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单补生 |金戈铁马——漫话陆军兽医学校
2021-07-05 15:53:29  来源:单补生  点击:  复制链接

《牧马学讲义》

  藏书者历来倚重版权页,该页位于书籍正文前或最后,印有书名作者、印行单位、版次年月等,使人一目了然,以此判断书籍的收藏价值。在线装版式中,版权信息则多印于书口(版心),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处,有鱼尾符号︻,因其酷似鱼尾而名;只有一个鱼尾称为单鱼尾︻,有两个鱼尾且上下对称叫双鱼尾【】,鱼尾是作为中缝折叶的基准。鱼尾上下至版框为象鼻,其空白处印有书名、卷数、小题、页码和印行等,是书的重要点。

  笔者在旧书店买了一部线装《牧马学讲义》,纸张:白宣100页,尺寸:半框18×11.4cm;虽无版权页,但在象鼻空白处自单鱼尾上下印有“牧马学讲义、页码、陆军兽医学校、中北印刷局印”等字样,查民国18年版《北平指南》得知:陆军兽医学校位于北平齐化门内富新仓,与陆军军医学校相邻;中北印刷局则位于北平宣武门内大街路西。陆军兽医学校为民国高等兽医学府,是培养西兽医人才的摇篮;而《牧马学讲义》是教官为教授学生《牧马学》而编写的教材。《牧马学》是兽医科学生的基础教程,又中央军校骑炮辎各科与马相关,故为通用教程。书中还有署名覃秉镛(疑为教官)用钢笔及铅笔写下的大量眉批,根据一段批注:“我国于1936年崔步瀛(教务主任)先生曾亲至亚拉伯采购十余头优良种马而回。”推断该校自1935年从北平迁到南京以后,覃教官仍用这部《牧马学讲义》教授。

  当时军训部为各军事专科学校入伍训练统一起见,令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五校(军医、兽医、军需、兵工、测量)新生入伍生营;奉令陆军兽医学校新生入营接受6个月入伍训练。黄埔校史校产篇记载:“1932年度马匹管教所统计,马匹属主:现有私马(官长个人所乘)16匹;公马192匹,废马56匹;新到马170匹。另有驮挽骡120匹。”为了保障这些“无言战士”的健康,中央军校军医处下设2名兽医专门服务。至21期增设兽医科,科长为一等正(同上校)陈有,河北栾县人,系陆军兽医学校正科12期生。由此看出陆军兽医学校与黄埔军校一体同心,实有研究之必要,为此笔者参阅民国版《陆军兽医之道》及相关史料,经疏理而漫话,以飨读者,敬请指正。

  陆军兽医学校沿革

  陆军兽医学校为民国高等兽医学府,以传授和研究西方兽医学,而养成西兽医人才之摇篮。陆军兽医学校初名北洋马医学堂,从1904年创办至1949年结束,历史沿革45年,先后以保定、北平、南京、安顺四地为校址,故以每校址分期略述之。

  一、保定时期

  光绪28年(1902)11月,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北洋军医学堂之后,又于光绪30年(1904)12月在河北保定创办北洋马医学堂,隶属北洋练兵处,并派北洋军医学堂总办徐华清兼署总办,任留美归国军医姜文熙为监督。因徐总办远在天津,由姜监督主持校务。聘日本兽医教授野口次郎任总教习,伊藤浪三、中田醇为教习,浅见正吉为蹄铁助手;实为本校聘外籍教官之起源。而创办伊始,并从日本购入全部图书仪器及其他教学设备,一切初具规模。同时考取正科(4年制)第1期学生40名,附科学生20名,速成(2年制)学生40名。又委张有训为稽查,专司学生军训事宜。光绪32年(1906)2月,姜监督因病请假休养,并另派汤富礼代理。是年速成科毕业,第一批派赴军队担任兽医职务。

