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中的回族(13)
2017-11-06 14:23:23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复制链接

  冀中回民支队的战斗历程,也是冀中回民支队不断壮大,不断袭击日寇,取得辉煌战绩的历程。概括起来,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战斗的经历可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初创到河问整编。马本斋的队伍编入河北游击军,扩充力量,利用游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武器弹药,武装自己,并配合其它抗日部队,袭击日寇驻地。主要活动范围在献县、河间县一带。第二阶段,从河间整编到1940年转战深县。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教导队与冀中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成"回民教导总队后,经过整顿,队伍战斗力增强"。"1938年11月至1939年4月,敌人对冀中抗口根据地进行五次战役嗣攻时,回民教导总队奉命转战于青(县)、沧(县)、交(河)一带,与八路军主力三纵队和贺龙、关向应所部一二。师协同作战,紧紧拖住敌酋日本联队于河问一带,并瞅机会予敌以重创。打得这个双手沾满冀中人民鲜血的侵略者(山本)狼狈不堪"。第三阶段,1940年至1941年底,回民支队转战深县南部地区,在深泽县、栾城南部、大清河畔、青县、大城等地与敌人周旋,取得多次胜利,使敌人闻风丧胆。第四阶段,从1942年初到1944年,回民支队在日寇疯狂扫荡的严酷形势下,在子牙河附近坚持战斗,后奉命撤往鲁西北、鲁西南,进行反"蚕食"斗争。1944年1月,回民支队开赴陕甘宁边区。在1940年至1942年的战斗中,回民支队取得一个个令人鼓舞的胜利。康庄伏击战、榆科战斗、深泽攻坚战、青(县)大(城)战役等,是冀中回民支队能征善战的典型战例。

  1940年,回民支队在深南地区先后作战30余次,毙伤俘虏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发生于1940年5月30日的康庄伏击战,是一次极为出色的战斗。康庄是衡水至安家庄敌人据点之间的一个村庄。回民支队以少数兵力佯攻安家庄,待敌人打电话到衡水求援后,迅速割断电话线,将我主力布置在康庄一带。当毫无准备的敌人增援部队经过康庄时,回民支队用猛烈炮火袭击。这场战斗除少数敌人逃跑外,其余的全部于半小时之内被歼灭在衡安公路上。这次战斗中,回民支队缴获加农炮一门,九二式重机枪两挺,轻机枪2挺,步枪150余支,还有许多弹药及军用物资。康庄伏击战的重大胜利,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高度赞扬,冀中军区授予锦旗,上书:"能征善战的回民支队"。

  在深南榆科进行的战斗也是一个漂亮仗。榆科是日军在深县东南的又一个重要据点,为了拿下这个据点,回支队员化装成日本兵押着两个"被俘"的回支队员。被恭顺地迎进据点。这场战斗,回民支队17个勇士歼敌60余人,活捉30名人,还缴获许多武器弹药。

  1940年10月,回民支队从深县转战深泽县。11月14日至18日,回民支队攻打深泽县,连续奋战四昼夜。这次攻坚战中,敌我双方伤亡重大。"敌人对回民支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深为震惊,把我未抢回的阵亡战士,埋葬在东门外北城墙脚下,并立一碑,上书:’回民支队战死之墓’。这块墓地,一直保留到日本投降之后。当地人民政府将其移至北门外北极台处,建起了"回民支队烈士陵园"。(生)

  1941年7、8月,回民支队参加青(县)大(城)战役期间,在子牙河东进行对敌斗争。两个月时间,连续进行了27次战斗,歼灭日伪军1000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这一带地区出现了"敌人露头就挨打,出动就遭伏击"的局面。回民支队先后在子牙河东北五次伏击敌人,用地雷炸毁敌人汽车数十辆。接着,又在陈庄消灭敌常备军300余名,打得敌山本联队不得不下令各据点"百人以下武装不得走出据点大门"。

  这几次胜利,只是回民支队取得辉煌战绩的几个典型。另外像大清河艰苦卓绝的六个月,滦南战斗的两个月,沧石路大大小小的战斗等,都是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利用敌人的弱点,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取得的较大成果。

