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九·一八”事变后矿大学子的抗日救亡活动
2016-09-13 16:09:07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史》  点击:  复制链接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永恒而无价的精神财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偌大的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面对外敌的入侵,我校的前身私立焦作工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身在课堂、心忧天下,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秉持爱国救亡、民主进步的思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潮流,在学校发展史上乃至中国学生运动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一、“九·一八”事变后掀起抗日救亡怒潮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敌手。抗日救亡成为中国人民的普遍和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开展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来反抗日本侵略。在这一年,福中矿务大学易名为焦作工学院,由原来的英商福公司和河南中原公司合资办学转变为变为民族企业独资扶持的矿业高校。焦作工学院学生成立了自治会。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自治会的组织下,焦工同学挺身而出融入全国的抗日洪流,在中原大地上吹响了抗日救国的号角。

“九·一八” 事变后,自治会常务干事柴化周(柴济普)、靳锡庚收到关于蒋介石不抵抗密电的传单后非常气愤,将这一传单贴到学生宿舍门口,焦工校园内迅即涌起了愤怒的情绪。9月21日,焦作工学院学生自治会成立了“焦作工学院学生抗日救国会”,发表了《河南焦作工学院抗日会宣言》。《宣言》在深刻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后明确指出“非攻无以言守,非战无以言和”,最后表示“甘为玉碎,耻作瓦全,全体师生暂作后盾”,并随即成立了青年义勇军积极进行军事训练,准备共赴国难。

进入10月,自治会成立宣传队在课余开展宣传,以振民气。还组织了焦工学生抗日救亡游行,到国民党焦作特区党部请愿抗日,抗议卖国政策,捣毁国民党党部。当局出动军警镇压并拘捕了焦工学生王揆一、李廷辉。第二天,自治会组织罢课并再次举行示威游行。当局则强令学校放假。而焦工学生则利用这个时机深入到矿区和豫北的工人、学生和群众中,宣传抗日救亡,进一步组织了豫北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反日救国联合会,并通过了《反日救国会章程》,发起了更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学生的坚决斗争和群众的声援下,当局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由于焦工学生的宣传发动和影响,抗日怒潮在豫北和焦作矿区汹涌澎湃,有力地配合着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5月29日,学生自治会在校内排演了新剧《抗日》、《六个无名英雄》、《良心》等剧目,彰显抗日民族精神。同时,学生自治会“激于爱国热诚,不忍坐视国家沦亡,于功课百忙之中成立了焦工“抗日救国委员会”,该委员会以“宣传日本之强霸蛮横、焚杀掳掠,藉以唤醒民众,急起抗日救国”为宗旨。学生抗日救国委员会分总务部、宣传部、交际部、纠察部。宣传部组成青年义勇军每日下午训练并“于暇日往各地各县宣传”。抗日救国委员会会员纪律有三项:“一、宣传要努力;二、要热心受军事训练;三、行为要规矩。”可见当时广大学生对抗日救国的决心和满腔热情。

二、“一二·九”运动中南下进行抗日救国请愿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以各种借口控制了冀察两省,迫使国民政府中央势力退出平津,策动了“华北五省自治”等。日寇的侵略行径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同时也激起了中国全民参与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6日又举行了反对华北傀儡组织、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大型集会游行。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了河南,传到了焦作工学院,同学们痛感华北危在旦夕,必须奋起救亡。由此,一场由焦作工学院学生率先发起的学生爱国运动轰轰烈烈展开起来。

院学生自治会在12月16日召开全体大会,发表宣言并委托学生自治会主席牛葆德与高宪琰“到汴与各校交换意见,进行声援……组织河南全省学生救亡会,以作具体表示”。22日,焦工学生救国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全体大会,通过五项决议:“(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二)电宋哲元保持抗日精神;(三)通电慰问北平受伤学生;(四)自本月23日开始罢课;(五)于23日上午九时假本市公园召集各校开会,并游行示威,以资唤起民众注意。”23日,以焦工为首的各校3000多名学生和部分矿工、市民,冲破阻挠,冒着严寒,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举行抗日救国大会。会上,焦工平津籍学生先后登台演讲,声泪俱下地讲述了险象环生的华北局势和北平学生舍死忘生的爱国行动。全场不时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等口号,声彻云霄,震动煤城。会上通过了“全体总动员,一致抗日;取消华北伪组织;保障学生爱国运动;惩罚残杀爱国青年之凶犯;解放言论与集会结社之自由”等八项请愿条件,并决定由焦工全体学生代表焦作市学生联合会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