  光绪33年(1907)兵部改组为陆军部,该校于同年4月转隶陆军部,并改名陆军马医学堂。且随同陆军各校归段祺瑞督办,徐华清辞兼署总办职,由汤富礼继任总办,姜文熙仍任监督,但姜监督因积劳患肺病,经呈准长假休养,照给薪俸。同年正科第1期毕业,并续招第2期入学,是时设备日臻完善。光绪34年(1908)1月,派正科第1期毕业生15人出国留洋;以黄岐春等10人考察日本马政;余刘葆元、朱建璋、竹堃厚、李家骥、吴家鹏5人入日本陆军兽医学校学习。3月增设提调一职,委祥彬充任。宣统2年(1910)留日生竹堃厚等5人归国,派刘葆元、朱建璋等任本校助教,并从事教材编译工作,逐渐接替了日籍教习担任的教学任务。宣统3年(1911年)考取正科第3期生30名(北京考20名,广东考10名),此时姜监督病体日见复元。10月因武昌起义,总办汤富礼奉令筹备后方医院,本校因此暂行停课,官生均行回籍,同时日籍教习中田醇解聘返国。

  民国元年(1912年)12月,本校奉令改组,定名陆军兽医学校。废除总办监督制,改委姜文熙为校长;废总教习制,以刘保元(别号元升,河北清苑人,日本陆军兽医学校一期毕业)为上校教务长;废提调及稽查制,改设学生监及体操教习。日籍总教习野口次郞及教习伊藤浪三等先后期满解聘返国。是时校内教职员薪俸规定较低,曾经一再呈请,终得奉准提高待遇。并延聘日籍兽医名宿渡边满太郎为教习,但以时局干扰,发展之计划未能实现。1913年9月创办蹄铁科,设立蹄铁工厂,招收第一期学生;为我国创奠了现代蹄铁技术工艺和兽医矫形外科学的基础。1914年教习改称教官。1917年12月校长姜文熙调任陆军部军医司司长,教务长刘葆元升任上校校长,教官朱建璋(别号诵莪,江苏川沙人,日本陆军兽医学校一期毕业)升任教务长;是时内战相寻,颇受影响,幸赖措置咸宜,校务维持尚称便利。1918年7月,派教官王毓庚(别号华卿,河北冀县人,日本陆军兽医学校二期毕业)再赴日本留学,研究饲养学和乳肉卫生检验。

  二、北平时期

  1919年春,本校奉令与军医学校迁往北京齐化门内富新仓新校址,校舍焕然一新,各种设备扩充。同年7月,派教官崔步瀛(别号在洲,河北滦县人,日本陆军兽医学校二期毕业)赴日第二次留学深造。8月派教务长朱建璋赴日本再次留学,研究细菌学。1921年教务长朱建章、教官崔步瀛先后回国仍充原职。1922年4月日籍教官渡边满太郎期满解聘返国,充任日本陆军兽医学校中将校长。自此全校教育均由我国教官及助教担任。

  1922年10月,校长刘葆元辞职,由教务长朱建璋接任校长。此时国内军阀混战日极,校舍迭被驻军,教育器材物品颇受损失;本校经费开始积欠,日渐困难。当时本校经常费未能按照预算发给,每月由陆军部军需司分次发维持费。期间,正科第10期学生分译日文《兽医宝典》一书,教官会同编纂《兽疫及其防疫法》一部,均由本校印行。1925年,因奉直第二次内战,国家财政日感困难,结果总统曹锟下野,政局未能稳定;而本校经费愈无着落,且病马厂从此迭次驻军,不能收回;医药实习器材及蹄铁器械,以及普通用具等,常被驻兵盗卖或损坏。

  自1922年至1926年间,内乱相寻,本校经费逐渐困难,先后变卖操马,掘出仓基旧砖出售,借资勉强支持。至1923年由元月起至旧历端阳节,始发给一个月经常费二十分之一,此时教职员等生活无法维持;遂由保定军官、北平军需、宪兵、军医及本校,五校教职员生推举代表,在军需学校会拟呈文,向陆军部索薪,未获结果,遂致各校均停课月余。嗣后,由军需、宪兵、军医及本校四校学员生,推举代表在宪兵学校会商,决定由各校学员生分别间日具呈陆军部,请发经费维持教职员等生活;呈上之次日,经次长金绍曾分电各校当局,立即复课,并发经费若干。自此以后,薪俸时有不给,困难终未解除,幸赖上下坚持维持,将渡危局,皆因朱校长领导有方,其功在国家不可磨灭。1927年,北平东北军考送兽医简易班第1期60名来校,并每月补助经常费1千2百元,又调正科第6期毕业生杨守绅任英文教员。

