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国民政府军在安徽正面战场的抗战(下)
2017-11-23 17:28:11  来源:参谋网 作者:宋霖  点击:  复制链接

  宋霖

  蒙城保卫战

  在台儿庄大战的后期,日军大本营于1938年4月7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84号,第3项为:“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以一部策应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之前项作战,占据徐州(不含)以南津浦路及庐州(今合肥市)附近地域。”命令中所说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之前项作战”,是指“击破徐州附近之敌,占兰封以东之陇海路以北地域”。 [参见《国民革命战史》第3部第5卷,第126页]

  日军在台儿庄大战惨败后,加紧了南北对攻,严令限期攻克徐州。日军大本营为此煞费苦心,考虑到华北日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和华中日军司令官畑俊六两个人都是大将,同级不利于有效指挥,于是,决定由大本营直接指挥。在安徽战场方面,自13日起,日军第九师团在凤阳附近集结作战,第十三师团在蚌埠、怀远间集结作战,第六师团在和县、巢县、合肥、芜湖一线集结作战,与国民政府军廖磊第二十一集团军等部血战,侵占了多座县城。

  中国军队决定弃守徐州,实行有计划的撤退。廖磊部奉命承担牵制日军的任务,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5月1日制订《国军作战指导方案》,对安徽战场及相关地域作以下部署: “行持久抵抗时,第一步将右翼退至运河后方,以两翼依托洪泽湖、微山湖。第二步退守蒙城、涡阳、毫州、归德之线(此时津浦南段亦退至合肥、寿县,连结于蒙城之右翼)。”“津浦南段对铁道正面行佯攻,对含(山)、 (全)椒间应取积极攻势,牵制敌之北犯。” “第七军(欠一师)集结于蒙城附近,为第五战区之战略预备队。” [参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二),第525-526页]

  5日,日军突破第七军和第三十一军防线,直扑蒙城。廖磊和第四十八军军长韦云淞急报李宗仁: “淮河北岸及淝河、涡河等处已发现敌之番号,兵力为第十三师团全部、第三师团一个旅团及第七联队,总计约在7个联队以上。连日敌以炮空猛轰及战车六七十辆冲击,继以步骑兵攻击,致一七O、一七一两师大部被冲散,现正收容整理继续战斗中。” 『参见《李宗仁转报集中兵力攻击淮北以解徐州之危密电》 (1938年5月7日巳时),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二),第609页]电报中所说的被冲散的两个师,皆属第七军,为第五战区的战略预备队。

  徐州撤退突现危局!如果蒙城迅速失陷,那么,第五战区有计划的撤退,就会变成无计划的溃退,后果将不堪设想。

  6日,廖磊急令第四十八军第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中将率第一O三三团(团长凌云上)赶至蒙城坚守。周元在桂军中以作战勇猛顽强而著称。当晚,该部连夜冒雨从田家庵踏着泥泞道路赶到蒙城,在城外四周摸黑赶筑野战工事。

  7日晨,日军进至城东南30里处。周元决定先发制敌,下令发起攻击,以顽强搏杀拖住日军整整一天。日军后续部队赶到后,以猛烈炮火掩护进攻。另有日军骑兵200余人沿涡河北岸戒备西进,在距离蒙城10余华里处南渡涡河。当晚,中日两军在城郊激战整夜。

  8日拂晓,日军步、骑、炮兵3000余人和装甲车30辆从东南方向攻城。日军飞机5架轮番向城中和郊外的中国军队阵地狂轰滥炸,日军30余门大炮猛烈轰击,蒙城城墙多处被炸毁。

  周元指挥与敌近战,展开肉搏,至中午打退了日军以绝对优势兵力的六七次冲锋。守军伤亡惨重。周元命令一部兵力撤人城内防守。下午3时,日军100余人冲至西门城角,强行爬城,守军贾营长率一连残部17名勇士,勇猛反攻,将敌击退。深夜,日军数百人再次发动猛攻,守军集合残部100余人,与敌肉搏,浴血奋战,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五易其手,一直血战到拂晓,阵地仍然控制在中国军队手中。在西门激战的同时,晚10时日军以密集炮火轰击南门,南门守军伤亡殆尽,日军100余人爬城而人,中国军队赶来增援的士兵以手榴弹和拼刺刀,将日军全歼,使得南门转危为安。在东门、北门,守军也经过肉搏战,将日军击退。

