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19个大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由来(三)
2017-12-18 10:46:00  来源:360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1944年10月,中共鄂豫边区委改称中共鄂豫皖湘赣边区委,并成立了鄂豫皖湘赣军区,由新四军第五师师部兼军区领导机关。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到东起安徽宿松,西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阳,南到湖南洞庭湖的广大地区,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

  19.湘鄂抗日根据地

  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后,中共鄂南特委成立,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鄂南抗日游击区。1942年,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长江,建立了以大幕山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后因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鄂南根据地,部队除留一部坚持当地游击战争外,主力部队撤退鄂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在极端困难中坚持了抗日阵地。

  1944年日军打通平汉线后,集中36万余人实施湘桂作战。国民党军接连失利,致使湘、赣、粤、桂等省大片国土沦入敌手,华南、西南局势日趋严重。

  为了创建新解放区,增强华南人民武装力量,1944年9月1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决定:以在延安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组成南下支队,由王震、王首道等率领分批南下,在湘中创立以衡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然后打通与广东东江纵队的联系,造成南方一翼,为配合全国的战略反攻做准备。

  毛泽东十分关心这支部队的南下行动。他在中央党校大礼堂向准备去前线的干部作报告说: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姓都仰望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尽量发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他对王震说:“战争越扩大,革命越发展,战争越持久,革命越深入。我们要抓紧这一有利时机,到日本军队的后面去收复失地,发动群众,解放自己,推翻敌伪的残酷统治,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

  10月上旬,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主力4000余人组成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又称南下支队),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为政委。11月9日,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越过同蒲路,由太岳区垣曲以东南渡黄河,越过陇海路,向豫鄂湘粤敌后挺进,并于1945年1月在湖北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2月,第五师派熟悉长江沿岸情况的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张体学率第四十、四十一团配合南下支队,渡过长江,打退尾追的日军独立混成第八十四旅,攻占湖南平江县城。同时,南下支队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扩编为6个支队。5月,湘鄂赣临时区委、行政公署和军区成立。王震任军区司令员,王首道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张体学任军区副司令员,聂洪钧任行署主任。至此,长江以南、赣北彭泽以西、湘北岳阳以北广大地区除公路、铁路及少数孤立据点外,大部获得解放。南北130公里、东西180公里的湘鄂抗日根据地形成。

  鉴于欧洲战场发生的巨大变化,德国法西斯投降,日本法西斯也行将崩溃的形势,1945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湘鄂赣边区党委和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指示他们南下至湘粤边界,与广东部队连接,创立五岭根据地。7月22日,毛泽东致电王震、王首道:“你们的唯一任务是争取目前一刻千金的时间,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并与广东我军连成一片”。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东江纵队也派遣1000余人由罗浮山北上,接应八路军。

  8月初,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渡湘江,向湘粤赣边进军,不久进入粤北南雄地区。因受国民党军队围攻,难以立足,无法与北上的东江纵队会合,遂于9月初奉命北返,10月上旬返回鄂豫皖边区,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中旬恢复第三五九旅番号,编入第五师序列。

  南下支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7省,行程近8000公里,打击了日、伪军,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围攻,开创了湘鄂抗日根据地。虽然没有实现创建五岭根据地的战略目标,但保存了实力,增强了中原地区八路军、新四军的力量,推动了所经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对巩固和发展中原解放区起了积极作用。

  1945年7月,南下支队南进后,根据中央指示,湘鄂赣临时区委和军区改为鄂南地委和鄂南军分区,湘鄂赣行政公署改为第七专署,统归中共鄂豫皖湘赣区委领导,继续坚持抗日武装斗争。

  20.华南抗日根据地

  1938年10月,广州失守后,曾生等领导当地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东江纵队在东江两岸、广九路两侧、珠江三角洲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东江根据地。1939年,建立起以淡水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冯白驹等领导原在当地的红军游击队和当地人民,组成琼崖抗日自卫团独立队(后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琼崖纵队),在海南岛的东北部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琼崖根据地。1941年建立了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自1938年至1944年春,两根据地军民抗击着日军1个师零1个旅,广东伪绥靖军5个师及海南岛全部伪军,与日伪军作战数千次,成为坚持华南敌后抗日的唯一力量。粉碎敌人多次“扫荡”,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21.东江抗日根据地