  1928年3月,校长朱建璋因病请假,奉派教务长王毓庚兼代校长,崔步瀛为教务主任。5月北伐完成,东北军退出平津,本校经费又告中断,学生停课,多半回家,校务殆陷停顿状态。此时本校前后毕业学生,拟效劳国民革命,而留居北平者约50人。时闻国民政府有召集军医会议之举,本校同学乃在校中集议“互认经费”,由正科第5期学生齐长庆出名借到300元,由各同学认还,推举张玉林、李荣凯二同学赴南京参加军医会议,以谋兽医之发展,但当局对于设立兽医科及扩充本校之提案均未采纳。是年7月国民政府委员赵仲冀、张忠哲来校接收,由教务长兼校长王毓庚点交后,各实习教室及器材均一一加封,校务完全停顿;同时本校改隶军事委员会,并任命王毓庚为上校校长赴南京请训。同年10月本校又改隶军政部陆军署军医司;至12月王校长回校,揣带委任令有教官崔步瀛升任中校教务主任,朱建璋、苏荫庚等为中校教官;此时对本校编制又加修正,预算经费亦经成立;数年困苦毫无办法者,又于1928年12月重行开办,此乃第三次开办,与前两次开办时间均为12月,同符合契,颇为奇妙。

  1929年2月调正科第1期毕业生刘葆元为中校教官。9月美国军医学会在丹佛市开会,我国受邀派军医学校上校陈辉代表参与。1930年7月国际军医司药会议在比利时召开,军政部派陆军医院上校院长樊登峰代表出席。1931年6月在海牙举行第6次国际军医司药会议,派正在法国调查军医业务之前第1师军医处上校处长陈宗莹就近参与。1932年3月奉令修正编制,校长定少将级,教务主任为上校级,专科教官为中校级,其员额以平均每周担授14小时为准,必要时得请增设助教,并兼管标本仪器,辅助教授,并废学生监制。10月聘德籍顾问爱贝博克为教官;11月创办兽医训练班。1933年王校长晋少将级;又聘德籍顾问贝尔哈特为蹄铁教官。是年古北口抗日战役,奉令设兽医院,校长兼院长,余职均由本校人员兼任,负责前方马骡之治疗事宜。1934年2月向德国购置新器械一批,学校元气新复;5月教官兼病马厂长杨守绅他调;6月德籍教官爱贝博克解聘归国;是年年终考绩,教官朱建璋奉颁陆海空甲种一等奖章一座。

  三、南京时期

  1935年2月本校又改隶军事委员会军医署;11月奉令由北平迁南京小营骑标,以原骑兵学校为校址。军训部为各军事专科学校入伍训练统一起见,令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五校(军医、兽医、军需、兵工、测量)新生入伍生营;奉令本校新生入营接受6个月入伍训练,取得训练合格证书,方可入校学习。1936年1月聘德籍顾问哈塞为本校顾问;2月迁新址部署就绪即开课;并创办校刊《兽医月刊》。6月本校又改隶军政部,并规定业务受马政司之监督指导。1936年7月校长王毓庚奉令调上校教官,并派军政部部附陈尔修兼代本校校长,于同月就职。8月奉准修正编制,增加员额,提高阶级。9月奉令接收广东军医学校拨出兽医班学生一班,编为正科第18期;随带教育器材一批,及专科教官苏荫庚、吴文安、井文堂三员并归本校。10月21日补行正科第18期开学典礼,蒙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亲临训话并视察,约历3小时礼毕。1937年1月陈校长受命专任;4月特别党部正式成立;陈校长奉中央党部令兼任本校特别党部特派员;6月陈校长奉调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并兼该团参事;8月19日校舍为敌机轰炸,器材无甚损失;8月底本校奉令暂迁湖南益阳。