  9日凌晨3时,守军的子弹将要耗尽。周元命令:俟敌逼近时再瞄准射击,再近则投掷手榴弹,然后紧接着发起反冲锋,与敌肉搏。守军众志成城、决死抵抗,毙伤日军甚众。天亮后,日军以猛烈炮火轰击东、西、南城门,从5时30分到8时20分共发射炮弹2000余发,以上3个方向均有日军1000余人以机枪密集扫射。南门外的中国守军伤亡殆尽,南门城楼被轰塌:6时30分,日军装甲车和步兵冲人南门,周元副师长和凌云上团长率余部勇猛与敌肉搏,不到一小时就毙伤日军500余名。此时,日军的装甲车和骑兵已经在县城中心横冲直撞。

  战至8时,东、南、西三面城墙上已经布满了日军,唯北门尚在守军第四连及第一营一部的坚守中。8时25分,日军装甲车冲至北门。守军宁死不屈,连伤员、佚役都参加了战斗,奋勇冲杀。周元副师长、中校团附谢荣森、二营营长蓝权等近2000名将士壮烈殉国。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壮歌。

  在蒙城保卫战中,中国守军毙伤日军近1600人。蒙城失陷后,日军在城中搜捕士兵伤员和居民,用铁丝穿手心押到文王庙前塘边,施行集体屠杀。 [参见《安徽文献》第2卷第五六期合刊,1947年4月30日出版; 《蒙城县志》,黄山书社1994年版,第383-384页]

  蒙城保卫战的战略意义异常重大,它直接关系到徐州一带近50个师中国军队的安全撤退。而3天血战坚守,为第五战区主力西撤赢得了宝贵时间。正因为蒙城保卫战的战略意义重大,蒋介石直到1 1日巳时还在急电李宗仁和白崇禧,称:“蒙城为战略要点,关系津浦、陇海及鲁南作战者极大。不得以牵制为目的,应乘敌突人机会,由侧方背后夹击而歼灭之为要。” [参见《蒋介石令饬李宗仁等率部夹歼蒙城之敌密电》 (1938年5月1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二),第610页]

  显然,在蒙城陷落后,蒋介石得到了不实的报告,在与前电相隔仅仅六七个小时之后,他于申时雷霆震怒地给李宗仁和李品仙发来特急电报,称: “此次怀远方面之敌开始北犯,其先兵力仅一联队,余未经剧烈战斗即被突人。不旋踵蒙城又告陷落,深用诧异。各该方面之指挥官暨守备部队长,着一并查明具报,以凭核办。” [参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二),第611页]

  蒋介石的电报有两个事实上的错误:第一,对日军参战的兵力作了严重的低估;第二,蒙城血战三昼夜,变成了“不旋踵” (一转脚后跟的工夫)。周元副师长以下近2000名将士不但未受褒奖,反倒要被查办了。

  廖磊得知蒋介石震怒,急忙将凌云上递交的报告作为一封长篇电文,直接发给了白崇禧副总参谋长,详细说明真实情况,这才没有造成立功却被惩处的恶果。

  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对周元等2000名殉国将士的不公正表述,延续了下来,有史著竟称蒙城保卫战“苦战一日夜”。这种违反基本事实的状况必须及早改变。

  13日,中共《新华日报》发表《悼周元师长》,痛称“国家失去了良将”。日军8月20日撤走后,蒙城各界将殉国将士的遗骸安葬在庄周祠之侧。特为周将军单葬一墓,立《周副师长殉国记》碑于墓前。此后,在蒙城流传着一首民谣:“广西省,明江县(今宁明县),有个将军叫周元。带大兵,守蒙城,不顾自己死与生。抗击日寇威名大,杀得鬼子血流红!”1940年,蒙城城关镇改名为“周元镇”。

  抗战胜利后,蒙城保卫战被称为“本省抗战最壮烈之一役”。1985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周元为革命烈士。

