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单补生 |公买公卖——黄埔军校购麦单据
2021-07-10 15:31:06  来源:单补生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究“空口无凭”立字为据,从而形成了一套“白纸黑字”的例行规则。譬如购物单据,它是双方经济交易发生时,所取得或填制的载明交易、事项实际情况的书面证明,它是会计进行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及保障双方权益最有力的证明。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颁行了《军民合作公约》,军队方面之第6条规定:“购买物品,须用法币,现行交易,不得借故赊欠”。民众方面之第2、4条规定:“与军队交易,不得高抬物价”、“对无符号臂章士兵,可不与接谈任何事项”。由于军民一同遵守合作公约,共识契约精神,故而在民间留下了大量票据、单据、契约文书,成为大家研究抗战历史、社会经济、物价水平的佐证。

  旧货市场有一故纸店,专营民国契约票据,老板姓李,陕西汉中人。其店展售一张刻印式样、墨笔填写的单据,文字内容为“中央军校十八总队第十队,今购得武乡第六区第△户王省,麦子△石弍斗△升(每斗陆元正),合计国币拾弍元△角△分整,款如数付讫。经手人:史国恩、张德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单据骑缝处钤盖“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关防”,及款额压盖名章。此购麦单据从形成时间无疑为抗战时期,上面翔实记录了一次军民交易情况,时间为1940年12月18日,地点在武乡第6区,中央军校18总队第10队史国恩、张德顺向农户王省购麦2斗(每斗6元),付款国(法)币12元。购麦单据虽是薄纸一张,但它却是抗战时期军民公平交易、鱼水之情的见证,也是研究黄埔校史的珍贵实物。

  不过笔者发现单据只刻印了“中央军校十八总队”而无本分校期别,那么它究竟为何校何期呢?经查阅《黄埔军校分校史料汇编》(《黄埔》杂志社编辑出版)得知,恰巧1分校第17、18两期都有18总队番号,第17期18总队学生是1940年2月入学,1941年12月毕业;第18期18总队学生是1942年5月入学,1944年毕业。从购麦单据填写日期(1940年12月18日)可以看出,明显早于18期18总队入学时间(1942年5月),因此鉴定购麦单据为17期18总队所有,而且其背后还有一段难忘军校生活的记忆。

  一、18总队编成

  1940年4月,中央军校1分校在洛阳招考17期学生,来自冀、豫等地流亡青年学生都纷纷争先报名应考,经过3天的体检笔试,黎明、彭承祜、马铁珊等数百名青年被录取,由此走上了从军习武的黄埔之路。

  录取新生在洛阳车站集合编队,乘西去火车直达文底镇;当时因风陵渡已被日军占领,鬼子炮轰潼关使交通中断,他们只得在文底镇下车,步行闯潼关。这批青年原来都是些文弱书生,从未经过艰苦的行军跋涉,所走道路又是些陡峭的崎岖小路;时近初夏,每人都背负着几十斤重的行李,走不多时,便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双脚打泡跛行,一瘸一拐,艰难行军。

  为减轻负重,不少人不得不忍痛抛弃书籍什物,一直挨磨到夜色蒙笼,才到了东泉店车站;爬上罐车时,都已精疲力尽,干粮都没力气啃了,顾不得解开行李,倒头便睡,进入梦乡。当时铁路秩序混乱,由洛阳到宝鸡就走了五昼夜,西安调车又停留了一昼两夜,宝鸡休整一天,然后徒步跨越秦岭;7天走了5百多华里,他们沿途得以饱览秦岭关山名胜,也在漫长艰苦的行军中受到了锻炼。

  他们一到校址汉中,就和成都、老河口、银川、汉中录取的青年混合编成17期18、19两个总队;18总队下辖1、2、3大队, 19总队下辖4、5大队,每大队4个队,计20个队,约2500余名学生。18总队长钟永桢(黄埔3期,广东蕉岭人)、19总队长陈济光(黄埔2期,安徽英山人)以下,各级队职官全是黄埔前期的学长,教官则多出身于保定军校和东北讲武堂。

  汉中西关临近飞机场,时常遭到日寇飞机轰炸扫射,为避免敌机空袭,保证学生安全;两个总队分驻汉中城外南北,18总队学生驻城北十五华里的武乡镇附近庙宇(后北迁石堰寺新校舍);19总队学生驻城南圣水寺一带庙宇中。