  回民支队胜利的消息,迅速地传扬开来,鼓舞了抗日军民的信心和斗志。回民支队在深县、衡水地区活动时,到处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慰劳。有一位老大娘拿着鸡和鸡蛋送到回民支队,她说:"我要看看我们的支队,看看我们的支队司令。"许多老百姓情愿自己跑几十里地将慰劳品亲自送给回民支队,生怕别人送错了,老乡们到处传播着:"马司令员真能指挥,回民支队真能干。"回民支队的英勇善战获得上级领导的嘉奖,冀中军区曾通报要各部队"向回支看齐",并奖给他们"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曾颁令嘉奖马本斋同志。

  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武力消灭回民支队,但回民支队在战争中强大起来。于是敌人采取卑劣手段进行诱降和劝降。在未能使马本斋动摇和屈服的情况下,便迫害和拘捕马本斋的亲属,企图逼迫马本斋投降。1941年8月27日,日寇包围了马本斋家乡东辛,逐一拷问全村老少,搜寻马本斋的母亲。群众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愿出卖马本斋母亲,但马母白文冠不忍看群众替自己挨打,就挺身而出。敌人把白文冠带到河间城,进行威胁、欺骗,逼老太太写信给儿子,劝马本斋投降。这位英雄的母亲坚贞不屈,痛斥回奸,最后绝食自尽。

  马本斋母亲的牺牲,震撼了冀中抗日军民,也更增强了马本斋和回族抗日军民斗争的决心。1942年前半年,由于敌人大规模的扫荡,形势非常严峻,回民支队在子牙河东部的战斗是极为艰苦的,直到6月底撤离冀中,退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冀鲁边区。后又转移到冀鲁豫军区第四分区、鲁西北三分区。1943年7月,回民支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在鲁西北摧毁据点80余处,俘伪军700余人。同年冬,在军区司令杨得志指挥下,回民支队和军区其它两个团取得了八公桥战斗的胜利,赢得了反蚕食斗争的胜利。

  1943年下半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回民支队"奉命准备开赴陕北。这时马本斋病重,不得不转往冀鲁豫第三分区后方医院治疗。但终因医治无效,于1944年2月7日病逝,年仅43岁。

  1944年1月,回民支队由张同钰、董庆云带领,在杨得志司令员统一指挥下,与其它兄弟部队一起,开赴陕甘宁边区。到达陕北后,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教导一旅,"回民支队"番号仍保留。回民支队到陕北后,投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作为一支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回民支队胜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冀中回民支队在六年多的时间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消灭日、伪军36700余人,攻克、破坏碉堡、据点及铁路、桥梁数百处,缴获许多武器和军用物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吕正操司令员赋诗称赞"回支骁勇天下闻"。在所有回忆、纪念和研究冀中回民支队的文章、书籍、资料中,几乎都有这么一个结论:"英雄的回民支队是回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她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史上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二)渤海回民支队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许多支回族抗日武装中,可以和冀中回民支队并称的,就是有名的渤海回民支队,也称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它是在回族居住较集中的冀东鲁北(渤海区)成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支回族抗日武装。驰骋冀鲁边区的渤海回民支队,与回族英雄马本斋率领的冀中回民支队遥相呼应,紧密配合,扣击日寇,保家卫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回民武装的又一面旗帜。

  1.渤海回民支队产生的背景

  从地理条件看,冀鲁边区东临渤海,西靠津浦铁路和运河,南邻济南,北接天津,是河北省东部和山东省北部的平原地带。从历史背景看,几百年前,这里就有数十万回族和汉族杂居相处。据说这些回族多数是从明朝当兵而落户本地的。他们中有一部分被分配到运河沿岸城镇,大部分则被发落到沿海和贫瘠荒芜地带。盂村、盐山、黄骅、沧县等地的回族地区大多数足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当地人民不得不兼营小商小贩,以求谋生。因靠近渤海盐滩,许多回族从事贩运私盐的活动,风险极大,若被官家发现,轻则处罚,莺则砍头,有些回民为此铤而走险,当了土匪。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当地回族人民具有革命斗争的悠久传统。

  从社会现实和革命条件分析,由于当地回族既受地主、官僚压迫,又受高利贷者盘剥,日本入侵之初,冀鲁边区首当其冲,受害最深。所以,"回族人民的革命性和反抗精神显得特别强,要求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的愿望也特别强烈"。