  四、安顺时期

  1937年9月9日本校抵益阳白鹿寺。1938年8月奉准扩大编制学额,增设专科;9月由益阳迁湘西洪江。1939年1月由洪江迁贵州安顺,并增设额外兽医监教官多名。4月设立政治组;7月呈准附设兽医研究班及学术讲演会;12月设精忠堂。1940年1月增设兽医监、研究委员会及教育处长,扩充政治组为政治部,成立副官、军需、军医三组,将正科改称兽医科,扩大学额500名;4月呈准附设国药研究所、印刷所及器材库;同月考取兽医研究班研究员21名。12月研究班第1期研究期满,同月制定聘请名誉教授办法。1941年1月陈校长赴渝述职,以曾援例请以校长改由委员长蒋中正兼任,未奉邀准;此次又面谒蒋委员长重申前请,亦未蒙准。3月军委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莅校视察及训话;又呈准扩大编制增加学额。4月陈校长奉军委会训令改任军政部部附仍兼任校长;5月创办畜牧科及建设畜牧实验场,将原定各学科改为学系,并增设兽医勤务学系。又前后成立本校招生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经理委员会,校史编纂委员会;又分别恢复各科班肄业年限。将校刊《兽医月刊》改名为《兽医畜牧杂志》。1942年3月奉令特设校阅官训练班;5月派研究委员朱建璋为西北分校筹备主任;6月军委会训令派陈校长为专任职,免去部附职;同月改精忠堂为国魂堂。10月19日,陈校长亲率西北分校筹备主任朱建璋等赴渝转飞兰州,筹设西北分校。12月1日西北分校在兰州正式成立筹备处;同月30日陈校长公毕返安顺。1943年1月,前报请军政部部长何兼任校长一案,奉军政部指令“以校长陈尔修主持校务七载以来,颇称努力,际兹时艰任重,仍需继续供职,所请另调名义各节,暂勿庸议”。同月,制定1943年度官生兵种痘及伤寒预防办法;成立会计室。2月8日奉军政部令:“校长陈尔修主持校务七载,殊著成绩,该校教育长崔步瀛资绩亦属优良,经呈奉军委会核准,特准一并晋级,按照中将支薪备案。”并援中央军校及军需学校例,增设校务委员会及提高教育长阶级,并健全教育组织。另扩总务处及经理科,其他各单位亦略予扩修;又呈请修正陆军官制表兽医人员部份,增设兽医总监官位。3月确定校徽图案;4月奉准聘请外籍畜牧兽医专家5员,准派留学生3至5名。5月重修教育纲领;同月18日奉军政部训令:“以准调该校校长陈尔修为本部部附,校长一职为本部长兼任,改用兼校长何应钦,并调陈冀为教育长,崔步瀛为教育处长,秦国桢为该校西北分校教育处长,遵自即日起。在陈教育长未到任以前,暂由部附陈尔修代行职务。”1944年拟定十年兽医教育发展规划,学校编制扩大,员生名额也大为增加。同年,美国以援华名义派遣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凯思敏和农业部畜产局技师柯柏来德来校,分别讲授微生物学和寄生虫病学课程。1945年初,杨守绅接任教育长并代校长职务。

  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部,本校隶属于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杨守绅任校长,西北分校并回本校。国防部选送杨本升、叶重华等10余人,赴美国留学或实习;此前派陈超人去德国留学。1948年,杨校长率部分教职员到北平丰台开办兽医勤务班,后改为迁校筹备处,由张荩臣负责。同年杨守绅兼任马政司司长,贾清汉代理该校校长。

  1949年秋,代理校长贾清汉尊重全校师生意愿,审时度势,,组织临时机构,保护学校财产不受损失。11月18日,贾亲率全校师生员工在安顺东门外欢迎解放军入城接收。未几,本校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兽医学校。至此本校共办科班期别:一、正科(兽医科)32期;二、蹄铁科12期;三、畜牧科8期;四、兽医简易班23期;五、兽医补习班10期;六、兽医深造班3期;七、兽医训练班;八、兽医速成科1期;九、高级研究班4期。合计毕业生2千8百余人(含正科生1千余人)。