  编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剃光头,然后带队到汉江河滩去练习匍匐前进,从离江岸很远的地方开始,要一直爬到江边,再下河里洗澡。同学们第一次匍匐前进,不得要领,距离又长,颇感吃力;不少同学也都感到头晕眼花,恶心欲吐,纷纷暗自叫苦不迭;这无异就是向同学们发出的预警讯号,提示今后要准备过艰苦紧张的军事生活。因而大家也便暗下决心,准备接受一切严峻考验,于艰苦中练就抗日杀敌的本领。

  二、入伍训练期

  1940年5月,在北校场举行第17期18总队入伍式大会,由中将主任钟彬(黄埔1期,广东兴宁人)训话,其嘱众生“升官发财请走別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之后,正式进入了入伍训练期,按二等兵待遇;学习《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及军纪、军容、军队内务等有关事项。

  每天早晨,从起床号响到整队点名仅10分钟,就要完成规定着装、整好内务、盥洗入厕、整队清查人数、向队值星官报告等一系列动作。这对于一向过惯了散漫生活的文学生,确实够呛,所以早晨经常有同学腿上只缠裏一条绑腿,或者提溜着裤子跑来集合,这当然都要受到区队长的训斥,没准还得挨上一两下老拳。每日三餐都要先整队,值星官训话后各就各位,待值星官下令“开动”方准进餐;数分钟后,值星官一声“立正一一解散!”这时就不管你是否吃完,都得一律离开。吃饭时不准说话,也顾不得说话。个个狼吞虎咽,一股劲把饭菜往嘴内填,甚至来不及咀嚼就咽下肚去;一开始有的同学很不习惯,速度慢,特別是稀饭烫得喝不进口里去,只好忍饥挨饿。那时因为副食质量极差,缺乏油水;加上体力消耗量大,体质差的同学病了,就送进盛家冲军校医院治疗。

  入伍期的训练不但严格,而且十分紧张;每天上午多为基本教练,下午是战斗教练或者学科,晩饭后则是晚自习,自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就别想有一点喘息时间。训练一天下来,腰酸腿疼难以入睡,呻吟之声时有所闻。入伍期不放假不准外出,没有个人的自由时间。这也是军校用以养成学生“只有集体,没有个人”和“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思想习惯的传统方法。

  例如“立正”姿势便规定“两眼凝神平视”,为了做好这一点,区队长往往要长时间地瞪着你的眼睛,即使流泪也不准许眨一眨眼,否则就会吃拳头。同时还规定“两腿挺直并拢”,为了检查这一点,区队长往往又会出其不意地突然从背后猛蹬你的腿窝,这时只有膝部不打弯,全身直挺挺地向前跌才算合格。凡做不到这些要求的,就要被罚出列,单独反复练习;有时还要受到“两手举枪,两腿半分弯”的处罚。有的同学有点罗圈腿的缺陷,两腿并不拢,为了矫正,晚上睡觉就把两膝绑在一起。操练正步时,先要拔慢步,做分解动作。

  在射击教练中为了増强臂力,一个举枪瞄准动作,最少就要持续十多分钟,枪口稍一下垂就要受到斥责。区队长们采用德式教范,总是强调“开明专制,绝对服从”,因而体罚学生是屡见不鲜的。进行野外战斗教练时,要求全副武装,携帯铁锹、十字镐等作业工具。不论严寒酷暑,一跑便是半天,在各种地形条件下窜越爬行,弄得满身泥土,汗流浹背,磕伤碰伤更是家常便饭。为了増强学生体质,还有器械操训练,主要是单杠和木马,所占的课内时间不多,主要靠个人平时的刻苦锻炼,要求每个人都学会单杠的曲身上和木马的并腿纵跳。