  渤海回民支队诞生的直接原因和条件的成熟,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后,华北危机,冀东鲁北回汉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出路只有一条:团结抗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寇即对华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当日军进攻天津时,驻防津南马厂’的国民党29军爱国将士进行了抵抗,但终因执行蒋介石命令而撤离华北。这助长了日军侵略气焰,使侵略者轻而易举地攻占了津浦路及沿线城镇,国民党地方军阀和政府官员望风而逃。日寇在武力进攻的同时,推行"以华制华"、"以回制回"的反动政策,在华北拉笼和收买一些民族败类,成立伪"中国回教联合会"。1939年后任敌伪沧(县)盐(山)新(海)剿共总司令、驻防韩村的回奸刘佩臣,利用武力和伪"中国回教联合会"宗教组织,对孟村回族聚居区和冀鲁边区各地回族村落进行严密控制,强迫回汉族青年参加伪"皇协护民军".充当日寇帮凶。与此同时,国民党残余、地主豪绅、土匪恶霸纷纷出笼,为非作歹,拉武装,占地盘,各立山头,自封团长、司令。他们到处向老百姓要粮、要钱,白天劫,晚上抢,老百姓遭了殃。冀东鲁北广大回汉人民实在无法生活下去,或者拿起武器公开地和敌人战斗,或者投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旗帜下,或联络乡邻,宣传抗日主张秘密地和敌人斗争。其二,冀东鲁北地区党组织建立比较早,有一批优秀的领导骨干。

  1922年,孟村县的回族激进人物刘格平,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到家乡后,刘格平向回汉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宣传马列主义,党的组织很快发展起来,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分子。汉族的马振华、邸玉栋、回族的刘子芳、王俊峰、王连芳等同志就是其中的代表。

  1934年,刘格平等同志组织和领导了有一万多回汉人民参加的庆云县马夹河"河工暴动",给反动当局以狠狠的打击。尽管暴动被镇压,但这次公开斗争唤醒了千百万回汉人民,使这一地区的人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光辉形象。此后,马振华、邸玉栋、刘子芳、王俊峰等同志迅速转入地下,历尽艰险,坚持地下斗争。革命的火种已在冀东鲁北回汉人民心中扎了根,为以后建立抗日组织和成立回族武装打下了基础。

  2.渤海回民支队的创建

  "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在冀东鲁北及时发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在上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建立了冀鲁边区抗日救国军(以后改称国民政府军委会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支队)。这支部队就由回汉革命同志共同组成,支队下属三个路和一个特务团。这三路的领导人分别是:一路的指挥是刘子芳,大队长是张凤亭和刘树林;二路的负责人是王俊峰,三路由杨振东、杨寿荣率领,王连芳在特务团。其后成立津南支队六大队,大队长是刘震寰。抗战初、刘震寰率领的津南支队六大队,在沧县忤龙堂伏击战中,消灭鬼子一个小队,击毙一名日军大佐,打击了日寇的侵略气焰,在当地很有名气。这时尽管还没有回民支队的旗号,但冀鲁边区各抗日部队中,有很多回族同志,就为建立回族抗日武装提供了组织基础。其时,很多的回族群众渴望参加抗日部队,只是由于信仰和生活习惯上的某些禁忌,回族同胞有顾虑,成立回民自己的抗日组织和抗日武装是组织回族群众积极参加抗战的迫切要求。

  1938年9月,肖华同志率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来到冀鲁边区,成立了冀鲁边区党委,由马国瑞任书记。区党委成立后的任务是,进一步发动群众,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有重点地建立革命武装。第二年,中共冀鲁边区党委根据回族居住较多的盐山、沧县、新海、庆云、南皮等县的情况,决定建立回民抗日武装,以利于消灭这些地区的日军、国民党残余、"回奸"和土匪。

