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湖南分会第五保育院(湘五院)简介
2017-08-04 09:42:29  来源: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网 作者:凌棣华 陈树桃  点击:  复制链接

  建院湘乡晏家塘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湖南分会第五儿童保育院的前身,是仇鳌先生(时任湖南省赈济委员会主任)创立的湖南省赈济委员会耒阳难童教养所。该所于1939年夏秋创建,所址耒阳三架桥,始约3O余人,所长为仇侗吾(仇鳌先生之子)。1939—1940年从日本沦陷区的临湘、岳阳、湘阴等地收容难童数十人,连同创立时的学生,有师生近百名。耒阳县城原本不大,一旦成为战时的临时省会,各机关、学校纷纷迁入,拥挤不堪。三架桥是一个穷乡僻壤,校舍十分简陋,无法安排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而上下酝酿择址建院。

  1940年秋天,湘五院由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湖南分会批准正式成立,院长卢清泉,院址迁往湘乡县晏家塘大户陈百万庄园。庄园房屋建筑面积占地很大,保育院住正屋,拥有教室、老师宿舍、食堂、厨房、大小礼堂等等,十分宽敞。庄园东西花园的偏房为陈家自住。正屋前是一个占地1O余亩的大操场,沿操场南向围墙原盖的是长线大马棚,约有6O、7O公尺长,保育院入住以后改建为学生宿舍,搭起一长溜火车车箱式的大通铺,8个人一张大床,2人共用一套被盖和席子,虽条件比较简陋,但井然有序。

  不久,卢院长调走,由梁正(字白水)接任院长直到1946年。1941年和1942年又相继从临湘、岳阳、湘阴、长沙等地分批抢收难童300余名,扩大了规模。到1944年初夏被迫撤离湘乡之前,全院师生达400余人。入院时学生年龄不等,大的11—12岁,小的仅5—6岁。当时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编班。课程按全日制小学学制,设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音乐、图画及体育等课目,不分寒暑假,由各科老师抢时间组织教学。除上述文化教学外,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按童子军建制,进行半军事化训练。院领导大力向学生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教唱抗日歌曲。不时还组织年龄大一点的同学到五里开外的陈家祠堂和涟水河边去挑谷子(当时1O岁以上的同学均备有一担小箩筐),以及帮助工友加工大米等辅助性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美德和独立生活能力。

  在湘乡的4年,是湘五院由初创转入正规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经济来源虽属由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湖南分会拨款,但由于日寇犯湘,战事吃紧,物价飞涨,钱粮开支都难以保证,保育院师生也常有食不饱腹之苦,但比之在日本铁蹄下的难童已经十分幸运,获得了可贵的学习机会,生活比较安定。这几年,全院师生从相识到相知,以苦为乐,融为一体,亲密无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尤其是日夜相伴的老师们,在学习上既是师长,在生活上又情同再生父母或兄姐,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抚慰着这些幼小的心灵,使他们深深体会到保育院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这些饱经战争创伤的小朋友几年间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抗日爱国激情,在保育院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艰辛的逃难生涯

  1944年初夏,日寇企图打通粤汉线,向我国西南纵深进犯。顿时,平静的湘五院被迫迁离湘乡,开始了长达1年多的艰辛的逃难生涯。

  令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撤离湘乡晏家塘的前前后后。梁正院长当时组织全院师生员工,按童子军建制组成4个大队,分批撤离。第一批撤走的是年纪幼小的同学以及必需的物资、被盖、行李等,乘船沿涟水而上,向娄底方向进发。大部分师生员工则分批在同一天步行启程。在宣布步行撤离的前一天晚上,师生们连夜拆被单、缝米袋,斜挎肩头,坐以待旦。次日凌晨3—4点钟起床吃罢饭后就上路了。岂知这时学校门外大路上熙熙攘攘已经有了很多难民。

  我们所在的第三大队由张文远老师带领,经过鸡公山,在湘乡县城渡口过河时,看到天上的敌机正在向湘潭方向投掷炸弹。途中遇到我军一位骑马的指挥官,要我们快走,说这里下午就会同日本鬼子接火打仗了,使气氛更加凝重。于是我们连走带跑地不停赶路,连中饭也顾不上吃,只想尽快远离日军炮火的袭击。当我们赶到离潭市镇还差约十里地时,已是下午5—6点钟了,师生们又饿又累,只好找一家大户人家住下。幸喜我们当天没能赶到潭市镇,因为当天国民党军队通过,日军以为该部会在潭市镇驻扎,所以次日天还未亮,敌机就轰炸了潭市镇。当第二天我们路过该镇时,只见房屋被炸毁的不少,有的地方还冒着余烟。我们第一批由水路撤走的船只在潭市镇也遭到敌机的低空扫射,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经过几天日夜兼程,分批步行的师生陆续抵达娄底,与由水路溯江而上的师生汇合后继续行进。当时我们逃难行进的路线是沿娄底、兰田(今涟源县)、新化、烟溪、溆浦等地西行。期间先后在兰田、新化、烟溪及溆浦、底庄等地作了较长时间的休整,最后于1945年夏季抵达目的地沅陵,行程近两千里。

  经过这样的长途跋涉,对这些年幼的儿童来说是不堪重负的。保育院生活原本清苦,加之又处于抗日战争的严重关头,固定的供给渠道一时中断,因而如何战胜饥饿成为一大难题。从新化、烟溪到溆浦、底庄这期间,是湘五院最为困难的时刻。当时老师每天带领学生到各乡、各保去募集粮食,然而所得有限。因此一连两个多月无油无盐,每天两餐,每餐每人只能分得两小茶杯稀粥充饥。到溆浦县城之后,虽有所改善,但仍旧处于饥饿的边缘。正因为长期营养不足,学生体质日渐低下,全院学生都得了夜盲证,一到夜晚都成了光眼瞎子。8月的一天夜晚,我们驻地对河沅陵县城忽然鞭炮齐鸣,当同学们听说是日寇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的时候,大家欢呼雀跃,不约而同地摸索着走到操坪里,跳呀,蹦呀,兴高彩烈,但由于眼睛看不见,你碰到我摔倒了,我又倒在他身上,互相滚成一团,笑成一团,闹了一个通宵。

