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江苏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二)【2】
2017-06-28 10:00:34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作者:江苏省抗战损失调研课题组  点击:  复制链接

  (五)江苏财产损失情况

  1.财产损失统计方法

  根据课题调研的统一要求,财产损失统计分为社会财产和居民财产两部分,社会财产损失又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与间接的区分,主要在于该财产损失是因日军侵略直接造成的还是因日军侵略间接造成的损失。居民财产算直接损失。

  在财产损失折算方法上分为财产折算和财产估算两个方面。财产折算有三种形式:指数折算、实物折算和货币换算。

  (1)指数折算。即将财产损失当年的原始物价,通过年度物价指数,折算成相当于1937年度的币值。按这次调研要求,须将财产损失价值折合为1937年7月的法币值(法币亦称为国币,下同)。以下为折算依据的抗战期间各年度零售物价指数增涨倍数表。

  (2)实物折算。即将以实物形态表现的财产损失换算成当时的货币形态,再折算成1937年7月的法币值。

  (3)币值换算。是将不同货币形式表现的财产损失转换成法币。抗战时期,江苏境内的流通币种有法币、金圆券、银元、中储币、美元等。根据有关资料, 编制当年江苏的币值换算如下:

  法币与外币换算关系

  法币1 元= 英镑1 先令2 便士半 (1935 年11 月4 日起)

  美元1 元= 法币100/30 元 (1936 年5 月起)

  法币与解放区发行的抗币[①]换算关系

  江淮抗币1 元= 法币5 元 (1942 年11 月6 日-1944 年9 月15日)

  江淮抗币1 元= 法币12 元 (1944 年9 月15 日起)

  江淮新抗币1 元= 法币50 元 (1944 年9 月15 日起)

  江南商业货币券1 元= 法币1 元 (1941 年4 月起)

  盐阜抗币1 元= 法币100/15 元 (1944 年3 月, 后调整为法币10 元)

  淮海抗币1 元= 法币1 元 (1942 年8 月10 日-1943 年3 月)

  惠农流通券1 元= 法币1 元 (1942 年10 月-1943 年10 月)

  惠农钞1 元= 法币5 元 (1942 年10 月-1943 年5 月)

  淮南抗币1 元= 法币2 元 (1942 年-1944 年9 月8 日)

  淮南新抗币1 元= 法币50 元 (1944 年9 月8 日)

  淮北抗币1 元= 法币3 元 (1946 年8 月)

  法币与伪币换算关系

  华兴券1 元= 法币1 元 (1938 年5 月16 日-1940 年12 月19日)

  华兴券1 元= 法币1.4 元后减至1.25 元 (在苏州)

  中储券1 元= 法币100/77 元 (1942 年3 月-1942 年5 月26 日)

  中储券1 元= 法币2 元 (1942 年5 月26 日)

  中储券1 元= 法币3 元 (1942 年6 月后)

  其他币种(包括解放区发行的货币以及日伪币) 之间换算关系

  人民币1 元= 华中币100 元 (1949 年6 月1 日)

  人民币1 元= 冀南币100 元 (1948 年12 月1 日)

            = 北海币100 元

            = 晋察冀边币1000 元

            = 西北农民币1000 元

  淮海币5 元= 银币(孙头币) 1 元 (1942 年7 月)

  金圆券1 元= 法币300 万元 (1948 年8 月19 日)

  中储券1 元= 华兴券240/100 元 (1941 年1 月6 日)

  中储券1 元= 军用票18/100 元 (1943 年1 月)

  2.财产损失情况

  根据这次江苏省调研统计,自1932年淞沪抗战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军侵略期间,采取轰炸、焚烧、抢劫、掠夺等行径,造成江苏省社会财产和居民财产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可计算的财产损失总数为74597439249元(1937年法币,1937年1元法币相当于1个银元)[②],其中社会财产损失43506472390元, 居民财产损失31090966859元。另有不明社会财产和居民财产损失12644323857 元,因缺少细分依据,有待今后进一步征集资料和研究分类,故未纳入这次财产损失总数计算。所以,调研统计总数要小于实际财产损失数。