  亲历者忆旧

  陆军兽医学校毕业生丁泽沂回忆:这是一所精研医术、军纪严明的学校。我是1939年考入陆军兽医学校简8期(二年制)兽医科的。凡入校学生一律剃光头,戴军帽,着军服,腰束皮带,打绑腿,穿草鞋;然后进行3个月(原为6个月)入伍训练,由黄埔学长担任各队职,负责训练事宜,一切遵照陆军典范令行动,违犯者禁闭或开除。学习兽医基础教程有牧马学、家禽学、解剖学、内外科学,中西药学等22部学课。每日八节课,星期日休息,一年无寒暑假期,学习生活紧张有序。体育活动有足球、篮球等,环城墙赛跑以20分钟内到达终点为第一名。1940年贵州省运动会在安顺召开,凡省内有名篮球队皆云集安顺,决一雌雄;时陆军200师路过安顺,旋派该师“远征”篮球队参赛而夺冠。马拉松赛是以十字口为起点,终点为城南华严洞,全长7千米,围观万人,参与众多,竞争激烈,名次取前十,我落赛名列十三,甚为遗憾!文娱方面有学生成立的《牧人剧社》,逢节日校庆演出抗日话剧、京剧、歌曲等。经常在地方举办兽医畜牧展览,向民众讲解宣传普及家禽疾病防治措施。当时镇宁、关岭牲畜发生炭疽病,校方组织学生由教官率领前往注射防治,阻止兽疫蔓延。本校有兽医院,饲养英国纯种马、阿拉伯马、蒙古马及西南本地马约百匹,供实习教练。规定学生必需达到骑马娴熟,以便在战场上及时救死扶伤,不论人马。学生毕业由校部统一分发,派到各部队充任兽医职务,正科生待遇为一等兽医佐(同上尉),简科生待遇为二等兽医佐(同中尉),各师均有骑兵团(营),每师设正兽医官1人,副兽医官2人,兽医长及兽医若干人。

中国远征军搜索骑兵队

  张鸿祯,1924年生人,广西宾阳人,陆军兽医学校简易班毕业;曾任53军116师347团一等兽医佐(同上尉),参加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张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1940年从广西逃难到贵州安顺,投笔从军,考入陆军兽医学校简易班,学习二年毕业,分发53军116师347团,在运输队任一等兽医佐。1944年11月53军同各军一同向日军展开总攻击;为了保障部队的弹药粮食供应,当战役开始之前,运输队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白天运输队行军时,天上有敌机轰炸,前面有日军炮击,企图截断我军后援和输送。为了避免人员伤亡及粮草损失,运输队实施白天休息整顿,晚上摸黑行军。战斗打响后,我除了负责受伤军马、驴骡的治疗;还要协助军医扶救伤员,包扎伤口。1945年8月抗战胜利,我先随军部调往越南河内接受日本投降;之后,便解甲归田从事兽医工作了。

抗战时期之骑兵

  孙义修,1919年生,江苏宁波人,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孙老回忆:抗战初期,我在西安考入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4团(简称战干4团),后改叙为黄埔17期政治科毕业生。那个时候部队极度缺乏兽医人才,军训部长白崇禧训示:“马匹为抗战建军要素,以国军现在编制需要乘驮輓马80万匹以上,现有者约20万匹,相差甚远,且体弱多病不堪服役者甚多,希望多培养兽医人才,为国军之‘无言战士’健康上作保障。”于是我被派到34集团军第78师骑兵团任一等兽医佐(同上尉)。骑兵团有马匹八百,可兽医官佐只有两名。1941年至1943年78师骑兵团驻守潼关,此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驻山西运城的日军曾3次进犯,每次反攻都是骑兵团在步兵前面,以排山倒海之阵势先将敌击溃,还活捉了十几个日本鬼子。每取得战斗胜利,骑兵团都会付出百余军马伤亡的代价,我们两个兽医天天给军马动手术,忙得只睡三个小时,持续半个月才能完毕。

