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内江人民全力支援抗战历史回顾
2022-06-26 14:16:12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琼 申福建  点击:  复制链接

  从来壮烈不偷生,甘洒热血铸青春。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点燃,内江儿女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国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伟大战斗中。

  1938年8月16日,内江县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在北街敦睦小学成立,社员50余人,张盛彩任社长。1938 年9月,内江籍党员谢碧芳受中共四川省工委委派,回内江组建中共内江特支。中共内江特支派谢碧芳、张丹书、张图远等党员以教师身份进入剧社,在剧社培养吸收一批积极分子入党,剧社成员逐渐发展到100余人。1938年8月至1940年初,内江地下党组织在内江发展的33名党员中,有13名是剧社成员。剧社配合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在内江县城、乡村上演抗日救亡街头剧、活报剧、话剧、歌剧、歌曲等,剧目最多时达30多个。

《壮士出川》剧照(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1938年9月24日,内江“孩子剧团”在白马镇成立,团员30多人,温玉波为团长。孩子剧团成立后,经常与“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一起演出。当内江抗敌后援会发出为前方将士募捐寒衣的号召后,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唱道:“秋风起,秋风凉,民族战士上战场,我们在后方,多献几件棉衣裳……”在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纷纷捐款捐物。孩子们用义卖公演的钱,制成 100多件棉背心献给前方将士。

  冯玉祥将军高度赞誉“孩子剧团”,称他们是教老百姓的小先生。此后,“孩子剧团”一行8人,北上成都、南下重庆,一路演出。《秦光银诗选》中有诗赞誉:“有群小英雄,胆壮志又宏。同行人八个,一女七男童。”

冯玉祥(图片来自网络)

  抗战时期,著名作家老舍到内江宣传抗日,著名画家丰子恺、郁风、柯璜、董寿平到内江举办画展,著名戏剧家洪深、应云卫、史东山、陈白尘、吴祖光、项堃、白杨、张瑞芳、金山到内江献艺。内江文人梅晓初把桂湖街的居室“晴雪庐”小楼作为书画界人士汇聚之地,是这段时期内江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

1945年冬,老舍一家在北碚寓所大门前留影(图片来源:《联合日报》)

  西安事变爆发后,内江籍著名记者范长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战地采访,写下大量战地通讯报道。1937年2月9日,范长江到达延安,当晚,毛泽东和他彻夜长谈。

抗日战争时期的范长江(图片来源:上海观察)

  抗战期间,以虎痴为绰号的张善孖先生奋笔疾挥,创作了《怒吼吧,中国》,画上28只猛虎,奔腾跳跃追扑一线落日,28只猛虎象征中国28省人民威武勇猛、生气勃勃,落日象征日寇。1939—1940年,张善孖先生先后赴法、美等国共举办抗日募集捐款画展100余次,所得捐款20多万美元和个人义卖得款10多万美元全部捐献给抗日。由于长期劳累过度,1940年10月20日,张善孖先生病逝于重庆歌乐山。

《怒吼吧,中国》 张善孖 作(图片来自网络)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失利后,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毗邻重庆的内江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

  1939年7月,日军出动90架战机,轰炸威远。1940年3—8月,日军先后出动68架战机,4批次轰炸隆昌。1940年8月10日的《内江日报》记录了隆昌被炸时的惨状:“8 月2日午后,敌机先后在城内和近郊投弹百余枚,内有燃烧弹数十枚,此次袭击造成顺河街商场损失约 20万元,新街、北街等处建筑物损坏,老百姓被炸死200人左右。”1941年7月28日和8月22日,内江城区先后两次遭到日机轰炸。第一次投弹18枚,伤42人,死15人,损房45幢,毁房3幢。第二次投弹44枚,伤123人,死72人,损房363幢,毁房470幢。据统计,1938—1941年,日机对内江各县轮番轰炸43次,投弹2395枚,毁房6869间,造成1097人受伤、780人死亡。

  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内江儿女踊跃报名参军参战。从军者中既有青年学生,也有公务员、教员、警察,还有退役老军人。安岳县中学生陈济安,因身体不合格不能当兵而上书县长:“现在国家需要我们这些青年去抵御敌人、挽救危亡,将我的骨肉,献身国家去与敌人奋斗牺牲。”内江县政府雇员陈益华、靖民乡第二国民学校校长冯巨臣以及警察事务员雷立章等弃职从军,威远县退役老军人邹济中先生誓言“以感于国事险危,特慷慨致词,愿重上前线”。