  蒙城失陷10天后,徐州于5月19日失陷。第五战区主力继续向西突围,同时在淮北、淮南、皖中一带抗敌。淮北兵团由宿县、同镇一带向太和、阜阳、颍上、凤台、寿县、正阳关之线转进。淮南兵团确保官亭、舒城、怀宁之线。 [参见《国民革命战史》第3部第5卷,第162页]

  在此前后,国民政府军在安徽各地战场节节抵抗,奋勇作战。5月14日,合肥沦陷。19日,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徐源泉)第八十七军(军长刘膺古)第一九九师(师长罗树甲)第五七四旅和合肥警备部队联合进攻侵占大蜀山的日军第六师团第八联队,击毙日军300余人,收复了大蜀山。此后,中日两军反复争夺,23日晨再次失陷,中国守军2个营官兵殉国。安徽各地军民抗战事迹甚多,不及细述。

  徐州会战中日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虽然没有取得会战的完全胜利,但参战官兵英勇作战,歼灭了数以万计的日军,粉碎了日本侵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特别是台儿庄大捷,振奋了全国军民。

  含山保卫战

  安徽各地地方武装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含山为其中一例。

  含山县原有保安独立中队共100余人,武器落后,除少量步枪和手枪外,多为土枪、鸟枪、大刀和长矛。1936年1月就任县长的邱瑞荃,是山东莱阳人,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时年31岁,是个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青年。淞沪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备战,在十字路训练壮丁,收编了从淞沪战场溃退下来的原属冯玉祥部和第十九路军蔡廷锴部的旧部史正祥、张庆坤、周一平等60余人,并以他们为骨干,将保安队改组成县民众常备自卫队,邱瑞荃兼任总队长。下辖2个中队,8个分队,共300多人,配备了8挺机枪、一批新式步枪,弹药充足。

  1938年1月13日,日军飞机1架空袭含山,炸毁东郊得胜河上木船1艘。2月15日,日机2架空袭县城,炸死居民13人。4月13日,日机10余架次轰炸县城,居民死伤200余人,毁房100余间。日军的暴行,激发了军民的抗日决心。

  4月23日,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由当涂县采石镇渡江北犯.24日占领和县。25日,日军分乘5艘汽艇沿得胜河西犯,在腰铺分兵登岸,水陆并进。邱瑞荃和一中队中队长史正祥率部在县城东15华里张公桥设伏,迎头痛击侵略者,激战2小时,击毙日军五六十人,常备队只10余人受伤,无一人阵亡,首战告捷,日军仓皇退回和县。

  26日下午3时,日军集1000余兵力,在飞机、大炮和骑兵的配合下,猛扑含山县城。邱瑞荃率部在北门外构筑工事固守。日军派出2架飞机至县城和常备队阵地上空俯冲扫射,炮兵在官塘一线向常备队阵地轰击,骑兵冲锋夺路,步兵轮番发起冲锋。

  日军动用如此多的兵力和兵种,强攻一座县城,其中包含有对昨日战败的疯狂报复。

  邱瑞荃沉着指挥,在史正祥等作战经验丰富的抗日老兵的得力辅佐和含山当地子弟兵的齐心奋战下,多次打退日军的猖狂进攻,大量地射杀日军。一支县常备队,在兵力悬殊、装备悬殊的劣势下,作如此英勇的抵抗,并且固守3小时之久,是不多见的。战至黄昏,日军见正面强攻不下,遂分兵向东门和西门发起钳形攻势。此时,常备队伤亡已达200人,弹药亦已打光,邱瑞荃下令转移,撤到清溪一带休整,县政府则迁到含山县北部的仙踪。县城遂告沦陷。

  对坚决英勇的含山抗敌,当局本应给予嘉奖和支援,但是,当邱瑞荃赶到无为县石涧埠,向驻在那里的安徽省第五行政区公署专员赵凤藻汇报战况时,却被其以县城失守为理由,宣布将他撤职,同时宣布由范国瑛接任县长。邱瑞荃得知省政府已经责令省保安第四、第七、第八团协助地方收复含山城,当即向赵凤藻表示: “含城既然在我手中失去,也应由我亲手收复,交予范县长再卸职。”赵凤藻应允,令邱、范两县长整理常备队,收复含山。范中途住进运漕,不再露面。邱只好一人奔赴陶厂镇,迅速收集区乡武装,补充壮丁,仍编成2个中队约300人,驻大庙待命。

