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被牺牲的军队,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战役(下)
2019-01-07 09:29:26  来源:萨沙  点击:  复制链接

  满盘皆输

  对于已经占领棠吉以后强行西返 ,连200师普通官兵也觉得不可思议。200师599团排长黄志超回忆:突然接到命令,要求部队返回。下级官兵议论纷纷:仗不是打得很好嘛?为什么向后撤啊?

  有意思的是,如果史迪威真的不知道东路危急的情况,也就算了。但根据史迪威联络参谋王楚英回忆,当56师团猛烈进攻初期12日,罗卓英和史迪威曾经亲自赶赴暂55师处视察。当时两军激战,深感战局危急的第6军军长甘丽初就曾表示:虽然暂时挡住56师团,但不可能长时间防御。建议将200师,新38师都调到东路来,还有第5军的坦克团和重炮兵团,配合第6军先把56师团歼灭或者重创了再说,至少能保住东路的安全。

  史迪威当面听了这个建议,事后就当做耳边风,一下子就不管了。他还是坚持在中路平满纳歼灭55师团,因为平满纳部署已经完成大半。

  看着东路如此危急,却不能理会,客观来说并不是史迪威完全不把中国人死活当回事,而是他确实军事能力不行,对于缅甸战局变化了解不够。

  他是属于傻,不属于坏!

  英国人才是坏,并不是傻!

  26日,国军放弃的驻守的棠吉,再度为日军占领。日军由此打通了前方高速突进的56师团的补给线,这等于是国军放弃了对日军东路部队的拦截。

  日军集中100多辆坦克装甲车和近万部队,丝毫不留情,高歌猛进,当日攻占孟瑙并迅速向腊戍迂回。

  此刻情况就极为可怕了!

  东路的第6军93师远在东面几百公里外的泰缅边境,对抗日泰军4个师,无法移动。就算现在紧急后撤,没有十天半个月也到不了这一线,根本没用。

  剩下的暂55师和49师都被日军重创,伤亡全部过半,而且都被日军56师团甩在身后。日军机械化程度很高,第6军这两个师是追不上他们的。

  于是,被日军机械化部队甩在身后的第6军,基本失去作用,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撤退回国。

  最终的大撤退中,他们在军长甘丽初收容下退回中国境内,损失很惨重。和日军拼死苦战的暂55师仅剩2300人,仅有不到三分之一幸存;第49师还剩4600人,93师还剩4900人。全军出征时候3万人,现在仅剩1万3000多人,伤亡超过百分之五十。

  第6军被甩在身后,本来作为预备队的第66军只得仓促应战。

  本来蒋介石许诺8万大军进入缅甸,只是第5军,第6军加上配属部队,并不包括第66军。

  这个第66军是后来临时决定加入的,主要是缅甸兵力空虚,该军仅仅起到预备队的作用,主要用在二三线防御。

  该军战斗力很弱,1941年刚刚成立。

  除了孙立人新38师以外,另外两个新编师都是非正规军,由康泽的军统别动队改编的,没有什么实战经验。部队新兵很多,这些人在进入缅甸之前刚刚完成新兵入伍训练,枪械下发不过2到3个月时间。

  更惨的是,由于英国人不能提供足够的运输车辆,这2个师只有1个师在缅甸。

  先编组好得新28师在缅甸腊戌曼德勒一线部署,尚且没有编组完毕的新29师还在中国云南大理,根本没有进入缅甸。

  本来认为国军作战区域是在缅北,那么第66军主要是防御中缅边境的二三线,基本属于后方,威胁不大。

  那么3个师加上中国境内宋希濂的一个集团军,看起来是绰绰有余了。

  没想到,史迪威被英国人骗,把中国军队拉到到缅甸南部去反攻什么仰光,这样主力全部拉到缅甸南部去了,后方整个缅北极为空虚,只有第66军新28师1个师防御。

  缅北二线阵地范围也非常大,相当于大半个江苏省的面积,紧靠1个师哪里可能守得住?新28师三个团防御的地区太大,只能分别以一个团固守腊戌,曼德勒,细胞三个重要城镇。而这三个城市中,还有大量的铁路车站,桥梁,仓库等等都是新28师负责,导致兵力极度分散。

  国军一个团再怎么满员和加强,不过2000,3000人。日军集中上万主力猛攻,别说国军一个团,就算一个师也不见得能守住!

  日军56师团以各个击破的方式,猛烈攻击进攻新28师一个个团,将其短期内击破,然后在攻击另一个团。

  客观来说,新28师官兵虽然大部分都是新兵,却也拼死苦战,无奈实在是兵力太少,战斗力又弱,力不能敌,连续败退。

  66军军长张轸回忆,26日他亲自和新28师师长刘伯龙负责守卫细胞,但仅有一个团兵力,而且多是新兵。

  细胞防御作战中,该师80团2个步兵营和1个新兵营刚和日军接触,就被日军强大火力压制,伤亡不轻。官兵没有见过这种激烈战斗场面,很多人出现动摇,试图放弃作战后撤。

  黄埔三期出身的刘伯龙师长无奈,亲自带着卫队赶到一线指挥作战,这样部队才勉强稳定下来。可惜国军部队毕竟太少,结果刘师长不但没有挡住日军,还被数量绝对优势的日军,配合几十辆坦克包围在细胞城外阵地,情况极为危急。

  张轸见刘师长凶多吉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他也没有其他兵力,只能亲自率领军部特务营敢去救援。两军苦战5个小时,张轸好不容易才将刘伯龙师长救出,细胞自然也丢了。

  新28师顶不住,就希望新29师早点赶来增援了。

  而新29师于25日接到增援命令以后,师长马维骥也呆了。马维骥比刘伯龙资历更老,是黄埔二期生,也历经10多年的战争洗礼,本来是极有经验的。

  可惜,当时他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做不了什么。马维骥全师仅有70辆卡车,而到腊戌路程长达1000公里,一次仅能运输一个轻装步兵团,重机枪迫击炮等武器都无法携带,更别说火炮和辎重了。

  马维骥其实明白,这样增援是兵家大忌。增援要么就在敌人还没有集结主力的时候,将部队一股股的派到前线,等敌人主力杀到,增援部队已经补充完毕。要么就是在情况危急的时候,一次性将大量援军补充到一线。

  切忌在情况危急的时候,将少量援兵一点点的增援过去。因为这时敌人占有绝对优势,你增援过去的部队如果很少,就没有任何作用,只能被敌人借着优势轻松消灭。

  不过马维骥这个人头脑死板,机械执行任务,不会变通。虽然他的参谋长劝告他不如将部队集结在惠通桥,芒市这些靠近中国的地方,就地防御。因为到这些地区相对比较近,部队可以集结较多数量,那就可以和敌人正面打一打。这样虽然不能解救中国远征军,至少能够保住中国境内较多的领土。

  但马维骥认为军令是必须增援腊戌,不是增援惠通桥,芒市。如果他擅自改变命令,战时可以枪决。所以马维骥硬着头皮执行命令,虽然这个命令看起来是无法办到的。

  新29师先头部队昼夜不停,拼死赶到腊戌外围,官兵和司机都极度疲惫。这个团刚刚跳下车,还没站住脚,就立即被十倍日军猛击,自然是挡不住的。而此时缅甸公路已经开始大撤退,道路完全被向中国撤退的卡车堵死,新29师余部几乎寸步难行,只能一辆车一辆车的分头前进,最终一车车被日寇歼灭。

