),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外有宽5米、深3米的寨壕,具有一定的抵御外敌入侵的能力。这里远离政治军事中心,群山阻隔,交通不便,为暂避战乱求学读书的师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场所。

  当时的嵩县-潭头一带仍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状态,社会进步缓慢,文化教育事业落后。但民风淳朴,民众热情厚道并有渴求教育、向往学校的欲望与需求。地方士绅、一般乡民对河南大学都给予了积极支持,甚至倾其所有解囊相助。他们或者清屋腾房,或者捐献家具、工具,供应粮食、肉类、蔬菜等生活用品,或者义务参与整理、修缮等劳动。经过短短的五天准备,校本部和各院系得以安置在三个村庄乡民腾出的22个院落中,实验室、图书馆、仪器室则分别设在普通民房内,更有关帝庙、三官庙、火神庙等公共场所成为别具一格的教学点。伴随着山上杂木和土坯拼成的桌凳和晚间摇曳的油灯,千余名师生开始了深山里的教与学。

  自1939年夏到1944年春,河南大学在嵩县潭头的5年时间,成为令人瞩目的坚持在“华北唯一最高学府”。期间教育部多次派员视察,耳闻目睹,为河南大学师生刻苦向学、处惊不乱、教学科研成效卓著的状况所感动和赞叹。1942年3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河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蒋介石训令财政部,自1942年起河南大学经费列入国家预算。

  1944年4月,日军发动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17日,日军攻破中国军队的黄河防线进攻郑州。之后,向南、向西迂回包抄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洛阳,并伺机消灭中国军队主力,流亡中的国立河南大学遭到一场灭顶劫难。

  5月上旬,日军一部攻占洛阳外围重要阵地龙门。中国军队在逐节抵抗失利后,向豫西嵩县-卢氏-豫陕边后撤,以图与第八战区东援部队会合。6日,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率所部撤至嵩县纸房的上窑村。9日,遗弃军械物资继续西撤。

  当日,驻山西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军渡过黄河进入豫西,对西撤的中国军队形成夹击之势。10日上午,日机4架飞抵嵩县县城和近郊,对城防和民屋进行轮番投弹和扫射。日军坦克第3师团第17联队、第37师团步兵第225联队先后编成嵩县支队,由伊川、伊阳(今汝阳)两路进犯嵩县,11日晨,日军占领嵩县县城。当日,日军第37师团以步兵第226联队组成卢氏挺进队,沿嵩县-潭头-王家村等进攻豫陕边战略要地卢氏,试图破坏该地及附近包括机场在内的军事设施,堵截和歼灭从洛阳方面退却的中国军队。

  5月10日,日军兵临城下之际,河南大学医学院师生由嵩县县城紧急撤往潭头,与校本部会合。12日,在获悉县城沦陷的消息后,学校迅速通知全体师生撤离潭头,到几十里外的嵩县大清沟(今属栾川县)集合。在轰鸣的炮声中,多数师生踏上了再次流亡之路,部分教师家属和学生受困于大雨和山洪仍然滞留在镇内。

  14日夜,日军卢氏挺进队由嵩县桥头、罗庄、北店集结前进。在蛮峪街西南,与第一战区117师等部遭遇,双方一度激战后,中国军队向旧县方向退却。日军在大章一带发现写有“河南大学××先生宿舍”字样的门牌,在搜索中发现教学器材仓库一座,日军当即将其抢劫一空,包括德国蔡斯公司制造的新显微镜52个。日军继续西进,在旧县、西营先后受到中国军队的阻击,但攻势未挫。此时潭头一带,中国守军主力大部被调往豫陕边一带,仅有的两连兵力难以顾全全镇的防守,致使日军有机可乘。

  5月15日上午,两路日军攻入潭头镇。时大雨滂沱,山洪陡发,未及撤离的河南大学师生四散逃避却无从安身。盲目奔逃的人流在往北山途中突然遇敌,日军骑兵开枪射击,当场6人死于非命,农学院院长王直青和段再丕教授等20名师生被俘。身背经纬仪的助教吴鹏为保护学校教学仪器与一名日本兵厮打,被当场杀害。