1935年12月24日,焦作工学院全体144名学生打着“焦作工学院南下请愿团”的横幅门旗,登上列车往南京请愿。焦作各校学生及工人、市民数千人送行。为保证请愿活动顺利进行,请愿团在行进的列车上选举了纠察、交际、文书、会计、事务等股,负责各项事宜。由于列车拥挤,同学们只能蹲坐在列车地板上。请愿团在列车上开展宣传活动,发布了《告民众书》,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之千万同胞饱受着日人蹂躏之痛苦”;“一·二八”事变后,“日军在上海大屠杀”,现在华北事变,“已使我华北同胞惊扰逃亡,国家领土行政,更将破坏,民族国家的危亡,已迫于眉睫,此是可忍,孰不可忍!”“河南是中原重地,我们同是中国人,唇亡齿寒,覆巢的痛苦,当不能忍受,爱国之心,更不会后于人的。我们请愿的目的,就是誓死反对冀东伪组织,并督促政府早定救国大计,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敌”。同时发表通电指出:“沈变之奇耻未雪,华北裂出之丑剧公演,国势阽危,于斯已极,本会恨于匹夫之有责之义,报誓死拥护领土完整之决心。爰决议全体晋京,作振臂之高呼,谋众志之成城,尚希我河南同胞,激义兴起,共此敌忾,使叛逆闻风丧胆,狡谋知难而不进,邦家前途实利赖之。”

24日午,列车行至新乡,受到当地各校学生赴站迎接。请愿团利用转车的间隙,借新乡火车站附近永兴客栈作临时办公所,分别组织学生赴当地学校、街道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下午四时,在新乡第一小学运动场召开了一万多人参加的教育界救国联合大会,焦工请愿团团长高宪琰发表了抗日救国演说,之后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四专署专员派秘书张田民及新乡教育局长张慎修等人到火车站劝阻请愿团南下。请愿团“以国势日非”,表示“不达救国目的不止,决不半途而返!”坚决南下

25日凌晨,请愿团到达郑州,参加了郑州各中等以上学校的集会,并发表演说宣传抗日,期间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一专署专员阮藩侪闻讯前来劝阻,遭到同学们痛斥。当日下午车过开封,开封中等学校数百学生进站迎接,送予慰问品和食品,在车站举行了欢迎仪式,焦工学生代表高宪琰、任藻辰发表了抗日演讲,表达了请愿的目的和决心。

尽管各地均遇阻挠,焦工学生仍不畏艰难,披霜戴雪奋勇前行。26日,请愿团抵徐州又遭到阻挠。国民政府下令津浦路列车停运以阻止焦工学生南下,教育部电令学校劝阻学生请愿。国民党徐州警备司令、驻铜山部队师长黄杰也派员劝阻并以车辆停运的严重情况相威胁。为了不影响其他旅客,同学们怀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情,“一致决议,徒步南下!”时雨雪相阻,道路泥泞,夜宿距徐州20余里之三堡车站。

27日,焦作工学院学生请愿团为抗议阻抗学生赴南京请愿的行为,举行了卧轨斗争,津浦路交通阻断。为阻止学生请愿活动,国民政府教育部28日专电请愿团:“诸生结队来京请愿,爱国热诚,至深感动;……此时结队南来,殊非必要。……且南京自本日起,军警实行戒严,结队请愿,在禁止之列。”国民政府教育部特派秘书周淦、军政部派师长黄杰抵三堡“竭力劝导学生”,并表示“全力转达一切(请愿诉求),候电告政府最高领袖答复”。事已至此,焦工同学遂忍痛返徐候复。

焦工学生请愿团南下请愿的消息在各地报纸公布后,在全国和河南激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南京高层的关注,蒋介石、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等致电劝慰。

28日,黄杰、周淦到请愿团驻地,将蒋介石慰问电送交请愿团全体学生。翁文灏在电报中说:“政府已定期召集学生代表来京,诸君意见应以书面见告,或推代表届期来京。”要求学生“此时请即返校求学”。蒋介石在致焦作工学院学生请愿团的电报中说:“诸君请愿各点,均已聆悉,爱国热诚,曷胜佩慰,政府前已电令各校,推定代表,来京谈话,并宣示外交方针,以期同心戮力,共赴国难,即盼遵照前令,届时推定代表来京,万勿跋涉道途,荒废学业,使国家个人皆蒙损失。”并要求请愿团在“此电到时,务须即日安心返校以孚厚望,至深跛盼”。

经过近一周时间的斗争,当局的阻挠使同学们感到“事实与理想相去太远……因政府之派员与明令,未能完我行程”,从而认识到请愿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唤起民众救国热情,同工农群众结合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遂于12月29日在徐州发表了《焦作工学院学生告民众书》,重申请愿诉求,提出:“全国动员一致抗敌;惩罚残杀爱国青年之北平当局;保障学生爱国运动;解放言论集会结社自由”等八项条件。

29日下午,焦作工学院学生请愿团由陇海路乘车返校,黄杰及徐州政、教当局及各校代表到车站欢送。31日下午2时,请愿团全体同学安全返回学校。结束请愿。

请愿团在徐停留期间,徐州各校的学生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热情称赞焦工同学南下请愿的爱国义举;徐州政界和教育界还设公宴招待焦工同学,徐州警备司令黄杰也作了讲话;焦作工学院校董会董事长、中福公司总经理孙越崎还电令徐州经理处负责焦工学生请愿团的全部费用。

请愿团赴南京请愿以及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的爱国行动,显示了焦作工学院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唤起了沿线广大民众的救国觉悟,成为当时日益高涨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中国矿业大学的爱国进步学生运动写下了闪光的一页。事后,国民政府对请愿之行进行了调查,承认学生“壮烈之行动,忧国之精神,深得一国同胞之同情”。