  当时新29师参谋盛兆回忆:当时缅甸公路,路面狭窄,基本都是碎石路。沿途所遇到的撤退车辆,络绎不绝,争相抢道,无法快速行军。车队到达保山时,天已经黑了,军情紧急只能连夜开车。 沿途除了偶尔停下吃饭加油以外,车不停轮。可以随着日军进展飞速,大量难民向国内撤退,交通堵塞也就越来越严重,因为连夜行驶,出故障的汽车也越来越多。 赶到缅甸境内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了,司机熬夜开车,疲惫不堪,加上坡陡弯急,路窄车挤,车队速度越来越慢,整个车队也七零八落,不成样子。这样开到晚上,道路已经被大量撤退车辆拥堵,不得已,只能用武力强行维持秩序,保证我们能够前进。这样直到4月28日,我们先锋营才赶到腊戌。但这个营刚刚下车,还来不及部署,日军已经冲到面前,只得仓促应战。我们 一无工事,二无掩体,更没有反坦克武器。面对日军大量步兵和坦克装甲车,该营誓死血战,伤亡过半,却还是没有挡住敌人。我军陆续赶到的两个营,沿着腊戌河组成临时阵地。但我军都是轻装步兵,只有步枪手榴弹,日军调动几十辆坦克到河岸,一字排开,猛烈炮击,我方根本对它们没有办法。稍后,又有10,20架飞机盘旋上空轰炸。我们只能以血肉之躯对付敌人钢铁,暂时阻挡日军进攻。29日,日军在重武器掩护下强度腊戌河,我军先头部队奋力抵抗,伤亡殆尽,腊戌没有守住。由于新29师一共只找到70多辆卡车,余下的只能临时征召卡车,召到一辆发一辆。一车车的运兵赶到,就 一车车的被日寇消灭。

  此次马维骥师长虽然执行了命令,但实际上并没有挽回任何败局,甚至新29师大部分只1,2天坚守后就被日寇击退,最后几乎站不住脚,一部直接就溃散了。

  马维骥本来认为执行命令至少会免于自己倒霉,但实际上正好相反。

  蒋介石事后非常震怒,下令将作战不利的马维骥撤职查办,连新29师的番号都取消了。

  所谓一步失手,满盘皆输。

  此时,远在蒋介石发现远征军高层史迪威和罗卓英犯了大错误,于25日紧急电令罗卓英:新编第28师主力可速运腊戍和雷列姆方面。当先以保守腊戍为主,并尽可能求该方面之敌而击灭之。

  如果史迪威在这个时候按照蒋介石的话去做,也许还有一点可能挽回败局。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这个地步,史迪威、罗卓英居然还要坚持进行曼德勒会战,保住缅北大部分地区,根本没有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他们不但没有调动主力增援,连二三流部队也没有开过去半个。

  56师团于4月28日攻占细胞,近在咫尺的腊戌危在旦夕。

  而在腊戍的军事委员会参谋团,之前虽然做出正确判断,认为必须放弃曼德勒会战,将兵力转移到东路确保腊戌的安全。

  结果因为史迪威的淫威,军事委员会参谋团最终屈服,没有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到了这个时候,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包括团长林蔚本人才发现,战局已经无法收拾。该团慌忙于22日撤离腊戍,仓惶撤退到中国境内的后方城市保山。

  ---------------------此时日军指挥官已经不满足于击溃国军,封锁缅甸公路,而是期望将10万入缅国军全部歼灭。由于史迪威基本放弃东路防御,日军以100多辆坦克装甲车作为先到,近万部队横冲直撞。国军以一个团一个团这种部队根本抵抗不住,被各个击破,全线崩溃。这一切的根本在于东路防御被放弃,日军占尽先机,这种结果是必然的。

  退路断绝

  4月28日,东路日军第56师团已迫至腊戍外围,西路日军第33师团追击英军到望濑,东西两线都被突破。

  到了这种穷途末路的时刻,史迪威和罗卓英才幡然醒悟,灰溜溜的下令放弃曼德勒会战计划,于28日17时下达了部队向北转移的命令。具体部署为:第6军、第66军(欠新38师)及第200师进攻腊戍方面的日军,以一部固守腊戍;尔后第6军向车里、佛海地区转移,第66军向八莫、畹町地区转移,第5军附新38师西渡伊洛瓦底江,沿铁路经八莫向密支那转移。

  可是,一切都晚了。

  如果早20天甚至10天关注东路,中国远征军就绝对不会失败。

  29日,日军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就击退战斗力较弱的新29师一部,占领细胞以东铁路终点站腊戍,切断国军通向国内的道路和唯一的补给线。

  因为日军已经占尽先机,腊戌只有国军一点兵力,战斗是非常慌乱的。基本是各路人马仓皇赶到腊戌,然后各自对日军对抗,已经没有统一的指挥。

  老萨的抗战装甲兵中,也写到装甲部队参与腊戌防御的内容:由于杜聿明抢先一部命令装甲第一团撤退,所以装甲团得以赶在日军之前先行退到后方。装甲团艰难退到缅甸交通要隘城镇细胞的时候,日军已经相距很近,并且开始大规模空袭细胞。车队冒着日军轰炸,踉跄赶到腊戌。腊戌本来是装甲兵团的后方补给基地,刚刚运到这里的25辆T-26轻型坦克的零件,还在此次组装,刚刚装配好了10辆。此时日军已经逼近腊戌,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林蔚认为形势太严峻,腊戌一丢就全完了,下令装甲兵第一团,务必留下1个坦克连协同66军新编29师一部防御腊戌。胡献群也知道腊戌防御事关重大,倾其所有,决定留下这10辆刚刚组装好的T-26中的5辆,剩余15辆坦克的零件尽全力装车,最终都带回了国内。为了装着15辆坦克的零件,胡献群下令把所有能丢的辎重全都丢了,连装甲兵那点可怜的私人行李也丢了。可是,这个66军新编29师大部是1942年3月进入缅甸之前才组建的新部队,大部分是新兵,战斗力很弱。此次在日军猛烈攻击下,腊戌的66军新编29师激战一个上午就全线溃败,步兵伤亡惨重,没死的也蜂拥后撤。配属这5辆T-26作战的步兵,毫无步坦协同经验,此时也丢下坦克蜂拥逃走。没有步兵协同情况下,这5辆坦克只好独自作战,在缅甸丛林中的公路上面频繁遭受日军袭击。没有步兵的坦克是盲人,也是脆弱的。日军由缅奸帮助,经常从丛林中,仅仅距离坦克几十米甚至十几米架起反坦克炮开火,甚至用步兵往坦克上攀爬,往履带里面塞手榴弹。此时国军坦克就如同盲眼的大象一样,根本无法有效作战,又是日军攻击的最好目标。激战中,腊戌外围这批坦克很快损失殆尽,指挥官第1营副营长萧振声少校英勇殉国。团长胡献群接到萧连5辆坦克全军覆没的报告后,不觉心疼的泪流满面:国家宝贵的武器,国军数年辛苦编组的部队,竟然因为这样无代价的损失掉了!

  还留在腊戌的大量中国物资,有的被管理人员点火焚烧,有的被当地民众偷走抢走,有的则干脆丢在原地,被日军缴获。

  整个缅甸会战有5万多吨援华物资损失掉了,其中大部分就损失在腊戌和畹町。

  其中有大约40万加仑汽油,这是英国人转交的。有意思的是,英国人开始说没有汽油,拒绝提供交通工具。此时由于英军已经开溜,留下这些仓库里面的汽油也是被日军缴获或者自己烧掉,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送给中国人。但中国人收到汽油以后还没有几天,日军就杀到腊戌,根本没时间使用,只能一把火烧掉。

  腊戌和畹町的大火,都烧了3天3夜才停,光是畹町烧毁的物资就由近万吨之多。

  腊戌一丢,国军就陷于绝境,难以挽回了。

  可笑的是,因为要史迪威进行什么曼德勒会战,国军主力全部集中在中路,和日军血战到27日。

  到了27日,日军18师团和55师团因为国军顽强阻击,仍然没有靠近曼德勒,而且国军伤亡并不大,中路防御的相当不错。放在国内,这种优秀的防御战是极少见的。

  为了在中路坚持,96师288团团长凌则民上校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光荣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军衔。这是进入缅甸一来,第一个牺牲的国军将军!