  6队马铁珊回忆:“我年幼体弱,总达不到标准,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同学们吃饭时,我往往被罚双手抓住单杠两腿下垂,等大家把饭吃完,我才能下来吃饭。晚上大家睡了,我一个人还在木马上反复跳跃。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斗,我终于达到了规定的要求,我们全队也因之百分之百地达到标准。”“还有一件事印象深刻;当时有一批双层铁床借给了西北联大,校方向西北联大交涉索回供学生使用,从城固西北联大至武乡镇,这批铁床全由军校学生背运。那天天不亮就开了饭,走了五十多里,中午才到城固北山的西北联大,当我们背上铁床返回时,干粮早已吃完,人又饥又累,床越背越沉重,一直走到天色大亮才回到武乡镇。这双层铁床经各期连续使用,床板夹缝里尽是臭虫,待你刚要入睡,它们便从夹缝中悄悄爬出,不失时机地向你展开全面的袭击,这时你只随手捏上一把,便是满手的血污。住宿条件虽如此之差,可内务却要求得十分严格。床上的棉被、毛毯必须用白床单蒙裏起来,要求折得大小与床面相同,四边要捏得有角有棱,象一块豆腐似地摆在床上。大衣也要叠得见棱见角,犹如一块大方砖压在床头。床下内务箱里的衣物都得按规定摆放。地面虽是土地,却不容有一丝浮尘。就连皮鞋底上鞋钉周围的泥土也都得抠出擦浄。检查人员手戴雪白的手套,不管往哪里一摸,只要显出黑印,不但当场训斥,而且事后还须加倍重搞。枪支要整齐地排列在枪架上,外表要擦得一干二净自不待言,枪瞠里面用眼一瞄也必须光亮。队长经常讲:“内务是磨炼军人性格的极好方法,这是对一个革命军人严格要求的起码条件。”

  入伍期满时,同学们有两个收获:一是锻炼了身体,初入伍时身体都很弱,经过这三个月的锤炼,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二是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对黄埔出身的军官是不可或缺的。校方曾宣布“有不愿在校继续受训者,可请求退学”虽未闻有任何人志愿退学,但见校刊登载一则<科处徒刑赔偿损失>:“本校部近通令各分校,令知逃生俟办情形,饬转知照,以昭炯戒,而惩效尤。缘有入伍生吴之璋、赵鹏九二名,前潜逃他往,嗣先后辑获,经转解委员长成都行辕核办。现奉令示,办该两逃生,各减处有期徒刑五年,裭夺公权五年。关于军校损失部分,各计法币八十三元,亦由各该逃生如数赔偿,业已宣判送监执行云。”

  三、军官训练期

  入伍期满经考试合格转入军官分科训练时期,军服领处分缀左“军校”、右“学生”圆领章,左胸佩军校学生符号,以中士军衔待遇。军官训练初期,18总队已移驻北郊天台山麓石堰寺新校舍,校舍是随山势由下而上一排排的新屋,宿舍教室宽敞明亮,课桌坐椅齐全,也用上了电灯,生活条件远比在武乡时住毛寨、金寨庙宇强得多了,而且石堰寺附近林木葱郁,涧水潺潺,真可谓景色宜人。天台山后有一梅园,幽雅恬静,当时被辟为蒋校长的行宫。

  这时期的训练仍很紧张,管理严格,但较入伍生期间松散多了;伙食较前大有改善,由学生自己选出的伙食委员管理,并由学生每天轮流作监厨。每逢假日早饭后,个个都换上外出服,同乡结伴兴高采烈地去汉中城里吃饭馆、听戏、看电影。有的约上三五知己爬天台山,那山顶还有红军留下的红色大标语赫然在目;有的同学到山涧边捉鱼虾,放在饭盒内煮熟,来举行野餐,军校生活过得倒是颇有风趣。

  学科有《战术学》、《筑城学》、通信学》、《兵器学》、《爆破学》等八大教程。术科是排、连制式教练和野外战斗演习,以及实弹射击、器械操、劈刺等。另外还有图上战术、地形绘图。每周政治学习3次,政治教官杨炳南授课,语言幽默,辞语流畅;阐述我国抗战必胜的道理,分析日本必败的因素,娓娓动听,逻辑性强,使同学们很受鼓舞。

  除各队日常训练外,还经常进行大队会操;大队长亲临督导,队与队之间进行评比,这就更加鼓舞了士气;同时劈刺教练也步入正规,改由专职教官教授;还增加了山炮、加农炮、机关炮、迫击炮以及重机枪的操作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拆炮、架炮、裝弹、瞄准、击发等基本教练与实弾射击。总队还建成一座游泳池,增设了游泳课;时常与西北联大、汉中师范等学生进行游泳比赛。

