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彭劲秀:蚌埠受降前后
2015-07-31 11:46:11  来源:共识网  点击:  复制链接

  ——纪念抗战胜利暨蚌埠受降70周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在日暮途穷、面临灭亡的困境中,裕仁天皇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取得胜利,举国迎接受降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中国国土、奴役中国人民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卢沟桥事变77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日本裕仁天皇向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8月21日,日本驻华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的代表今井武夫一行8人,乘坐冈村宁次的座机飞抵湖南芷江洽降。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日军洽谈投降事宜。

  根据芷江洽降确定的方案,8月23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冈村宁次4号备忘录《各地区受降主官、受降地点及日军代表投降部队长官姓名与投降部队集中地点番号表》公布。方案将中国战区分为16个受降区,具体划分如下:(一)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接收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日军投降代表为第三十八军司令官土桥勇逸。受降地点在越南河内;(二)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接收广州、香港、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日军投降代表为第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受降地点在广州;(三)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接收曲江、潮州、汕头等地。日军投降代表为第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受降地点在汕头;(四)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王耀武,接收长沙、衡阳等地。日军投降代表为第二十军司令官阪西—良。受降地点在长沙;(五)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接收南昌、九江等地。日军投降代表笠原幸雄。受降地点在南昌;(六)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接收杭州、金华、嘉兴等地。日军投降代表为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受降地点在杭州;(七)第三方面军司令长官汤恩伯,接收南京、上海等地。日军投降代表上海为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南京为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受降地点分别在上海、南京;(八)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接收武汉、宜昌、沙市等地。日军投降代表为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受降地点在汉口;(九)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接收徐州、安庆、蚌埠、海州等地。日军投降代表为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受降地点在徐州;(十)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接收天津、北平、保定、石家庄等地。日军投降代表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受降地点在北平;(十一)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接收青岛、济南、德州等地。日军投降代表为第四十三军司令官细川忠康。受降地点在济南;(十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接收洛阳、新乡、开封等地。日军投降代表为第十二军司令官鹰森孝。受降地点在郑州;(十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接收山西省。日军投降代表为第一军司令官澄田赉四郎。受降地点在太原;(十四)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接收热河、察哈尔、绥远3省。日军投降代表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受降地点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十五)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接收郾城地区。日军投降代表为第十二军司令官鹰森孝。受降地点在郾城;(十六)台湾行政长官陈仪,接收台湾、澎湖等地。日军投降代表为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受降地点在台北。

  苏皖江北受降,徐州改为蚌埠

  在芷江洽降确定的十六个战区级受降地点中,最初方案将徐州、安庆、蚌埠、海州(连云港)地区的受降地点确定在徐州,不是蚌埠。后来为什么苏皖江北地区受降点将徐州改为蚌埠呢?这是由于当时战区调整、兵力调动、已在蚌埠的日军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被确定为投降主官和被任命为受降主官的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同时兼任安徽省主席的职务等因素决定的。

  1945年8月9日,苏联发起“远东战役”,又名“满洲战役”,以三个方面军150余万大军,兵分四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全线进攻。日军第六军紧急北调,其第七十师团从嘉兴北调时,于“8·15”之后在安徽蚌埠集结。

  8月23日,中国陆总公布了致冈村宁次4号备忘录,冈村宁次请示要求对受降地点作一些局部的更改,因为日军移动过程中途经蚌埠的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将是苏皖(徐海)区最高将领,应确定为投降主官,而受降主官李品仙恰恰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9月6日,何应钦根据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的请示,呈经蒋介石同意,对原规定各战区之受降地点、日军投降代表、投降部队集中地点及投降部队番号等项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第十战区受降地点最后确定在安徽蚌埠。

  草拟二十一条,洗刷当年耻辱

  据湖南省湘潭晚报:《抗战老将忆受降》披露,原国民党部队第126军少将副军长王卫苍将军(湘潭人),是抗战胜利蚌埠受降的亲历者。据他回忆:蚌埠举行受降仪式那天,“全市张灯结彩,铳炮喧天,鼓乐齐鸣,群情振奋。签字大厅布置得庄严肃穆。上午10整,日军第六军军长石(十)川中将、第七十师团长内田中将、参谋长谷川少将,按照我方通知,准时来到大厅门前,由副官处长引进就坐。双方进行了短暂的礼节性的谈话后,身佩勋章的我第10战区长官李品仙上将,先在受降条款上签字,再交与日方石川中将签字。交换了文本后,石川中将带头将随身携带的军刀摘下来,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放在桌子上,领着他那一伙没精打采地退出了会场。”

  王卫苍将军还回忆说,当时“我的任务是负责和日本第六军军部参谋上野少佐商谈日军驻蚌埠的第七十师团投降事宜。日军缴械手续和日后遣送回国办法等交接条款,由我全权拟定。那时我想起了30年前日本提出独占我国的21条,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便怒火中烧,决定来个针锋相对,不将条款拟作20条,也不拟作22条,而是偏要凑成21条,算是给了日寇一个报复性的历史回敬!”王卫苍将军的想法和做法,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愿。他这样做,洗刷了当年日本侵略者强加给我们21条的耻辱!