  可惜,防御战的这么优秀战绩,这么英勇的牺牲,在此时已经毫无意义,因为日军大部队已经包抄到国军后方了。

  4月30日,日军第15军收到大本营的电报:大本营希望不失时机,更加扩大第15军的战果,确立积极向重庆进攻的姿态。为更有利于以后的措施,力争在国境内歼灭敌军,同时以有力的兵团越过国境,向龙陵、腾越附近怒江一线追击。

  显然,日本大本营命令缅甸日军四面出击,彻底切断国军撤退路线,将10万国军完全歼灭在缅北。

  日军随即进行部署,分两路出击,切断国军的两条撤退路线。

  56师团占领腊戌以后,第一路:调动一部以步兵第148联队附战车第14联队主力,向怒江追击,切断国军从畹町,芒市,龙陵经过惠通桥退往国内的缅甸公路这条线路。这也是国军撤退回国最主要的路线。

  第二路:56师团所有主力,立即向西北杀过去,沿腊戍、新维、木姐、南坎、八莫、密支那道路向密支那方向突进,务必占领密支那。

  密支那向东,翻山越岭也可以进入云南境内的腾冲。路虽然不好走,好歹也是马帮走过千年的路线,问题不大。

  日军务必要以切断远征军这一条路线。

  这两条路上,都只有国军小股部队在防御,最近的宋希濂11集团军36师还在几百公里之外紧急赶来增援,拦是肯定拦不住了。

  一旦这两条路线被切断,国军也就无法有效撤退回国,要么向西走过原始森林退到印度,要么就是向北越过可怕的无人区野人山,最终到达云南,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行军路线,后者甚至没有人走通过。

  第一路行进的异常顺利,日军第56师团的第148联队(松本部队)于4月30日由腊戍出发,在先遣队之后前进,在5月2日即进至畹町附近。

  资料中写道:日军第56混成步兵团(也称“坂口支队”,有机械化装备,刚从爪哇调回归建)亦到达畹町,因此改变部署:第148联队向八莫前进,第56混成步兵团继续向怒江前进。

  该团沿途击退阻击的国军新29师小股部队,经芒市、龙陵,于5月5日到达怒江西岸惠通桥附近。

  当时国军也是拼了命,只要能用的部队全部用来顶住日军,甚至将训练营里面的学兵都搞来了,但实际上是没用。

  老萨的抗战装甲兵中写道:在腊戌包围中,5辆T-26坦克毫无战果就毁掉的同时,已经撤退中国国境的胡献群,亲自率领坦克第2连的5辆T-26坦克和5辆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在畹町负责殿后作战,尽全力阻挡日军推进,尽量将缅甸公路上撤退的军民保护回国。

  胡献群为了掩护坦克第1团主力撤退,有心在畹町和日军决一死战。没想到协同他作战的93师补充团团长的一番话,让他瞬间落到冰点。

  这个补充团团长尴尬的说:我团是新兵补充团,本无武器,都是徒手部队。最近刚刚奉命装备武器赶赴畹町协防,从芒市出发前三天才发枪,射击训练和战斗训练都没有开始,士兵连枪都端不稳。不是我不想协同你们作战,实在是不能作战!如果让这些士兵(其实是穿着军服的老百姓)强行对抗日军主力部队,等于送羊入虎口,是极不人道的送死行为。胡献群知道步兵没办法协同,也就无法作战。但胡认为日军追的太紧,不能仍由日军冲过畹町追击装甲第1团的主力部队,只得咬牙自行留在这里打一仗,由坦克营副营长俞绪辉少校负责指挥。

  坦克营副营长俞绪辉少校很有经验,他在日军必经之路设伏。该连以2辆T-26坦克在前拦路,1辆T-26坦克居中,监视右侧河边,2辆T-26坦克监视左侧通往畹町的小道。5辆CV-33超轻型坦克则在侧后,分散监视各条日军步兵可能通过的林间小路。5月3日,日军56师团146联队杀到畹町,以3辆装甲车为首,掩护步兵乘坐的卡车前进。进入伏击圈时,国军T-26坦克立即开火,45毫米坦克炮威力很大,当场击毁3辆装甲车,击毁数辆卡车。日军步兵张皇失措,纷纷从卡车上跳下,向森林里逃窜。遗憾的是,枪炮声刚响起,高度紧张的93师补充团新兵就顶不住了。他们先是拿起枪乱放一通,在日军依靠森林逼近他们的时候,这些打光了子弹的新兵轰然逃走,将坦克孤零零的丢下。

  这样混战几个小时后,极有丛林作战经验的日军很快发现国军坦克弱点。他们利用树林作掩护,逼近国军坦克几十米内,再从丛林中冲出。由于距离太近,国军最前面的T-26坦克根本来不及反应。日军也是亡命徒,他们缺乏足够反坦克武器的时候,居然攀爬上国军坦克,并且用集束手榴弹放在车顶上引爆。国军坦克无奈,冒着自伤的危险用坦克机枪对准自己的坦克射击,将爬上去的日本人打下来。但日本人如蚂蚁一般扑过来,实在无法拦截。

  负责朱光宇的坦克营副营长俞绪辉少校见大势已去,下令将已经被日军击毁击伤的T-26坦克完全自行炸毁,指挥剩余的CV-33超轻型坦克立即撤退。没想到撤退到芒市,已经成惊弓之鸟的国军工兵早已炸毁了桥梁,又没有渡船可用。俞绪辉少校只得下令将CV-33超轻型坦克的将机枪拆下,然后将坦克炸毁。这是这群坦克兵的厄运还没有结束,他们在撤退途中又被日军追上。经过激战,这些坦克兵大部遇难!

  惠通桥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怒江天险上一个重要通道。一旦惠通桥被日军占领,日军就会源源不断杀入云南腹地,国军恐怕需要几个集团军才能拦住。

  好在此时是国军抢先一步!

  刚刚增援到达的2个工兵连,因为一个意外事件发现了日军伪装成难民的夺桥部队。他们不顾一切的抢先将桥炸毁,暂时阻挡了日军的推进。接着增援的第36师陆续到达,将已经渡过怒江的几百日军歼灭。与此同时,飞虎队也出动飞机沿着滇缅公路扫射轰炸日军汽车和装甲车,将它们几乎全部击毁。日军兵力较少,后勤又被飞虎队摧毁,无力继续突破,中日两军就隔怒江对峙,直到数年以后。

  由此滇缅公路完全瘫痪,想从滇缅公路撤退回国基本就是不可能了。

  另外一路的日军也很顺利!

  日军第56师团主力以搜索联队(配属速射炮、野战重炮各1个中队,山炮、工兵各1个小队)为先遣队,4月30日从腊戍出发,沿途击退国军仓促赶到的新29师在新维、贵街的坚强抵抗,扑向密支那。

  虽然新29师官兵也尽了全力,无奈兵力太少,于事无补。

  66军军长张轸回忆,在新维的部队拼死苦战,很快遭遇日军几十辆坦克装甲车。

  66军下属的反坦克炮营数门火炮立即参战,面对日军50多辆坦克的轮番冲击。这几门反坦克炮面对十倍数量敌人,毫不畏惧。在拼死击毁13辆坦克之后,该营伤亡殆尽,反坦克炮都被击毁,防御最终崩溃。

  5月3日,日军攻占畹町和八莫,8日占领缅北重镇密支那。

  中国远征军撤回国境的另一条主要通道被完全切断。

  由于后方被包抄,中路曼德勒防御已经没有意义。

  4月30日,史迪威罗卓英的司令部从瑞保撤至甘勃卢,集结于曼德勒地区的远征军各部均于当夜前转移至伊洛瓦底江西岸,放弃缅北首府曼德勒。

  5月1日,曼德勒为日军占领,没有发生什么战斗。

  而此时英军早就跑的没影子了!