  王直青和段再丕教授被强迫身扛枪械等重物在山路随行,稍一慢步即遭毒打。不堪其辱的王直青乘敌不备,纵身跳下山崖,幸被一农民营救得以生还。文学院学生孔繁韬和一女生痛斥日军暴行,竟被日军用铁丝捆绑,刺了几刀后扔进一口深井丧生。医学院院长张静吾与妻子吴芝蕙、侄子张宏中、助产士任锡云、化学系学生刘祖望和医学院学生李先识、李先觉一行7人结伴逃难。途中被日军所俘,张静吾跳入深沟、任锡云挣脱绳索避入一空屋中侥幸逃脱,而吴芝蕙则被连刺数刀身亡,张宏中食管被刺4刀死里逃生。面对惨无人道的日军,刘祖望、李先识夫妇、妹妹李先觉表示“宁死不受辱”,三人一起投井自尽。

  在这场空前的劫难中,河南大学死难师生及家属达16人,失踪25人。教室、实验室被洗劫一空,房屋被焚,图书典籍被付之一炬。历经五年呕心沥血营造的深山学府,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毁于一旦。幸存的师生在饥寒交迫中踏上了继续流亡之路,6月,学校迁进豫鄂陕交界处的淅川县荆紫关,图书损失殆半、仪器设备不全,几无继续办学的条件。次年春,再度西迁,最后至陕西省宝鸡附近,直至日本投降。在抗日战争高等院校内迁的记载中,河南大学是最早内迁的高校之一,也是迁徙次数最多的高校之一。

  患难真情 青山永存

  “潭头惨案”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无数流血惨案之一。在河南大学师生惨遭追杀的同时,当地民众也在日军烧杀抢掠中无以为生。面对侵略者的暴行,潭头及其附近的村民千方百计保护河南大学的教学设备,掩护师生脱逃险境,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石坷村村民祖孙三代守护“潭头惨案”亡灵数十年如一日的事迹,在令人感叹钦佩之际,更从一个侧面彰显并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日军在由嵩县西进卢氏的途中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累累罪行。仅潭头、秋扒等7个乡镇的不完全统计,在侵略者蹂躏下,无辜群众死伤100余人,妇女被奸污40余人,被毁房屋100余间,4万余斤粮食被抢,牛马600余头、猪羊近千只、鸡鸭无数被宰杀,返青即将成熟的小麦被践踏2000余亩。但是,面对凶残的枪刺,身处险境的潭头民众却千方百计保护河南大学的财产,甘冒风险掩护和救治未及转移的师生。

  河南大学仓促撤离潭头,许多教学设备未及搬运而留在了各个教学点。在日军疯狂肆虐之际,大王庙村村民将农学院的显微镜、植物标本悄然收藏;党村农民崔铁秀把理学院实验室的贵重器材、仪器搬入自家地窖,将发电机、电动机埋在后院;古城村民杨芬英等收集散落各处的文学院部分图书资料,等等。5月20日前后,河南大学化学系主任李俊甫潜入潭头,寻找未及搬迁的校产。散失各家的仪器、图书资料等被村民争先恐后献出,不少青年农民则自告奋勇承担向新校址搬迁的工作。

  潭头惨案发生时,百余名师生分散隐藏于潭头周围的10多个村子农民家中。石门村农民张元父子充当向导,带领河南大学文学院师生向深山躲避。为了摆脱穷追不舍的日军,张元毅然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学生制服,朝另一方向猛跑以调动日军。师生幸免于难,张元却倒在日军的枪声中。

  古城村农民杨章成置自家安危于不顾,将文学院学生李元龙护送到安全地带。张村农民张风祥救护医学院院长张静吾及其被刺断食管的侄子张宏中;河南坡农民阎虎娃将病重的黄以仁教授及其妻儿藏于家中一月之久,精心照料;韩家坡农民叶三堂收留张长弓教授,最后黄、张教授均被民工顺利护送至荆紫关,而民工王有成却在归途中不知所终。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8-12 17:10: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中国最完整的国立大学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大学在嵩县办学情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