注: 表中1937 年之外的损失数, 均按1937 年法币币值折算。

  (1)社会财产损失

  全省社会财产损失总数43506472390元(按1937年币值折算的法币,下同)。按照这次调研的数字分类统计如下。

  1)工业

  工业5840896470元

  矿业37698080元

  其他 2541056 元

  2)农业

  农业 94368473 元

  林业1778872元

  牧业6038979元

  渔业6521952元

  其他 696659535 元

  3)交通

  铁路 382987035 元

  公路346444637元

  航空301800元

  水运3731174元

  其他 7975550 元

  4)邮政

  邮政30411880元

  电讯8250元

  其他 7293331 元

  5) 商业

  商业 2820672845 元

  外贸136194660元

  其他 2465388 元

  6) 财政

  税收297341714元

  其他 113521 元

  7)金融

  银行 2487006458 元

  钱庄3777100元

  其他1766297元

  8) 文化

  图书 269378484 元

  文物 9545768 元

  古迹756895600元

  其他 230571849 元

  9)教育

  小学168886239元

  中学17680688元

  中专200239988元

  大学14763500元

  其他 215979224 元

  10)公共事业

  机关 3888334985 元

  团体21679888元

  11)人力资源1813418

  12)其他24394330140元〔调研中尚难进行精细分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精确分类)

  (2)居民财产损失

  全省居民财产损失总数为31090966859元(按1937年币值折算的法币)。

注:表中损失数均按1937年法币币值折算。

  3.财产损失分析

  (1)社会财产损失大于居民财产损失

  从财产损失统计数据看,全省可统计的社会财产损失数43506472390元(按1937年币值折算的法币,下同),占全省财产损失总数74597439249元的58.32%。全省可统计的居民财产损失数31090966859元,占全省财产总损失的41.68%。其中,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和南通5个市的社会财产损失占本市总财产损失的百分比分别为98.98% 、 99.45% 、 74.73% 、 85.65%和91. 34% 。原因是这些城市当时经济、工业比较发达,居民财产损失数字相对就小了。同时, 也与居民损失的资料比较缺乏,居民财产的统计数字远小于实际损失数有关。

  (2)全省铁路沿线城市的损失所占比重很大

  经统计,铁路沿线6个城(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镇江、的社会财产损失合计数为40442400087元,占全省社会财产的92—96%。其原因一是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工业相对比其他城市发达,二是铁路沿线城市的工业设备、财产日军掠夺后便于运输。三是前面所述没有纳入统计总数的12644323857 元的财产损失是这6个城市以外的,计算比重时就加大了这6个城市的比重。

  (3 )不可估算的财产损失难计其数

  不可估算的财产损失包括主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商业、文化、医疗卫生设施,大量的图书古籍、文物古董、寺庙等。

  如据苏皖边区政府1946年2月的统计,全边区损失粮食62079248担,棉花1291500担,牲畜3020486头,农具11208867件,树木8677670株,房屋2966368间,衣被40879162件[③]。又如无锡市,这部分损失中仅是被毁农田4679 亩,粮食1996200公斤;被毁林业1605亩,树木494728株;桑田170000余亩。此外,损失生产机器1314台,发电机组(11150千瓦)6台,商船1220艘;生活用品12548件,服饰21800件。另外还有大量的商业文化医疗卫生实施均被破坏[④]。其中农田、机器、发电机组、商船、生活用品、服饰等很大一部分财产是无法估算价值, 难以计数的损失。

  同时,日军破坏的江苏境内名胜园林、古迹、寺庙,以及全省很多文化设施、文物等被毁,而无法估算其价值。如板浦的崇庆院、盐义仓、“二许”故居等古建筑群遭日机轰炸最后成了一片废墟。被誉为“淮北第一名园”的“秋园”,也因日军侵略而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焦土抗战而遍浇汽油后点燃炸药,使这座由国民党财政大员、两淮盐运使兼淮北盐务稽核所经理缪秋杰多年苦心构建的名园胜地毁于一旦。中国第一个博物馆一南通博物苑,收藏古今珍物、石刻文物,遭日军洗劫后,只剩一尊大铁佛和少数石马,其余都不见踪迹。仅历史古城扬州就有14座庙宇遭严重破坏,加上文物损失无法估算[⑤]。仅苏州地区的不完全统计,被日军焚毁的有案可稽的寺庙、尼庵、道观、祠堂、教堂大小63 座[⑥];无锡市宜兴被毁寺庙的房屋有1500余间[⑦]。