  英国人早在4月中旬就开始向印度撤退,到了5月1日英军全部撤离曼德勒地区,退向江边的加里瓦。

  到这里已经没有公路,英军将全部车辆烧毁,部队越过阿拉干山的可怕原始林区,向西退入印度。

  英军在缅甸有5万大军,退到印度的还有3万人,损失了2万多人。不过英军其实没有和日军激战,损失的多是逃兵和死于撤退的路上。

  由于逃兵很多,实际战斗伤亡并不大。总体来说,还算是保住了主要的力量。

  自然,如果不是国军为英军掩护和殿后,英军这5万多人怕是一个也逃不了。早在仁安羌就被日军全部歼灭了。

  所以说,英国人在缅甸实现了自己的军事目的,也就是利用中国人保住了自己的有生力量。

  -----------------10万日本人这次以几千人伤亡,击溃5万英军和10万国军,造成英军伤亡2万,国军伤亡近5万人,主要是他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缅甸,当地老百姓是支持日本人的,甚至拿起枪和日本人一起进攻英军国军。至于协助带路,提供物资和情报就是小事了。而国军进入印度以后,处处被缅甸人仇视。在大撤退时,200师找了多个缅甸人想要请他们带路返回中国,都被拒绝。戴安澜将军愤愤的说:英国人在缅甸倒行逆施,搞得天怒人怨,怎么能不败。可惜我们上了英国人的船,连带一起倒霉!

  到底是撤往中国还是印度?

  我国远征军的主力,也就是总兵力高达4万人的第5军,此时也向密支那撤退。

  5月6日,史迪威罗卓英得知东部的畹町、龙陵等地已经失守,当时因通信不畅,不知道中部八莫失守及日军已抵怒江。

  他们认为虽然从密支那撤退还有可能,但比较稳妥的还是向印度撤退较好。尤其史迪威本人出于自身考虑,非常希望中国军队都撤到印度,接受英国和美国的补给,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住他们。

  所以,史迪威和罗卓英决定将沿铁路两侧向密支那撤退的第5军等部队,改为向印度撤退,因此连续两次电令第5军。

  可以这么说,如果史迪威罗卓英之前都是瞎指挥,但到了这个时候,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下了这个命令,却是比较正确的。

  因为虽然日军也在西路包抄英军退往印度的路线,但好在有新38师殿后,相对比较安全。而东路国军二线部队都被打乱,密支那能够防御多长时间不好说,现在看起来还是从印度撤退比较稳妥,从密支那撤退到腾冲则有很多不确定性。

  可惜,此时中英美实际上已经闹翻,也撕破了脸,中国人很难愿意撤退到印度。

  英国人走的时候曾经说:中国军队如果到印度,我们大英帝国欢迎,但只能以难民的身份接待(必须全部缴械)。

  对于这种说法,杜聿明是这样回应的:我们就算全部同日本人拼死,也不去印度当他妈的什么难民!

  到了这种地步,杜聿明对英国人和美国人都有很强的仇恨心理。

  他对英国人的卑鄙,和美国人史迪威无视中国利益,不惜牺牲中国官兵生命为他实现个人英雄主义十分愤慨和痛恨。

  现在如果国军退入英国控制的印度,显然一举一动都被英美控制,说不定直接被英美吞掉(后来史迪威果然要求国军所有营长以上军官由美国人担任,试图打造一支殖民地军队,完全为美国人服务),这对于中国的利益是损害极大的。

  更况且,目前虽然第5军军部和新38师在距离英多不远的温佐,随时可以向西北进入英多,撤退到印度。

  但第5军大部不在这一线,都在中路和东路,距离西路撤往印度的入口英多有较远的距离,难以短时间内赶到。

  此时如果决定撤退撤往印度,首先要把东路中路的部队向西集结,这个需要时间,至少需要一周左右。

  事实上,日本人不会给你这个时间。在密支那失陷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9日,日军就已经杀到英多附近的卡萨,同这里新38师113团激战,不久很快封锁了这个道路。

  而史迪威他们是5月6日下达的向西撤退到印度的命令。短短3天时间,想要将这一线的几万国军都紧急集结,然后赶到英多,并且全力撤退到印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更况且,从这条道路撤退,也是危急重重,看新38师一路苦战和大量非战斗伤亡也可以知道。

  可以这么说,印度撤退和从密支那撤退回国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更好。

  所以,杜聿明从各方面出发,都不愿退入印度,仍希望率部返回国内。

  当时,如果杜聿明要率领第5军军部和新38师从英多退往印度还是完全可能的,也是来得及的,但他没有这么选择。

  5月7日经向蒋介石请示,蒋同意仍由密支那方向撤至腾冲,第5军遂按原计划向密支那方向转移。由于当时不知道密支那已经失陷,这种撤退方法还是可行的。

  此时史迪威和罗卓英都早已开溜!

  由于自知大局无法控制,更无法向中国交代。远征军司令部于7日开始从曼西撤退,而史迪威带中、美少数人扔下部队,先于部队三日的路程跑了。

  他们徒步西行,经过2周的艰苦行军,于24日抵达印度丁苏基。可以说,这是一种可怕的逃兵行为。

  如果军队已经彻底崩溃,指挥官已经无法控制部队,奉命撤退还可以理解。

  诸如苏德战争中的克里米亚战役,最终苏军败局已定,斯大林命令苏军最高指挥官等人乘坐潜艇撤退,丢下了10万苏军自生自灭。这是斯大林明白他们留下已经没有意义,特别保留高级指挥人才,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此时国军尚且没有惨重损失,至少还有8万左右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还是有机会脱困的。就算撤退到印度,也需要有人指挥吧,最高指挥官怎么能不管部队逃走呢?在这种情况下,最高指挥官史迪威罗卓英等人放弃指挥权,擅自开溜,实属临阵脱逃,应该以战时军纪严惩,甚至枪决。

  杜聿明对这两人的开溜极为不屑,写道:八日部队赶到卡萨时,知道史迪威和罗卓英已经于三日前丢下部队只身逃往印度。我派参谋长去追赶,始终没有追到。

  更恶劣的是,作为缅甸的最高指挥官,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在撤退向印度之前,居然只向马歇尔说了一声,根本没有告知他的上级蒋介石。

  为什么不说?一是史迪威没脸说,蒋介石如此信任他,交给他10万大军,又给他缅甸公路的保护任务,最终鸡飞蛋打,搞成这个鸟样。二是史迪威始终轻视中国人,认为中国人只是美国人的雇佣军,根本没必要向中国人怎么解释。

  由此,这个史迪威失踪了近3周之久,放弃部队指挥,期间没有人能找到他,这在二战历史上绝无仅有。

  有意思的是,史迪威事后为了遮丑,还让他的记者朋友大肆宣扬他对于自己部下百人的小小军队突围有功,宣扬他是不畏原始森林,体贴部下的好军官。

  可笑的是,你扔下了8万国军,仅仅带走了近百人的幕僚,这也算体贴部下?