川军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1944年11月,资中中学事务处主任王冠雄和学生投笔从戎。受此影响,资中县137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远征军。目前,在资中县档案馆,收藏着一幅长10厘米、宽7厘米的《资中中学生志愿参加赴印远征军》照片。

  据1947年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计: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内江有38万余人参加抗战(其中,有20余万人伤残,有6261人捐躯),有30万人参加成渝公路和机场抢修,有4000余艘民用船只运送抗战物资。

  抗日战争时期,内江涌现出一大批抗战名将,他们骁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刘公台就是其中一位。

  刘公台(1896—1965),又名雄飞,资中人。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 1 期毕业,川军将领。1942年4月,任第4军124师少将师长,参加了山东藤县、台儿庄、枣庄等战役。敌战报称刘公台“耳聋、面黑、骁勇善战”,蒋介石称124师为“铁军”。1945年9月,刘公台在驻马店代表国民政府接受该地区日军投降。1939—1946年,他获得三枚勋章和两枚奖章。

刘公台任陆军少将状(图片来源:四川省档案馆)

  1943—1944年,冯玉祥将军先后两次到内江组织抗日救国募捐活动。内江、隆昌、威远3县捐献8920万元。其中,内江县捐献5400万元,隆昌县捐献2500元法币和216只金戒指,威远县捐献2171万元,威远煤矿捐献143万元,曾仲海捐献130万元(创个人捐献最高纪录),李焕章以200亩的黄谷收益捐赠至抗战胜利,大洲私立中学师生捐献137.8万元(超过泸州江阳中学)。冯玉祥在《内江人颂》中赞曰:“毁家纾难曾仲海,英雄豪杰李焕章。学校谁为先,大洲超江阳。”

冯玉祥(图片来自网络)

  抗战时期,汽油紧缺。著名化学专家魏岩寿利用蔗糖附产物——废糖蜜提炼出工业酒精,以酒精代替汽油作为动力。1938年,魏岩寿创建日产3.5吨的四川酒精厂。此后,四川产糖中心的内江、资中等地的公、私各方纷纷设立酒精厂。据1939年《四川省统计年鉴》载:内江各县有酒精厂20家,其中,内江县11家、资中县6家、简阳县2家、威远县1家,约占全省总数的24%。当时糖酒界的沈镇南、凌立、周大瑶、黄振勋、金贵时、袁恭鼎、张季熙、魏岩寿、李伯廷、周可涌、谭履平、罗一清等专家、学者参与酒精制造,他们为民族工业、为民族生存发展奉献了智慧和力量。

中国微生物学家、应用化学家魏岩寿(图片来源:内江市人民政府网)

  1941年,内江县酒精厂发展到24家。据1943年10月内江县政府统计室报表记载:1942年产酒精476.3万公升,1943年产酒精710.5 万公升,全县总产量占全国酒精产量的1/4,居全国首位。内江县“地球”牌酒精的质量居全国第一。资中酒精厂生产的“无水酒精”可供飞机作燃料。

  酒精替代汽油作为能源的创举,引起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的高度关注。1943年月27日,他途经内江时,深入到酒精生产厂考察。1944年,他发表在《自然》杂志第153卷的文章写到:“动力酒精的生产曾为封锁的中国运输燃料的供应做出过贡献,并因而明智地受到鼓励。”

抗战时期来华的李约瑟(图片来源:汉中档案信息网)

  1945年,抗战胜利后,内江民众捐资,拆谯楼建钟鼓楼以示庆贺。在一块纪事碑上有如下记载:八年全面抗战中,内江两次遭日机轰炸,县府亦罹于难。县长黄希濂于繁忙政务之余,亲自担纲图纸设计并督率兴建,历时四月建成。其时,钟鼓楼是内江城区最高建筑,有人赞誉“内江有座钟鼓楼,半截伸在天里头”。钟鼓楼是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是内江人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内江钟鼓楼(图片来源:内江第一城网站)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2-06-26 14:21: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代表抗战精神的死字旗

下一篇:抗战时期盐都自贡的“增产赶运”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