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吴敏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进入21世纪,中国抗日战争史的学术研究和资料整理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019年11月,《中国抗日战争史》八卷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综合反映了国内抗战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当然,这亦是一个新的起点,研究者仍然需要继续在抗日战争史研究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22-09-23 14:10:43
马振波 | 战后上海民营轮船业向国民政府索赔问题研究(1945—1948)
1945—1948年,上海民营轮船业通过民营船舶战时损失要求赔偿委员会向国民政府索取赔偿,实质上是对战时征用的一种事后追偿行为。索赔过程中,民营轮船业在与政府交涉的同时,对于赔偿船只的处理等后续问题亦有筹谋,并引发了内部关于“分营”与“合营”的讨论。政府对于民营轮船业索赔诉求的认可以及中美购船借款的签订,最终促成了赔偿协议的达成与落实。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1期
2022-09-21 15:08:08
侯中军 | 如何认识全面抗战前期的中美关系——评齐锡生著《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
2018年9月,齐锡生《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以下简称“《舞台》”)一书的简体字版出版。作为长期研究中美关系史的权威学者,齐锡生的每一本著作都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国的军阀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和《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1941—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是学界研究相关议题的必读之作。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1期
2022-09-21 15:01:40
来源:《史学月刊》2018年第5期作者黄道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是一场前近代国家进行的民族保卫战争。日本的侵略及侵略战争伴随的暴力激发了中国民族意识的成长,是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催化剂。由于中国民族意识生长过程具有其本身的路径,民众民族意识的成长及其表现,和其他国家相比,既有共性,又有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09-21 14:48:31
吕彤邻 | 美国馆藏中共抗战解密史料汇编——西方见证人眼中的敌后根据地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作者吕彤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内容提要在八年抗战中,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人士曾经冲破日军与国民党政府的封锁,到延安以及华北敌后根据地考察中共抗日的状况。这些人有记者、民间人士、特别是战争后期美军观察组的情报人员。他们在美国档案馆留下了大批有关史中共游击战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9-21 14:37:06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3期作者刘维开,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内容提要台北国防部史政局出版的《抗日战史》,是中国第一套由官方编纂,全面记述抗战期间国军各会战与战役的战史丛书。该书从编纂到正式出版前后将近30年,编纂机构、人员、初稿的保存几经变迁,初稿、成稿之间差异颇大。出版以后,该书成为军方及史学界论述抗日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3期
2022-09-21 11:33:38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都曾在对日作战当中采取过游击战争的战法。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国民党人的游击战1939年前后才开始,却在两三年之后即告失败,国民党派往敌后的部队,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真正有实力的武装。与此相反,中共的军队自抗战全面开始的1937年起就将主力开往敌后,一直坚持到抗战结束。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2期
2022-09-21 11:28:04
来源:《民国档案》1990年第3期作者韩信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八年抗战,既有正面战场,也有游击战场。通常的说法是:国民党军队只在正面战场作战,而共产党则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场。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实际情况是:国民党军队既在正面战场作战,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国民党对日作战,既包括正面战场,也包括敌后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09-21 11:22:10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1期作者杨奎松,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很多年前我就有一个印象:《抗日战争研究》杂志很少发表研究战争史的文章。现在看,这一倾向近几年可能还越来越明显了。查2010—2015年《抗日战争研究》的发表目录,可知只有很少几篇沾了一点儿战史的边儿,其他文章都是谈这场战争方方面面的影响的。当然,这不仅仅是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1期
2022-09-21 11:11:34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1期作者李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和讨论,引发了各界对于二战史和抗战史研究成果的关注,也为进行更加深入和广阔的研究提供了动力和支持。当前抗战研究国际化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国外史学界对中国抗日战争研究越来越关注;二是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1期
