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翁万戈:“主战”与“主和”是甲午战争伪问题
2017-09-01 14:09:51  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翁万戈  点击:  复制链接

  参考消息网报道   甲午战争,笔者认为不是“主战”与“主和”两派的问题,而是强邻压境之际,抵抗与投降的问题。晚清时中国较之日本,是大国,但腐朽已深;日本是小国,但自明治维新,即蓄志征服中国,积极准备。其初步是占领朝鲜,然后灭除中国海军。清廷有识者自应看出这侵略的计划。只有抵抗,才能图存。所谓“主和”,只是顺从敌人的计划,步步投降,到灭亡为止。

翁同龢是甲午战争时期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图为晚年翁同龢。

  是和是战不由选择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早于日本。其“分水岭”为鸦片战争。从1841年英军对中国的虎门炮台突然袭击,到1842年4月清廷向英军求和,8月初英舰队开到南京城下,结果是清政府投降,签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及军费,开放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及上海)通商。以后又加上各种特权,而且引起了其他“列强”的勒索。总之,投降政策是一个无底洞,实际上以亡国为止。

  所以,《南京条约》刺激了林则徐和魏源的近代化思想,把陈旧而行不通的“以夷治夷”策略改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就是日本明治维新所走的道路。但中国那时的基本问题是清廷已腐朽到不可救药,而大权揽在已入晚年的慈禧太后手中,甲午正是她六十大寿的一年,自然的倾向是主和,好享受歌舞升平的“盛世”。

  但最不幸的是,日本趁朝鲜内乱出兵以伺机占领这个中国的属国。1894年7月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扶立了傀儡大院君,与中国绝交;然后在汉城以南的牙山偷袭其口外的中国海军及运输船,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这也表现了日本侵略时惯用的“偷袭”战略——这一战略此后被反复使用,一直到1941年企图毁灭美国舰队的偷袭珍珠港事件。

  其实,论甲午战争而以清廷主战、主和两派为重点,是不了解历史的。日本不宣而战,中国并无主动的选择,只能为自卫而战。至于战而败,败而沦陷为日本的殖民地,一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为止,这是我们必须深思、详查及反思的。

  甲午一败无战可主

  甲午战争的过程以朝鲜平壤之战到黄海之战为初期(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清军在朝鲜与日军兵力相当,但清军总指挥叶志超以保命为主,树白旗撤退,急急奔渡鸭绿江回国,可称逃而不战,把朝鲜拱手让敌。这就到了中日海军的主力战,在鸭绿江口外大东沟展开:日本军舰12艘,中国北洋舰队10艘。以航速与火力而论,日方占优势。这次海战中,提督丁汝昌受伤不退,“致远”管带邓世昌牺牲,“经远”管带林永升冲锋,“定远”管带刘步蟾、“镇远”管带林泰曾苦战,使这场海战压低了日本的气焰。

  甲午战争后期,中国在陆海战局中处于全面劣势。图为1895年1月23日,日军在山东荣成湾登陆。

  第二期(1894年9月18日到11月21日)战争主要在陆地发起,日军进犯鸭绿江口的中国国土,情势急转直下,清军近3万人,与侵犯日军相埒,但清廷任命的诸军总统宋庆无能,三天内防线崩溃。最后旅顺口被占,日军血洗全城,清军首领逃亡。日本海军获得重要根据地,中国的黄海已向日本开放。

  第三期(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2月17日)主要战场转到山东半岛的大门威海卫。威海卫南帮炮台守兵仅3000人,誓死抵抗25000日兵,而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口外刘公岛成为孤岛,但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后8次进攻悉被击退。最终,旗舰“定远”中鱼雷搁浅,成为炮台抗战,弹尽时刘步蟾下令沉船,自杀殉国。2月11日,丁汝昌拒降自杀。“镇远”舰继任管带杨用霖亦自杀殉国,不做降将。1895年2月17日,威海卫陷落,黄海门户洞开,北洋舰队覆没。

  从以上史实看来,中国并不缺乏战舰及为国舍身的将士,而缺乏应敌的战略。逃入港口既不能守卫内海,又不能保全实力;而无能的陆军任敌人包抄后路,把“固若金汤”的旅顺及威海两大港口拱手让人,使辽东、华北门户洞开。至此,大势已去,主战派已无战可主,而主和派索性投降。《马关条约》是日本套在中国脖子上的锁链,使晚清更近于末日。

  炮火验证只能主战

  清廷临终前的最后一次气喘及吐血,是义和团“扶清灭洋”运动。清王朝已不堪一扶,而洋势正炽,已成燎原之势。清室在“剿”“抚”两政策中犹豫不定,而大势不等待濒亡政权的堕落,便把它卷入了与列强八国联军在天津、北京等中国心腹区域的血战。结果是慈禧挟光绪帝逃到西安,而“主和专家”李鸿章被派为全权大臣乞和,签署了《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列强彼此间的矛盾,并不能减轻中国的衰颓。1902年1月30日,英日结成同盟对付俄国。俄拒撤东北驻军,并拟排除日本在东北的一切势力。1904年2月8日,日本舰队潜袭旅顺,而中国宣告中立。俄军溃败后,美国调停,1904年9月5日,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日人其后与俄人勾结,相互规定势力范围。大清“发祥地”之东三省已成异域!

  1908年11月14日,光绪死,次日慈禧亦寿终,末代君主溥仪登基。皇族集权,置变法立宪于不顾。随后爆发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但北洋军阀时期随即开始。孙中山为顾全大局,让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但这并不能满足袁的野心,他为了取得日本对他称帝的支持,在1915年5月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的大部分条款,并准备在1916年元旦加冕为“中华帝国大皇帝”,将民国五年改为“洪宪元年”。但就在宣布启动帝制的1915年12月,蔡锷将军在云南起义,其他各地纷纷响应,连袁世凯的重要部将也不从命,于是袁世凯在忧愤中去世,这位“皇帝”变成了“笑柄”。

  可是甲午主和派的势力并未终止,而日本侵吞中国的行动也方兴未艾。袁氏手下大将段祺瑞继任北洋军阀首脑,各系继续内战,直到1927年蒋介石北伐胜利,结束了军阀时期,但国民党与共产党却分裂了。同时,日本扩大侵略,制造各种“事变”: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并接着侵占整个东三省;1932年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在上海进犯,遭到中国十九路军英勇抵抗。而蒋介石急于“清剿”红军,任日人进图华北。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很快地由“西安事变”推动国共合作,与日本作长期抗战。

  可以说,自1894年开始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主和、主战之议,到1936年有了定论——为了抵抗侵略,保卫国土,只能主战。自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在半个世纪的炮火考验中,认识了主战的正确。(作者系旅美学者翁万戈)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01 14:10: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

下一篇:甲午战争深刻改变20世纪世界格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