  逃难期间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病魔的困扰。当时疥疮患者比比皆是,痢疾肆虐,疟疾横行,几乎无人能够幸免。在新化、烟溪,痢疾在全院迅速传染。为了遏制痢疾毒的扩散,院部决定迅急向溆浦、底庄进发,而将3O余名重病号留驻烟溪隔离治疗。但由于缺医少药,这些同学的病情日益加重,在不到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大都先后被病魔夺去了他们弱小的生命,使全院师生悲痛不已。在逃难期间,因病痛而死亡的学生达4O余人,约占全院师生员工的1/1O。

  为了战胜面临的生活困难,除了向各级政府呼吁请求支援和向地方募集粮食之外,全院师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开展了生产自救。抵达兰田之后,当时气候温和,为了既减轻行军的负担,又改善生活,在贺良骏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发动学生学着纺纱和做针线活。当时纷纷把自带的棉袄拆开,取出棉花,纺成纱后到集市上出卖。买回布做布鞋的鞋面,主要供自己使用,做得好的还在集市上出售。阚本仁同学当时纺得又快又好,成了全院的纺纱能手,老师奖给他一段格子布,用来做了一件新衣穿.至今还记忆犹新呢。

  抗战胜利了,人们喜出望外。期待着新的奋斗目标。保育院部分高年级学生和年龄稍大的学生也开始走向他途。在沅陵有邓东湘等1O位同学被保送到了贵州铜仁国立第三中学简师部读书。还有1O余位同学被招募从军,离开了保育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热血青年育新人

  湘五院从创建到抗战胜利,处在抗日战争的严重关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教书育人,使这些儿童健康成长,取得很大成绩。其所以如此,除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分会的正确领导和有一个较好的院领导班子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起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他们大都2O出头,风华正茂,是爱国抗日的进步青年。他们怀着抗日救国的志向,以教书育人为已任,满腔热情,尽职尽责,奉献出自己的青春活力,在人生的道路上谱写了新的乐章。

  张文远老师是一位年青的女教师。她热情大方、亲切、和霭,对学生爱护倍加,胜过父母亲人。逃难时,她担任第三大队大队长,带领1OO多名师生,每天行进在崎岖山路上,一天2O一3O里,日复一日。她具有顽强的毅力,善于组织工作。每天她都安排年龄大一点的同学挑着被盖、粮食打前站,安排住地,烧水做饭,待后续大队人马到达时能吃上饭、休息好。有同学生病了,她细心照看,尤其是帮助清洗长疥疮同学的小手小脚,脓疮又臭又脏,全不顾及。无米下锅了,她带领一些同学到各乡各保去募集粮食,不知疲倦,为学生的生活操劳,从而深深地受到同学们的爱戴。

  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抗日爱国的教育,是湘五院当时的一门主课。尤其是以文艺形式表达出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湘乡的4年,学校经常组织教唱抗日歌曲,排演抗日小话剧,既活跃了生活,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担负这一教学任务的便是粟翼钊(易昭)老师。他不但是一位热情、进步的青年教师,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能谱曲、填词,又善长书画。逃难在溆浦休整的时候,他组织了上百人的合唱队伍,排练了《黄河大合唱》、《吕梁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以及话剧《小小画家》、《擦皮鞋》等节目,在溆浦县城募捐公演近一个月。为庆祝抗战胜利,还在沅陵县城进行演出。他从基本的声乐训练开始,教学生识谱、练唱,挖掘、培养了一些素质较高的音乐苗子。如男声独唱《黄河颂》的黄朝喜、女声独唱《黄河怨》的言真玲,在当时都是具有一定声乐基础和天赋的歌唱小演员。在演出过程中,我们这些保育生演员,都是怀着高昂的抗日激情,带着个人家庭苦难经历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日寇的深仇大恨,全神地投入演唱。导演粟翼钊老师指挥上百人的合唱队伍挥洒自如。真切生动、声情并茂的表演,强烈地感动了广大观众,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各方好评。

  胜利后喜迁长沙

  抗战胜利前,湘五院几经周转,大部分抵达沅陵;另有一批师生到了芷江,后因战事平稳,复又返回溆浦;还有少数师生逃难至安化江南镇。同年9—1O月,全院师生带着抗战胜利的喜悦心情,分别从驻地乘船陆续迁往长沙,结束了一年多的逃难生活。

  1946年初,湘五院在岳麓山石家冲租用余家大屋、方家大屋和张家大屋(今省委党校所在地),经过考试,分成6个年级12个班开始复课。当时用砖砌成的简易课桌,条件虽很简陋,但同学们都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刻苦学习,很快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同年3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决定各保育院结束停办,湘五院遂更名为湖南省第五育幼院。

  弹指一挥间,半个多世纪不觉已成为历史烟云了。当年幼小的保育生,如今均已成为离退休老人。有着苦难童年的我们,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工人、干部、教师、医生、教授……,我们没有辜负前辈们的关怀和师长们的教诲抚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凌美华同学大学毕业后,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从事地理研究工作,系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李正南同学在机关、企业工作多年,曾任岳阳市经委主任等职,离休前为岳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04 09:45:3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战时儿童保育会成都分会 第四保育院简史(下)

下一篇:湖南分会第四保育院(湘四院)简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