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东江纵队:华南抗战的一面旗帜
2016-02-16 11:11:19  来源:《人文岭南》  点击:  复制链接

  东江纵队,全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动在广东东江地区的抗日武装。其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12月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成立于1939年1月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1940年9月,两支部队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2月,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为曾生,政治委员为尹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王作尧,政治部主任为杨康华,下辖7个大队,共3000余人。东江纵队活动范围包括整个东江及粤北地区。到抗日战争结束时,东江纵队发展到1.1万多人。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抗击日军,歼敌近万人,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破坏了敌占区的交通线和通讯联络,有力支持和配合了全国抗战以及盟军的反攻作战。东江纵队是战火中“淬炼”出来的一支部队,其前后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

  令日军自认丢脸的百花洞战斗

  1941年6月10日夜,驻莞城、厚街、太平、桥头之日军长濑大队400余人倾巢而出,兵分两路偷袭大岭山区的中心百花洞村。日军一路从桥头经大迳、大环直扑百花洞;另一路由长濑率主力从莞城经髻岭、新屋场直奔百花洞,企图消灭东江纵队第三大队。第三大队厚街情报站提前侦得日寇行动,当夜便把情报送给正在百花洞主持民运工作会议的大队长曾生。曾生立即率领百花洞抗日自卫队抢占百花洞西南的制高点,同时派通信员去大王岭向总队长梁鸿钧和政治委员林平报告。梁、林当即命令副大队长邬强率领跟随大队部活动的第三中队急速赶往百花洞,又命令驻大环村的第二中队和驻大沙长圳村的第一中队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伺机出击进攻。随即,林平、梁鸿钧率领大队部人员从后山转路与曾生会合。

  11日拂晓,一队日军出现在北面通往百花洞的小路上。曾生一声令下,抗日自卫队以猛烈火力射击。日军遭此突然打击,顿时阵脚大乱,一部分慌忙趴在地上,利用田埂进行抵抗;一部分拼死抢占北面的小高地。与此同时,长濑率领的一队日军100多人,向第一中队阵地横向移动过来。一时间,第一中队的机枪、步枪一排排子弹猛烈地射向敌人,打的敌人丢下死伤者,纷纷向附近的荔枝园逃窜。我方发起冲锋。冲在前面的第二小队在荔枝园里遇到20多名溃逃的日军,小队长杨仰仁指挥战士向敌兵扑去,敌兵慌乱向北端小高地逃走,战士们紧追不舍,殿后的一名日军手持指挥刀突然掉转身举刀嚎叫着向战士们扑过来。冲在前面的班长吴提祥端起步枪将其击毙。此时敌兵还在拼命地跑,战士们勇猛追击。这股敌兵占领了荔枝园北面的小高地。第二小队立即组织火力发起冲锋。此时小队唯一的1挺轻机枪撞针出现故障,火力骤然减弱。敌人乘机以凶猛的炮火射向冲锋的战士,班长张兴中弹牺牲,两名战士负伤,政治指导员韩藻光亦负伤。第二小队第一次冲锋受阻,随即移动到小高地旁占据有利地形,与敌人形成对峙状态。

  就在第一中队在荔枝园与日军拼杀的同时,邬强率领的第三中队赶到百花洞村与曾生会合后,迅速占领了大环至百花洞南面的高地,火力支援第一中队作战。第二中队也及时占领了大环北面山地的制高点,在抗日自卫队配合下,以火力打击大环以北山地的日军,并配合第三中队堵截日军往大环的西南退路。到了中午,驻在附近的第五大队的第一中队和重机枪中队以及百花洞附近的大公岭等地的抗日自卫队先后赶来投入战斗。各村的群众听说“包围了日本鬼子”,也纷纷拿着木棒、锄头登上各个山头摇着大红旗敲锣打鼓助战。

  日军陷入包围后,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疯狂反扑,均被抗日军民击退。激战至下午3时许,林平、曾生看到敌人已穷途末路,立即分头到各部队进行战斗动员,鼓励全体指战员再接再厉,抓紧时机歼灭这股敌人。入夜,日军收缩队伍,龟缩固守。到了第二天上午,各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着。日军出动飞机向被围困之敌空投粮食、弹药,部队和自卫队的轻重机枪一齐向敌机开火,敌机不敢低飞,空投的物资大部分落在部队和自卫队的阵地。直至下午,日军1000多人从广州、莞城、石龙前来救援。被围困的日军,在炮火和烟幕弹的掩护下狼狈逃脱。