  东江抗日根据地,地处珠江江口、广(州)九(龙)铁路两侧,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这里面向大海,背靠广州,是日军进攻广州、侵犯华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惠阳、广州沦陷。国民党军队溃逃,华南广大国土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共中央立即指示广东省委,在东江日占区后方开拓游击区。12月2日,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曾生任总队长。1939年1月,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王作尧任大队长。这两支抗日武装分别在惠阳县和宝安县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打开了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1939年底,两支部队发展到近700人。1940年9月,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由东江特委书记尹林平兼任两个大队的政治委员。

  随后,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粉碎了日军对百花洞等地的进攻,开创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建立了8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与此同时,第五大队回到宝安敌后,开创了以阳台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6至8月,日军先后出动1000多人,对阳台山根据地进行“扫荡”。第五大队连续作战,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同年2月,中共东江特委抽调干部、战士组成小分队挺进增城,与当地武装会合,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增从番独立大队,以油麻山为基地开辟根据地。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5日香港沦陷。当时,中国一大批文化界和爱国民主人士被困在香港,情况十分危急。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分别电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迅速将这批人士抢救出来,经澳门、广州湾或东江转入大后方。营救工作在周恩来指挥下,由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中共广东地方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具体实施。接到指示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立即派出武工队员、交通员进入港九地区。从1942年1月开始,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茅盾、邹韬奋、戈宝权等文化界精英和民主人士及其家属共800余人抢救出来,安全送回大后方。此外,还抢救了国民党官员和家眷等10余人,国际友人近百人。这一秘密大营救,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扩大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各界人民和海外的影响,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942年1月,广东军政委员会成立,尹林平任书记。同时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尹林平任政治委员,曾生、王作尧任副总队长。并将部队进行改编,成立主力大队、第三大队、惠阳大队、宝安大队和港九大队。1942年是东江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一年。日、伪、顽军对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进攻,使活动在阳台山的主力大队受到严重损失。年底,广东军政委员会在九龙西贡乌胶藤村召开干部会议,传达周恩来关于要针锋相对地展开斗争的指示,决定坚决反击顽军进攻,对日伪采取积极的作战行动。从1943年1至1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共作战7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000余人,部队发展到4000多人,恢复和发展了惠、东、宝抗日根据地。

  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二、第三、第五、惠阳、宝安、港九、护航7个大队。东江纵队成立后,积极扩大游击区,壮大武装力量,部队得到迅速发展。1945年初,根据广东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精神,东江纵队派部队北上,开辟了博罗罗浮山为中心的江北根据地。5月,广东临委和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及直属队进入罗浮山抗日根据地。此时,东江纵队已发展到1万多人,活动范围从东江流域扩展到北江地区、广州市郊几十个县市和香港、九龙地区,还先后开辟了广九路东西两侧、惠东宝地区的路东、路西根据地,并向东发展,建立了惠东、海丰根据地。

  开辟、扩大根据地的同时,各地抗日民主政权也相继成立。至1945年六七月,东宝、惠东行政督导处,路东行政委员会和博罗、海丰县民主政府成立。到抗战后期,东江抗日根据地共建立了5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和游击区人口达400万以上。

  21.琼崖抗日根据地

  1938年12月初,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的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马白山分任正副大队长,下辖3个中队,队员300多人。1939年2月10日,日军数千人在海口一线登陆,国民党军撤退,海口、榆林沦陷。是日,独立队派一中队在敌东进必经之地潭口设伏,战斗从早晨持续到黄昏。潭口阻击战,揭开了琼崖抗战的序幕。

  1939年5月,独立队扩编为琼崖人民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队伍扩大到千人,总队长冯白驹。总队在琼山、文昌、定安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琼(山)文(昌)抗日游击根据地逐步建立。8月,总队改称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第一总队,总队长仍为冯白驹。1939年10月21日,总队三大队和国民党儋县3个游击中队,以及那大镇周围8个乡2000多名地方武装,由马白山任总指挥,围攻驻琼西那大镇的日、伪军,6日攻克那大。这次战斗,击毙日军指挥官1名,毙伤日军多名,俘伪军中队长以下官兵80余名。至年底,琼崖总队先后对日作战70余次,击毙日军8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1939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召开第八次扩大会议,会议提出积极创建游击根据地的任务。1940年中共中央也多次对琼崖工作做出指示,要求琼崖立足自力更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和扩大根据地,特别提出要重视对华侨和少数民族的统一战线工作。

