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创办“国际灾童教养院”的中国人
2020-07-10 15:53:39  来源: 民国大校场 文/燕草  点击:  复制链接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顽强抗争的年代。国难当头,在抗日战争这方熔炼民族正气的洪炉前,每个人都面临考验和抉择,美丑忠奸,立辨分明。在工商界,有些人举家逃到海外,有些人在国内沦为亲日派,以求自保,但也涌现出一批铮铮铁骨的爱国之士,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大义,书写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浩然正气,洪炉丹心,可歌可泣。竺梅先,便是这些爱国实业家中的优秀代表。

  白手起家 成民族造纸工业先驱

  竺梅先,生于1889年,又名炽潮,字佑庭,浙江奉化人。幼年家境贫寒,小小年纪就给当地的乡绅家放牛。1901年,12岁的竺梅先随哥哥去上海谋生闯荡,成为何源通五金杂货号的一名学徒。勤奋好学的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坚持去夜校读书。为了生存,竺梅先曾做过电车售票员、中美交易所经纪人、西装店店员,还开办过民生纸盒坊、一新印刷所,逐渐展现出了不凡的商业才能,并立志走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生产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

  竺梅先(1889—1942)

  1931年,竺梅先与好友金润庠合作,先后购得嘉兴民丰造纸厂和杭州华丰造纸厂,担任董事长,开始涉足造纸业。当时,中国民族造纸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同业间相互倾轧,许多纸品都不得不依赖进口,巨额利润大量外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竺梅先以民丰、华丰的名义,积极与各民族造纸厂协商,最终联合苏州盛华厂、天津振华厂等5家造纸厂,于1932年在上海成立了国产纸板联合营业所,签订协议,定产定销,从而化解了同业矛盾,稳定了市场价格。与此同时,竺梅先还特别重视新产品的研发,聘请外国专家,引进国外先进机器,建造生产线。他曾亲笔撰写对联:“国步维艰,端赖自强不息;民生凋敝,务须努力生产”;以此自勉并砥砺员工。苍天不负有心人,民丰造纸厂于1934年试制薄白板纸成功,两年后又试制卷烟纸成功,填补了国内长期的技术空白,一改本轻利重的卷烟纸被舶来品垄断的局面。随后,民丰造纸厂生产的“船”牌国产卷烟纸获得了东南五省及上海、南京两市的卷烟纸制造专利权,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并享有良好声誉。

  慷慨解囊 作淞沪抗战坚强后援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中日两国军队在上海展开了长达三个月的血战。彼时,竺梅先也坚守在上海。国难当头,他毅然出任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委员,积极投身抗战。为了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他带头捐献了相当于购买一架飞机的巨款,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为其颁发嘉奖状。

  随着沪战日趋惨烈,伤亡将士日益增多,为救护伤兵,竺梅先又创建了“国际红十字会伤兵医院”。医院邀请医疗专家及爱国志士上百人,共救护伤员达4000多人。

  除了捐献巨款和救护伤兵,竺梅先还以名下宁绍轮船公司的力量,疏散大批难民。会战期间,数万难民涌入租界,急欲乘船离沪避难。租界当局邀集各轮船公司商议疏散事宜,许多公司都因顾虑船出吴淞口恐被日军轰击,不肯应允。当此之时,竺梅先挺身而出,承担了这一危险任务。他考虑周详,先按照战时航运业惯例,向德国驻沪领事馆申请注册,在船上悬挂德国国旗,以避免日军攻击。他还将“新宁绍”轮改名为“谋福”轮,寓意为同胞谋福利。漫漫硝烟中,“谋福”轮穿越敌人无情的炮火,日夜往返沪甬、浙东各地航线,累计运送数十万人,成为解救同胞的“诺亚方舟”。同时,“谋福”轮还冒险为第三战区抢运大批军需物资,如布匹、军鞋、医药用品等,支援抗日。