  邱瑞荃派人进城侦察,得知日军大部已经撤走,城中仅留100余人。邱征得省保安团各团的同意,决定袭取含山城。5月9日拂晓,邱率部扒开王巷附近的水关洞,潜入城中,指挥敢死队向各处预定目标发起猛烈进攻。日军毫无准备,仓皇应战,毙伤甚多,被挤至小西门外。恰此时有1000余日军从和县开往巢县路过含山,立即投入反攻。省保安团在城外发数炮后撤退。邱瑞荃率部奋战,损失200余人,毙伤日军100余人,邱负伤,率余部从东门和南门突出,向梅山、花山撤退。战后,邱瑞荃黯然去职。9月20日,日军自行撤走,范国瑛进城履任。 [参见《含山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1988年印行; 《含山县志》,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415、477、486页]

  安庆保卫战

  坐落在长江北岸的古城安庆,时为安徽省省会。安庆古称宜城,倚山面江,襟带吴楚,水路扼南京与武汉间之长江中段,陆路处江淮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南京保卫战期间,日军于1937年11月26日先后出动飞机数百架次,轰炸安庆和附近各县城。南京沦陷后,安徽省政府于1938年1月13日迁六安。3月6日,安徽省政府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呈报了《安徽省抗战军事计划》,将太湖、潜山、岳西、舒城、霍山、立煌、六安、霍邱等县作为本省的战略守备根据地,其中以霍山、岳西、立煌3县为核心;向东设3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华阳起,经望江凉泉、石牌,桐城大关、南港,舒城桃溪、化子岗,合肥上派河、下塘集,寿县瓦埠、沈家桥、正阳关,沿淮河南岸至三河尖;第二道防线自宿松许家岭起,经徐家桥、新仓、黄泥港、龙井关、关庄、晓天镇、官亭、五十里铺、椿树岗、桥头集、众兴集、二刘集至霍邱;第三道防线自太湖县城起,经小池驿、王家牌楼、水吼岭、磨子潭、管驾渡、独山镇、石婆店、开顺街、至叶家集:并以麻埠、流波(石童)、歇马台、金家寨等处为最后之根据地。作战方针为恃险抵抗,阻敌深入,以为武汉之屏障。 [参见《安徽省抗战军事计划》(1938年3月6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日军占领南京后,战略目标是夺取武汉,就中路而言,安庆首当其冲。3月25日,日军飞机空袭安庆东郊,27日,两次空袭安庆。

  中国军队统帅部决定加强安庆防务,蒋介石在4月30日给李宗仁的训令中,有以下4项涉及安徽:“(1)廖磊部先以一部佯攻诱敌,离开阵地而击破之。 (2)徐源泉部到达合肥,即向当面之敌攻击前进。(3)杨森所部主力应开前方,攻击巢湖以南之敌,酌留一部守备安庆及沿江要点。 (4)已令罗树甲师开合肥,归徐源泉指挥,并令唐式遵抽调两团至安庆增防,归杨森指挥。” [参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二),第516页]其后,随着战争的推进和战场形势的变化,计划多有变更,但是,由川军唐式遵部守备安庆没有变更。

  日军5月19日占领徐州后,日军大本营提出的任务是: “华中派遣军应以主力沿淮河地区,另以1个军沿长江地区攻占汉口。” [参见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纂、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校: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39页]

  几乎同时,中国军队统帅部对日军的行动,做出了以下判断:“(1)以一路沿陇海线西进图取郑州,以断我平汉线之联络,同时安阳方面之敌沿平汉南下,以夹击黄河北岸之我军。 (2)以一路由合肥经六安、潢川趋信阳,以图截断平汉线,再转而南下进逼武汉,或待陇海一路占领郑州后,再沿平汉线南下取信阳、武胜关,同时以一路由合肥、六安经商城、潢川,再南转经麻城、黄安,与平汉路之敌会攻武汉。 (3)以一路沿长江北经大别山南麓,由安庆、太湖、宿松、黄梅与海军协同而会攻武汉。” [参见《对武汉附近作战之意见——统帅部指导方案》,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上)第711页]这个判断是准确的。只是,日军第一路因为6月9日黄河花园口决堤而受阻,致使其后日军西进的主战场在安徽境内。

