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的上海设计工业
2018-03-13 14:54:05  来源:论文网,作者: 李明星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对上海狂轰滥炸,集中于虹口、闸北地区的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得以幸存下来的企业,面临的命运无外乎被日军强行征用,或被迫搬迁至内地,或就地迁入租界,更有甚者被迫闭门歇业。在战乱影响下,一批异常活跃的私营企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加之战时美国在对华进行资金援助的同时不乏大量的美国商品输入中国,在生产和设计观念上都对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 原料紧缺与自力更生

  抗战后期通货膨胀一年比一年严重。在外国产品大量对华输入以及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等因素的影响下,国货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同时,一些工厂在最困难的时期发扬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如重庆地区毛竹、木材等天然材料丰富,利用这些材料生产的产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符号特征。在当时流行一时的竹壳热水壶、木壳热水壶等都产生于艰难的抗战时期。这些产品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更是见证历史的有力证据。

  以竹壳为主要材料设计生产的竹壳保温瓶,在当时以价廉、耐用、易运输等优点深受市场欢迎。但随着战乱结束,市场经济发展,新材料出现,竹壳保温瓶的弊端也暴露无遗,受潮容易变形、怕虫蛀等缺点导致其使用寿命并不长。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竹壳保温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2 外域文化交织的设计变革

  20世纪20至30年代是上海较为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带动了轻工业产品的发展,但是这样的局面很快就因为日本侵华战争而告一段落。于是,包括上海轻工业产品在内的上海工业发展,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鼎盛时期后,在战争的逼迫下趋于衰落。

  “八·一三”事变使上海大部分企业被迫内迁,顷刻之间,上海由一个极度繁荣的大都市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繁华的上海商业顿现萧条,即便是幸存的一些工厂、商行和企业也在日寇的高压统治下频频破产、倒闭,这无疑使上海的轻工业产品渐趋衰落。这种衰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鼎盛时期那种繁荣而丰产的景象顿时消失得毫无踪影;二是一些著名的企业家、资本家纷纷离沪避难,有的虽然仍居住在上海,但迫于战乱也暂停歇业。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原本兴旺发达的工商业跌入了低谷。

  但是,萧条和没落并不等于灭绝。由于客观存在的种种原因,激发了上海很多企业家的经商热情,在外国商品涌入上海并对本地产品造成强大竞争压力的背景下,我国产品的改良也迈出了艰难的步伐。比如,“金星牌”钢笔和“华生”牌电风扇等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抗日战争爆发前,华生电风扇进入全盛时期。1931年,“华生”牌电风扇在国内25个城市、东南亚近10个国家与地区设立销售点;1936年,“华生”牌电扇年产量已达3万余台。华生电扇凭借其可靠的质量、低于舶来品的价格,逐步扩大了产品销路,年产量达3万余台,市场延伸到内地和南洋群岛一带,成为广大华侨心目中祖国民族工业的代表产品。

  抗战爆发后,华生负责人深深感到华生电风扇要与外货竞销,除了要在商业上采用各种有效手段之外,还要在产品质量上有独特的优点。因此,其从彻底改革工艺和提高质量着手,在吸取“奇异”①优点的基础上对一些部件进行了改进。例如,把原来的铸铁底改用钢板拉伸,既减轻了重量,又减少了加工量;同时增加机械通风,使电机升温降低;摇头部分以铝合金代替铸铁,使之更为轻巧灵活;钢风叶增加镀镍,使外表益臻美观。

  另外,华生厂在电风扇设计上参照美国“奇异”牌电风扇样机的同时自行研究机械技术,对电风扇做了许多改进工作。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不论在机械工艺(波箱设计)上,还是在外形款式(扇叶、网罩、外形、尺码)上均十分相似。先不论“华生”牌是否抄袭了“奇异”牌,又或者华生厂的制造技术是否对“奇异牌”的产品进行了改进,从保守的角度看,当时华生电器制造厂的生产水准无疑已达到了国际标准;事实上,华生电器制造厂的产品在当时已远销至菲律宾、越南、新加坡等地。

  3 结语

  各企业在战时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纷纷另辟蹊径,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改变内陆工业化水平的不仅是从沿海城市内迁的工厂,随之逃亡至内地避难的资本家也在内陆地区重新建厂,重庆等其他内陆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得到提高,不少工业开始在内陆复工。大批工厂企业在内陆地区复兴,使得当地无论是军事用品还是生活用品的供应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当时在内陆复工的工厂要面对的困难极多,其一是内陆本身在战前并没有发展工业,其二是日本对华的封锁使得很多外国的工业原料不能进口。由于基础的不巩固及资源的短缺,战时工业落得黯淡的景况。

  注释:①“奇异牌”电风扇的得名,源自其英文“GE”的汉语读音。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商业储运公司,上海百货采购供应站.百货商品养护[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97-98.

  [2] 潘君祥.中国近代国货运动[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174.

  [4] 郭恩慈,苏珏.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210-211.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22-12-28 09:56: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近代化进程的东部中断与西部启动

下一篇:胡弼亮和“飞马”抗日的故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