2022-09-21 10:51:13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4期作者刘燕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人员内容提要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是值得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战时,它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的象征,战后的审判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民众的这一印象。新中国成立后,其象征地位继续延续,在东西方冷战的政治格局下,又与反对美帝国主义、揭露国民党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4期
2022-09-20 15:27:59
在日本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中共革命根据地史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日本学界把对中共根据地的研究作为了解近代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和中共政策形成、实践的具体现场,特别是将其作为分析、了解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制度起源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对于日本的中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侧重在以下两点:首先是研究范式的演变问题,即不同时期研究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09-20 15:19:00
徐坤 | 战后运沪日本赔偿物资的分配、接收与使用(1947—1958)
二战结束以后,国民政府行政院赔偿委员会决定接收日本先期赔偿物资,并承担运输、储卸和重装等工作及费用。该会联合各部会,在经费、运力和技术等多重限制的情况下,勉强将第一批和第二批日本先期赔偿物资全部运回上海港,然而在交由各单位接收后,却无力修理、重装和使用。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便着手拆卸和转移赔偿物资,甚至毁坏无法运走的物资。随着上海解放,中共开始接管日本赔偿物资的调配、重装和使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筹调配,有效地利用这...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20 15:13:26
左双文、叶鑫 | 战时围绕英缅当局扣留过境援华租借物资的中英交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三国开始积极谋划联合军事行动,然而就在此时,英缅当局为加强缅甸防卫,在还未征得中方同意的情况下,就匆忙将“土鲁撒”轮所载美国援华租借法案军火物资扣留,此举引发了中方相当的疑虑和不满。事件发生后,中缅运输局局长俞飞鹏在缅与英美官员紧急交涉,蒋介石接到报告,极表愤怒,声称不惜中断中英联合作战计划。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20 14:16:23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作者张展,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内容提要日本政府承认汪伪政府后,为减少侵华战争消耗,确定了以在占领区获取战争资源为优先的战争方针。这一方针给汪伪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汪精卫迫切希望能够访问日本,向日本中央提出调整对其政策的请求,但遭多次拒绝。1941年汪精卫得以访日,主要因为日本驻华军政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20 11:26:02
1940年国统区的粮食问题开始严峻,位于大后方核心区域的成都,其粮食危机表现为粮价飞涨的米荒和饥民抢粮的米潮交替出现。1940年春季成都米价的上涨由通货膨胀、粮食歉收、囤积居奇等多方面因素所致,进而引发了3月14日成都饥民打砸仓栈、哄抢存米的群体性事件。国民党四川当局通过封仓平籴的手段暂时平息了此波风潮,却未深究原因,将其简单误判为中共地下党所为。随后的两个月间,新成立的物价平准处在打击囤积居奇方面后继乏力,未能遏止住米价;平价销售食米的...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20 11:18:19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2期作者袁成毅,杭州师范大学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教授内容提要九一八事变尤其是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必然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并随之开始对日本可能发动战争的时间进行研判。虽然国民政府欲设法借助国际社会干预和对日外交交涉尽可能延缓战争爆发时间,但到1936年9月以后还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2期
2022-09-19 16:34:59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对中日冲突的处理进展缓慢,原因之一是缺乏有关中国东北的实地信息。中国要求国联派遣调查团,而日本以中日直接谈判为由进行阻挠,但又不得不默认已经身处中日两国的第三方人员可以前往中国东北观察。在国联正式派遣调查团之前,英美和国联的中立观察员们扮演了搜集信息的角色,派遣观察员的过程及观察报告使英美等方可以了解事变情况,推动国联处理中日冲突的进程。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19 16:26:44
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平私立中国学院坚持在沦陷区办学。在日伪统治下,中国学院暗中与重庆国民政府保持联系,并接受教育部的补助,重庆国民政府也希望以经费资助换取中国学院的政治忠诚。同时该校与中共保持合作,有师生直接从事地下抗日活动。在日伪统治下,作为一所国人自办的私立大学,中国学院没有被日伪政府接收,也没有被迫停办,反而规模不断扩充。评价何其巩及中国学院在沦陷时期北平的表现,应该考虑到日伪统治下特殊的生存环境,其表面所做的大多是策略性...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19 16:20:35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2期作者刘庭华,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军史研究所研究员内容提要1937年7月—1938年10月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它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起了决定性作用。1938年11月—1940年,虽然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了变化,但其军事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正面战场,因而,正面战场仍是中国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2期
2022-09-19 16:11: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替换成@)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