  受降签字之日,蚌埠举城狂欢

  当时指令在蚌埠受降的日军为第七十师团,投降代表为日军第六军军长十川次郎中将。日军第七十师团官兵从津浦线南段和淮南铁路沿线向蚌埠集结,包括步兵、炮兵、骑兵和原驻蚌埠的航空兵,计一万多人。师团部临时驻经一路(今淮河路)中段南侧,部队驻南郊戴塘(湖)村一片空地上,并临时搭起帐篷。

  在安徽省政府派出前进受降指挥所到蚌埠进行接收准备工作之后,李品仙又于9月10日派二十一集团军副司令张淦带领的第七军先遣部队迅速组成第十战区前进指挥所进驻蚌埠。苏皖区日军最高指挥官十川次郎中将亦派其参谋长工藤良一少将至蚌埠,接洽投降各项手续。同日,冈村宁次奉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令,取消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改称中国战区日军官兵善后总联络部,各地区的日军司令部亦改称某某地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原有官职一律取消,改称联络部长。

  9月22日,中国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抵达蚌埠。李品仙在乘船到码头后,成千上万的民众拥挤在河岸上热烈欢迎。李品仙从码头改乘汽车沿二马路(今凤阳路)徐徐东行,沿途爆竹声、欢呼声经久不息。

  作为蚌埠受降主官,李品仙踌躇满志,在他的回忆录中专门记述了蚌埠受降的经过和情景:

  (1945年)八月十四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立煌军民直至十五日晚开始获知令人兴奋的消息。这个消息发布之后,立煌的军民奔走相告,如醉如狂,彼此见面喜不自胜,相互拥抱而涕泪纵横者比比皆是。情绪之热烈感人诚非笔墨所能形容也。

  我得到这一消息之后,自然也是感奋无比,当夜兴奋过度不能成寐,想起杜甫那首“塞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诗反复吟哦。翌日,我分别指示战区的参谋长及省府的秘书长,下令所有各部队、机关,除停止主动对敌攻击外,一切照常工作,同时立即召集在立煌附近的各党政机构主管及部队师长以上指挥官开会,指示受降接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免临时仓皇发生错误。

  九月九日,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代表最高统帅在南京正式接受日本投降。此时本战区的受降接收准备工作概已完成。翌日,即在立煌召开军民庆祝胜利大会,所有在立煌的军民、学生及美军人员在内,不下数万人,欢呼声、炮竹声、鼓乐声震动山谷,其盛况为前所未有。午后举行聚餐会,机关、部队自不用说,民间亦家家置酒互相邀饮,狂欢竟夕,醉卧地上者比比皆是,尤以美军官兵为最多。是夜余亦欢饮微醺,兴奋不能成眠,因作《欣闻日寇投降》七绝一首及同前题七言律诗一首(略), 用“阵里忽传日寇降,翻教热泪湿衣裳”的诗句表达兴奋的心情。

  九月十一日,正式召集各有关部队及单位开会,决定受降及接收事宜,其大意如左:

  蚌埠由长官部负责接收,徐州由何副长官协调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陈大庆负责接收,安庆由四十八军军长苏祖馨负责接收。

  接收时间由各负责接收之主官规定后,通知日军指挥官遵照办理。

  地方行政事宜,在安徽省境内者,由安徽省政府派委员一人负责接收,徐州区由江苏省政府派委员一人负责接收。

  各地区内日军人员、马匹、武器、弹药、装具以及其它军用物资,应分别责成日方造具清册,集中于指定地点,听候点验及接收。

  投降日军官兵于点验后,仍由日方派人负责管理,听候遣送回国。

  战区政治部编组三个接收督导组,分别配属徐州、蚌埠、安庆各地区之接收主官协助督导接收工作。各地区之政治工作队应携带各种布告与晓谕日军官兵之文告等。

  会后,即分令第七军进驻蚌埠,四十八军进驻安庆,第十五及第十九集团军进驻徐州。同时以备忘录送达本战区日军负责指挥官十川次郎中将,谕知本战区受降接收规定事项及各地区接收指挥官,着其于规定时间内派员向我各地区接收指挥官接洽投降缴械事宜。随后我于九月十七日率领长官部各主要人员自立煌前往蚌埠主持本战区受降工作,经苏家埠、六安码头集,改乘民船循淠河顺流而下至迎河集,再换乘小汽轮至正阳关转入淮河,于二十二日下午到达蚌埠。

  沿途各地父老热烈欢迎,到蚌埠时,地方民众扶老携幼自河岸沿大马路长达数里之遥,途为之塞,万头攒动,口号声震云霄。余命坐车缓缓前驶,挥手致谢。降军指挥官十川次郎以下各级军官亦列队欢迎,但见彼等面容严肃,其心固黯然也。