  金仁越,1926年生,安徽金寨人。1944年告别父母,投笔从戎,考入中央军校20期骑兵科,赴甘肃天水陆军骑兵学校受训。1947年毕业分发傅作义部骑兵12旅,先到张家口报到,后又调驻北平办事处服务。1949年落户北京西山南安河村。金老回忆:1947年我在张家口服务期间,看到旅部马厩有几匹日本大洋马无人骑,感到很奇怪,就向王副官打听,他说这日本马认主人,生人骑不服管教,而且高大不耐用,不如中国马方便。我当时年轻好胜,心想日本鬼子都打跑了,堂堂黄埔生还制不服了一匹洋马,于是我就牵出一匹洋马备好鞍,当我一骑上之后,这洋马就飞快向村外树林奔去,专门钻树杈多地方,它目的是将刮我下来,没想到我使了一个鞍下藏身,任凭它钻来钻去,自受刮伤之疼,只要它一停,我就用马鞭使劲抽它,不钻都不行;最后,洋马被制服了。王副官看我骑马洋洋得意的回来,连连称赞说:“不愧是黄埔出身,真有一套。”后来,不知何因,这几匹洋马都死了,兽医将马解剖发现胃部有不少铁沙,原来接收前,日本人在饲料中掺入铁沙,洋马喂后铁沙沉在胃底,排泄不出,久之洋马绝食倒毙;此乃“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军医标志探源

  公元前三千年之初,埃及信奉伊姆霍提普氏为医神,建塔修庙,永祀其功。等到希腊入主埃及王时,忽尊艾斯库雷彼斯氏为医神,所建庙式,与伊氏相同,后人只知道两氏皆为医神,而不知艾氏出自先代政治之权变矣。

  艾氏之传说始于希腊塞萨利,人称之为地下神,身旁常有一条深居石缝之蛇及一根橄榄手杖。最初祀艾之礼甚简,类于露天或洞穴之内行之。经数世纪后,全希腊布满祀艾之庙,以在古镇埃皮达鲁斯最为著名,乃全民礼拜艾氏之中心。患者晚间入庙献祭,睡于殿前,则艾氏及其爱女海吉亚暨其寸步不离之蛇杖顿皆入梦,于是患者亲沐艾氏之手触摩,之语垂询,或剖腹,或授药,有时叨蛇之惠,吮吸疮疡。翌晨,凡礼祀之患者,皆霍然随微曦而兴。诚所谓盲者得明,聋者后聪,跛者行而创者愈,斯所以为医神也。虽唯物观之雅典人,亦建庙祀之,竟崇信不移。

  西欧医学肇源于彼,重视艾氏之蛇杖,盖尊艾氏为鼻祖,犹吾土之师神农者然。今国际医学界公认蛇杖代表标志,其意义虽为纪念前贤,但亦别有说法。其ー,上帝使者商神曾用橄榄手杖击双蛇之恶斗,使之同归于好,启和平博爱之思;其二,西人喻蛇为智慧,艾氏与蛇之不可离,亦若智慧与医家之不可离,故宜张表旗。

  抗战初期,我国军医引用以蛇绕杖为标志,首倡者是“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其目的为取得与世界一致。1940年军医学校建议于蛇杖之外增添双翼,以示力图上进,乃渐臻具体。1943年空军军医奉准以双蛇绕杖加伸两翼,作为领章标志,则此制殆观成矣;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国防部颁定以双蛇绕杖平添双翼,为全国军医之标志。采用国际军医标志之因,乃由军医署如下解释:“一曰:学术不可分,学术无国界,世界奉之为圭臬,吾当标之为理想。二曰:双蛇绕杖,深具和平博爱之象征,足发达祖先师之智慧。三曰:平添双翼,则一派迈迈穆穆到处鹰扬,而奋力上进自强不息。然我国图案之特征,即双翼上端张之甚平,杖上冠青天白日徽,此有异于他国者。”空军所用者为金黄色,陆海军所用者银白色,更表现出我国军种之特色。军医标志不仅适于领章,凡无论车船、笺册、章证等于标志外饰国花皆有足采。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2-07-25 19:27: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单补生 |金鼓喧阗——黄埔军校军乐队

下一篇:单补生 |仁心仁术——国防医学院毕业同学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