  百花洞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毙伤日军50多人,缴获长短枪10余支及其他弹药和物资。这次战斗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重返惠(州)、东(莞)、宝(安)敌后对日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战后,据驻广州的日军华南方面军头目自称:“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东江纵队在行军途中 资料图片

  港九地区的“敌后武工队”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晨,日军分两路越过深圳河,向九龙新界发起猛攻,12日占领九龙半岛,25日攻陷香港岛,港督杨慕琦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日军集结兵力准备进攻香港九龙时,梁鸿钧、曾生、王作尧立即派出武工队挺进香港九龙敌后开展游击战争。8日,日军开始进攻九龙。9日,第五大队即派曾鸿文带得力助手钟清紧跟日军并插入新界元朗地区,很快组织起一支40多人的队伍。接着,副大队长周伯明率领一支短枪队进入大埔以北、广九铁路西侧,配合曾鸿文开展活动,随后组成一支武工队。11日,第三大队派出3支武工队到达吉澳岛开展活动。由刘培、江水率领的茜坑、马鞍山自卫队进入西贡的赤径、企岭下、深涌一带活动。随后,自卫队由江水带领10多人的小分队留在西贡半岛,其余人员回到葵涌组成海上护航队。同时,曾生从第三大队第一中队抽调20人组成一支小分队,并从惠阳短枪队等队伍中抽调刘锦进(刘黑仔)等10多人,组成一支短枪队也进入西贡半岛。这3支队伍共50多人组成了一支武工队,黄冠芳任队长,在西贡地区及启德机场附近活动,一直伸展到九龙市区边缘的狮子山、慈云山、牛池湾一带。

  1942年2月,活动在香港九龙地区的几支抗日武工队统一编为港九大队,由蔡国梁任大队长,陈达明任政治委员,鲁锋任副大队长,黄高阳任政训室主任。港九大队根据香港九龙地区的特点,分别组成了短枪队、长枪队。长枪队在沙头角地区活动,主要任务是消灭土匪,保卫领导机关;短枪队分别成立西贡区、沙头角区、坑口区和元朗区4支短枪队。短枪队初期主要是护送从香港脱险回内地的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其基本任务是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打击日伪军。

  港九地区地域狭小,又多是日伪军警林立的城区,回旋余地不大。据此,港九大队充分发挥短枪队高度灵活的优势,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以打小仗、打巧仗为主。短枪队时聚时散,来去无踪,声东击西,掌握各种时机进行破袭战、奇袭战、伏击战、捕捉战。沙田短枪队在队长黄冠芳、副队长刘锦进带领下,在沙田地区和九龙市区开展活动。1942年秋冬,在狮子山下,短枪队与日军遭遇,队员们突然开火,全歼日军1个班。在茶果岭小冷室,短枪队员击毙前来侦查游击队活动的两名日军侦探。在西贡北围拦截日军,击毙日军翻译林老虎和另外两名人员。短枪队员化装成客家妇女和小商贩接近日军牛池湾哨所,全歼包括伍长在内的日军16人。短枪队在铁矿通往九龙市区的公路旁设伏,活捉了日本特务东田正之。接着,几名队员一身“捞家”(土匪、恶霸的别称)打扮,开着刚缴获的小汽车,直闯九龙市区著名的金龙酒家,击毙作恶多端的汉奸特务肖九如。短枪队3名队员驾1只小船闯进九龙太古船坞海面跳入敌船,活捉了两名日本密探。短枪队在观音山脚下的窝塘村,在抗日自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日军兵营,全歼日军1个工兵班,缴获1挺轻机枪和长、短枪11支。沙田短枪队数十次袭击日军和汉奸密探,屡获战果,令敌伪闻风丧胆。刘锦进成了名扬广东的传奇式英雄人物。

  1943年春夏以后,港九大队以各地区短枪队为基础,先后建立了沙头角中队、海上中队、西贡中队、元朗中队、大屿山中队和市区中队。至此,港九大队发展为拥有5个地区中队、1个海上中队、2个长枪中队和1个直属中队约800人的抗日武装队伍。