  5月31日,李品仙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首先是承认失误: “蒙城之危不及援,合肥之守遂失利,一着之差,摇动全局。合肥之失,虽有前因,而部队脆弱、官兵怯敌,无可讳言。职统率偏军,待罪营中,既不能纾宵旰之忧,复不能坚肥、巢之守,疚心无已。”接着,是报告敌情: “近复据各方情报:江南之敌继续渡江,至今未已。长江敌舰增至10余艘,停泊刘家渡、无为县属襄安镇南,从事扫海。大征民工,尽量修理合(肥)巢(县)公路、合肥机场,西进野心昭然若揭。”再接着,是请求: “请将三十一军控制淮南,吴奇伟军从速开六安。” “长江封锁线若无重炮,自不能确实掩护,请饬刘总司令速派炮兵与得力部队,扼守封锁线,巩固江防,阻止敌海军主力之西进。”最后是结论: “若仅以现在兵力,防水陆西进之敌,委实困难,倘再有失职,虽万死无补戎机。”[参见《蒋介石转告李品仙关于固守津浦线南段及巩固江防之作战原则快邮代电》 (1938年5月3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二),第621页]显然,即将开始的安庆保卫战,不可能是死守。对防线被突破和安庆失守,高层已有估计。

  6月1日,日军第六师团分路进攻安庆,一路波田支队协同海军沿江西上,一路坂井支队从合肥南下,两支日军皆甚凶悍。

  6月7日,日军停泊长江下游大通江面之舰队,协同其陆战队一部,于红杨楼附近登陆。同日,日军2000余由合肥向舒城东北桃溪镇一四五师(原师长饶国华殉国后,由佟毅任师长)阵地猛攻,8日陷桃溪镇,9日陷舒城,随即分向桐城、潜山西犯。徐源泉奉命侧击舒城以北之敌,以四十一师(师长丁治盘)与一九九师(师长罗树甲)由双河向舒城方向攻击,以四十八师(师长徐继武)及保安两团守备六安。日军于皖北西犯获胜后,遂以空军掩护海陆军,于11日向安庆(怀宁)以东棕阳(今枞阳)大王庙登陆,被击退;12日,日军再向安庆东南及西南方面登陆,守备部队为一四六师八七二团及保安团队,伤亡甚重。此时,国民政府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之大部受无为方面敌人的牵制,而大小关及舒城以南之战斗又属不利,以致无法应援安庆。

  防守安庆城的是川军第二十一军(军长由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兼)第一四六师(师长周绍轩)第四三六旅(旅长由周绍轩兼)第八七二团(团长林绍成)和安庆保安团。

  笔者所见到的档案史料第八七二团的《战斗详报》是对该役记述的最早文本——该团下辖第一、二、三营和迫击炮连,每营3个连,5月17日奉调从东流北渡,至安庆接收防务。以此兵力防守省城,显属极其单薄。林绍成团长以第一营(营长马国荣)一、三两连驻安庆城东侧团部附近,以二连驻防江口;以第二营(代营长朱百炼)四、五两连驻大渡口,六连担任炮兵阵地掩护和安庆机场警戒;以第三营(营长张广才)全部驻守安庆之东90华里处的枞阳。安庆保安团守安庆西门。

  6月10日、1 1日,日军兵舰30余艘和大批拖木船溯江而上,10余架飞机沿江轰炸,将国民政府军阵地完全炸毁:日舰10余艘和拖木船10余只,冲至安庆江面,作出向南岸进攻姿态,实谋北攻。6月12日凌晨4时,日军以飞机大炮掩护海军陆战队六七百人在新河口、大王庙、药王庙强行登陆,将国民政府军击溃,然后,一股犯菜子湖、破岗湖,一股在飞机低飞的掩护下沿江堤趋安庆,沿途以焚烧民房来显示已到达的地点。