  在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武装成立前,先有回民抗日救国总会产生。1940年春夏之交,冀中回民支队(即马本斋部队)派来两位阿訇丁溪野和曹逵,到边区进行联系,谈到冀中回民支队和冀中回教总会的工作以及战斗的情况,引起了冀鲁边党委的重视。党委针对日寇、特务、"回奸"在回族中进行亲日、反共活动的阴谋,为了更有利地同"回奸"和伪"回教联合会"斗争,决定成立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和回民大队。王连芳、刘震寰、刘喜三等同志与丁溪野、曹逵二阿訇共同进行筹建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回民抗日救国总会于1940年7月20日在宁(津)、乐(陵)地区的魏家庵正式召开代表会议,王连芳被选为总会主任,刘震寰任组织部长,丁溪野任宣传部长、李玉池任青年部长,张文林任武装部长,曹逵任教务部长,刘喜三任生活改善部长,刘树人任秘书长。(到1942年,增加了一位总会副主任韩道仁)。

  回民抗日救国总会下设四个分会,分头进行活动。一分会主任张英达,活动区域在沧县、南皮,宁津一带。二分会主任丁溪野(兼),在新海(今黄骅县)、青县、天津南部活动。三分会主任刘愚农(原名韩桐轩),在盐山、庆云、无棣及信阳等地活动。四分会(开始叫七分会)主任李玉池(兼),在鲁北的德平、陵县、临邑、商河、济阴、德州、齐河一带活动。

  根据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冀鲁边区党委决定正式成立一支以回族为主体的抗日武装。1940年8月,冀鲁边区回民大队正式成立(也叫冀南六分区回民大队)。刘震寰任大队长、王连芳任大队政委,王立朝(汉族)任参谋主任,成立地点也在宁乐地区魏家庵。

  冀鲁边区回民大队的成员,最初只有20多人,是从津南支队和沧县大队抽调来的。当时,回教抗日救国总会丰要在孟村、新县、石桥一带开展活动,回民大队则到徐市一带活动,当时主要的任务是扩大抗日武装,壮大抗日力量。孟村、新县、石桥、徐市等地的群众深受日寇、汉奸、"回奸"的欺侮压迫,抗日复仇的情绪高涨。一旦回族人民有了自己的抗日组织和武装,当地群众积极响应,青年纷纷参军。在回民抗日救国总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冀鲁边区政府周贯五同志的帮助和指导下,回民大队由建队时的几十人、几十支枪,迅速发展到四百余人。

  1941年春,这支回民武装已组建成四个大队:一大队,由张文林任大队长兼政委,后由刘金声任大队长;二大队,石娃、张凤亭任正副大队长,张玉清担任教导员;三大队,李玉池任大队长兼政委;四大队,刘喜三任大队长,吴庆云任政委。还有一个手枪队,队长宝童、韩景文,指导员刘国儒。

  壮大后的冀鲁边区回民大队,在1941年初,打过几次胜仗,如攻占旧城,歼伪军50多人;占领沧县于桥等等,影响进一步扩大。成立军区领导下的回民支队的时机成熟。

  1941年秋,回民抗日救国总会和回民大队在徐市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冀鲁边军区回民支队。刘震寰为支队长,王连芳任政委,王立朝任参谋主任,建置为四个大队和一个手枪队。1941年冬,军区派何仕兴来支队担任参谋长,刘济民任支队政治部主任(后任副政委,李子华任政治部主任)。到1944年,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冀鲁边军区回民支队改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回民支队的诞生,是津南鲁北抗日战场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渤海沿岸回族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回民支队的成立,极大地鼓舞着冀鲁边区回汉人民的抗日斗志。

  3.渤海回民支队的战斗历程

  渤海回民支队组建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和团结回汉族人民群众,在战斗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动群众,打击敌人、壮大自己(1940年8月全1942年上半年)。

  冀鲁边区回民武装的成立,反映了当地回汉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回民支队成立后,军区党委明确了任务,指示了方向,并派回汉先进分子组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支队长刘震寰、政委王连芳和一大队政委张文林都是回族干部。刘震寰和张文林是这一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的领导人。王连芳早就在这一地区作地下工作。支队副政委刘济民和参谋长何仕兴是汉族同志,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干部,他们是这一地区很有影响的共产党人,在回汉族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回汉干部团结一心,率领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打击日寇,从津浦铁路到渤海沿岸都留下了他们的战斗足迹。在他们的动员和发动下,许多回族群众踊跃参加抗日组织,不少青年投身于回民支队。像谭庄这样一个仅有30户人家的小村子,就有20多人参军。韩桥村一次就有18名回族青年携带20余支枪参加回民支队。同时涌现出父子同伍,父子、外甥同时参加回民支队的感人事迹。