  各区队长(黄埔9、10期)、队长(黄埔7、8期)、大队长(黄埔5、6期)均为先期学长。总队长钟永桢是3期老大哥,既对学弟要求严厉,又关心爱护备至,叮嘱学弟牢记“亲爱精诚”校训,要将黄埔优良传统,带到部队里用以带兵,勇于担当挽救民族危亡的责任,用热血去洗刷国耻。

  四、埔光剧团

  提起抗战期间军校生活,人们总易想起那严肃紧张的军事训练和刻板平淡的政治课程,以及艰难困苦的“士兵”生涯;其实,黄埔军校并没有忽视青年学子的娱乐情趣,尤其是配合当时政治宣传鼓动工作。远自1924年黄埔时期就办起了血花剧社,一直延续到南京和成都时期,久演不衰。据17期18总队彭天授回忆:当年1分校在汉中,17期埔光剧团的京剧组也曾名噪一时,轰动汉江两岸;如麒派老生黄顺帆,谭派老生奚伯谟,程派青衣姚宝连,还有那位粉像酷似肖长华的文丑王哀生,久住汉中上了年纪的京剧爱好者,或许还难以忘怀他们吧!

  1分校埔光剧团京剧组在以前各期都成立过,随着各期学生的毕业分发,剧组也只好散伙,所以每期都必须重新组建一次,但是戏装、锣鼓、布景都是一应俱全。

  校部教育处少将高级战术教官高植明(陆大9期,河北天津人),是个典型的戏迷,他战术修养渊博,著有《沙盘战术》等书,不但讲起战术头头是道,逻辑性强,而且教起京剧来更是唱、念、做、打无不精通,真可说是通文达艺。其倜傥潇洒,没一点官架子,各期京剧组都由他亲手组织,精心排练。

  17期入伍期满后,由各队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京剧组。5队有姚宝连,他是程派青衣;黄顺帆是麒派老生; 7队有王哀生,此君很诙谐演小丑,他每次出场前的“唉咳!”一声,确有点肖长华的味道,常贏得碰头彩。19总队有谭派老生奚伯谟。排演多在课余时间进行;虽然整天的出操打野外,搞得人早已精疲力尽,但是戏迷们一进排练场,个个生龙活虎一般,每句唱腔,每个身段都不厌其烦的反复琢磨,常常排练到子夜时分。第二天起床号前,又跑到山腰去吊嗓子,苦练唱功。首次公演是在石堰寺新校舍礼堂,观众是全总队同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炮就打响了,尤其是黄顺帆的“打渔杀家”,奚伯谟的“法门寺”,真是唱做俱佳,喝彩声不绝于耳。

  校内演出成功后,高教官十分高兴,于是计划安排在汉中城内公演,经过联系租妥了汉中大戏院,又重新仔细排练,一切准备就绪后,海报就在满城张贴,连演数日,场场爆满,戏院门前灯火辉煌,院内锣鼓喧天,轰动了古老的汉中城。17期毕业前,京剧组经常在汉中公演;不但丰富了军校生活,而且也给汉中市民的生活増添了许多色彩和情趣。

  五、毕业分发

  1941年8月,18总队由总队长钟永桢率领,从石堰寺新校舍出发,去西乡进行野营演习;行军途经汉中十八里铺、城固、五清门分别演习了野营;在西乡作了攻防演习,前后历时半月有余。同年深秋,军训部部长白崇禧来校视察,他对18总队官生训话时,突然下起雨来,雨越下越大,他越讲越来劲,学生的军服全湿透了,经风一吹,全身冻得僵硬,后来却意外地受到白崇禧传令嘉奖,其曰:“下那么大的雨,学生们能一动不动专心听讲,确是训练有素,纪律严格”其实人都冻僵了,那还动弹得了,训话完毕立正时腿都不听使唤了。正是经过一年多的严格训练,才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具备了军人气质;同时掌握了各项军事知识,增长了指挥才能,逐步养成为一个合格的黄埔青年军官。

  1941年12月7日,1分校举行17期18总队毕业典礼(恰巧正是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日),绝大多数同学分发前方部队,他们在抗日战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其中有不少同学为杀敌报国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2-07-25 19:26: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单补生 |修齐治平 ——王曲政治教官之阵容

下一篇:单补生 |黄埔文献——《政治问答集(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