  中国守军死力抵抗,5时阻敌于马家窝,之后节节抵抗,予敌杀伤。日军在进攻时,让汉奸在阵前喊话:“同胞们,都是穿衣吃饭,不要打枪!”进至安庆城外后,与守军作阵地战,激战至午后4时。午后4时,昨日虚攻南岸的日舰,炮轰守军阵地及安庆城,在南门、皖亭街一带登陆,被击退,改向西门攻城。5时,杨森电令: “务在安庆东侧地区尽力抵抗,万不得已时,即利用本文夜暗(笔者按:12日起草电文日)经集贤集、总铺、莲花铺、大桥头、三桥头,向新仓转进。”晚9时30分,守军在倾盆大雨中撤出安庆,此役全团阵亡31人。 [参见《陆军二十一军一四六师四三六旅八七二团安庆潜山两次战役战斗详报》(1938年6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安庆沦陷后,日军空军第一、第三、第四飞行团和日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第十二、第十三、第十五航空队先后占据安庆机场;长江江面上,日舰麇集。 [参见《怀宁县志》,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314页]

  杨森以一部在安庆以北之集贤关及大小关等地阻敌前进,主力则向潜山、太湖方面转进。安庆(怀宁)陷敌后,日军海军第三舰队掩护波田支队,于24日在空军掩护下沿江西犯。江北方面,日军陷安庆、桐城后,分向新仓、马石堰之线前进。徐、杨两军各部于太湖至潜山西北之线及猫儿岭、龙井关、三祖寺西北高地一带占领阵地,阻日军西犯。廖磊所部二十一集团军则在霍山、六安方面与日军对峙中。『参见台湾国防研究院、中华大典编印会合作: 《抗日战史》第80页]

  日军其后以主力继续西犯武汉,进入江西省境,26日夺取马当要塞。马当的失陷,标志着国民政府军武汉会战之长江南岸险要尽失,日军复将攻击重点转移于长江北岸,进犯皖西、皖中地区,7月26日陷太湖,8月4日陷宿松。

  安庆失陷后,安徽省政府从六安迁立煌县(今金寨县)办公。国民政府军主力在皖西和皖中地区抗敌,多次出动空军轰炸安庆一带日军。6月19日轰炸安庆江面的日舰,击中3艘,2艘起火。20日轰炸东流江面日舰,2舰起火,1舰沉没。24日和25日,7次轰炸东流江面日舰,予敌重创。25日轰炸安庆机场和安庆江面日舰及芜湖机场,予敌重创。26日轰炸安庆机场,击毁敌机4架,安庆机场上弹坑累累。[参见《钱大钧等关于武汉会战空军战斗要报》 (1938年6-7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三),第1-8页]。

  8月27日,国民政府军收复潜山、太湖,28日收复宿松。此后以皖西为基地,坚持抗战,中经六安独山镇各战役、霍山鹿吐石铺之战、亳县守备战、袭击安庆之役、合肥大蜀山之战,以及寿县之战、潜山及三桥之战、涡蒙之战、太和之战、柘皋之战、长岗店之战、寿东之战、立煌之战等等,皆予日军以奋勇抗击。 [参见《安徽文献》2卷五六合期]

  安徽抗日人民自卫军和省保安团的抗战

  遍及安徽各县及区、乡的安徽抗日人民自卫军,是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1938年1月命令组建、建成后由省政府和各县县政府领导的地方武装。它是政府动员全民抗战的产物。

  1937年12月2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行政院院长蒋介石致电各战区司令长官,规定:“凡在战区内之党政各级人员,须受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省)主席、专员、县长及各级党务工作人员,不得擅离所属境地;如违,以军法论处。”12月30日,又规定:各战区设党政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战区司令长官兼任,副主席由省政府主席兼任,下设秘书长一人,分党务、政务、国民军训等3个处。同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呈准军事委员会,派丁惟汾、于洪起、钮永建、黄炎培、高一涵、吴忠信、梁漱溟、麦焕章为战区党政委员会委员,潘宜之为秘书长。