  同是美国人的陈纳德将军坦率地说:“如果他是一名连长或营长,他只需对其直接指挥的部队负责,这种行为确实值得称道;可是作为身负重任的亚洲美军指挥官和中国战区参谋长,他擅自离开部队并三个星期音信皆无的行为,则是一种令人震惊的无知和不负责任。”

  由于大家已经闹翻,杜聿明决定不去印度,而走从密支那到云南腾冲的路线。他指挥第5军主力于5月7日从温托出发时,派新38师的第113团至卡萨占领阵地,向八莫方向警戒,掩护第5军主力撤退。

  但密支那已经在8日失陷,杜聿明却没有及时收到这个情报。

  5月9日,日军第56师团主力占领八莫后,派出一部兵力向西进攻,企图切断曼德勒至密支那的铁路,同时一部从南往北沿着铁路激进,也试图封堵国军向西撤退到印度的路线。

  日军在卡萨遭到孙立人新38师第113团的顽强阻击,战况激烈,终于制止了日军的攻势,也保证稍后新38师能够从这里突破,向西进入印度。

  不过,通过日军战时广播,杜聿明得知密支那、八莫等地已为日军占领,那么经上述地区回国已经不可能。

  而此时向西撤退到印度的卡萨又被日军攻击,这里只有新38师区区一个团,能守住1,2天就很了不起。

  而第5军大军赶到卡萨最少需要3到4天,等国军赶到这里,日军主力早已占领卡萨和英多,将西撤道路封死。那么此时国军的东南西北都有日军重兵,没有补给没有退路,只能全军覆没了。

  杜聿明面前只剩下一条路,不选也不行了。就是穿越野人山,经过江心坡回国的路线。野人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东面的孟拱盆地,虽然可怕,但还有人烟和少量镇子,军队勉强可以通行。第二部分是西面的胡康河谷,这是可怕的无人区,旱季勉强可以通过,但雨季一般是不能行军的。

  而穿越野人山以后,还必须通过宽度达到500公里的江心坡地区,然后爬过海拔4000米的高黎贡山才可以回国。

  江心坡也是无人区,少数土著居民在此。虽然不是野人,但文明程度不高,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半原始阶段。而高黎贡山也很难攀爬,好在海拔不算很高,预计2,3天就可以翻越。

  可见,这条路有着很多不确定性,尤其胡康河谷在雨季究竟能不能通过大部队,杜聿明根本不知道。

  但此时已经没有其他路线可以选择,你不走野人山就等着被日军歼灭,逼上梁山啊。

  好在此时野人山方向的入口孟拱一线,还没有发现日军。杜聿明令各部从曼密铁路以西地区向孟拱、孟关、大洛之线紧急前进。

  后来有人胡说什么,为什么不去进攻密支那?密支那只有近万日军,杜聿明还有好几万人,应该可以打得过。

  很简单,因为史迪威的胡乱指挥,国军部队被分散的很厉害,杜聿明最多能拉起2万人进攻密支那。

  根据以往的经验,国军在攻坚战中,至少3倍兵力才能对付日军,这个兵力是刚刚够。即使这样,那么最终什么时候能够攻克密支那?很难说。当年以十倍兵力吃掉武汉会战的106师团也花费了很长时间,昆仑关歼灭日军一个旅团也旷日持久。后来1944年的密支那战役,虽然国军有很大的军事优势,仍然苦战了4个月之久。

  现在日军另外三个师团主力以泰山压顶之势杀过来,准备和56师团南北夹击消灭国军主力。

  如果此时国军和56师团在密支那缠斗,短时间内不能解决战斗,日军8万主力从南部杀到。国军必在毫无补给,毫无退路情况下,必遭日军四面夹击而崩溃,一个也别想活。

  况且英军已经溃逃,国军后路被切断,连战又不胜,没有补给,士气低落,如果能够进行攻坚作战?

  指责不进攻密支那的,完全是一群不懂军事基本常识的无知之徒的胡扯。

  至于有人攻击杜聿明擅自选择走野人山,也是别有用心的攻击。

  实际上杜聿明最大的问题,仅仅在于2天时间,也就是5月7日8日两天。在还能够向印度撤退时,他没有将靠近英多的新38师,新22师,第5军军部一同撤往印度,而是选择返回中国的密支那路线。

  这主要是当时情报不畅,杜聿明不知道密支那局势如此危险,认为还是可以突破的。

  选择从密支那经过腾冲撤退回国在当时是可行的,就情况来说,同撤退到印度半斤八两,没有谁好谁坏一说。

  只是没想到日军进攻太快,在仅仅一天后,就抢先一部占领密支那,又几乎同时彻底封锁了了去印度的路线,让两条撤退路线都断了,导致杜聿明没有其他任何办法,只能上野人山了。

  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可以说,如果7日8日杜聿明选择走印度,至少可以让新22师和第5军军部减少一些损失,不像后来走野人山那样伤亡过半。

  不过在当时并不知道密支那战局的情况下,谁能预卜先知的作出这种判断呢?孙武来怕是也不行,这对于杜聿明要求太高了。

  所以说,杜聿明主动选择走野人山本没有错,因为他选择的时候已经没有其他的余地,实在是走投无路,别无其他办法。

  就这点来说,我们不能责怪杜聿明。因为这个时候,就算毛泽东来,也只能这样指挥,要么就举手向日本人投降。

  杜聿明的指挥还是不错的。他并没有让所有部队都从野人山撤退,真正直接跟随他走野人山的只有第5军军部和新22师。

  另外的96师虽然走了野人山,但杜聿明允许他们自由行动选择路线。

  而新38师最终也是自己行动,杜聿明也并没有干涉。

  200师则奉命没有走野人山!

  由于部队分散的很乱,杜只得命令其他部队分别撤退。

  后退的路线都被切断,所以基本所有的部队都只能穿越原始森林,高山峡谷,甚至从日军的夹缝中钻出去,遭受了相当的伤亡。

  杜聿明指挥靠近国境线的各部向国内撤退,而第5军主力因为被日军切断后路,只能先转移到西部的孟拱,然后经过野人山地区回国。

  远征军入缅为10万大军,退到中国和印度的部队一共只有4万多人,伤亡高达5万多人!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其中战斗伤亡约2万多人,另外近3万人都是死于撤退路上,非战斗伤亡比战斗伤亡还要惨重。

  伤亡最惨重的就是第5军,因为第6军和第66军相对都比较靠近边境,相对比较容易撤回国内。而第5军基本都在西路和中路,远离中缅边境,孤悬敌人后方,撤退难度极大。

  第5军入缅4万2000人,战后仅剩2万人,损失2万人。不过,其中战死的为8000人,其余14000多人死于撤退的路上。

  ------------------日军火力强大,而且又有缅甸人支持,拥有一切有利因素,甚至大象都用来运输物资!

  五路撤退大军中的四路

  以往我们关于远征军的历史很有意思!

  对于远征军入缅作战,我党豢养的走狗史学家是非常清楚的真相的,知道失败的原因不在国军,而且之前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平满纳战役,斯瓦河战役都打得不错,实在没有攻击点!

  但上面领导要求攻击,就只能把大撤退拿过来攻击。

  所以以往我们经常胡扯淡,说什么远征军6万人进入野人山,只有2000,3000人活着出来,好像有5万多人死在野人山,借以说明国民政府无能。这又是胡扯淡!真正进入野人山的仅有新22师,96师,第5军军部直属部队。抛去伤亡伤亡最少,最终成功撤退出1万人的军部直属部队不谈。

  新22师撤退成功3000多人,撤退死伤4000人;新96师撤退成功3000多人,撤退死伤3000多人。可见,这两个师伤亡虽然极大,但也不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何谈只有2000,3000人活着出来?普通军迷造谣要拘留,这些人造谣就没事吗?

