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论昌宁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
2017-10-21 10:52:42  来源:中国论文网 作者: 李爱华  点击:  复制链接

  [摘要]:抗战时期,地处西南大后方的昌宁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抗日战争的革命洪流中,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供应和运送粮食等军需物资、参加修筑滇缅公路、积极应征入伍等途径坚持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抗战时期 滇西抗战 历史贡献

  一、开展各种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地处西南大后方的云南省昌宁县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昌宁大地上首次响起了抗日救国的号角,广大贫苦农民众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发地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传唱抗日救亡歌曲,书写抗日标语,宣传抵制日货。一时间,“《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砍去》、《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歌曲响彻城乡;《放下你的鞭子》、《说东洋、道东洋,东洋鬼子真猖狂》、《岳飞》、《甲子那一天》等剧及凤阳花鼓等戏也常在街头演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口号醒目地粉刷在墙上。用国货光荣,用日货可耻,已成为集市交易中人们谈论的重要内容。很多学校增设了战争学识课,并组织师生开展防空演习,全社会的抗日情绪和年轻人的从军意识极为强烈。

  在抗日战争中,昌宁人民为拯救国家危亡,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应征入伍,直接与日军作战。据《昌宁县文史资料》,从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至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昌宁县在八年全面抗战中每年都有青年子弟响应政府号召,应征入伍。仅1938年就向前线补充兵员3次。1938年9月15日,县长陈洪勋呈报省府称:“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征兵164名;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十九日征兵77名,六月十六日再次征兵60名,八月二十日又征兵92名。”农村的壮丁无几。抗战八年间,昌宁籍应征将士为国抗战捐躯者难以确切统计,葬于江西南昌、湖南长沙、保山、腾冲、龙陵者有之,抛尸沙场而不知姓名者有之。仅1942年,昌宁奉令征兵170名,分送保山驻军及运输大队等部,松山战役结束后,生还者仅有几人。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资料中,昌宁部分阵亡将士就有62人。在昌宁县温泉乡里木村《袁民族谱》中,就有袁嘉谋、袁嘉城、袁嘉善、袁桂芝分别在贵州、河口、台儿庄、长沙阵亡殉职的记述,而这些均不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统计之中。由此可见,昌宁人民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以抗日大局为重,坚决完成政府交给的兵员分配任务,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二、供应和运送粮食等军需物资

  抗日战争中,云南由抗战初期的大后方成为抗战的前沿。滇西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是高山多岭的自然条件使得粮食的产量极其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常需求。在这种状况下,昌宁人民深明大义,以抗日战争的大局为重,纷纷慷慨解囊,按时完成征粮任务,把节约下来的有限余粮供应给抗战部队。据《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一书统计,滇西抗战中,昌宁县共供应军粮2165.5万公斤,当时全县人口仅8万人,人平均纳粮280公斤,而因饥饿或疾病致死的有2300人。

  抗战时期,昌宁县6任县长中,大多兼任田粮管理处处长,任何粮事宜概由县长及县府粮政科掌握。当时全县约有17000多户,每年征粮,征实物的数额均以1938年清丈的面积计算,不论稻田山地,一律征收稻米。当时报称有田地319438亩,以每亩可收稻谷250公斤计,每亩征米15市斤(每市斤为16市两),每年计征479.1万斤。1941年,县长曾国才奉令征实,因时间紧促,恐米拖延时日,便以五四折征计,实缴稻谷20834石,合208.3万市斤。据《保山县志》大事记:“最混乱时期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至七月,四月间,兵站部之由旺第八分站,在由旺、施甸一带,补给五十三军及若干独立单位给养,每日需粮3万5千斤,全仗昌宁拔粮运补。”这就使昌宁人民得生活极为困苦,当时昌宁县参议会常委委员会对此呈文审议,议决:“查昌宁县自民国二十元年(1937年)抗战以来,历年征兵民力已尽,所呈实属不虚,且自腾冲、龙陵失守后,军队过往络绎不绝,更自困难,应咨请县府转呈上峰,对于以后兵员分配酌核减,以恤民困”。

  抗战时期,昌宁县并未建立粮仓,多借民房和学校存储,各地上交的粮食,少部分交右甸城保山兵站昌宁办事处,大多数则由粮户或民夫直接运往云县四方井,镇康白沙水,保山诸葛营、辛街、施甸由旺等地。由于交通阻塞,老百姓除少数用牛马驮运外,多数人挑肩背,加之路途遥远,往返一趟需半月之多,因此,运粮者得自备行李伙食,在此期间,老弱者亡命途中者不计其数。

  整个抗战时期,先后有国民党第二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一军等部分兵员经昌宁往返保山、顺宁(凤庆)等地,一切军需物资,昌宁皆出民夫参与运送。1943年,昌宁代运蒙化军米2144大包。1944年,昌宁奉远征军长官司令部令,征交兵站骡马1000匹,民夫500名。1944年冬和1945年春初,国民党第二军驻防顺宁,远征军司令部驻保山,当时云保公路已不能通车,全部军需物资都由地方民夫运送,顺宁(凤庆)县将物资运到昌宁县温泉地段,温泉至保山则由昌宁出民夫运送,每日需出民夫二三百名。第二军部分人员过境入保山时,所用脚力由民夫担负。民夫伤亡不计其数。