  按照开辟新的根据地的指示,1940年2月,独立总队在澄迈、临高、琼山三县交界处的美合地区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底,独立总队发展到2500余人,活动遍及琼山、文昌、澄迈、临高等11个县,建立了琼(山)文(昌)平原根据地、美合山区根据地和六连岭等小块游击根据地。在1941年5月展开的对日作战中,三次袭击伪军据点,毙敌30余人,拔除了设在琼文腹地的日军美德据点,巩固了琼(山)文(昌)根据地。

  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琼崖特委积极开展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设工作。1940年10月海南成立了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5月后,先后建立了琼山、琼东等县级政权。11月10日,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冯白驹任主席。抗日民主政府不仅团结岛内倾向抗日的各民族、各阶层人士,还积极主动地争取海外爱国侨胞的支持和援助,感召他们为抗战服务,或从政参军,从而建立起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2年5月底日军对根据地进行全面扫荡,分割“蚕食”反复“清剿”。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摩擦,海南抗战进入困难阶段。总队灵活运用游击战,充分依靠包括黎、苗少数民族、侨胞在内的人民力量,抗击日军5个警备队6000余人和伪军5000人的野蛮残酷进攻。正如冯白驹事后回忆所说,“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将日本侵略者陷入琼崖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1943年1月,总结了敌人大规模长时间的扫荡特点,琼崖特委及独立总队作出了“坚持内线,挺进外线”的决策。第1支队向西挺进,在儒万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第2支队第1大队和琼山基干大队扩大琼东南抗日根据地。后又转战数月,逐渐恢复了琼(山)文(昌)抗日根据地,开辟了万宁、陵水和保亭广大游击区,创建并巩固了绿现山、儒万山抗日根据地,将各抗日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4年初,琼崖特委成立黎苗民族工作委员会,3月,成立黎族人民抗日后备队,领导白沙黎族人民斗争。1944年秋琼崖总队改称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简称琼崖纵队),冯白驹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5年7、8月,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实施反攻,攻克感恩、儋县等县城,解放全岛2/3的土地,100多座城镇,100多万人口。根据地从最初的仅限于东北部的琼(山)文(昌)区和澄迈地区,扩大到全岛的16个县境。琼崖纵队从当年改编时的300人发展到7700余人,在6年多的艰苦斗争中,共作战2000余次,击毙日、伪军3500余人,坚持到抗战胜利,完成了保岛卫民的历史使命。

  22. 渤海区抗日根据地

  渤海区的前身分别为清河区和冀鲁边区。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自北平、天津大举南下,冀鲁边区首当其冲。中共津南工委于1937年7月15日在盐山县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开展平原抗日游击战争。在清河区,中共山东省委领导恢复和建立党组织,于1937年12月先后组织和领导了黑铁山起义和寿光牛头镇起义,分别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和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此后,在潍县、昌邑、广饶、临朐、益都、临淄等地先后爆发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第九、第十支队及临淄青年学生志愿军训团(三大队)。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对清河区和冀鲁边区的抗日斗争十分重视。1938年9月,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兼343旅政委肖华率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抵达冀鲁地区,整编地方抗日武装,建立党政军各级组织,创办抗日军政学校培训干部,团结国民党军高树勋部抗日,并先后组织了韩集伏击战、三打灯明寺、激战大宗家等战斗,打击了入侵的日军。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陆续侵占了清河区、冀鲁边区境内各县城及较大村镇,开始了频繁的“扫荡”、“清剿”和“蚕食”,推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清河区、冀鲁边区的抗战形势日益恶化。

  1939年10月,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等就清河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给予重要指示。在许世友所率领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的支持下,清河区在黄河入海口两岸广阔荒原地带创建了抗日根据地。从此我抗日武装基本上跳出了原在胶济铁路两侧活动的狭小圈子,由被动转为主动。1942年始,日伪对清河区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扫荡”、“清剿”和经济的掠夺。清河区党政军民加强团结,咬紧牙关,在大平原上大挖“抗日沟”,改造平原地形,利用青纱帐,开展敌后武工队活动,并在1942年、1943年两次组织夏季反“蚕食”、反“清剿”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在冀鲁边区,自1939年底始,边区的党政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反“扫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1942年6月,日伪军继在冀中实施五一大“扫荡”后,对冀鲁边区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冀鲁边抗战进入最残酷、最困难的时期。根据刘少奇对冀鲁边区关于坚持抗战、渡过难关和斗争形式要适应形势变化的重要指示,边区军民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敌进我进、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不断打击敌人,逐步收复被“蚕食”地区。