  二十四日下午正式举行受降典礼,仪式简单肃穆。我以受降主官身份率随同受降人员坐于上方,日方投降主官十川次郎及其随员卸除佩刀后由卫兵导引坐于对首下方。然后我以训令一件交日方投降主官十川次郎,彼阅读后立即签署再呈交于余,并口头表示日本军队绝对服从命令遵照规定缴械。余颔首示意,日方投降主官及随员敬礼退席,随后鸣炮二十一响,乐队演奏国歌,全部仪式即告完毕。

  在典礼进行中,我回想抗战八年我同胞遭日寇荼毒之惨状,与目睹今日日军投降之情景,真是无限感慨。是晚举行庆祝宴会,宴后感怀往事,历历在目,因赋七言古诗一章,题为接受日军投降有感:

  卢沟桥边战端起,吹角鸣戈自此始;

  漫天烽火遍神州,塞北江南尽摧毁;

  堂堂华夏竟蒙羞,怒发冲冠报国仇;

  百万男儿百战死,凌云壮志互千秋;

  江淮秋深早飞雪,霜风劲草天边月;

  弹雨枪林难为炊,据鞍渴饮虾夷血;

  满地砧声制锦衣,粮车辘辘道中驰;

  叮咛犹记爷娘语,不斩倭奴誓不归……

  翌日,蚌埠地区即由第七军部队开始清点接收,然后转报中央处理。对投降日军指定其驻扎地点并配发给养,听候遣送;在未遣送前,由我军指定整修附近道路及整理市容等劳动工作。

  受降仪式结束后,满载军乐队和广播人员的卡车出发,向附近民众传播喜讯。车上人员高举签字所用之笔砚,示于围观人群。卡车上高奏胜利之凯歌。饱受日本侵略者凌辱的蚌埠民众无不兴高采烈.扬眉吐气。

  为了欢庆抗战胜利,蚌埠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一时礼炮齐鸣,“炮竹震耳,掌声如雷,万人空巷,呼跃若狂”,人们奔走相告,互相拥抱,欢呼雀跃,载歌载舞,为蚌埠空前未有之盛况。当晚,李品仙举行宴会,全市各机关、团体、部队代表和美军代表出席。市民家家置酒,互相邀饮,猜拳行令,一醉方休。市郊区的花鼓灯艺人即兴创作了灯歌《鬼子投降》:

  锣不打,鼓不敲,鬼子投降这么孬!

  大鬼子不敢骑高头马,小鬼子不敢挎东洋刀;

  丢掉水壶和饭包,一人给他一把锹,

  二马路上把阴沟掏,见了咱就弯巴着腰……,

  群众即兴创作的灯歌淋漓尽致地描绘、表达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喜悦和侵略者狼狈不堪的可耻下场!

  蚌埠受降接收工作处理完毕之后,于十月初,李品仙率同战区政治部主任邱国珍及有关幕僚人员前往徐州督导。李品仙回忆说:徐州父老对我之欢迎与蚌埠无少异,此皆八年来处日寇铁蹄之下受尽折磨,一旦胜利欣喜若狂的自然表现。翌日即为双十节,徐州各界举行庆祝国庆及胜利大会,同时举行阅兵典礼,盛况空前。余于大会后出席徐州各界的座谈会,即席报告八年全面抗战情形与日寇投降经过。翌日复召集党政军各部门首长,听取有关接收事项之报告,并给予有关指示。

  10月21日,李品仙乘飞机返回蚌埠。

  25日上午,第十战区前进指挥所主任张淦等人,在卫队护送下,骑马进入日军第七十师团蚌埠营地,向肃立恭候的日军部队宣布立即解除武装的命令,日军官兵放下武器,摘下帽徽、领章和肩章,随后将武器送至蚌埠市内经一路(今淮河路西段)联合仓库内临时存放,日军战马亦送至经一路西段路南一片空场宿槽。同日,日军集中在固镇车站附近向中国军队缴械。28日,在蚌集结的日军第七十师团全部解除武装。随后第一三一师团在安庆、独立步兵第六旅团在大通、第一独立警备队在滁县、第六十五师团在徐州向中方缴械。

  在徐海(苏皖)区缴械投降的日军总计约7万人,分别用火车、轮船运往南京、海州(连云港),等候遣送回国。此外,日本在徐海(苏皖)地区的侨民6000余人亦同时运往南京随同回国。缴械后的日军官兵,在等待归国前,安排他们从事诸如清扫街道、清除阴沟和下水道污泥等工作。

  至此,蚌埠与北平、上海、南京、广州、长沙、济南、汕头等十五个受降点一样,圆满地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留下闪光的一页!

责任编辑:刘文庆 最后更新:2015-07-31 11:52: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本投降:无条件还是有条件?

下一篇:92岁老兵追忆中国受降仪式:亲历那一刻,自豪又光荣[组图]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