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的中山大学:行走中的家国情怀
2018-03-19 14:20:38  来源:凤凰网国学 光明网 作者:吴春燕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山大学

  抗战十四年,不少人都知道内迁云南的西南联大,但很少有人知道,广东的国立中山大学同样在1938年日军攻占广州前被迫迁校:一迁云南澄江,二迁粤北坪石,三迁广东仁化、梅县、连县等地,离乡背井整整7年。

  “由于正值抗战时期,战火纷飞,学校又屡经迁徙,中山大学搬迁至坪石伊始可谓是困难重重,但学校还是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壮大。至1942年,中山大学的学生总数由初迁云南澄江时的1736人激增到4197人。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4年多,培养和毕业学子近两万人。”开学伊始,老师介绍校史,勾起无数新生的爱国爱校之情。

  “尽管时局动荡、办学分散,中大仍然会集了一批著名教授专注于教学、治学,诸如历史学家朱谦之、人类学家杨成志、经济学家王亚南、医学家梁伯强、农学家丁颖、昆虫学家蒲蛰龙等。学校还举行过马思聪、黄友棣等名家小提琴演奏音乐会。值得一提的是,陈寅恪教授冒着战火前往坪石,为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的师生们讲论《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五胡问题》。”在那段民族和个人遭受磨难的岁月,中大师生在流离中仍然坚守着学术理想。

  “中山大学在动荡里坚持抗日救亡,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一所名校沉重而精彩的一笔。”校史老师语气沉重地带着学生们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1944年秋,日军为打通粤汉线,向粤北进攻,坪石告急。在中大面临第三次大搬迁前夕,中共地下组织抽调了200多名中大学生,参加了曾生领导的东江纵队,他们立即分批奔赴抗日前线。1945年1月中旬,进犯粤北的日军包围坪石之时,学校仓促通告紧急疏迁。这一次疏迁竟是如此惨烈,中大不得不分流成三部分:往东走仁化、梅县等地,往西走连县。而在迁离坪石时,工学院教授卫梓松来不及突围,不受敌人利诱,自杀殉难。附中教师陆兴焰、学生诸兆永在由坪石迁往仁化途中,遭日寇杀害。国难家恨更加激发了中大师生爱国救亡的激情,课坚持上,讲座继续举行,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也从未停止,一直到抗战胜利。”

  中大几度迁徙,分合相继,但始终不变的是校训精神。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近日举行的开学典礼上介绍说,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大学的首次开学典礼手书成立训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中大学子,如何去践行校训精神,去“帮助国家变得富强”呢?罗俊对大学生们寄言12个字: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罗俊强调,“家国”自古便是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情怀,《大学》里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将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相统一,奠定了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希望大家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爱国荣校,为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19 14:21:3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大学的三次迁徙

下一篇:战时舍命护书 战后奋力追书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