  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和回民支队相互配合,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并出版报纸《正道周报》,刊物《正道杂志》)。他们还开办回民干部学校,由王连芳兼任校长,韩志鹏具体主持工作,回干校为回民支队和各回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回民干部(这所学校到1949年才停办)。在群众支援下,回民支队一成立就与日寇展开斗争,出其不意,打了许多胜仗,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拔掉一个又一个的据点。回民支队成为津南鲁北一支令敌闻风丧胆的抗日队伍。

  第二阶段:粉碎敌人"围剿"、 "扫荡",经受严峻考验(1942年下半年至1943年底)。

  日寇从1941年就开始对华北实行几次大规模的"强化治安运动",到1942年,日寇首先开始对冀中实行"五?一大扫荡"。马本斋率冀中回民支队开进冀鲁边区,与冀鲁边区回民支队靠拢,结果误宿沧县李圈子,陷入敌人重围,冀中回民支队伤亡惨重。待冀鲁边区回民支队赶来救援时,敌人已返回各个据点。1942年6月18日开始,日寇在冀鲁边区展开大规模扫荡,安据点,设炮楼,挖封锁沟,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拉网战术。在根据地内,先后设置高姚庄、罗疃、杨石桥、西赵河、白兔、毕孟、道安、白庄、贾强、苏基等很多新据点,敌占区迅速扩大,根据地逐渐缩小。敌人对这些地区进行惨无人道的烧杀抢劫"三光"政策,环境变得更加残酷。

  这年的天灾,如同雪上加霜。回民支队全体干部战士和群众一样,只能靠棒子骨朵(玉米棒心)、野菜、榆树皮、枣糠、槐树叶子充饥度日。敌人叫嚣一两个月消灭回民支队,边区军民处在重重困难之中。

  1943年,军区司令员邢仁甫投敌叛变,日寇、伪军、顽军和叛徒勾结,轮番扫荡,使根据地变成了"马蹄形"的游击区。部队几乎每天都要行军和转移。夜里行军,拂晓还得把部队拉到村外的交通沟里埋伏,既防敌人包围,又便于伏击来犯之敌。到冬天,只能选择大雪天行军,而士兵的冬衣又被敌人抢走,广大干部战士处于无衣无食的艰苦境地。

  在极端艰苦和险恶的环境中,回民支队干部战士,在冀鲁边区党委的领导下,依靠广大回汉群众,没有悲观失望,想尽一切办法战胜困难。

  1943年秋,回民支队建立中共总支委员会,由刘济民担任总支书记,刘震寰任副书记,李子华、何仕兴、张文林等为委员。回民支队各大队都建起党支部,大队政委兼各支部书记,全支队已发展了50余名党员。在党的领导下,回支精兵简政,紧紧依靠和团结回汉人民群众,展开反扫荡斗争。回支实行坚壁清野,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化整为零,化零为整,伺机消灭敌人,1943年9月奇袭白头据点,年底巧克姚庄据点,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例。刘震寰指挥的回支偷袭白头日军据点时,由张九江带手枪队夜间行动,先堵住敌人屋门,各大队冲进去逐屋消灭敌人,不到半个时辰,歼灭敌人两个小队120余人。位于盂村县东部的姚庄,是日军重要据点,深沟壁垒,戒备森严。回民支队通过当地地方组织,争取了驻在姚庄的一个伪军,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于1943年农历除夕迅速攻入据点内,未费一枪一弹,拔掉了姚庄据点,俘敌100多人,并缴获了敌人全部武器装备。