  1944年初,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景晓村任中共渤海区党委书记,杨国夫任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刘其人任渤海区行署主任。渤海区下辖6个地委(专署、军分区),41个县市,全区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渤海区党政军机关驻地在今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区内平原地域广阔,海岸线长,物产丰富。在革命战争年代,渤海区既是我军战略反攻的前沿阵地,又是战争资源的供给基地和休养整训的可靠后方。渤海军区于1944年相继对日伪军发起夏季、秋季攻势作战,全部恢复被日伪军“蚕食”的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根据地,先后攻克鲁北重镇利津等4座县城,取得重大胜利。

  从1945年初开始,渤海军区按照八路军山东军区的统一部署,开始了新的攻势作战。6月,发起蒲(台)滨(县)战役,先后解放蒲台、滨县县城及道旭、北镇等日伪据点;同时,各军分区部队先后解放吴桥、南皮、德平、庆云、沾化、高苑等县城。

  1945年8月,在对日全面大反攻作战中,渤海军区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的命令,组成山东第四前线指挥部和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兵分三路向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展开大反攻。至7、8、9月三个月的反攻作战中,渤海区我军共歼敌3万余人,解放县城33座,人口600余万。渤海区已发展成西起津浦铁路,东至渤海,北近天津,南至胶济铁路,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辖41个县市,人口1000万的解放区。

  在抗战胜利的进军声中,1945年10月,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和渤海军区独立师1.3万余渤海军区部队,在杨国夫、刘其人、徐斌洲、龙书金等率领下,昼夜兼程挺进东北,为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领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晋察冀、晋绥、陕甘宁、晋冀鲁豫、冀鲁豫、山东、苏南、皖东等。这些抗日根据地成为193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抗日主要战场之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始终牵制着大量日本侵华兵力。据资料记载,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的日本兵力占侵华日军总兵力的比例,1938年为58%,1942年为63%,1944年为64%。抗日根据地的存在,打乱了敌人作战的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形成了敌我双方军事态势多层复杂的包围与反包围,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为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在中国,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军事、政治组织。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这些抗日根据地成为193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抗日主要战场之一。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中国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由八路军115师开辟的最早的中国抗日根据地。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1938年建立了正式领导机构——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选举实行“三三制”。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人。在聂荣臻率领下 ,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平型关战斗后,聂荣臻率一一五师一部两千人留守五台山,在晋察冀边区开展游击战争。十一月,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四个军分区。八路军在各地组织战地动员委员会和游击队。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在河北阜平召开全区军政民代表大会,成立了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各级政权进行了改选,统一了政策法令,改编了当地的抗日武装,部队迅速扩大。二月,边区军民粉碎了日寇二万多兵力的八路围攻,恢复了晋北、冀西、冀中、察南的五十余县。这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一九三八年春,派出一个支队进到北平的西山一带,开辟了平西根据地。同年四月,在冀中成立了行政主任公署,建立了冀中根据地。六月,又组织一个纵队,进入冀东。七月,配合当地的党组织,在冀东七县发动武装起义,并在十七个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开辟了冀东根据地。它是以后冀热辽根据地的基础。这些根据地的开辟,使晋察冀边区更加扩大。

  晋绥抗日根据地

  晋绥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抗日军民创建的19个重要解放区之一 。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下辖46个县,320万人。由贺龙、关向应领导创建,后又与当地武装相结合,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自1937年至1944年春,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共作战10114次,毙伤日伪军100740人,俘虏日伪军18389人。晋绥根据地民兵配合主力或单独作战18718次,毙伤日伪军7733人,俘虏日伪军1876人。我军指战员牺牲13700余人,伤3万余人。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是华北战略要地之一 。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一九三七年九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共辖二十三个县。十一月,在完成普选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中央一直在陕甘宁边区,在政治上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陕甘宁边区成了全国抗日的中心,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山东抗日根据地