  很多损失的图书也难以计算价值。无锡图书馆3万册图书损毁[⑧]。淮安中山图书馆和全部馆藏图书(含“万省丛书”一套[⑨]、丹阳相伯图书馆馆舍和15000余册图书(其中有马相伯出使高丽日记1册及未刊行的康有为的著作,价值连城) 被日军一把大火化为灰烬[⑩]。藏于江阴征存中学的清雍正年间用铜活字刊印祝丹卿所赠《古今图书集成》被日军抢走。藏于江阴南箐中学的木刻板片《皇清经解续读》等4万余册图书被焚毁[11]。省立苏州图书馆损失图书3038种,12798册;杂志期刊927种,15136册;报纸合订本26种,1747册;版本损失22种,18179片[12]。还有各地影剧院均遭损毁、关门歇业。这些损失也难以估价计算。

  (4)江苏地区的财产损失,相对集中在沦陷前日军的轰炸、占领初期日军的焚烧抢夺和日伪统治时期的大肆掠夺三个阶段

  一是淞沪会战爆发后至日军占领南京,以及徐州失守前后,日军多次轰炸苏南地区和南京、苏北等地的机关、工厂、学校、医院以及道路、桥梁、名胜古迹等重要目标和民用设施。由于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江苏的大小企业大部毁于战火。民族工业遭到严重摧残。苏南、苏中一些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城市工业损失较大。仅无锡县的企业就有28537间厂房毁于战火,业勤、广勤、豫康三家棉纺厂损毁布机3304台[13];苏州工业损失218150300. 00元,仅苏纶纱厂直接损失就达2398300.00元[14],常州市工业损失218921000. 00元,据武进商会调查仅20家染织厂就损失12426300. 00元,有档案记载的大成纺织公司直接损失就达5139800.00元[15]。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等繁华商埠均受日军侵略,商业街普遍遭到狂轰滥炸,商铺货物大量被毁。

  二是占领初期日军的焚烧掠夺。日军侵占江苏后,除纵火焚烧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外,日军还大肆掠夺,仅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在1946年公布过的一个文件中引用的第13次《南京抗战损失调查》表明,损失财物估计国币2300多亿元,其中高大华丽房屋784幢又31000间,器具2400多套又309000件,衣服5900多箱又5900000多件,金银首饰14200多两又6300多件,书籍1800多箱又148600万册, 古字画28400件,古玩7300多件,牲畜11277头,粮食6208795石。实际上,还有许多家庭、村庄、街道遭受的灾难远比这一统计所反映的还要严重得多[16]。

  三是日伪统治时期的大肆掠夺。日伪通过多种手段大肆掠夺战略军用物资。在南京,被日伪商业统制总会定为统制物资的物品达37项,包括主要生活资料、工业原料、燃料、运输工具、通讯器材等。据统计,仅设在南京的日伪“中储行”,通过滥发纸币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手法,搜刮黄金55万余两、白银763万余两、银元37万余枚、美元55万元,以及大批日元,日本公债、贴现票券等。另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因战争致使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外迁、放款难以收回等,造成金融损失246912.4439元[17]。南通市工业较发达,损失亦较大, 曰军侵占南通后,强占南通大生公司各厂,全公司流动资产300万余元“法币”被掠夺,并改名为“江北兴业公司钟渊纺厂”,至1946年抗战结束只有13.3%的设备恢复使用,净损失407万元[18]。

  (六)结论

  根据截至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和进行的相关研究,我们得出了江苏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以上若干数据。由于年代久远、搜集资料困难等客观原因,应该说,我们得出的这些数据还只是初步的和尚不完整的数据,并不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本课题调研工作,以期在掌握更多资料和取得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对有关数据再做出修订和补充。