  1938年1月26日,国民政府任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为安徽省政府主席。因李宗仁军务繁忙,省主席由省府委员、民政厅厅长张义纯代理。张是李宗仁信任的老部下,原任第四十八军军长,是安徽合肥人,这特别符合李宗仁宣示的“安徽人办安徽事”和“皖人治皖”。

  李宗仁宣布他的治皖方针,略谓: “皖省为抗敌前线,武汉屏障,关系重大,不言而喻。今后工作之艰苦,自在意中。” “至于施政方针,总求政治与军事打成一片,政府与人民打成一片。”他提出:在民政方面,使吏治清明,贪污绝迹,迅速清剿盗匪:教育方面,励行普及教育,组织民众,训练民兵;财政方面,公平负担,量出为人,金融周转,商货流通:建设方面,改良农业,提倡副业,开发军用资源,建设防御工事。稍后,李宗仁发表《告全省民众书》,强调:首先,必须铲除5种人: (1)营私舞弊的贪官污吏; (2)鱼肉乡民的土豪劣绅; (3)不守纪律的武装部队;(4)杀人劫舍的土匪强盗; (5)敲诈善良的流氓地痞。其次,禁绝下列4种事: (1)虐待应征壮丁,擅加捆缚殴打; (2)妄征民间财物,不给赔偿; (3)擅拉夫役,不给工钱; (4)藉征兵征夫为名,敛财肥己。再次,向全省人民提出3点期望: (1)不畏敌,不轻敌; (2)不怕官,不侮官; (3)不怕兵,不轻兵。最后号召: “江淮是历史上英雄义士的发源地,安徽人素来是不怕死、不丢人的。安徽人的庐墓,不容许别人践踏。安徽人的妻女,不容许别人奸淫。安徽人的人格,不容许别人侮辱。与其为奴隶而生,无宁为气节而死!安徽省2300万同胞快起来,保卫安徽,保卫中华民国!”

  2月13日,李宗仁和张义纯、章乃器、邵华、杨绵仲、刘贻燕、杨廉等省府委员,设计委员梁贤达、徐警予,书记长胡摩尼,处长王锡钧及省政府各厅处全体职员300余人,在国民党中央委员黄季陆的监誓下,在六安行署大礼堂宣誓就职。[参见《安徽政治》创刊号(1938年2月),安徽省图书馆藏]

  组建安徽抗日人民自卫军,是为了进行全民的战争动员。各县都设立司令部,辖常备、后备各队,以县长兼任司令,另设副司令辅助之;常备队按各县财力,编为若干大队:后备队则为无供给制,尽由各区、乡、保甲之壮丁编成,武器则使用民众私有的枪炮或戈矛等。总司令由代理省主席张义纯兼任。

  省政府制订的计划是: “对于战区之行政督察、专员、县长、区长等行政人员,应仿照中央调整战时各省主席之意旨,以熟谙韬略、确有战时施政经验者充任为原则。凡重要交通点线之区县,尤为切要。其已沦为战区之地,则悉应擢选正式军人充任专员、县长、区长,使能直接统率民众,武力从事游击,协同国军挽回危局,收复失地。”[参见《安徽省抗战军事计划》1938年3月6日]

  张义纯认为,安徽历来是产兵之地,皖北尤甚, “皖北各县人民素有‘淮上健儿’之称,抗日情绪颇高,即使编组十万武装部队,亦有可能”。张决定: “大县编组一大队(三个中队为一大队),中县编组两中队,小县编组一中队。武器兵饷均由各县自给,但须县政府统筹。”安徽抗日人民自卫军共分5路,石寅生、岳相如、余亚农、宋邦翰、张节分任各路司令。为节省经费和人力,张决定以全省保安司令部的机构和人员兼办自卫军的各项事务。 [参见张义纯: 《新桂系统治安徽概述》,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1983年印行,第5页]

  1939年1月,各县“抗日人民自卫军”名称停用,改称“国民兵自卫队”,由县长兼任总队长,社训教官兼任副总队长,并设总队附一员以资助理,不久为节省经费和统一事权,将总队部合并于县政府,所有事务统由县政府军事科兼办,以达军政合一。后又将全省62县分为3等,甲等18县、乙等22县、丙等22县,按其等级和财力来规定其常备队的人数。

