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斯诺:中国抗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军政大学
2017-11-13 14:54:46  来源:凤凰卫视_凤凰网2012年  点击:  复制链接

  核心提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军事学校,也是延安时期我们党创办的最有影响的学校。毛泽东称赞抗大:“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它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

  凤凰卫视2012年8月3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安东: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之初,像杜聿明、林彪、胡宗南等无数的热血青年,抱着要革命上黄埔的信念,从四面八方南下会聚到了黄埔。而12年后的1936年,一二·九运动之后,又有无数的青年从四面八方北上,前往陕北的另外一所大学,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战前后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校址就在延安。

  唱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解说:这首歌曲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一时,它就是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直到现在,内地军校还都在沿用它作为校歌。这首歌曲把人们带到那烽火连天的年代。1935年12月,抵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在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研究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同时,毛泽东在会上,也提出了要办一所红军大学的想法。

  姜廷玉: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有红军大学,后来长征时候变为军队干部团了,到了陕北,想办红军大学,所以1936年的5月份,中央有一次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毛泽东就在这次会议上就创办大学的问题,抗日红军大学的问题讲了五个问题。

  解说: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军大学,红军大学第一任校长是何长工,从创建至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大学共招收了三期学员,也培养了一批将才,如彭雪枫、宋任穷、程子华、韦国清、邓华、周子昆等人。1934年10月,红军大学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1936年6月1日,中央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的米梁山上举行了开学典礼,主要干部由毛泽东从红一方面军抽调,按照中央的规定,各军团从军团长到连排基层干部,都必须在红大进行轮训,毛泽东希望红大能办成第二个黄埔军校。

  姜廷玉:毛泽东对办抗大也是寄予厚望,他在开学典礼上就讲,说大革命时期有个黄埔,培养了许多的人才,完成了北伐,但是现在还有许多革命没有完成,我们来办一个红大。当时叫红军大学,来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来进行民族解放战争,完成民族解放战争。

  解说:毛泽东非常重视抗日红大学,亲兼红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教育长为罗瑞卿、训练部长是刘亚楼,而红大校长则是林彪。

  抗大纪念馆讲解员:红大教育委员会的主席毛泽东与红大校长林彪在1936年的合影,林彪担任红大校长的时候,他只有29岁。

  解说:林彪,湖北黄冈人,生于1907年12月5日。1926年,十九岁的林彪毕业于黄埔四期,后参加第二次北伐战争,1928年夏,林彪代替王尔琢任红军第28团团长,28团前身是叶挺独立团,红军的精锐部队,1929年春,林彪升任第一总队司令员,1932年3月,林彪升任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时年25岁。

  徐光裕:他为什么选林彪呢?我觉得主要是两条,第一林彪他信任,整个两万五千里长征和反围剿中间,特别是反围剿中间和两万五千里长征过程中间,林彪表现得好,打胜仗多,第一次打张辉瓒、第三次反围剿打陈诚,打得都很好,所以毛泽信任他,第二就是这个校长,林彪他所率领的红一军团作风非常好,作风顽强,雷厉风行,打仗是说干就干,不拖泥带水,而且非常聪明,林彪本身也非常聪明。

  姜廷玉:1938年3月份的时候,毛泽东在抗大有一次讲演,他这里面给学员们讲,说你们校长林彪,在黄埔军校学习了四个月,现在常常打胜仗。

  曾鹿平(延安大学校史馆主任):我觉得重要的还是作为一个军事学校的校长,他本人,这个校长本人的军事素养以及他的军事实践的影响力应当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他当校长,大家服气,特别是调训上来的那些师长、军长、司令,他来这里受训,你校长不如他,那他心里很不服气的。

  解说:美国新闻记者斯诺,在他著名的《西行漫记》中,举例说明共产党领导人时仅列举了三个人,第一个是毛泽东,第二个是朱德,第三个便是林彪,并称林彪这个二十八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从红大到抗大,整个抗战八年,校长一直是林彪,无论林彪作为115师长在前线指挥战斗,还是在苏联养伤,他的校长位置从未被取代过,抗大初期由于教员非常缺少,很难胜任繁重的教学任务,于是经常邀请中央领导来讲课。

  姜廷玉:当时抗大开始的时候很多学校的领导,中层的领导既是领导又是学员,你像林彪,罗瑞卿、包括一些中层的领导,杨得志、杨勇,包括好多都是中层领导,他们是学员又是领导,因为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一种特殊的学校学习和师生关系。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13 14:55: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仇已雪南迁耻——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学

下一篇:同济大学:六易校址传薪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