  从1937年11月至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在江苏境内横行肆虐长达8年之久,造成了江苏历史上遭受外侮时间最长、程度最重的灾难。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进一步以大量史料和事实证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江苏重大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侵略罪行不容抹杀。

  1.课题调研充分表明,日本侵略给江苏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民造成的损失重大。

  江苏省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自全国抗战爆发,特别是1945年以后,各级政权和社会各界都有过一些调查统计,民间也有一些记录。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对抗战损失调研从未间断,对一些重大抗损事件如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0年曾组织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调研。结合抗日战争有关纪念活动和学术研究,省和各市都先后编撰出版了一批反映当地抗损情况的文献、资料和书籍。一些专家学者也纷纷著书立说,反映抗损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些调研都对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暴行,深入研究抗损情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以往调研以专题的、局部的为多,在此次调研前,省和各地还没有涉及全省(市),涵盖各个方面的抗损情况和数据;一些重大的抗损事件还没有完全见底;现有的一些文献记载和数据统计,也需要进一步得到史料和事实的佐证。

  这次课题调研中,全省调动和组织了省和13个市106个县(市、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查阅了存放在国内各地的档案资料,详细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抗日战争的文献资料,走访了一大批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人,在此基础上,基本弄清了抗日战争时期全省和各市、县(市、区)各个层面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综合情况,和各主要领域损失的总体情况。

  调研表明,抗日战争时期,江苏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从地域上看是全方位的,全省各市县区都遭到了破坏和损失,特别是苏州、无锡、南京、徐州等沦陷地区,遭受破坏时间达8年之久;从领域看,日本侵略在江苏造成的损失涉及工业、 农业、 交通、 邮政、 商业、 财政金融、 文化教育、公共事业、 人力资源等领域,其中财政金融的损失尤为严重;从程度看,江苏作为抗战初期的主战场,大部地区为抗战时期的沦陷区,抗日根据地又是敌人“扫荡”、“清乡” 重点地区,因此也是抗损的重灾区。 据此次调研统计, 在江苏大地上, 日本侵略者动用了几乎所有的屠杀和毁损手段,造成了 2005669人伤亡,占有资料记载的1936年江苏人口 3748.8万的5.35%,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丝绸、棉纺织等近代工业和民族工商业几乎破坏殆尽,盐、煤、磷等重要物资被大量掠夺,文化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2.课题调研有力证实,日本侵略者在江苏制造的暴行不容歪曲抵赖。

  此次抗损课题调研坚持以历史档案为依据,以重要文献资料为辅助,以证人证言为佐证,最大限度地形成符合历史事实的数字统计和结论。通过调研,一些以往公开的抗损数字如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数字,进一步得到档案、文献资料和证人证言的支持。一些重大事件、惨案的损失情况,通过查阅档案和走访幸存者、知情者、亲历者得以进一步弄清,如发生在1937年死亡400多人的扬州万福寺惨案;发生在1938年4月18日死亡79人的盐城市大丰丁溪惨案;发生在1938年4月20日死亡40人的盐城市大丰草堰惨案;发生在1938年4月24日死亡30多人的盐城市大丰西团惨案;发生在1938年4月25日死亡10人的盐城大丰市刘庄惨案;发生在1938年4月26日死亡17人的盐城市大丰大团惨案等。一些重要的抗损事件有了新的发现和资料补充,如南京建邺区新发现一处南京大屠杀丛葬地;在南京新发现655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单;盐城市建湖县找到了日军在该县境内施放芥子气的证据;盐城市弄清了 1945年3月21日七灶河伏击战中牺牲的新四军18名指战员的全部姓名等等。各地共有155224名“三亲” 人员提供当地或个人家庭的损失情况,事例不胜枚举。所有一切都有力地证实, 日军在江苏犯下的罪行证据确凿,不容否认。

  3.课题调研鲜明昭示,深入弄清抗损情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对这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江苏省各级党史部门和各地干部群众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件对历史、对民族、对未来高度负责的大事、好事。通过调研, 不仅更好地弄清抗损情况、完善史料记载,填补一些研究空白,也让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由日本帝国主义挑起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更加透彻地了解了日本帝国主义反动、贪婪、野蛮的本性和侵略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艰难曲折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来之不易。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一次课题调研成果是阶段性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充分的条件,更多地寻找分散在国内特别是国外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还有许多史实因为当事人的去世和记载的缺失可能永远被历史尘封,还有大量的线索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在更大的范围内查证,现存的资料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挖掘和整合。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继续推进本课题调研的重要努力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抗币冶也叫“边票冶、“边币冶, 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所发行的货币。