  此次大撤退确实很惨,但各部伤亡顶多也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而且其中一部分为战斗伤亡。

  而红军过草地也每次伤亡都在好几千人,爬雪山伤亡也大,长征从8万6000出发到陕北仅剩8000多人,这就变成伟大的战争奇迹了。

  反正官字两个口,怎么说都可以。

  大撤退中,国军分为五条路线撤退,其中四支部队都最终撤退回国内。

  第一路,东部第6军的3个师和66军2个师一小部打散的部队,撤退回国。

  他们被日军或者击溃,或者甩在后面以后,接到命令向国内撤退。

  第6军位置相对较好,基本都在里中缅边境地区,诸如缅甸东部的景栋、万达崩、孟卡等地,撤回国内难度不大。

  第6军指挥官收拢残部,穿越边境的原始森林,最终退回云南的西双版纳、澜沧、孟连地区。

  第6军于4月下旬撤至孟休后收容部队,所属各溃散部队逐渐汇拢;

  暂55师残部1000余人于29日撤至龙东。

  4月30日罗卓英电告腊戍已失,令第6军向景栋地区转移。

  5月8日,第6军军部到达景栋,第49、第93师及暂55师分别到达达高、滚欣、孟色特。

  在此期间,在滚欣及缅泰边境孟伯落附近,第6军曾与日军及泰军发生小的战斗。

  5月15日,奉军委会放弃景栋、退入滇南的命令,迅速撤至佛海、车里、打洛地区。

  第6军虽然撤退伤亡不大,但战斗伤亡还是比较严重的。

  该部伤亡最大的是暂55师,回到仅剩2300人,只有战前三分之一左右。不过该部的伤亡基本都是战斗伤亡,是以区区一个团阻挡56师团整个师团的必然结果。

  第6军第49师还剩4600人,93师还剩4900人,伤亡都有二分之一左右,但也以战斗伤亡为主,非战斗伤亡不大。

  总之,第6军伤亡损失一半左右。

  第二路,第5军第200师负责殿后,最终从缅甸公路突围,回到国内。

  在4月25日在同古地区结束战斗后,杜聿明命令第5军第200师向北转进,在八莫、南坎间撤退。

  随后,杜聿明命令200师以游击战尽量拖延此处日军,完成任务后,沿着原滇缅公路撤回国内。

  杜聿明认为第5军约5万人目标太大,根本不可能从缅甸公路退回国内。

  但200师只有几千人,而缅北有十几万平方公里,地形又非常复杂,日寇难以有效处处布防,200师撤退回去还是完全可能的。

  尤其杜聿明对200师师长戴安澜的能力非常信任,认为戴能够完成任务。黄埔三期毕业的戴安澜身经百战,光是在抗战期间已经历经华北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宁会战昆仑关战役,有着极为丰富的指挥经验,对日军也比较了解。

  虽然周围都是日军重兵,戴安澜还是指挥部队,巧妙地从日军重兵集团之间穿过。

  经过多次惨烈战斗,最终200师大部还是成功撤退回国内。

  团长郑庭笈写道:我们从罗列姆归国,要通过三条公路,两条河流。好在平时行军都在原始森林,反而得到了掩护,日军来回飞行也看不到我们。有一天,我们行军到达南盘江,这是腊戌通往曼德勒的一条大河,宽几百米,水流湍急,很难涉水。渡河口一只船都没有,也没有桥梁。好在河岸上竹林很多,戴师长果断命令各团立即做竹筏,作为渡河工具。只用了一天时间,部队全部渡河成功,过了第一大关。但前面还有三条公路!我们研究决定,每当过公路的时候,部队白天指定休息地点做准备,到了夜间再行军。事先派军官化妆缅甸老百姓,侦查通过地点及道路,派部队占领阵地互相掩护,在十字路口互派联络兵,以免迷失方向。就这样,我们顺利通过了第一条公路。

  不过,在通过第二条公路,也就是细胞到磨谷公路的时候,200师却和日军56师团一个联队正面遭遇,双方发生激战,都有很大伤亡。

  这股日军不知道怎么侦查到了200师大概方位,显然这又是缅奸昂山将军的功劳,他的缅甸间谍向日本人汇报的。

  日军在公路上设置了阻击线,并且隐蔽在公路附近。等到200师600团刚刚通过公路,日军一个大队就冲出来发动猛攻。

  戴安澜见敌人兵力很多,势头极为凶猛,又是偷袭,200师怕是难以抵挡。他当即命令600团就地防御,然后亲自率领599团向日军侧翼猛击,试图出其不意击溃日军。

  没想到,日军指挥官也是这么想的。日本人也出动一个大队向200师迂回,结果599团正好和日军这个大队在森林中遭遇,双方发生近距离激烈混战。

  此时是深夜,又有茂密丛林的影响,两军基本都在50米内混战,大部分战斗在25米内。刺刀互拼,枪弹横飞,战斗异常混乱,有时候一个手榴弹爆炸,横七竖八倒下了中日两军四五个人!

  此次战斗极为惨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

  200师参谋主任董干、第599团团长柳树人先后失踪,一般认为是牺牲了。因为遗体倒在茂密的森林里面,没有被人发现而已。

  激战中,戴安澜将军也没有幸免。他被炮弹片炸中二处,都在胸腹部位,伤势很重。这一炮炸来,戴安澜将军身边数人非死即伤,几个卫兵更炸的血肉模糊,戴将军也昏死过去。

  参谋长周之再得到师长失踪的消息后,冒着巨大危险带着卫队返回森林反复寻找,最终在长草中找到了已经失去意识的戴安澜将军。

  将戴将军救醒以后,戴安澜第一句话是:现在情况怎么样?马上向我汇报!

  随后,戴安澜将军忍着巨疼,带重伤指挥部队,最终击退日寇,全军通过了公路。

  迂回包抄的599团团长殉国,伤亡惨重;正面防御的600团打的也很艰苦,第600团团长刘吉汉也殉国。

  不过日寇伤亡也很大,在这种近距离混战中,日寇的火力优势难以发挥,双方伤亡比率大体是1:1。

  最终200师顺利突围,600团和599团都只剩下1个营还可以战斗,两个团长都牺牲了。

  伤员很多,由于在大撤退,没有治疗条件,医生也早已没有药物,只能草草包扎,没法换药,很多人由此牺牲了。牺牲的人里面,也包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

  缅北天气炎热,戴安澜师长的伤口很快发炎。当时又是雨季,缅北终日大雨不停。官兵虽然给戴安澜将军盖上多层雨衣,但伤口仍然不可避免的渗透进雨水,伤势越来越恶化。

  1942年5月26日,第200师残部行至缅甸北部的茅邦的克钦山寨,距离国境线仅仅几十公里,戴安澜将军却再也支持不住,伤重殉国。

  牺牲前,戴安澜将军已经多次休克,自知挺不过今天,他命令卫兵给他整理好衣冠,穿上一件还算整齐的军服,以一个军人的身份牺牲殉国。

  在牺牲的最后时刻,戴安澜将军已经说不出话,但还是让参谋长周之再打开地图,用手用力指着茅邦附近的瑞丽江一段,显然他是让部队从这里渡江。但实在发不出声音,他只能用眼睛盯着周之再。

  周之再含泪说:我明白了师长!我和郑庭笈团长一定会带领部队顺利回国的。你放心吧!