  在武汉会战期间,安徽省军政当局对各路自卫军进行整理,又将各路编余及地方武装,改编为第一、第二两个总队和第一至第七模范大队。两个总队分别以汤承斌、唐养吾为总队长:7个模范大队分别以郑抱真、张献庭、储造时、荆有章、潘节三、童汉章、姚燕如为大队长。

  由中共地方组织发动、领导,或者其中有中共党员活动并受党组织影响的一些抗日武装,也编入了抗日人民自卫军的序列。如凤阳抗日游击大队被改编为第一路第三直属大队,中共寿县中心县委书记曹云露任大队长,全大队有300多人。又如,霍邱县抗日武装被编为第一路第六支队,中共党员李崇一任政治部主任,全支队有2000人。合(肥)六(安)舒(城)抗日游击队被编为第二路第一支队,中共党员桂俊亭、张志一分任正副队长,有800多人。再如,以中共党员汪伯民领导的舒城县秦家桥游击队为基础,扩编而成的第三行政督察区抗日自卫军独立第一大队,共有700多人,由中共党员张志一担任指导员,该大队不久被改编为六安县抗日人民自卫军第八大队:舒城县第五大队独立第四中队由中共党员赵凯等人领导组建。还如,宿县东部地区抗日武装由中共党员沈联成、赵汇川率领,被编为第六行政督察区抗日游击指挥部第三支队等。 [参见《安徽抗日战争史》,第104-105页]

  全省抗日人民自卫军是一支庞大的民众武装,仅常备队就有5万多人。他们积极配合正规军和省保安团作战,侦察敌情,破坏敌人交通,袭击小股敌军,扰敌后方,打击和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

  抗日英雄成本华,是和县抗日人民自卫军战士,在1938年5月11日守卫县城的作战中,城陷被俘。她刚强不屈,绝不向日本人低头,以轻蔑的冷笑回应日军的劝降,始终昂然傲视残暴的敌人,视死如归。她壮烈殉国时,年仅24岁。50多年后,一个参与虐杀成本华的侵华日军老兵表示谢罪,并且说: “我们杀死了成本华,但是我们敬佩她。成本华那轻蔑的笑,让我们看到那场战争的必然结局。” [参见《和县文史资料》第7辑(2009年印行)、中共巢湖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安徽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巢湖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第61页]

  保安团是直属于安徽省政府和全省保安司令部的地方武装。抗战爆发后,整编成12个团和2个大队。在1938年2月各地建立起抗日人民自卫军之后,当局先后将第十、十一、十三、二、五、七共6个团拨补给了正规军,第三团因为人数过少而裁撤。仅余的第一、四、六、八、九共5个团和2个特务营,除第一团开驻皖南归第三战区指挥外,其余均归安徽省政府管辖、归全省保安司令部指挥。

  省保安团原先编制为:每团辖3个大队、1个迫击炮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每大队辖4个中队;每中队辖3个分队;每分队辖3个班;每班14人:共有官佐1 165人、士兵18911人。在日军侵入安徽省境后,保安团配合正规军抗敌,在战争中伤亡和减员甚巨。1938年,在团以上增设了2个支队司令部;将原有的大、中、分队,改为营、连、排;每团增设通信排、担架排;每团增设无线电台;每连增设战斗兵18名:共有官佐627人、士兵10717人。 [参见《安徽概览》第295-296页]

  在国民政府军安徽战场抗敌的各个战役和战斗中,均有保安团的配合,或者直接参战。在以保安团为主力的对日作战中,以含山和县与无为之间的黄雒河之役、合肥大蜀山之役、含山运漕无为之役和皖西保卫大别山根据地诸役之战绩为最著。

  因为全省保安司令部兼办全省的抗日人民自卫军事务,所以,保安团与各县抗日人民自卫军,在抗敌作战中多有配合与协同。

  当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谨撰此文,铭记过往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完)

  [作者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7-11-25 16:41: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民政府军在安徽正面战场的抗战(上)

下一篇:国军41师176师等抗日武装在安徽天柱山的抗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