  毁家纾难 建国际教养院护佑灾童

  孩子,是战争中最无辜、最令人心痛的牺牲品。上海沦陷后,战争初期成立的难民收容所和慈幼院等慈善机构相继撤销,大批孤儿重又流落街头,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竺梅先目睹此情此景,在宁波旅沪同乡会董事会上慷慨陈词:“国家灾难深重,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力主创办灾童教养院。此提议立刻得到董事们赞同,并决定由竺氏筹办并担任院长,其夫人徐锦华为副院长。此后,竺梅先多方筹措,募足了第一年的预算五万元。他将院址选在家乡奉化泰清山上的泰清寺内,修建了校舍等设施,并聘请约70名优秀的教职员工,共计收养600多名灾童(包括当地贫困儿童)。为了保证教养院师生安全,他还特别邀请同情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戴安德(法籍)、安得尼(英籍)担任董事,将教养院命名为“国际灾童教养院”。

  竺梅先关于国际灾童教养院受拨补助款事致中央振济委员会感谢函

  1938年国际灾童教养院教职工合影(前排居中着长袖者为徐锦华)

  1938年9月,教养院正式开学,设有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教养兼施,德体并重。教养院特别重视将文化教养与抗日救亡相结合,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爱国诗篇都被列入国文教材。院方还经常邀请陶行知等进步人士作抗日演讲,并组织演出队进行抗日宣传,在当地颇有影响。由竺梅先的秘书徐旡生作词的《院歌》,饱含家国情怀、雄心壮志,至今还被一些已是耄耋之年的当年院童清楚记得并动情吟唱:

  “吾生多幸,

  值风潮鼓荡,

  卷入洪炉百炼千锤成铁汉

  ……

  家山虽破,

  有黄农裔胄,

  五族同胞一德齐心修学业

  ……”

  国际灾童教养院院歌

  1941年4月,宁波、奉化相继沦陷,物价飞涨,前期募集的经费已告罄,资金来源困难,从此竺氏夫妇承担下全部费用,勉力支撑。由于长期的辛劳奔波,竺梅先积劳成疾,经常咳血不已,但他仍抱病为孩子们操心操力。1942年春,竺梅先拖着病体去浙江永康为教养院采办粮食。舟车劳顿,他如风中之烛,再也抵抗不住病魔的侵袭,5月30日,竺梅先倒在了异乡的土地上,因病逝世,年仅53岁。当他的灵柩运抵泰清寺时,沿途迎候的当地百姓和教养院师生,无不痛哭流涕,山路上跪满了教养院的学生,山谷中回荡着悲恸的哭声。

  竺梅先在弥留之际,依然念念不忘全体院童,他一再叮嘱夫人:“一定要把孩子们好好抚养下去,直到他们能自立为止。”为了完成先夫遗愿,竺夫人又艰难维持教养院一年多,直到最后一批灾童毕业。由于经费、粮食无继,1943年9月23日,历时五载的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被迫停办。

  国际灾童教养院全景图

  据统计,办院5年,竺梅先共耗资达30多万元,再加上此前他为支援抗日捐款捐物以及筹建伤兵医院,其实际所耗资金已无法准确计算。在他病故后,竺夫人徐锦华邀请至亲好友会同会计师,在上海清理其身后财产,才发现昔日名闻上海、富甲一方的实业家“竺大班”,早已将持有的民丰、华丰造纸厂等四家公司的股票全部抵押给银行,为了支持抗日救国和护佑无辜难童,他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财产。1946年,徐锦华病逝于上海。

  1990年由院童捐建的竺梅先、徐锦华纪念亭——梅华亭

  值得称道的是,竺氏夫妇倾注全部心力护佑的院童们,后来都长大成人,报效祖国。教养院解散时,有30多名学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浙东纵队,走上了卫国战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其他学生有的继续求学深造,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虽然各自际遇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600余位院童,没有一人去做汉奸走狗。竺梅先夫妇如若地下有知,看到他们当年播撒下的爱国主义的种子生根发芽,定会含笑于九泉。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0-07-10 16:04: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38年江西最早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分会

下一篇:“战时儿童保育会”烽火中救助近3万难童:当年的孩子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