  戴安澜将军这才点点头,闭上了双眼。

  牺牲的时候,戴安澜年仅38岁。

  戴安澜将军爱兵如子,和官兵打成一片,威望极高。他牺牲后,全军都悲痛不已。戴将军的遗愿是希望遗体抬回国内安葬,不愿意留在异国他乡。官兵们遵从他的遗愿,砍伐树木做成一个简易棺材,抬着遗体行军。

  没想到天气太热,仅仅1,2天遗体就开始腐烂,无法继续抬着走。200师官兵无奈,只能将遗体火化,将骨灰用绸布包好,带回国内。

  卫兵们在瑞丽江的江心滩上堆放好木材,将棺木放在上面。为防止日军突袭,重机枪连在两侧山头警戒。点火后,两岸的官兵举手敬礼,官兵们大都哭了!很多士兵大声喊道:一定要向敌人讨还血债,为戴师长报仇!

  好在,后来的中国官兵真的做到了这点。

  随后郑庭笈团长率领部队再次突破八莫到南坎公路,最终6月初回到了云南腾冲。

  1942年7月31日,在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由于战局紧张,蒋介石不能亲到现场,但仍然亲自写挽联,并且委托中央大员李济深主持仪式。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将军为陆军中将,将其灵位放于忠烈祠。

  中国共产党也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毛泽东亲自给戴安澜将军题词,赞叹他是为国家而死的民族英雄。

  1942年,美国政府为了表彰戴安澜将军的贡献,授予他荣誉军团勋章。

  1943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根据其遗愿,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小赭山故里。

  没想到,戴安澜烈士墓在文革期间又被红色暴徒红卫兵们毁坏,直到1979年才重新整修了墓地,并树立了石碑。

  200师师长牺牲后,200师由仅剩的一个团长郑庭笈负责指挥。

  黄埔5期毕业的郑庭笈也是一员老将了,从军10多年,最终率领该师越过南坎八莫公路,渡过瑞丽江,从日军眼皮底下突围成功。

  最终200师于6月17日抵达云南腾冲附近,29日转至云龙。

  回到国内的时候,200师全师成建制到的仅有2600多人,后陆续收容官兵1000多人(掉队的),一共有4000人活着回来。

  这样来算,200师在缅甸共伤亡4000多人,达到百分之五十。除了同古的伤亡2000多人以外,其余多牺牲在突围路上的交火中,只有极少数人死于撤退中的疾病和饥饿。

  大体来说,200师主要死于战斗伤亡!

  -----------------戴安澜将军牺牲于这种丛林遭遇战。后来的美军也在越南被打的很惨!这种作战方式,一般熟悉地形,兵力占有的更容易获胜。自然,两眼一抹黑的国军相比日军差的远了,伤亡自然更大!

  第三路,在中缅边境的第66军残部由沿着滇缅公路,由畹町、芒市退回云南。

  第66军2个师大部是被日军迎面击溃的,只能放弃阵地后撤,这样也就撤到了日军前面。

  第66军(欠新38师)原任曼德勒、腊戍间防务。

  腊戍失守后,该军军长张轸率新28师及新29师残部,沿滇缅公路在新维、贵街拼死阻击日军。由于战力悬殊,这2个师一部被日军第56师团搜索联队击退,尔后又在畹町、八莫、龙陵等地复被日军第56师团第148联队及机械化第56混成步兵团击溃。

  第66军一部被打散,失去和军部的联络,一部也被日军包抄,情况相当威胁。张轸判断局势,知道缅北局势已经不可扭转,为了保住第66军残余部队,下达总撤退令。

  最终第66军这2个师残部,于5月4日至5日间经惠通桥撤至中国的永平、下关地区收容整理。

  第66军基本是被打散的,撤退的也算比较早,所以撤退也相对容易一些。由于日寇急着四面包抄,对第66军没有猛烈追击。该军撤退回国内的人数较多,伤亡相对较少。

  不过,66军新28师营长罗再启的回忆也是很艰难的:我们84团决定穿过畹町到腊戌公路回国,我营为先导。但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困难很多。虽然找到一个缅甸华侨做翻译,并找到一张缅甸地图,但地图太简单,对行军指导作用不大。我们依靠地图和指南针,穿越森林,渡过瑞丽江,最终回到中国境内。这一带森林都是缅甸有名的柚木林区,柚木树又高又粗,且密密地排列,加上荆棘丛生,几乎无法通行,全营行进速度很慢。我们经过畹町至腊戌公路时,得知日军早几天沿着公路向滇西进犯,并且占领了龙陵 腾冲。我们穿越公路,驻扎在公路两侧山上监视敌情,看到敌人车辆和小股部队在公路上往来。我和副团长建议伏击日军,但团长不赞成。团长说命令是撤退,一旦招惹日军,被日军发现不对主力,肯定会出动大部队追击,那么部队就会垮。况且歼灭日军这点人,也没有实际的意义,反而打草惊蛇,得不偿失。于是,我们继续撤退,最终渡过怒江,回到国内。

  第四路,孙立人的新38师撤退到印度!

  本来新38师负责在西路为英国人殿后,连续激战数场,拼死阻挡住日本人的进攻。

  为此,新38师有一定伤亡,副师长齐学启指挥的直属部队被打散。齐师长重伤昏迷后被日军发现,用担架抬到缅甸医院救活,随后关押在战俘营。齐学启骨头很硬,多次拒绝日本诱降(要求加入汪伪政权),最后被日寇恼羞成怒的杀害。

  仁安羌大捷的刘放吾113团奉命死守卡萨。卡萨至曼德勒到密支那之前重要交通枢纽,又是从缅甸通往印度的起点英多的门户。

  守住卡萨就不但可以阻挡日军继续向北推进,围攻中国远征军在北面的主力,也为新38师未来向西突围进入印度提供通道。

  113团经过仁安羌的苦战,仅剩800多人,其中还有300多人是轻重伤员。但由于有仁安羌击溃日军的先例,113团对日军毫无畏惧,勇敢的阻击日军多日,完成了任务。

  但113团自己却也被日军拦阻,最终同主力部队另外2个团分散。区区1个团,附近有日军不下3,4万重兵,怕是难以幸存下来。

  好在刘团长百战成钢,他指挥全团自行由卡萨向腊八印岛方向撤退。

  经过无数艰难困苦,在与上级联络中断的情况下,孤军行进的113团终于突破重围进入印度境内。

  6 月8日,113团在刘放吾团长率领下,终于进入新38师师部所在地——印度普拉村。刘放吾团长也是负伤很重,是被抬在担架上抵达目的地的。

  新38师本是为英国人殿后,以区区1个师数千人独立面对日军33师团2万大军。没想到英国人跑的比兔子还快,早就没影了。

  一边跑,一边还对正在渡过伊洛瓦底江的新38师来了一句:对不起,贵军以后所有补给我们无法提供,你们要自己想办法。

  其实当时英国人在周边丢下了很多仓库,里面就有不少食品,他们却也顾不上移交给中国人,光顾跑了。

  这样就有趣了,让中国人自筹补给,但中国是在英国殖民地打仗,不靠你英国政府提供,自己到哪里去找补给?难道去抢劫当地缅甸老百姓吗?