在“一二·九”运动后,北平学生发起了“一二·一六”集会示威活动,全国学联讨论通过了“南下宣传”的决议,于1936年1月3日组织数十所学校500名学生组成“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工农群众中开展抗日爱国宣传活动。

在此次全国抗日救国学生运动中,1935年12月24日焦工学子的南下请愿活动走在全国学生前列:与平津学生宣传团活动相比,焦工学生倾校参加,请愿活动启动时间早、影响面广,对国民党当局震动较大,也成为促成学生与政府就抗日问题直接对话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广大学生通过请愿、宣传活动的受阻益发意识到:“单纯的学生革命运动,是不能获胜利的,而且也不可能在反动统治之下长期坚持。革命的青年学生必须与广大工农兵相结合,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才能达到革命的目的”,从而认清了国民党统治的本质,开始通过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一二·九”运动后,国民政府颁布训令:“校内校外尤不得容许任何团体煽动罢课……或妨害社会秩序之举,地方军政机关查有从事此种煽动行为之团体,应即予以制裁”,限制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焦工学子们积极拿起了文化运动的武器,利用所学所识,通过编纂刊物,创作、排演抗日救亡文艺作品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和学生运动。

焦工同学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有的同学如张朝俊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延安抗日根据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以后的抗战岁月里,焦作工学院学生与老师一起西迁,风餐露宿,以寺院和教堂为教室,矢志不渝、薪火相传、弦歌不断,抗日救国运动始终没有停息过,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奇迹。1938年7月,焦作工学院的师生在天水抗战一周年纪念大会上演出了抗日救亡话剧,当时会场上悬挂的“焦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我;工程建国,当前责任不让人”的楹联,充分体现了全院师生同仇敌忾、抗战建国的豪迈气慨。1940年,汪精卫投靠日寇。西北工学院师生得知消息后,至为痛恨,发出通电一致声讨。同时,全校师生共体时艰,在兢兢业业搞好教学和学习的同时,提倡节约运动,支援前线。

三、利用学校刊物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学校改名为焦作工学院后,先后创办了《焦作工学生》、《焦作工学院院刊》、《焦作工学院周刊》。焦作工学院同学以这些刊物为阵地,进行了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

《焦作工学生》第一卷第二期(1932年11月30日)在卷首语中表白“太行山边有一团沉默的青年,心怀着悲愤,头低着走!空谷中需要呀,需要的是音,故意呀,故意把自己的弱腿重蹬!”,刊登的文章有《与焦作工学生论救国》、《列强在华航行权论》等,还刊登了以“一·二八”淞沪抗战为背景的爱国题材独幕剧本《一·二八之夜》,表达了广大学生爱国受阻、救国无门的悲愤。

1933年7月出版的《焦作工学生》第二卷第1-2期合刊上刊载了很多爱国救亡作品。如第一卷第1期中刊载有张国威的《国难中青年学生应有之认识》杂文;辟侯创作的三幕话剧《沈阳一件事》,该剧于1931年11月12日由院新剧社公演于焦作中山公园;朱庆疆撰写的反映民族精神的小说《出乎意外》等。另外,张维元的诗词《开救国运动大会有感》云:“贪饕凶残岛夷兵,噩耗惊传到辽京。侵吞有意弃公法,掠效无端施暴行。救国保民同入伍,长风破浪共请缨。倘能踏碎扶桑岛,举竟汉族是俊英。”《阅报见日侵东省有感》云:“日本无端侵沈阳,焚庐劫舍太鸱张。边民伤亡化猿鹤,倭寇猖披等虎狼。投笔从戎真学士,出兵宣战在中央。何时攻破东瀛岛,功勒汗青姓自香。”这些都直接反映了当时焦工学生抗日救亡的共同心声。

《呼声》是焦作工学院学生抗日救亡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 “一二·九”运动中,焦工学生南下请愿活动因国民政府阻挠未获成功,但通过请愿活动使焦工学生意识到要达到抗日目的,必须唤起广大民众的抗日觉悟。1932年,以焦工学生为主体,焦作各校学生抗日救国会宣传部编辑委员会编发学生抗日救国会刊物《呼声》,以之为抗日“作振臂之高呼,谋众志之成城,尚希我河南同胞,激义兴起,共此敌忾,使叛逆闻风丧胆,狡谋知难而不进”。《呼声》初为半月刊,后不定期印发,主要刊载抗日言论,稿件为焦作各校师生撰写投稿。其中1933年6月1日《呼声》第四期刊载的《我们的缺点是什么》、《最后之呼声》、《事实胜于雄辩》、《告华北民众书》、《劝民众组织义勇军书》、《国事感言》等文章,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强烈要求一致对外、坚决抗战,可视为广大学生决绝抗日的请战檄文。《呼声》对唤醒国民爱国之热情、抗日之决心,动员全民团结一致抗战起到积极作用,成为焦工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有力武器。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9-13 16:10:2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期间费巩教授在浙大

下一篇: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