  [②] 据1944 年1 月国民政府主计处编《抗战中人口与财产所受损失统计》记载, 至1943 年12 月, 江苏地区抗战财产损失计21794651郾07 元(当年的法币币值) [见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年出版的《国民政府档案中有关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资料选编》(1), 第369 页]。这一数据与本次调研形成的数据有所不同, 其主要原因: 一是计算口径不完全相同。二是当时统计存在“省县命不能下, 致使全面普查无从着手, 故报告者为数甚少冶的情况。而本次调研, 全省各市县区都进行了逐村(社区) 普查, 对财产损失按统一要求进行了汇总。三是统计涵盖的时间不同。当时统计涵盖的时间为8 年, 而本次调研统计涵盖的时间为1932年至1945 年共13 年。

  [③]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 《侵华日军在江苏的暴行》,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年版, 第135、136 页。

  [④]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无锡市抗战时期财产损失统计表》, 2006 年。资料现存无锡市史志办公室。

  [⑤] 《仪征抗战时期财产损失明细表》, 仪征档案馆藏, 档案号w2郾4—1—950。

  [⑥] 《民国吴江县政府关于抗战期间吴江城区、县商会、盛泽区、平望区、震泽区财产直接损失、社会情形调查表》, 1946 年, 吴江市档案馆藏, 档案号: 0204—1—1048—82、84、85、166、172, 0204—380—230; 申家齐、陶昌华: 《财产损失报告表》, 1945 年, 吴江市档案馆藏, 档案号0204—2—1273—23、26; 《民国吴江县政府关于抗战期间日寇侵占城区、黎里、平望、震泽区造成人员伤亡调查统计表》, 1945 年、1946 年, 吴江市档案馆藏, 档案号0204—2—1344; 震泽区震泽镇: 《财产损失报告单》, 1945 年12 月, 吴江市档案馆藏, 档案号0204—3—80—139、140、141、195、196、201、230; 震泽区公所: 《吴江县震泽区人民受灾情形调查表》, 1946 年5 月, 吴江市档案馆藏, 档案号0204—2—412—15、17、30; 国民党吴江县党部: 《抗战时期罗星洲、同里渡般庵、严墓志和乡章兴村庙财产损失状况表》, 1945 年10 月, 吴江市档案馆藏, 档案号0201—1—126—34、35、60; 《太仓县政府调查文化机关民众房屋、用具毁损报告表》, 1945 年12 月17 日, 太仓市档案馆藏, 档案号605—1—205。

  [⑦] 宜兴市地方志编委会编: 《宜兴县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 第611 页。

  [⑧] 江阴市地方志编委会编: 《江阴市志》卷三十,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第910 页。

  [⑨] 淮阴市地方志编委会编: 《淮阴市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年版, 第1898、1899 页。

  [⑩] 丹阳县地方志办公室编: 《丹阳县志》,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第772 页。

  [11] 江阴市政协学习文史委编: 《江阴文史资料集萃》, 2004 年印行, 第524 页。江阴市地方志编委会编:《江阴市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第1055 页。

  [12] 《江苏省立图书馆财产损失报告单》, 1947 年, 江苏省档案馆藏, 档案号1006—乙—33。

  [13] 无锡市地方志编委会编: 《无锡市志》第二册,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第869 页。

  [14] 《苏纶纱厂战时损失统计表》, 1947 年, 苏州市档案馆藏, 档案号I33—1—100。

  [1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档案号: 八二五—839—032。

  [16] “南京大屠杀冶史料编委会编: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 第183 页。

  [17] 课题调研统计数据: 南京市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统计表。资料现存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18] 南通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南通市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年版, 第738 页。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6-28 10:01: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江苏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二)【1】

下一篇:中国10年抗战损失调查:经济损失达6千亿美元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