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中,河南大学为什么没撤离?
2018-08-12 17:16:31  来源:难忘中国之声工作室 ,作者:韦雪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撤离到大西南的后方,河南大学的师生却选择留在省内,坚守在抗战的前方。河南大学是在华北地区成立比较早的一所大学,他的经费来源是河南省的契税,作为它的办学基金。当时考虑不能迁走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费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1942年国立河南大学的校门为躲避战事,1938年河南大学从省会开封迁至豫南,随后又在校长王广庆的建议下,搬迁到豫西山区的潭头镇。王广庆之子王励前: 王励前:他是豫西人,对豫西比较熟悉,当时也感觉到豫西靠山区比较偏僻,日本人不容易到达。当时他一个人跑了很多趟,找地方,后来到了嵩县找到潭头,他感觉到这个地方比较好。

  王广庆校长在王励前的印象里,在潭头的时光,艰辛而又孤独,因为父亲王广庆实在太忙了: 王励前:我记得他几乎没有在家里待过,家里就我母亲和一个小妹妹,当时觉得很孤单。他整天在外面。实际上在外面就是为了生存。

  1943年夏,国立河大文史系毕业生合影1940年潭头地区粮食严重匮乏,受战争影响,河南省政府将河南大学的办学经费缩减至原有的一半,补助也减至7成。王广庆不停地奔波于重庆、洛阳、嵩县等地,筹款催粮。 王励前:为了把学校支撑下去,他走的地方就多了,当时政界军界当地的士绅当时的政府他都要去打交道。

  在潭头办学时,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嵇文甫作词,教育系主任陈梓北谱曲创作了河南大学校歌,传唱至今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击退师生读书的热情,缺少课本,学生们就用“石印”的方法把讲义抄下来,然后去印刷。没有电灯煤油,同学们就把煤油灯改装成香油灯,继续学习。经济系学生梁建堂后来这样回忆: 梁建堂:我到冬天的时候穿两条裤子,穿一个大袍,晚上那个大袍被子上一盖,不觉得苦,精神生活比较好。1942年,河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这一年教育部的考试成绩中,河南大学名列第二,上课总时数全国第一。到1945年底重返开封时,河南大学已经从离开时的1000多学生发展为2000多人。在颠沛琉璃的年代,河南大学为中国教育书写了悲壮而又自豪的一页。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8-12 17:19: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大学在嵩县办学情况

下一篇:王广庆:抗战时期的河南大学校长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