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英雄丰碑 屹立江淮
2022-12-15 16:56:37  来源:安徽党史方志网  点击:  复制链接

  从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安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江淮大地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重要战场,安徽抗战也由此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血火征程,江淮儿女以特有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敌后抗战英勇雄壮。1937年12月,陈毅到舍会山传达党中央指示精神并将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1938年2月,部队集中到瑶里召开抗日誓师大会,会后开往歙县岩寺。1938年4月,新四军江南部队第一、二、三支队于皖南岩寺集中整训后,迅速开赴苏南、皖南开展抗日游击战;江北的第四支队也到达皖中进行敌后抗战。新四军军部先后进驻太平县麻村、南陵县土塘,于1938年8月2日移驻泾县罗里村。自此,安徽成为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

  根据党中央要求和军部部署,新四军各部在安徽各地开展了大量积极主动的抗日军事斗争:新四军第二支队在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率领下,迅速向芜湖、当涂、宣城敌后挺进,奇袭官陡门,激战狸头桥,打击敌人。第三支队在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领下,进入皖南沿江的铜陵、繁昌前线,威胁日军长江航运,仅1939年就对日军作战200多次,发起5次繁昌保卫战,取得重大胜利。第四支队在司令员高敬亭率领下,向皖中挺进。

  1938年5月12日,第四支队第九团一部在巢县东南蒋家河口设伏,歼灭日军20余人,在安徽打赢了新四军建军后东进抗日的第一仗,揭开了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抗战的序幕。第四支队先后在舒城、庐江、巢县、无为、桐城地区开展抗战,取得范家岭、棋盘岭、运漕等战斗胜利,歼灭日军1000余人;挺进皖东后,粉碎日军2000余人的大“扫荡”,开辟了以定远藕塘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

  1939年1月,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抵达江北无为地区,将第四支队第二游击纵队和江北地方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

  为统一指挥江北新四军部队,1939年5月,在叶挺主持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庐江汤池成立,张云逸兼任指挥,副指挥徐海东、罗炳辉。7月,新四军第五支队成立,司令员罗炳辉,政委郭述申,部队挺进津浦路东,开展游击战争,三打来安城,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开辟了以来安半塔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

  1939年初,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在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率领下,进入皖北敌后,战斗于皖北地区,袭击日伪军据点,反击敌人的“扫荡”,创建了以涡阳新兴集为中心的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7月初,彭雪枫派张爱萍率部到皖东北地区,会同地方党组织和八路军南下部队,经过对国民党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盛子瑾的统战工作,开辟了皖东北游击根据地,不断抗击日伪军。

  在武汉沦陷、中国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于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确定敌后抗战的总的战略部署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为此,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方局,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通知,任命刘少奇(化名胡服)为中原局书记,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归中原局指导。安徽抗战进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崛起并逐步占据抗日战场主体地位的时期。

  1940年3月17日,华中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随后,抗日烽火遍地燃起,皖东地区来安、嘉山、滁县、凤阳、天长、全椒等县的抗日民主政权相继成立。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全军辖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其中,新四军第二师、第四师、第七师主要战斗在安徽境内。党领导的抗日民主阵地日益巩固发展、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开展整风和大生产运动,积极展开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建立了淮南、淮北、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1945年8月,安徽三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在大江南北和津浦铁路两侧,对所在地区的日伪据点,独立自主地进行了反攻作战。

  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军队收复了盱眙、嘉山、来安、天长、六合、定远6座县城,接连攻克根据地境内淮南、津浦铁路沿线据点,从北面威胁南京。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攻克宿迁、泗阳、五河、灵璧、永城、萧县等7座县城,攻克浮山、双沟、外河口等据点68处,除津浦、陇海铁路沿线仍为日伪军占领外,淮北地区全境获得解放。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在反攻中收复了无为县城,拔除了凤凰颈、襄安、运漕等日伪据点40多处。第七师部队还在芜湖、宣城一线与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会师,打通了皖南与苏南的联系。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安徽境内的淮南、淮北、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到鼎盛时期。

  在抗战中,安徽是新四军的集结地、东进抗日的出发地、军部所在地和重大事件(皖南事变)发生地,是新四军坚持抗战的主战场之一;安徽也是华中敌后抗战的领导中心,中共中央东南局(前身是东南分局)、中原局、华中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安徽境内活动。安徽人民在江淮大地上所进行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侵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写下了光辉篇章,锻造了伟大的新四军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引领抗战走向胜利的关键因素。局部抗战时期,由安徽党组织领导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是安徽地区抗日斗争的主体。全面抗战初期,安徽党组织积极促成并坚决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安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组织包括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在内的安徽所有爱国群众,安徽地区国共合作的局面才能深入发展,成为推动全面抗战的政治基础。安徽党组织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开辟和发展广阔的敌后战场,支援配合正面战场抗战。

  战斗在安徽大江南北的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成为坚持安徽地区抗战的中坚力量,成为安徽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抗日战争是一场壮阔的伟大民族战争,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开展和发展人民战争,才能战胜强大的民族敌人。主要在安徽开展抗日斗争的新四军第二师、第四师、第七师的大量兵员就是安徽的父老乡亲。安徽各抗日根据地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普遍动员群众,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广泛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组织兴修水利,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手工业,增加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实行抗日民主政治,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和其他各阶层群众的生产和抗战积极性,使得安徽抗战获得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责任编辑:严丹 最后更新:2022-12-15 16:58: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亳县抗日斗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