  在最为艰难的时期,广大回汉群众的支持、协助,是回民支队坚持下来的关键。在严酷的反扫荡斗争中,一些同志被捕,一些同志牺牲,1943年11月,敌人包围了回民支队二大队,王连芳和30多名战士被捕,队伍遭受重大打击,伤亡较重.但同志们脱险后,全部归队,无一人回家。敌人在扫荡、偷袭、包围中,常挨门搜捕,一个村庄一户人家也不放过,但回汉群众在危急关头总是不惜自己的生命,以死保护回民支队战士和抗日家属。1943年春,敌人突然包围塔上村,这里是回民救国会和回民支队经常活动的地点,当时住着十四名干部和几名抗日家属。在紧急关头,乡亲们找自己的衣服让这些干部和家属们换上,设法保护他们。敌人发现回支干部刘景亭后,六十岁的刘黑连大爷冒死保护,被敌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鲜血淋漓,刘大爷仍咬定刘景亭是他的"孙子",终于将其从敌人枪口下救出。还有一次,回民支队刚住进杨桥村,敌人就进村了,部队马上转移,担任警戒的苗英没来得及撤出,敌人已布满全村。在一位老大娘和她的女儿奋力保护下,苗英才转危为安。在冀鲁边区,回汉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回支干部战士的事迹,是数不胜数的。渤海回汉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八路军呀好比一条鱼呀,咳!老百姓就是河中的水呀,咳咳!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咳!"

  1942年至1943年这个艰难时期,回民支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部队一度减员,由500多人减少到200多人。部队的数量减少了,但严酷斗争的考验,使回民支队干部战士日益成熟起来,政治军事素质提高了,战斗力加强了,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主动出击,配合全国的大反攻(1944年春到1945年秋)。

  1944年春,渡过艰难时期的回民支队,主动向敌人展开强大的政治和军事攻势。或独立作战,勇斗日寇,或配合兄弟部队消灭敌人,活跃在津南鲁北广大地区,从1944年到全国抗战胜利,回民支队英勇杀敌,取得了辉煌战绩。

  1944年12月间,回民支队大战赵古庄子,围歼小山据点(现海兴县内),歼敌四十余人,缴获了一挺日本最新式的"歪把子"机枪,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

  1944年5月,回民支队在庆云县城东,一举歼灭出城收抢群众麦子的日伪百余人,只有四人逃脱。

  1944年6月初,全区展开夏季攻势。回支一大队又拔掉小山据点,缴获一挺六联机枪(意大利造)和几十支步枪。与此同时,四大队攻打小白兔据点,歼灭四十多名伪军。

  1944年6月底,回民支队拔掉苏基据点,歼敌四十余人。这次战斗中我军无一人伤亡。

  1944年8月间,回支战士以运送"军粮"为掩护,巧妙地全歼辛店敌人二十余名,拔掉了伪军安插在沧盐公路上长达五年之久的这颗"钉子"。

  1944年10月,在黄骅县的花寨,回民支队为了保护当地人民和他们的粮食。与八十多个日寇和二百多个伪军打了一次硬仗,歼灭日寇7人,回族孤胆英雄丁玉起还活捉一名日本鬼子,打死和俘虏伪军四十来人。战斗中,我军伤亡较大,回支一大队三中队长刘三福和几十名战士光荣献身。但经过这次打击,日伪军再不敢在这一带抢粮和骚扰了。

  1944年冬,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改称为"渤海军区回民支队"。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战斗规模不断扩大,此后,从吃小据点到吃大据点,攻占县城。回民支队也扩大了武装,又成立了两个大队。回民支队为培养少数民族骨干,还成立了轮训队,王昭乡和张树金为正副指导员。部队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在自己的根据地范围内种菜、晒盐,从事生产活动。

  1945年12月间,回民支队主动攻击齐家务、吕家桥、青村等大据点,消灭自卫团五百多人,缴获长短枪六百多支,还有一大车子弹,有二百余名伪军投降。接着,乘胜追击伪酋季虎臣,敌人仓皇逃窜。开辟了新的解放区。

  1945年3月,在孙刘庄,回民支队一大队和碱北大队,以250人(一说150人)的兵力,与敌400人激战,最后获胜,打死打伤敌伪40余人。

  1945年4月,回民支队追击青县伪军团,在北自来屯(吨)、猪龙口(朱里口),3天打了两仗,全歼敌人200多名,缴获了迫击炮和三大车枪支弹药。

  1945年8月。回民支队兵分两路,支队长刘震寰带领四大队和五大队,攻打无棣县城,俘敌70余人,并获大量被服。政治部主任李子华带领一大队和六大队,配合兄弟部队先后解放了阳信、惠民两个县城,日伪军全部投降。由于阳信、惠民、无棣的三大胜利,迫使庆云、盐山两县的日伪军闻风而逃,人民军队顺利开进庆云和盐山两县。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06 14:23: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回族(12)

下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回族(14)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