  

  ■曾生 资料图片

  “土海军”驰骋广东海滨

  日军占领香港后,把香港作为支持太平洋战争的重要交通枢纽,开辟了从广州至香港、经汕头到台湾的海上运输线,从日本把武器装备运到华南和东南亚,又从华南把掠夺来的战略物资运回日本。因此,大亚湾、大鹏湾和九龙半岛东部海域及大屿山、内伶仃洋海域是日军海上运输必经的海道。东江纵队为了控制大亚湾、大鹏湾一带海域,破坏日军的运输线,同时也保护我海上运输和来往客商,决定以海上独立中队为基础扩建为护航大队,在大鹏半岛以东、大亚湾海域及稔平半岛一带活动;将港九大队海上小队扩建为海上中队,在大鹏湾内及九龙西贡沿海至担杆岛一带活动。两支海上部队相互配合,相互策应,开展海上游击战。

  日军为了确保其海上运输线的安全,阻止我海上部队进入大亚湾,收编了盘踞在红海湾龟灵岛的海匪100多人成立日伪海军1个大队并流窜到大亚湾,3艘较大型的武装木帆船停泊在马鞭岛近海域。护航大队奉命于1943年7月6日晚突袭马鞭岛,一举全歼日伪海军大队,接着又将日伪海军企图重占马鞭岛的两艘武装木帆船击退。从此,护航大队海上部队在巽寮等地建立了基地,牢牢地掌握着大亚湾的控制权。

  东江纵队护航大队和港九大队海上中队在大亚湾和大鹏湾开展海上游击战3年多,共俘获敌船43艘,击沉敌船7艘,俘日军36人,击毙日军52人,淹死日军40多人,俘伪军50多人,击毙伪军近100人,缴获轻机枪5挺、步枪50支、山炮1门、物资一大批。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高度评价这支被人们称誉为中国的“土海军”:护航大队和港九大队海上部队驰骋在南海之滨,勇敢地以小船攻打敌人大船,多次取得击沉或俘获敌船、全歼敌人的战果,使大亚湾和大鹏湾成为我军的内海,应予高度赞扬。


  ■东江纵队挺进粤北的队伍整装待发 资料图片

  营救爱国民主人士

  营救香港文化界人士及爱国民主人士,是东江纵队的辉煌战绩之一。1941年底,日军占领香港后,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成功地将当时被困在香港的大批进步文化界人士和重要的爱国民主人士解救出来,并护送到内地大后方。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爱国人士和抗日积极分子,还贴出告示,限令在港的知名文化界人士向日军报到,否则格杀勿论。在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不惜任何代价,不怕牺牲,营救被困在香港的文化界精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并将其转移往大后方安全地区。

  廖承志与时任中共南方工委副书记的张文彬、粤南省委书记梁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政治委员尹林平商议后,决定将这一艰巨任务交给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去完成。12月下旬,游击队召开会议,对营救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明确了分工。经过一番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妥善安排,一场规模庞大的“虎口营救”行动,迅速而秘密地展开。

  在港九地区活动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武工队员、交通员按照廖承志提出的营救对象名单,分别与之联系并帮助他们迅速转移到新的秘密住所,以摆脱日本特务的监视跟踪。1942年1月9日,打扮成难民模样的文化界人士集中在港岛骆克道的临时集中点,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交通员的引领下,避开日军岗哨和检查站,然后利用日军换岗的机会登上小船,安全抵达九龙市区的秘密接待点。然后在武工队的护送下,打扮成难民,顺利通过日军的封锁线,安全抵达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还有部分人员在交通员的陪伴下,乘船从海路撤离。

  经过了几个月的紧张营救工作,担负直接营救任务的广东地方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历尽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他人士共800余人从日军“虎口”中胜利营救出来。这一保护行动对于进一步密切中国共产党同爱国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关系,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和接受投诚3500余人,缴获枪支6500余支(挺)、炮25门。东江纵队创建的东江抗日根据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人口在450万以上,成为威震南疆、蜚声中外的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被中共中央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

责任编辑:吴步璇 最后更新:2016-02-16 11:18: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中日单兵装具对比中国军队三大件:草帽草鞋和大刀片

下一篇:老照片: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珍贵影像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