  山东抗日根据地:包括渤海、鲁中、鲁南、胶东、滨海五区,还有河北、江苏各一部分 ,下辖96个县,1350万人。1937年冬至1938年,共产党先后建立鲁南、胶东、清河根据地。1939年3月,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主力进入鲁西,与之会合。从1937年至1944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和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5万余人。

  华中抗日根据地

  华中抗日根据地:包括江苏绝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5月和7月,陈毅和张鼎丞分别率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挺进江南,创建苏南根据地。8月,谭震林率新四军第三支队进入皖南,开辟豫皖苏根据地;6月,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挺进皖东,建立皖东根据地;年底,新四军一部在八路军配合下,开辟皖东北和淮海区。自1938年至1944年春,和日伪作战17500余次,毙伤日伪军24万余人。

  华南抗日根据地

  华南抗日根据地:包括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后,原在东江一带的红军游击队,在曾生等领导下,组成抗日游击队,建立东江根据地。1939年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原在当地的红军游击队和海南岛人民,在冯白驹等领导下,建立琼崖根据地。两地都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粉碎敌人多次“扫荡”,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苏北抗日根据地

  苏北抗日根据地:包括淮(阴)海(州)、盐(城)阜(宁)两个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它是联结华北八路军和南方新四军的重要枢纽,是华中敌后抗战最有利、最能发展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苏中抗日根据地

  苏中抗日根据地:位于江苏省中部,包括扬州、泰州、南通等地区,东临黄海,南至长江,与苏北、淮北、淮南、皖江等华中抗日根据地相连。皖南事变前统称苏北。1941年3月,苏中区党政领导机构成立,苏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形成。

  苏浙皖抗日根据地

  苏浙皖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新四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

  淮北抗日根据地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3块根据地组成。它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淮南抗日根据地

  淮南抗日根据地: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它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津浦路纵贯其间。以津浦路为界,分路西、路东2个地区。

  皖江抗日根据地

  皖江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派李世农到皖中无为地区组建了中共皖中工作委员会,恢复和重建各地党组织,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团体,团结了一批爱国进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了皖中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浙东抗日根据地

  浙东抗日根据地:浙东抗日根据地是皖南事变后由浦东南进的抗日武装、浙东地方党以及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派来的一大批干部,经过艰苦奋斗,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它包括四明、会稽、三北(指余姚、慈溪、镇海3县姚江以北地区)和浦东4个地区,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河南抗日根据地

  河南抗日根据地:开辟河南新区,是抗日战争后期中共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经过八路军、新四军的共同努力,开辟了豫西,发展了豫南,扩大了豫东,恢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打通了华北、华中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对于坚持全国抗战,控制中原战略要地,有着重要的意义。

  鄂豫皖抗日根据地

  鄂豫皖抗日根据地:鄂豫皖抗日根据地是1938年武汉陷落后逐步开辟的,习惯上称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或鄂豫边区,也称豫鄂边区、鄂豫皖边区、湘鄂豫皖边区。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到东起安徽宿松,西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阳,南到湖南洞庭湖的广大地区,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人。

  湘鄂抗日根据地

  湘鄂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后,中共鄂南特委成立,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鄂南抗日游击区。1942年,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长江,建立了以大幕山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后因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鄂南根据地,部队除留一部坚持当地游击战争外,主力部队撤退鄂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在极端困难中坚持了抗日阵地。

  东江抗日根据地

  东江抗日根据地:地处珠江江口、广(州)九(龙)铁路两侧,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这里面向大海,背靠广州,是日军进攻广州、侵犯华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琼崖抗日根据地

  琼崖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初,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的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马白山分任正副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队员300多人。1939年2月10日,日军数千人在海口一线登陆,国民党军撤退,海口、榆林沦陷。是日,独立队派一中队在敌东进必经之地潭口设伏,战斗从早晨持续到黄昏。潭口阻击战,揭开了琼崖抗战的序幕。

  邱北抗日根据地

  邱北抗日根据地:邱城以北、威县以南、东至卫河、西至滏阳河,以邱县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它是邱县

  人民在地方党组织和抗日县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及冀南区党、政、军、群领导机关,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坚持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战略战术,历经浴血奋战,创建、坚持、巩固起来的。抗日军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渡过了一个最不平凡,最充满激情的时期,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项献。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18 10:48: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个大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由来(二)

下一篇:建立抗日根据地与党的作风建设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