  三、参加修筑滇缅公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沿海口岸相继被日军封锁,很多从欧美进口的战略物资和海外华侨筹集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都无法运到国内,中国的抗战物资供应十分困难,急需开辟一条安全的国际运输通道,滇缅公路的修筑就显得日益迫切。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下令修筑滇缅公路,沿线近30个县的民工约20万人被征集来到公路上,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自带干粮、锄头,风餐露宿,在几乎没有任何施工机械的情况下,靠着最原始的简单工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构筑了一条令世界震惊的生命之路。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7月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云南各民族人民创造了“民工之众、造价之低、速度之快”的奇迹。滇缅公路在中国境内东起昆明西至畹町,全长959.2公里,成为当时中国抗战的唯一“输血管”。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缅甸、畹町沦陷期间,滇缅公路共运输了45万多吨华物资,有力支持了全国抗战。1946年,由云南省社会处编汇的《中日战争史实》有这样的记载:“抗日战争期间本省为配合军事需要,政府决定兴修滇缅公路,概系以国民义务劳动,由民间征招而来的民工每年每县最低均在三千人以上,每人服役时间最少亦在二三十天”。

  昌宁人口虽然仅有8万人,但是在抗战期间,却出动大量民工筑路,为保障战时交通作出了重大贡献。1938年,昌宁奉令参加修筑滇缅公路,全县5区24乡10镇,共征民工3000余名远离家乡抵达漾濞,承担修筑永平县太平铺到北斗铺一段工路,从开辟路基到通车验收合格为止,历时一年半,因老弱病疾身亡于工地的不计其数。据《昌宁县文史资料》载,1946年,全县于任贵等11名乡镇长在一次给县参议会的联合呈文中报告:1938~1939年,昌宁奉命协修滇缅公路,先后出工12000名,因水土不服死亡2000余名,死亡占17%。许多老人回忆说,当年修路“要由家里带米,没有米的则向别人借,日积月累,以致债台高筑需几年时间才能还清。实在借不到的,只好采野菜充饥或沿路乞讨”。因此在筑路期间死馁者众多。据当时保山县有关报道:仅146公里的地段,在3个月间便死亡男工523人,女人218人,平均每公里死亡4.6人。此外滇缅公路沿线皆为瘴毒之区,恶性疫病流行,仅患天花即死亡五六百人之众。因抗战需要,1939年冬,为修筑滇缅铁路,须由保山修一公路至云县,以便运输铁路物资,云保公路昌宁段,自昌宁枯柯大桥起至昌宁湾塘村止,计91公里的路面全由昌宁民工修筑;1941年,滇缅铁路动工,昌宁征调民工7000多名;1942年,又征调民工10000名,因中毒死亡者4000名,占31%。家家户户都被摊派,无计其数的人客死他乡。除修筑滇缅公(铁)路外,1945年4月,昌宁县奉云南省政府训令,征集民工3000人协修保腾(保山至腾冲)公路,民工同月底全部到达工地,并按时完工。

  四、涌现出以鲁道源、黄仙谷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英雄

  昌宁人民无论是在抗日战场上直接与日军作战,还是在后方的支前工作中,都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他们之中,既有黎民百姓,也有手握兵权的将军,其中以黄仙谷为最杰出的代表。

  黄仙谷,昌宁县?街人。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旅参谋长等职。194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调集华北、华中及华东诸战场的精锐部队20余万,发动代号为“中原会战”的强大攻势,大举进攻中条山。守卫中条山的国民革命军共7个整军21个独立旅和1个游击大队,兵力十五六万人。其中有两支著名的抗日劲旅,一支就是第三军。身为第三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的黄仙谷,奉命率部坚守在大四坪一线,长达两年零十个月之久,先后击退敌13次大规模军事进攻。1945年5月当敌人的第14次进攻开始,数日血战,使黄部遭到了巨大的伤亡。生死关头,他激励部属说:“第三军自从护国起义创建以来,先随孙中山东征、北伐,后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屡建功勋,为了保持第三军的光荣传统,就是拼死也要保卫中条山。”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最后,随仅剩数十将士及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将军(云南腾冲人),在同敌人肉搏中壮烈牺牲,时年42岁。他是昌宁人民英勇抗战的又一座丰碑。

  抗日战争期间,地处滇西的昌宁适值设县之初,百业待兴。8万多昌宁人民虽然过着“草棚为家棕当衣”的生活,但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能以国家民族为重,展开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为赶走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华夏民族的复兴,以汗水和生命谱写了辉煌的篇章。这种历史性的贡献,其最主要的意义,就在于体现出一种爱国的巨大热情,树立了一种崇高的民族之魂。

  参考文献:

  [1]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晓华.远征颂[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3]苏章.奔赴抗日战场[M].昆明:晨光出版社,2000.

  [4]常玲.滇西抗战[M].昆明:晨光出版社,2000.

  [5]周文林等.滇西大战[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

  [6]李光信.腾越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7]昌宁史志委员会.昌宁县志[Z].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21 10:53: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滇军抗战纪实:滇军抗战经历和滇军参加的战斗

下一篇:论滇西抗战精神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