  之前新38师少量补给,都是从国内带过来的。

  好在师长孙立人对此早有预计,他也比较有经验,知道怎么解决。

  在撤退经过缅北首府曼德勒时,聪明的孙立人就命令军需官赶快去城里购买补给。没想到曼德勒经过几次大规模轰炸,市民早就逃亡一空,商店空无一人,军需官找不到商人。

  好在,缅甸人跑的仓皇,满街堆着准备送到其他地方隐藏的食品货物,来不及运走,也没人去捡。

  孙立人的军需官将这些街上的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尽量收集起来,用卡车拉回部队,多少解了燃眉之急,也为后来向印度撤退帮了大忙。

  由于早在5月9日就在卡萨发现了日军,而新38师仅有113团1个团在附近防御,而112团和114团虽在附近却被日军另外部队包围,正在艰难的突围中。而北面的新22师和96师就算急行军赶到,也是3天以后的事情了。

  杜聿明认为卡萨守不了多久,一旦卡萨失陷,日军就封锁了向西撤退到印度的路线。

  所以由此杜聿明基本放弃了向西撤往印度,而是下令全军进入唯一可行的路线,也就是缅北野人山。

  杜聿明命令新38师立即北进开入野人山,和第5军军部和新22师一同撤退回国内。

  国内有种谣传,说是孙立人带领新38师奉命进入野人山,但稍后就立即退出,转而进入印度。因为孙认为野人山内根本没有道路和补给,更可怕的是雨季很快就要到了,一旦进去很难生存下来。到印度的路线虽然也很可怕,至少比野人山要近一半,而且路况要好不少。

  其实,这又是胡扯淡,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5月11日,新38师负责殿后的第112团在温佐被日军第55师团包围。孙立人紧急率领师部和第114团回头救援,经过激战歼灭日军和缅奸400多人,于第二天才将112团救出。

  而此时第5军新22师和军部已经与5月10日烧毁车辆进入野人山,日军出动两个联队追击,很快封闭了野人山的入口。

  在大军进入野人山以后的12日,新38师还远在南面的温佐。孙立人认为,目前野人山的道路已经被日军封闭,看来新38师不可能进入野人山。

  如果武力攻击强行进入呢?新38师目前113团已经被日军割裂,难以和师主力靠拢,而112团和114团刚刚经过苦战,战斗力锐减,怕是也难进攻。

  更况且,此处日军有2个联队(旅),孙立人只有2个团,如何能够正面对抗,想进入野人山是绝对不可能的。

  孙立人经过和全师中高级军官研究,最终决定改向,不能去送死。目前新38师远离野人山,但就靠近卡萨,唯一出路就是就近前往印度。新38师务必由缅甸西部的色当、达木,退入印度的英帕尔地区。

  由于军情紧急,新38师一面向军事委员会请示,一面在得到回复之前,就在13日开始向印度撤退。

  根本就没有所谓新38师进入野人山,然后赶快退出来一说。

  新38师撤退也是极为艰难的。

  他们于5月18日首先赶到钦敦江,在这里他们看到先行一步英军撤退的惨状。英军撤退到这里以后,由于无法携带重辎重渡江,将所有的火炮和车辆全部丢弃烧毁。

  此时日军已经赶到这一线,使用汽艇在江上巡逻。孙立人无奈,命令部队趁夜色偷渡。但部队渡江大半,还是被当地缅甸人发现,向日军密报。日军立即赶来阻击!

  此时新38师还有112团1个营和1个工兵营,辎重营没有渡河成功,被日军包围。由于见国军部队不多,缅甸当地人也和日军协同进攻。

  112团经历过5年抗战,并不是好惹的。这几百人在营长梁砥柱的指挥下,坚持了20多个小时,不但击退日军多次进攻,击毙日军老缅200多人,甚至反击救回了被日军俘虏几十个英军和国军。最终他们乘着夜色,再次偷渡江成功。

  说起来轻松,其实日军已经调动大部队四面包围过来,再迟一会恐怕就是全军覆没

  随后新38师进入了豆开山脉,利用原始森林和随后到来的雨季,彻底甩掉了日军的追击。

  从这一线到印度英帕尔虽然不像野人山那么可怕,也是原始森林,新38师行军很艰苦。

  新 38师参谋长何郡衡回忆:进入森林以后,走了一天,始终没有人烟。开始还有不明显的小路可走,后来连小道也没了,前后部队经常失去联系,士兵们只能用绑腿或绳索,前后牵连而行。第二天派出骑兵寻找道路,但根本找不到。官兵们正在发愁,突然遇到英国联络官马丁中校带着几个缅甸人来到部队。其中一个缅甸人是管 理这个森林的主人,由他带领,终于走出了这个森林,却又进入另一个森林。这个森林更加茂密,行军更加困难。部队只得将所有的车辆和辎重烧毁,只留下少量食 物,分给各单位自行安排处理。这样一个森林一个森林走过去,最后走到一处,只见两边峭壁对峙,除中间一条河以外,没有道路可以通行。甸向导说这是唯一的 道路,其他再没有地方可以通行。部队无奈,只得涉水前进,水虽然不算很深,也没到马腹。好在还是旱季,如果是雨季,一个人也别想通过,整个师都要死在这个森林里。

  新38师5月13日向印度出发,到27日赶到了英帕尔地区,总体比较顺利。不过,由于沿途都是不毛之地,瘴气非常厉害,也病死了不少人。

  新 38师在仁安羌战役伤亡不大,战后还保有7000多人的规模,到了印度只剩下4000多人,伤亡了3000多人!

  因为新38师的3个团都曾经和日军交过手,所以这3000多人,三分之二死于战斗,只有三分之一约1000人死于到印度的路上。

  就算这样,新38师居然还算非战斗伤亡最少的一只部队。

  这比第5军新22师的超过一半非战斗伤亡,96师近一半非战斗伤亡,都要少多了。

  新38师只在原始森林里呆了2周时间,而新22师和96师至少走了2个月。

  没想到的是,新38师刚刚到了印度边境,却被英军印度第17师部队拦住。

  该军就是在仁安羌被新38师营救的部队!此时该部牛气冲天,根本忘记了之前国军的救命之恩。

  英军边境卫戍的白人团长,此时是一副殖民地主子嘴脸!他傲慢又厉声说:印度是大英帝国领土,不允许任何武装部队进入。贵军要想进入,必须立即向我们缴械,连刺刀都不允许携带,并且要脱下军帽,撕下军人的徽章和标记,然后以难民身份进入。

  孙立人大怒,用英语骂道:你们忘恩负义!在仁安羌是谁救你们的?现在让我们缴械?去他妈的难民!你要么让路,要么我就让部队打进来。

  孙立人随即命令新38师立即做临战准备,部队架起机枪,步枪按上刺刀,队形散开,准备开战。

  白人向来欺软怕硬!

  印度17师在仁安羌见过新38师的厉害,知道他们不好惹,顿时软了下来。

  白人团长瞬间换了一副面孔,像和情人说话一样,温和的说:孙师长,你先息怒。我是军人,也是奉命行事。我马上请示一下上级,说明一下贵军的情况。你的新38师是我们的盟军,和我们在缅甸一起作战,我们英国人是很钦佩的。

  这样交涉来交涉去,已经到印度的原缅甸总督韦维尔和司令官亚历山大都知道新38师的战斗力,都软了下来。

  韦维尔甚至说:你们要尽一切避免和新38师冲突。不然真打起来,你们不是对手。

  一方面,英国人还害怕新38师真的进攻,自己的鱼腩部队拦不住。

  一方面,拒绝盟友军队入境(又是帮助过自己的盟友),在国际上也先理亏,近似小人,美国人也肯定会震怒。

  --------------------戴安澜将军如果不死,至少也和孙立人将军一样的地位了。作为国军最有名的年轻将领,蒋介石在缅甸亲自单独接见他,没想到这样战死在缅甸。

  最终,英国人允许新38师携带武器进入印度。

  甚至英国人左思右想,为了表现的漂亮一点,还找了20个印度兵组成了一支小小的军乐队,又吹又打,欢迎新38师进入。

  孙立人为了维护中国军队的尊严,下令所有人整理衣服,擦拭武器,昂首挺胸的进入印度。其实士气虽高,但衣服早已破烂不堪,武器生锈,官兵也面黄肌瘦!

  新38师就这样到达了印度!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2-15 11:30: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被牺牲的军队,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战役(中)

下一篇:被牺牲的军队,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战役(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